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的认定
违章建筑的认定依据有哪些

违章建筑的认定依据有哪些(一)关于实体法依据,铁路法第四十六条、民用航空法第五十八条、文物保护法第十一条、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港口法第四十五条、防洪法第二十七条等实体法条款,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相关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作出了限制性规定。
违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而修建的房屋或相关设施就属于违章建筑,按照规定违章建筑在经过认定之后,就要进行拆除,防止产生更大的危害。
那么违章建筑的认定依据有哪些?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
这一规定有力地遏制了违章建筑的生存和蔓延,保护了开发、建设单位的利益。
但是,在实践中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却往往忽略对房屋的鉴定环节,直接以被执行人有无房屋证照作为界定违章建筑的依据,即对无证照房屋一律视为违章建筑。
实际上,认定是否是公民合法财产,必须以国家的相关法律为依据。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分别是处理城市和乡、村庄违章建筑的行政主管部门,拥有对违章建筑进行处理的行政执法权,当然也是违章建筑的确认机关,即便是人民法院也无权在审理和执行案件过程中确认违章建筑的性质。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章建筑的认定应同时考虑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
▲(一)关于实体法依据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根据法的内容进行划分的结果,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是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内容,以实体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是实体法,以程序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是程序法。
北京市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

北京市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违章建筑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规范城市建设秩序,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违章建筑认定标准,以便对违章建筑进行有效管理和处理。
首先,北京市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结构违章。
建筑结构违章是指建筑物的结构不符合国家建筑规范和标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例如,建筑物承重墙体被拆除或改变,导致建筑物结构不稳定;建筑物超过规定的层数,超出规划许可范围等。
对于这类违章建筑,一般会由相关部门进行勘察和评估,如果确有违章情况,则要求进行整改或拆除。
二、建筑外观违章。
建筑外观违章是指建筑物的外观设计、颜色、材料等不符合相关规定,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例如,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擅自改变建筑外观,违反了历史文化保护规定;建筑物外墙使用了违规的颜色和材料等。
针对这类违章建筑,相关部门会进行核查和评估,必要时要求整改。
三、建筑用途违章。
建筑用途违章是指建筑物的实际用途与规划用途不符,或者未经规划许可擅自改变用途。
例如,将住宅楼改为商业用途,未经审批擅自开展经营活动;将规划用途为公共设施的建筑改为私人用途等。
对于这类违章建筑,相关部门会进行调查和核实,必要时要求整改或恢复原状。
四、建筑占用违章。
建筑占用违章是指建筑物占用了未经批准的土地或者违规占用公共空间。
例如,私搭乱建占用道路、河道、绿地等公共空间;建筑物超出规划用地范围,侵占了他人土地等。
对于这类违章建筑,相关部门会进行勘察和调查,必要时要求拆除或恢复原状。
总的来说,北京市对于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主要是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为依据,通过勘察、调查和评估来确定违章建筑的情况,并依法进行处理。
对于违章建筑的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整治力度,严格依法处理违章建筑,维护城市建设秩序和市容市貌。
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规划意识,共同维护城市的整体利益。
违章建筑认定标准

违章建筑认定标准违章建筑是指未经审批或超出审批范围、未按照规定施工的建筑。
对于违章建筑的认定,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
以下是违章建筑认定的标准和相关内容。
一、建筑审批文件。
首先,对于建筑的合法性,需要查阅建筑审批文件。
建筑审批文件包括建筑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
如果建筑没有相关的审批文件,或者文件与实际建筑不符,就可以初步认定为违章建筑。
二、建筑结构和用途。
其次,需要对建筑的结构和用途进行考察。
建筑结构是否符合规范,建筑用途是否与审批文件一致,都是判断违章建筑的重要依据。
比如,一个居民区内突然出现了工业厂房,就可能存在违章建筑的情况。
三、建筑位置和占地面积。
另外,建筑的位置和占地面积也是认定违章建筑的重要因素。
建筑是否在规划范围内,占地面积是否超出审批范围,都需要进行核实。
如果建筑位置或占地面积存在违规情况,就需要对其进行认定为违章建筑。
四、施工过程和材料使用。
此外,还需要对建筑的施工过程和材料使用进行审查。
建筑施工是否符合规范,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标准,是判断违章建筑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施工过程存在违规行为,或者使用劣质材料,就需要对建筑进行认定为违章建筑。
五、社会影响和安全隐患。
最后,还需要考虑建筑对社会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如果建筑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就需要对其进行认定为违章建筑。
比如,一些违章建筑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等问题。
综上所述,违章建筑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审批文件、建筑结构和用途、建筑位置和占地面积、施工过程和材料使用、社会影响和安全隐患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核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认定建筑是否存在违章情况。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对违章建筑的监管和治理,维护城市建设的良好秩序和环境。
违法建筑的认定标准

