考点名称:昭君出塞

合集下载

文言文《昭君出塞》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昭君出塞》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昭君出塞》原文及翻译1. 文言文《昭君出塞》原文及翻译大神们帮帮忙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南匈奴传》)?王昭君字嫱,是南郡人.最开始在汉元帝的时候,作为良家子弟入选宫廷.有一次呼韩邪(匈奴单于)来朝贡,皇帝下令准备赐给他五个宫女.而昭君入宫已经有好几年了,一直见不到皇上,心中非常幽怨压抑,于是请求朝廷让她一起(被赐给呼韩邪单于).等到呼韩邪辞别的宴会上,汉元帝命五个女孩子出示,发现昭君容貌惊人,装饰华丽,宫廷都为之生辉,左右都为之动容,汉元帝非常惊讶,想留下她,但又不能失信匈奴,于是就这样,昭君被赐给了匈奴人.。

2. 《昭君出塞》的原文和翻译~~高手进昭君出塞一、历史事件: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

管事的大臣很着急。

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

她是谁呢?她名叫王嫱(qiáng),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

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

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

“昭君出塞”二三考

“昭君出塞”二三考

“昭君出塞”二三考“昭君出塞”历来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和各族共同发展的一段佳话。

王昭君,名嫱,是西汉元帝时(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宫女。

南郡秭归 (今湖北省秭归县。

时兴山县未单独建制,属秭归)人,以“良家子”被选入宫。

她因出塞远嫁至漠北的匈奴,为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阏氏,对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

但是,王昭君出塞的具体路线又是怎样的呢?她的交通工具呢?众所周知,昭君是随同呼韩邪单于一起前往漠北单于庭的。

在汉朝举行的欢送仪式中,昭君举止从容,态度大方。

《后汉书·南匈奴传》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在呼韩邪临别大会上,昭君容貌丰美,服饰漂亮,使汉宫为之增光、生色!顾影徘徊,使左右为之肃然起敬!昭君出塞时所经的路线,史无明文,但线索不难找出。

史载呼韩邪单于在宣帝甘露三年 (公元前51年)第一次从漠北入汉之时,汉朝派兵在他经过的七个郡境沿途护卫,并表示欢迎。

据《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胡三省注的考订,那七郡就是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北地、冯翊,而至国都长安。

若以当时各郡治所为准,则所经约今内蒙古的包头市、杭锦旗、东胜县、陕西榆林县、甘肃庆阳县,而至陕西西安市。

呼韩邪从漠北第一次来汉既经由这条路线而来,那末,他在公元前33年入汉及后偕同昭君返回漠北,也取道这条路线,是很自然的。

昭君出塞是不是骑马前行,史未明载。

但历代描绘昭君出塞的图画,大都把昭君画成如下的形象,头戴红暖兜,身穿红斗蓬,骑着白马,怀抱琵琶。

匈奴是"以马上战斗为国"的部族,马是匈奴人的交通和战阵的主要工具,而且适应塞北草原的地理环境,昭君随同呼韩邪单于返回漠北的单于庭时,骑马前行,自属有此可能。

北周庾信的《昭君辞应诏》说:“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唐朝李商隐的《王昭君》诗也说,“马上琵琶行万里”。

可见很多诗人都推测昭君是骑马出塞的。

昭君出塞除了骑马之外,是否也可能骑骆驼?匈奴地区不仅盛产马匹,同时也盛产骆驼。

成语故事:昭君出塞(完整版)

成语故事:昭君出塞(完整版)

昭君出塞
在中国古代,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称为“和亲”。

在古代,中国北方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叫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多次南下威胁中原。

汉初国力不强,无法与匈奴对抗,便也采取了和亲政策,求得相对的和平。

汉宣帝时,匈奴的势力衰落了。

此时,匈奴内部出现了两个单(chán)于(匈奴君主的称号)对抗的局面。

其中呼韩邪单于想借助汉朝的支持,统一整个匈奴,于是决心归依汉朝。

他两次到长安见汉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欢迎,他也表示愿协助汉朝政府保护边境。

公元前36年,汉朝派兵攻打了另一个单于,帮助呼韩邪统一了匈奴。

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到长安,向当时的汉元帝提出,愿意当汉家的女婿,恢复和亲。

