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 理想的供水水源

合集下载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基础讲义00绪言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基础讲义00绪言

目录绪言 (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6)1 .1 地球上的水 (6)1 .2 自然界的水循环 (7)1 .2 .1 水文循环 (7)1 .2 .2 地质循环 (9)1 .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9)1 .3 .1 气象因素 (9)1 .3 .2 径流 (12)1 .4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3)第二章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15)2 .1 岩石中的空隙 (15)2 .1 .1 孔隙 (15)2 .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9)2.2.1结合水 (19)2 .2 .2 重力水 (20)2 .2 .3 毛细水 (21)2 .2 .4 气态水、固态水及矿物中的水 (21)2 .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22)2 .3 .1 容水度 (22)2 .3 .2 含水量 (22)2 .3 .3 给水度 (22)2 .3 .4 持水度 (23)2 .3 .5 透水性 (24)2 .4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25)2 .4 .1 有效应力原理 (25)2 .4 .2 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26)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27)3 .l 包气带与饱水带 (27)3 .2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28)3 .3 地下水分类 (29)3 .4 潜水 (30)3 .5 承压水 (32)3 .6 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35)3 .7 上层滞水 (36)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7)4 .1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7)4 .1 .1 达西定律 (37)4 .1 .2 渗透流速(V ) (38)4 .1 .3 水力梯度(I ) (39)4 .1 .4 渗透系数(K ) (39)4 .2 流网 (40)4 .2 .1 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流网 (40)4 .2 .2 层状非均质介质中的流网 (42)4 .3 饱水粘性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44)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46)5 .1 毛细现象的实质 (46)5 .2 毛细负压 (48)5 .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49)5 .4 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 (5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53)6 .1 概述 (53)6 .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53)6 .2 .1 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53)6 .2 .2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54)6 .2 .3 地下水中的其它成分 (57)6 .2 .4 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 (57)6 .3 地下水的温度 (57)6 .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58)6 .4 .1 溶滤作用 (59)6 .4 .2 浓缩作用 (60)6 .4 .3 脱碳酸作用 (60)6 .4 .4 脱硫酸作用 (61)6 .4 .5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61)6 .4 .6 混合作用 (61)6 .4 .7 人类活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62)6 .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 (62)6 .5 .1 溶滤水 (62)6 .5 .2 沉积水 (63)6 .5 .3 内生水 (64)6 .6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图示 (64)6 .6 .1 地下水化学分析内容 (64)6 .6 .2 地下水化学分类与图示方法 (65)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67)7 .1 地下水的补给 (67)7 .1 .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67)7 .1 .2 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71)7 .1 .3 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73)7 .1 .4 凝结水的补给 (75)7 .1 .5 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75)7 .1 .6 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 (78)7 .2 地下水的排泄 (79)7 .2 .1 泉 (79)7 .2 .2 泄流 (82)7 .2 .3 蒸发 (83)7 .2 .4 蒸腾 (84)7 .3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85)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86)8 .1 系统概念 (86)8 .2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87)8 .2 .1 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 (87)8 .2 .2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87)8 .2 .3 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比较 (88)8 .3 地下水含水系统 (89)8 .4 地下水流动系统 (90)8 .4 .1 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由来 (90)8 .4 .2 地下水流动系统 (91)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100)9.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100)9.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100)9 .2 .1 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100)9 .2 .2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101)9 .2 .3 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 (105)9 .2 .4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105)9 .3 地下水均衡 (107)9 .3 .1 均衡区与均衡期 (107)9 .3 .2 水均衡方程式 (107)9 .3 .3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均衡 (109)9 .3 .4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均衡 (110)9 .3 .5 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110)第十章孔隙水 (113)10 .1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113)10 .2 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 (115)10 .3 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116)10 .4 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117)10 .5 孔隙含水系统实例分析 (119)第十一章裂隙水 (121)11 .1 概述 (121)11 .2 裂隙水的类型 (122)11 .2 .1 成岩裂隙水 (122)11 .2 .2 风化裂隙水 (122)11 .2 .3 构造裂隙水 (123)11 .3 裂隙介质及其渗流 (125)11 .3 .1 裂隙及裂隙网络 (125)11 .3 .2 裂隙水流的基本特征 (126)11 .4 裂隙介质的研究方法 (127)11 .4 .1 等效多孔介质方法 (127)11 .4 .2 双重介质方法 (128)11 .4 .3 非连续介质方法 (128)11 .5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129)第十二章岩溶水 (131)12 .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131)12 .1 .1 碳酸盐岩的成分与结构 (131)12 .1 .2 碳酸盐岩、水、二氧化碳体系 (132)12 .2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134)12 .2 .1 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 (134)12 .2 .2 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岩溶发育的空间特征 (135)12.3 岩溶水的特征 (140)12.3.1 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 (140)12 .3 .2 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140)12 .3 .3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 (141)12 .4 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 (142)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145)13 .1 作为资源的地下水 (145)13 .1 .1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比较 (145)13 .1 .2 地下水资源概念的演变 (145)13 .2 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146)13 .2 .1 地下水资源的系统性 (146)13 .3 地下水资源分类及其供水意义 (147)13 .3 .1 地下水资源分类 (147)13 .3 .2 地下水储存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147)13 .3 .3 地下水补给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1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149)14 .1 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性 (149)14 .2 作为环境敏感因子的地下水 (150)14 .3 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50)14 .4 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52)14 .5 过度开发水资源引起环境退化的实例 (152)14 .6 地下水污染 (153)第十五章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 (155)15 .1 作为自然历史与人为作用产物的地下水 (155)15 .2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 (157)15 .3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向 (159)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专门水文地质实习一《某厂的供水水源地的确定》