一、违法建筑的认定标准违法建筑的认定标准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建筑或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房屋。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违法建筑的认定标准二、违法建筑由哪个部门拆除成因不同,执法主体也会不一样。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即国土资源管理局,有权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权,对违法占地建设行为享有查处权。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即城乡规划局,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违反规划建设行为和非法临时建设(建筑)进行查处。
(三)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庄规划区内违反规划建设的行为查处主体。
(四)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即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对未依法办理施工许可手续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有权按照《建筑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作出责令改正、停止施工及罚款等处罚决定。
【法律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三、违法建筑超过2年的怎么处理违建房哪怕过了两年依旧不符合法规,须进行处罚。
小区里面的违章建筑需遵照政府部门的要求拆除,还要处以罚款;假如超过期限还没拆除,则政府建设部门可朝法院提出强制拆除的申请,地方政府给予警告并责令整改的,也要依照法规处以罚款。
s。
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

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违章建筑是指未经批准或超越批准范围,违反规划、建设、用地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擅自建造或变更建筑物的行为。
违章建筑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秩序,损害公共利益,因此对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需要严格规范。
一、建筑物的合法性。
首先,认定违章建筑需要对建筑物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建筑物是否取得了相应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手续,是否符合国家、地方规划和建设管理法规的规定,这是认定违章建筑的重要依据。
二、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其次,违章建筑的认定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建筑物是否符合国家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是否存在严重的结构缺陷和安全隐患,这些都是判断建筑物是否违章的重要因素。
三、建筑物的用途变更。
此外,建筑物的用途变更也是认定违章建筑的重要考量。
如果建筑物的用途超越了原先的规划用途,未经相应的审批程序,就属于违章建筑。
因此,需要对建筑物的实际用途和规划用途进行比对和核实。
四、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和高度。
另外,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和高度也是认定违章建筑的重要指标。
如果建筑物的占地面积超过了规划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或者建筑物的高度超越了规划限高,都属于违章建筑的范畴。
五、建筑物的环境影响。
最后,认定违章建筑还需要考虑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是否影响了周边的交通、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是否破坏了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这些都是认定违章建筑的重要考虑因素。
综上所述,认定违章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合法性、结构安全、用途变更、占地面积和高度、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全面细致地审查建筑物的各项情况,才能准确认定违章建筑,维护城市建设的规范和秩序。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整治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建设环境。
违章建筑认定标准

违章建筑认定标准违章建筑是指未经批准、未按规定程序建造或者擅自改变用途、结构、功能的建筑行为。
针对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以下将对违章建筑认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合法性。
违章建筑的认定首先要看是否存在相关的建筑许可证、规划许可证、用地证等合法手续,如果建筑没有取得相应的合法手续,就可以认定为违章建筑。
建筑的结构和功能。
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是否符合规划和设计要求,是否存在未经批准的改建、扩建、加建等行为,以及是否擅自改变了建筑的用途,都是认定违章建筑的重要标准。
建筑的位置和范围。
建筑是否位于规划控制区、禁止建设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受限制的区域内,以及建筑的占地面积是否超过规定范围等也是认定违章建筑的重要依据。
其次,违章建筑的认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相关证据。
对涉嫌违章建筑的建筑物进行实地勘察,收集相关的建设、用地、规划等证据材料。
进行认定核实。
通过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核实,判断建筑是否存在违章行为,并确定违章建筑的具体性质和范围。
出具认定报告。
在认定核实的基础上,出具违章建筑认定报告,明确违章建筑的性质、范围和处理意见。
最后,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确保认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同时,对于已经认定的违章建筑,相关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治,维护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秩序。
总之,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是保障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秩序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认定工作的公正、准确和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对违章建筑认定标准的介绍,能够加深大家对相关规定的理解,提高认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