元帝立即答应,并在宫女中进行选拔。

有一个叫王昭君的宫女主动提出要去和亲。

王昭君又美丽又聪明,很受呼韩邪的喜爱,被封为“宁胡阏(è)氏”,意思是将与汉朝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

王昭君出塞以后,生活在匈奴游牧地区几十年。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匈奴与汉的友好关系,使北方边境出现了少有的安定景象。

昭君出塞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昭君出塞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昭君出塞公务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昭君是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人物?A. 汉朝B. 唐朝C. 秦朝D. 清朝2. 昭君出塞指的是她嫁给了哪位著名将领?A. 李广B. 李世民C. 李渊D. 李牧3. 昭君出塞是为了平息哪个少数民族的叛乱?A. 突厥B. 西域C. 西楚D. 匈奴4. 昭君出塞公主的婚姻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A. 紧张B. 和谐C. 敌对D. 平静5. 昭君通过婚姻起到了哪个国家的统一和稳定?A. 匈奴B. 汉朝C. 西楚D. 突厥二、填空题1. 昭君出塞是西汉的哪位皇帝的时期?答案:汉成帝2. 昭君嫁给了匈奴的哪位王子?答案:呼韩邪单于3. 昭君出塞的目的是减少和平息匈奴叛乱,确保两国之间的____________。

答案:稳定4. 昭君嫁给了匈奴王子后,被封为哪个等级的公主?答案:和硕公主5. 昭君出塞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缓解了____________问题。

答案:边疆防务三、简答题1. 昭君出塞公主嫁给匈奴王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昭君出塞公主嫁给匈奴王子,是当时中国与匈奴之间的一种外交妥协手段。

通过这次婚姻,实现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共处,缓解了边疆叛乱的问题。

同时,这也是汉朝对外扩张政策的一种体现,通过与匈奴建立姻亲关系,巩固了汉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为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昭君出塞公主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影响?答案:昭君出塞公主的嫁给匈奴王子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为后来的边疆稳定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她的举动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外交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此外,昭君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的故事也被广泛传颂,并成为后世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

四、论述题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故事,她的嫁给匈奴王子呼韩邪单于不仅解决了边疆地区的叛乱问题,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昭君出塞公主嫁给匈奴王子的背景是匈奴与中国的边疆地区经常发生冲突,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介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介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传奇和悲剧,而她出塞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之一。

据史书记载,昭君原名王昭君,是汉代宫廷女子,她的美貌和聪慧让当时的汉武帝深深着迷。

汉武帝将她选入后宫,册立为贵人。

然而,昭君并不快乐,她渴望自由,渴望远离宫廷的纷争和尔虞我诈。

于是,她怀着对自由的向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塞。

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她被汉武帝赐婚给匈奴单于的那一刻。

当时,匈奴单于派使者前来接娶昭君,而昭君却不愿意成为匈奴人的妻子。

她深知这意味着她将永远离开中原,成为匈奴人的一员。

然而,面对汉武帝的威逼利诱,昭君仍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塞。

昭君出塞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在匈奴的生活并不如她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她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折磨,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愿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在匈奴的岁月里,昭君不仅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还用自己的聪慧和善良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她成为了匈奴人心中的神话般的存在,她的美丽和智慧成为了匈奴人的传说。

昭君出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女子的个人命运,更是一个民族的传奇。

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她的坚韧和勇敢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她的出塞之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在昭君的一生中,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折磨,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她在匈奴的岁月里,不仅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还用自己的聪慧和善良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她成为了匈奴人心中的神话般的存在,她的美丽和智慧成为了匈奴人的传说。

昭君的出塞之行,不仅仅是一个女子的个人命运,更是一个民族的传奇。

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她的坚韧和勇敢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她的出塞之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昭君出塞的故事,让人感叹女子的坚强和勇敢,也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和变化。

她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她的出塞之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昭君出塞 ppt课件