专门水文地质实习一《某厂的供水水源地的确定》

写在前面:本文章仅供参考,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望读者自行改之,时间紧,任务重,图没有电子化,比较粗糙,还望专业人士给一定批评指导!!XX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报告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班级组号2013年10月6日目录1、序言 (3)1.1、任务来源 (3)1.2、目的任务 (3)2、自然地理概况 (3)2.1、地形地貌 (3)2.2、水文气象 (3)3、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4)3.1、地层及水文地质特征 (4)3.2、构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5)4、工作部署 (6)5、勘查区的划分 (6)5.1勘查区范围 (6)5.2富水区位(段) (7)5.3圈定富水范围 (7)5.4勘察孔位的设计 (7)6、勘察阶段的划分 (8)7、水文地质测绘及工作方法 (9)8、工作安排保证(略) (9)9、经费预算(略) (9)10、附图附件 (9)1、序言1.1、任务来源该厂目前水源是厂南4km的青顶子水库水。

水量虽能满足要求,但水质不好,影响产品质量和发现有部分大骨节和克山病患者。

故该厂提出寻找需水量每日3000m3,水质合乎生产及饮用标准的地下水源。

为确保该厂正常的生产,同时确保开采的优质的水源,特该地区水源地进行供水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勘探的目的为在一定的经济可行情况下,选取优质的水源地为该厂提供充足的水源。

1.2、目的任务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

探明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满足该厂要求,同时为了节省投资,勘探孔应尽量结合开采井统一布局布置,按开采井要求成井。

2、自然地理概况2.1、地形地貌本区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海拔350-390m,西部孤顶子山为最高点,海拔515.5m)。

2.2、水文气象该区年降水量为745mm。

蛤蟆河由东南向西北流经本区,年平均流量为449m3/s,水量充沛,但季节性变化大,且水质欠佳。

由于植被发育,地表水中腐殖酸含量普遍很高,在其含量大于0.2mg/L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患者分布。

供水水文地质学课程设计

供水水文地质学课程设计

供水水文地质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供水是城市建设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

供水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以及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过程的学科。

供水水文地质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水文地质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以水为基础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运移规律,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同时,延伸到供水工程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通过实践案例引领学生探索水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与地表水的关系;2.能够掌握供水工程中地下水相关的基本知识;3.能够掌握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课程名内容课程介绍课程背景介绍,教材内容简介及学习方法地下水形成与分布规律普通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分层性地下水在供水中的如何选择井址,防止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的采集课程名内容应用与利用地下水的运作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地下水运移与地表水关系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常用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实践案例讲解以供水工程中实际案例为主,引领学生探索水资源的利用方法和途径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1.讲授: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全面了解供水水文地质学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供水工程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方法和技巧。

3.实际操作: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调查井位、水文地质勘测等。

评价方法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来检测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实践项目评估:根据学生的实践项目成果,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参考教材1.《供水技术与设施》张萌萌编著,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年2.《水文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李琳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四、实践项目项目名称城市供水调查及井位选择项目目的通过实地勘察,了解城市供水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井位,并提出相应的井址规划方案。