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违章建筑是指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或违反规定擅自建造的建筑物,违反了国家和地方规划法规的规定。
它给城市的美观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此,各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认定标准,对违章建筑进行管理和整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
一、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是政府管理土地使用的重要法定凭证,也是认定违章建筑的重要依据。
除非经过政府批准重新规划了该地块,否则任何建造在该地块上的建筑都必须持有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证书。
如果某个建筑没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则应被认定为违章建筑。
二、建筑设计方案建筑的设计方案是违章建筑认定的另一重要标准。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管理过程中,设计方案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审批的,确保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违章建筑可能会在设计方案上违反诸如建设规模、楼层数、使用性质等规定。
因此,在审查建筑设计方案时,需要严格遵循规定,如果某个建筑的设计方案没有经过审批,则应被认定为违章建筑。
三、建筑施工许可证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所有合法的建筑都必须持有有效的施工许可证。
施工许可证包括有关建筑施工期限、工程质量、材料、人员和安全的规定。
如果某个建筑没有施工许可证,则应被认定为违章建筑。
四、环保和消防审批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公共安全,对建筑开展了环保和消防审批。
如果某个建筑没有通过环保或消防审批,或者未能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手续,则应被认定为违章建筑。
五、使用性质和用途每一座建筑都有它的用途和性质,包括住宅、商业、办公、工业等。
如果某个建筑的使用性质或用途与规划中所指定的不匹配,则应被认定为违章建筑。
六、安全标准在建筑中,安全标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果某个建筑未按照规定的安全标准建造,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都可能受到影响。
如果在建筑中发现了安全隐患,则应将其视为违章建筑并需要进行整治。
以上是对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的详细介绍。
政府要想有效管理和整治违章建筑,就需要严格遵循以上几个标准,确保违章建筑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法律规定:这8种情况下不能被认定为违章建筑