昭君出塞 ppt课件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昭君出塞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 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 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 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 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 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 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 不欲中改,于是遂行。(选 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 新语》)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常识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
welcome
文言文—昭君出塞 洪莎莎
四大美女
《咏怀古迹·其三》
•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韵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常识王昭君出塞
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 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 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 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 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 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起了一定作用。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重难点解释
•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 宫人:宫女。 乃:就
图:(名词动用)描绘,画
• 辄:就(浅尝辄止) 披:翻阅
• 有……者
• 这种固定格式常用于叙事的开头,以突出叙事的对象。必须

板报墙报资料之昭君出塞

板报墙报资料之昭君出塞

板报墙报资料之昭君出塞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 h)单于打败。

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

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

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

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

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音sh)即位,就是汉元帝。

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

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

西元前3 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

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

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

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 ing), 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

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

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

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

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

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西汉时期,匈奴人的力量相对强大,对汉朝的国防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经汉武帝对匈奴的不断征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但其余部仍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为了进一步巩固国防安全,汉宣帝派赵充国等五路大军15万人,联合乌孙夹攻匈奴。

这次战争取得很大成功,匈奴被杀死好几万人,牲畜损失了好几十万头。

经过这次打击,匈奴更加衰竭了,以后匈奴又发生分裂,分为东、西两匈奴。

东匈奴迫于汉朝的强大,向汉朝臣服,汉朝为了维护边防的安定,安抚东匈奴,对他们优礼有加。

虽然东匈奴已向汉朝称臣了,但汉朝在礼节上还把他当作对等国看待,高于其他藩属国和刘姓诸王,不仅给与丰厚的赏赐,还安置他们在边塞附近居住,派汉军护卫并供给粮食。

在这种形势下,同东匈奴不和的西匈奴也派使者奉献礼品,汉王朝虽也接待,但比东匈奴要差一些。

经过汉王朝的支援,东匈奴逐渐发展起来,势力渐盛,局势逐渐安定下来。

汉元帝时,汉朝又派兵联合西域诸国攻打西匈奴,迫使西匈奴不得不再次西迁。

东匈奴对汉朝攻打西匈奴,消灭自己的死对头,既高兴,又惧怕,遂决心进一步向汉朝靠拢。

汉元帝时,东匈奴又到汉朝朝拜,并提出愿和汉室通婚结为亲戚。

汉元帝恩准,让王昭君出嫁。

王昭君当时为汉宫的一名宫女,她深明大义,知书达理,当她得知匈奴前来和亲的消息后,决心为汉和匈奴的民族和解做贡献,主动要求远嫁匈奴。

王昭君是以公主身份出嫁的。

汉朝为了显示对东匈奴的恩宠,让王昭君在出嫁时带去了丰厚的嫁妆。

王昭君出嫁匈奴,进一步密切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

这不仅使匈奴得到了安全,汉王朝的边境上也是牛羊遍野,百姓乐业,几十年再也没有互相征战之事。

王昭君出嫁后,匈奴非常感激,上书汉朝表示愿意承担为汉王朝守边的任务,建议撤除汉王朝边塞防守吏卒,以减轻汉民的徭役负担。

汉王朝认为:国家考虑边事应长远计议,居安思危,不应自毁长城,授人以柄。

于是汉朝对东匈奴表示感谢,在继续加强友好往来的同时,继续在边境地区驻扎军队。

汉朝就这样在以武力为后盾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同匈奴的友好关系,终于换来了边境地区长久的安定和平,保障了自己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名称:昭君出塞

和亲:
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亟待复苏,政权尚未巩固,无力与匈奴作战。

汉高祖只好采纳“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贡品,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

但是和亲政策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

昭君出塞:
随着匈奴贵族的军事实力削弱,其统治阶级发生内讧,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

南部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

汉元帝以宫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



对比汉初“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并且得出的启示:

如何评价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后,结束了匈奴与汉朝的百年对抗,北方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而且昭君的子孙后代也为匈奴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作出了极大贡献;并且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



昭君出塞:


另一种对昭君出塞的评价:
从女权角度出发,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无条件受到男性的支配。

在古代,很多女性无法追求真正的婚姻幸福,往往只是男权社会中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