供水水文地质15

供水水文地质15

返回
3、井管的选择
选择原则:井管的作用是防止孔壁坍塌,保护孔壁完整, 这是关系成井质量和水井使用年限的问题。对井管材料,除 制造工艺上的要求外,还应要求: (1)具有一定的抗压、抗拉和弯曲的强度,以能承受孔壁岩 层和填砾的侧向压力和自重压力; (2)井管无毒,不污染水质; (3)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一般做法:对于抽水试验孔来说,由于下入和起拔时需要 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拉力、故要求井管有较大的强度,一般多 用无缝钢管。而对于供水井的井管则不必要太高的强度, 但由于长期埋置地下,故要求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一般可 采用价格较便宜的钢板卷管、铸铁管、水泥管和塑料管等。 内径要求:为了保证井管内水流畅通,井管内径一般要求 大于抽水设备管外径50mm。
2 河流 1 3 4 5 (A)
渗渠平面布置图
2
1
河流
3
4 5
(B)
河流 1 3 4 5 (C) 返回 1 2
(A)平行河流型;(B)横穿河流型; (C)平行与垂直组合型
l—渗渠;2—检查井; 3--导水管; 4、集水井;5--泵房
(一) 井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1)管井。用钻探机械施工的取水井,农业上常称为机井。这种 井的特点是井径较小,但深度较大,井径一般为150~500mm, 井深可达数十至数百米,单井出水量每日为数百至数千立方 米。此种井由于采用钻探机械施工,具有适应性强、成井快、 质量好和成本低等许多优点,因此在供水中是最常用的井型。 (2)小井。它是用人工开挖的取水井.因此又叫民井、土井。这 种井口径一般在1~2m。在目前的水源地建设中一般不大采用, 多被管井取代。 (3) 大口井。这种井的特点是口径特别大,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 井口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大小及深度变化也较大, 因此名称繁多,如大汗、方井、平塘、囤船等。这种井一般 适用于透水性较差、地下水埋藏不深的地层。施工时多采用 人工开挖及机械排水相结合的方法成井。若大口井出水量仍 偏小,也可在井内安装多根垂直、水平或倾斜的滤水管,构 成所渭“辐射井”,以此增加井的出水能力,辐射井的渗水 管一般采田50~150mm穿孔钢管,管长2~30m不等。 返回

水文地质学基础-绪论

水文地质学基础-绪论


由此可见,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上的应 用,应该在查明地下水分布和形成规律 的基础上,寻找和勘察地下水源,进行 水量水质评价。地下水应合理勘探和开 发,以达到兴利除弊。
三.现在世界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1.水资源危机;
2.地下水资源污染; 3.与地下水开发有关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六.水文地质学课程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 一、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 概念、名词与术语 二、水文地质学基本原理 地下水形成基本规律——赋存、分布、运动 三、地下水科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以概念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宏观——地下水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综合分析 四、应用分析——概念与原理的掌握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沙化荒漠化加重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上海地面沉降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地壳内能量、热量的传输者 传递应力:水为诱发地震,地质灾害是地下水 作用 人工地震预报──观测地下水 地球是个天然热库——在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 中传输地壳内部的能(热)量的传输者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地下水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环境发 生变化──即可以有益,也可以是有害的。 有害的例子:农业用水不当的次生盐渍化、不统一开 采,河西走廓的民勤县,绿州变沙漠、过量开采地下 水──地面沉降(上海、天津)、海水入侵,地面塌 陷,地下水污染等。 地下水与其周围的环境,人、水、热、动是个相互依 存的有着内在联系的生物生存链,打破一个环节就会 引起或正或负的反馈(报复)。

水文学与供水水文地质学

水文学与供水水文地质学

水文学与供水水文地质学(仅供参考)第一章1.地球内圈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P62.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地形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3.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的不同,将地质作用分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

(1)外动力地质作用类型: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由重力作用引发的)崩滑作用(2)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P9-114.矿物: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天然产出的化合物和单质元素 P115.条痕色:若将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擦划,在瓷板上留下的矿物粉末呈现的颜色 P126.矿物的硬度:矿物表面抵抗外来硬物尖刻划的能力。