法律规定:这8种情况下不能被认定为违章建筑在房屋建设中,因为不符合规定,很多房屋会被认定为是违章建筑,所以,一般来说就会被收回、勒令拆除、严重的还要罚款。
那么到底什么是违章建筑呢?违章建筑是指涉嫌违章的建筑,并不是最后司法裁判确定的违章建筑。
这种“违章建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提起复议和诉讼。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属于违章建筑,下面我们具体看看哪些不能规定为违章建筑的情况。
一、房屋属2008年以前建造的。
2008年以前建造、翻建、扩建的房屋有完整的土地使用权。
首先有完整的土地使用权及完整的土地使用权证书。
或者相应的职能职权部门为您确定的房屋使用权,或乡镇企业一次性买断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通过招拍挂取得的国有工业用地使用权,并且建筑是在2008年之前首次建造或改扩建。
二、早期农村建房。
跟08年以前城市修建房屋合法类似,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才开始实施的,在那之前建造的农村土地房屋由于那时候没有法律限制这一特殊性,现在也是都可以认定为合法建筑的。
三、招商引资,经具有建筑合法性审批权的政府或职能部门同意兴建。
早期很多地方都进行了招商引资,但是招商引资要分不同的部门机关。
比如有的村委会招商引资,但是村委会不具备招商引资审批权,村委会的审批权只局限于宅基地。
乡镇招商引资的权利范围是农村集体土地,市县区则是城市国有土地。
他们当时进行招商引资,并且同意在土地上建设房屋、厂房,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特别在江苏、浙江一带已经有相关的司法判例,不应该随便确认是违章建筑。
四、土地总体规划调整前,房屋符合当时的用地规划,并且取得了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的相关证照。
也就是说某个地方的规划是2016-2020年,房屋是在2016年之前建造的,并且符合五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就不能随便认定为违章建筑。
五、可以补办手续的房屋。
有的房屋可能在检查的时候手续还没有齐全因此会被认为是违章建筑,按照我国《城乡规划法》第65和第68条相关规定,凡是取得了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和选址意见书等前期土地相关手续,并且后期可以齐补手续来获得房屋建设许可证或所有权的,暂时不认定为违章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拆迁方说我家的房子是违法建筑,是否可以补偿?
文章来源:李霞发布日期:2014-06-13 11:15:19
近期,很多被拆迁户打来咨询电话,有的说“我家的房子已经盖好并且住了好几十年了,现在拆迁方说我们的房子没有房产证,是违法建筑,给我们很低的拆迁补偿”,还有被拆迁人说“我这房子有一部分是有房产证的,可是后来我们扩建了一部分是没有房产证的,现在拆迁方说我们扩建部分是违法建筑,不给补偿,这合理吗?”现在笔者就违章(法)建筑的认定、法律依据、适用条件做一个梳理,以此帮助广大被拆迁户正确应对在征收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
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违章(法)建筑”的含义,在学术界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和其他工作物。
这个词之所以在拆迁过程中会频繁出现,主要是涉及到拆迁的补偿利益问题。
征收实践当中确实有一部分被拆迁户抱着侥幸心理,在拆迁之前快速地新建、扩建部分房屋,在拆迁过程中想以此来要价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款,殊不知,这是自欺欺人的小聪明,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因为现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
”然而,还有一种情况是,拆迁方为了达到一个低成本征收的目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先给你定个违章(法)建筑,将被拆迁人打懵,然后再用破例“适当补偿”让被拆迁人感觉是占了大便宜而顺利搬迁。
此外,实践中还存在“小产权房”的提法,所谓小产权房,是指违反法律规定,通过租赁、占用等方式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小产权房并非法律术语,它实际上就属于违章(法)建筑的类型,即没有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而建设的房子,面对这样的房子拆迁,拆迁方自然不愿意补偿,但如果站在被拆迁方的角度,对房子进行了较大投入后一分补偿没有必定是接受不了的。
面对拆迁方的种种说法,广大的被拆迁人法律意识强的还知道咨询咨询律师,核实一下拆迁方的说法是否正确,但是更多的被拆迁人因为自身法律意识浅薄,也就稀里糊涂地被“拆”了,事后发现事情不对,再来咨询律师寻求法律帮助的时候,已然是十分被动了。
那么,被拆迁人就要注意了,遇到拆迁方主张你的房屋是违章(法)建筑的时候,首先你要看看先以下几个关键点,判断一下你的房子到底是不是违章(法)建筑。
第一:时间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2008年才开始实施的,然而目前拆迁方对2008年以前的违章(法)建筑的认定基本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作出的,这显然就是有问题的。
我国法律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对一部法律实施前的
行为,是不能适用这部法律认定其违法的。
因此,被征收人首先要想想自己的房子是哪一年建的,如果是在08年之前就修建好的,那么拆迁方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由认定你的房子是违章(法)建筑就不能成立,至于拆迁方依据其他的法律法规认定违章(法)建筑的情况,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专业律师来帮你抗辩了。
其次,08年以后建设的房子,即使是违章(法)建筑,也不代表在拆迁中就一定拿不到补偿,但这就要借助律师的专业技能去帮助你争取!总之,2008年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来认定违章(法)建筑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二:认定主体及依据。
违章(法)建筑的认定不是随便哪个部门都可以的,例如在实践中,很多拆迁公司或者拆迁办就直接说人家的房子是违章(法)建筑不予补偿,这是不对的,认定一栋房子是违章(法)建筑,必须是法律授权即有权的执法机关才可以作出,一般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建筑物所在地的相关部门来认定。
那么违章(法)建筑的认定也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就作出认定肯定是不行的,目前实践中一般是以违返《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作出认定的居多,08年之前也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作出违法认定的。
第三:行政强制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这个法律条文就说明了,违章(法)建筑在相关部门认定为违章(法)建筑后,首先要公告,限期自行拆除,自己不拆除的,作出强制拆除的决定书,催告履行,最后才是相关部门进行强制拆除,针对这些环节,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当然,前提是你要正视这些文件,及时地请律师介入,如果一直盲目自信,对相关部门的法律文件无动于衷的话,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分析了以上这三点,你就应该可以判断出自己的房子到底是不是拆迁方所谓的违章(法)建筑了,也可以发现在认定违章(法)建筑的过程中,拆迁方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要明白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予补偿的“违章(法)建筑”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无偿拆除的建筑,而不能以是否具有产权证或者批准文件作为判断是否是违章(法)建筑的唯一标准。
没有相关的产权证明很多时候是因为社会历史遗留原因造成的,并不是产权人主观之过。
经过以上的分析,如果你的房子事实上并不是违章(法)建筑,但是拆迁方就是给你定性为违章(法)建筑的时候,您就不要犹豫也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尽早请律师介入,帮助你去获取合理的拆迁补偿。
如果确实是违章(法)建筑,也可以尽量争取补偿,当然,这个争取是需要专业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