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第16课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⑵图上的花和夹板分别代表什么? 花:二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 夹板:马歇尔计划 ⑶该图的寓意是什么? 在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⑷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1、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
第十六课、美苏“冷战”对 峙局面的形成
一、丘吉尔与“铁幕演说” 1、背景:二战后,面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
和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 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 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3、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人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组织是( B )
A、华沙条约组织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D、联合国 12、人们称美苏争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同学们评论美
苏争霸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使各国人民长时期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中 C、导致世界多处地区局势紧张 D、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华约总部莫斯科
作业:
1、学习测评 2、2010年3月25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伏
尔加格勒举行的俄罗斯“胜利”组委会会议上发 表重要讲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伏尔加格勒发 生的战役是此次大战的转折点,请你判断这一 “转折点”C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攻占柏林 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的建立D、丘吉尔“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 冷战开始的标志。(冷战开始时间:1947年)
思维导图第16课 冷战

冷
1949 年,北约成立
战
冷战政策
政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的开始)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建立
1955 年,华约成立 影响:两极格局形成
北约与华约对峙
冷战的含义:指二战后的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 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 欲望十分强烈 二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原因 1948 年,柏林危机爆发 1949 年,西德和东德成立,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强大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第16课 冷战 课件(69张PPT)

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图
⑵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十分强烈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 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在历史上的影响: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 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 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 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美国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最优越;全世界都应该 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在苏联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 主政权,苏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 。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2)杜鲁门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 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 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干涉别国内政
控制其他国家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
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
控制其他国家,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它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 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 国内政,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 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第16课 冷战(解析版)

第16课冷战1.(2020年四川乐山)1947年,一位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权”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绥靖政策C.杜鲁门主义D.马歇尔计划【答案】C【解析】二战结束后,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权”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故C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苏俄实行,排除A;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前和二战初期英法等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政策,排除B;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援助西欧复兴经济的计划,排除D。
故选C。
2.(2019·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发生,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A.苏联和东欧B.美国和西欧C.轴心国集团D.同盟国集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因此,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发生,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
故A符合题意;美国和西欧属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B不符合题意;轴心国集团是1937年成立,故C不符合题意;同盟国集团与一战有关,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0·广东金平·初三三模)如下图为中国漫国家绘制的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政治讽喻漫画。
漫画家意在揭示马歇尔计划A.推动了西欧的分裂与对峙B.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框架C.把西欧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D.使西欧政治一体化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各国沦为美国在海外的州,这说明马歇尔计划把西欧纳入了美国势力范围,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补丁不能代表西欧的分裂,因为材料中站着的人代表的是美国,西欧被补在了一起,故A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体制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框架,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不能得出西欧政治一体化快速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第16课冷战课件(共39张PPT)

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表明在洲际导弹方面已超过了美 国。
说明什么问题?
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 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 抗衡美国的国家。
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2.冷战的原因
丘吉尔说:国际关 系中没有永恒的朋
国家利益的冲突。
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
利益。
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3、丘吉Ir尔on“C铁ur幕ta演in说”
4.冷战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
资本主义世界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 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 政体”。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 义的渗入”。
北约标志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 政治集团。
冷战时期苏联 宣传画:
苏联人对美国 人说 :“你最好别 惹我!”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 兰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 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 约组织,简称“华约”。
华约是为苏联所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1)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 危机和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 (3)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订“星球 大战计划”。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 级。
英国占领区
苏联占领区
苏、美、英、法
美国占领区 法国占领区
2.什么原因导致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 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 (共61张PPT)

温斯顿· 丘吉尔
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
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知道解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
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
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
思维和素养。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何为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 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 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 控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用膏药援救死者》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 个胡桃的两半。”谈谈你的理解。
表明二者的本质目的是一 样的。即遏制苏联等社会 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 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 位。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 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 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 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 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 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 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 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 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 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 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 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争锋
社会主义阵营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局(1947年) 经互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
经济 军事
合作探究 学习《冷战》后,甲同学说:“两强对峙,谁也不敢打,
维护了世界和平。”乙同学说:“两强对峙,把世界推到战争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课件 (共38张PPT)

二、德国的分裂
1.纳粹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 后,德国领土及首都柏林被哪 几个国家分区占领?
苏、美、英、法
哪个会议作出的规定?
雅尔塔会议
德国分裂
2.什么原因导致苏联与美、 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 的分歧越来越大?
杜鲁门主义出台
3.柏林危机
(1)危机出现: 1948年2月,美、 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 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 的抗议。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 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 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 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 锁。“柏林危机”爆发。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3)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北约、华约建立
背景: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 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 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 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
时间、操纵国:1949年 美国
成员国及总部:
美、英、法等12个国家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 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 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2)危机的解除 苏 联 没 有
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 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 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 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 余地。11个月后(1949年5月12 日)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 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4.德国的分裂
(1)1949年9月,美、英、
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
冷 主因
国家战略
社会制度
战
政治上:出台“ 杜鲁门主义 ” 开始标志
美 国
经济上:实施“ 马歇尔计划 ”
表现
2020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6课 冷战

( 3 )爆发: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
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柏林危机 ”爆发。
( 4 )结果:大约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5.德国分裂
( 1 )概况: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 联邦德国 ”
第五单元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6-
知识点1 冷战的发生 1.( 原创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敌对 营垒。他这里所指的“极权政体”是( D ) A.三国同盟 B.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单元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7-
2.下图是某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这 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实质是( A )
A.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B.对付日本 D.对付中国
第五单元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8-
知识点2 德国的分裂 3.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对下面地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C)
第五单元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10-
5.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 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 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B )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
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
雅尔塔会议。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
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