地质上通常将矿物互相刻划以比较其硬度,并选择以下10种矿物作为标准级别,由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硬度是相比较而言的)7.矿物的解理:指矿物受硬物敲击后成平面裂开的能力 P14常见的矿物:自然金、金刚石、石墨、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石英等。

8.按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1)岩浆岩的主要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条带构造、流纹构造、气孔与杏仁构造代表性岩浆岩: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正长岩、花岗岩、流纹岩(2)沉积岩的主要构造:层理、层面构造代表性沉积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页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磷质岩、铁质岩(3)变质岩的主要构造:变余构造、板理构造、千枚理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理构造、条带构造代表性变质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角岩、板岩、千枚岩、变粒岩 P19-319.岩层产状的三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P3510.褶皱构造定义:褶皱是成层岩层遭受构造作用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弯曲形态。

褶皱是地壳的层状岩石中很常见的构造。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海洋与大陆之间、海洋内部之间的水分交换都称为大循环。

参考答案:错误2.弱透水层顺层方向不传输水,在垂向上能够传输水量。

参考答案:正确3.在河间地块潜水含水层排泄区打井,通常井越深,井中水位。

参考答案:越高4.达西定律中的过水断面是指包括砂颗粒和空隙共同占据的面积。

参考答案:正确5.因为钾离子大量地参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和易被植物所摄取,故地下水中钾离子的含量要比钠离子少的多。

参考答案:正确6.地下水中常见的主要7种离子是因为这些元素在地壳中含量高。

参考答案:错误7.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主要有()。

参考答案:径流和蒸发与蒸腾8.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内容,包括()。

参考答案:补给来源、补给量和补给条件9.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盆地中心,可以通过挖沟排水或植树,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以达到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目的。

参考答案:正确10.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11.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通常可以获得黄河水的补给。

参考答案:正确12.脆性岩层中发育的构造裂隙其导水性通常好于塑性岩层中的构造裂隙。

参考答案:正确13.可溶岩包括()。

参考答案:卤化物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14.垂向发育的岩溶形态,如溶蚀裂隙、落水洞、溶斗和竖井只发育在非饱和(或包气带)系统中。

参考答案:错误15.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管理应该根据行政区划来进行。

参考答案:错误16.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就是等于含水系统的补给资源量。

参考答案:错误17.在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下,地下水资源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补给资源也需要动态评价。

参考答案:正确18.不合理开发地下水会减小河流的基流,甚至导致河流断流。

参考答案:正确19.人类活动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态是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

参考答案:正确20.层状结构的可溶岩层,岩溶发育通常在隔水岩层的上层面。

供水水文地质复习

供水水文地质复习

1、供水水文地质学是研究_地下水资源作为供水水源的应用科学2、供水水文地质学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①1、何处有可供利用的地下水资源?②2、已发现的地下水资源水质如何?水量有多少?③3、如何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并减少负环境效应?3、什么是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有哪些优点?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优点1)一般不需净化处理;2)不易受地表污染;3)水温较低且恒定;4)输水管道较短,构筑物较简单,基建费用低,占地面积小;5)分布广,供水能力较稳定。

6)可以“以丰补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简述供水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供水水文地质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寻找和勘探、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开采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四方面的内容,第一章1、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发现在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分界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它们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2、名词解释:①硅铝层:大陆地壳上层平均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类岩石,主要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铝层②硅镁层:大陆地壳下层和大洋地壳平均成分相当于玄武类岩石,主要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镁层。

③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地幔与地壳均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二者统称为岩石圈。

④水圈:地球表层附近的水体3、请列出主要陆地地貌,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1)山地:包括海拔500—1000 m的低山、1000—3500 m的中山和3500 m以上的高山。

2)高原:海拔600 m以上,顶项部较为平坦或略呈波状起伏,面积广大的高地。

3)丘陵:地面虽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平缓,顶部浑圆,相对高差小于200m的地形。

4)平原:是海拔600 m以下,地表起伏不大,面积宽广的地区。

5)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区,因外形似盆而得名。

6)洼地:高程在海平面以下的低洼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可以预见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005年11月航拍的受污染的松花江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 污染,越来越多的城市把 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地或 后备水源地。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 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 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我国北方、西北的许多地区和城市, 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
>>地下水约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 >>据统计,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 约占中国城市的71%;中国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 >>北方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中地下水占90%左右;北方地区农业 用水中,地下水平均占38%左右,其中河北省占75%,山西和河南省 都在50%以上。 >>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