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有剖宫产术史的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126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传统组42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40例(新式剖宫产术)及改良组44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二次妇产科手术时3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及盆腹腔粘连情况。
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上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盆腹腔粘连和严重粘连上,改良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研究意义,见表1。
1.2 手术方法1.2.1 首次剖宫产术 3组均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呈仰卧位,传统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行新式剖宫产术,取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2.5 cm处做一长约12 cm的横行切口,然后按照尚涛等人研究进行手术操作[1]。
改良组在新式剖宫产术基础上进行改良:取joel-cohen切口[2],切开表皮及皮下脂肪层,剪开筋膜层,然后锐性或钝性分离筋膜与腹直肌的粘着,钝性分离腹直肌,剪开腹膜(纵向)、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沿下方向推离膀胱。
其后子宫操作步骤与传统组一致。
手术结束后用可吸收缝合线按宽距离缝合术腔,筋膜层则要连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部分缝合4针左右。
1.2.2 二次妇产科手术再次剖宫产术不严格要求与首次术式一致,异位妊娠、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均选用腹腔镜下术式。
1.3 观察治疗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时,围术期内密切观察手术时长、粘连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愈合及切口并发症情况等,其中以盆腔、腹腔、腹壁广泛粘连或致密,术中进入宫腔或腹腔比较困难为严重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在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上,改良组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盆腹腔粘连和严重粘连上,改良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

转能力小 , 我们在实际操作当中滑动髋螺钉 固定可能在股骨中心 【 T o z R ,ugr f h i j i n d 【 】 p n e- e a 3 r o G S re o t n y pO t Si l w r 1 8 , 5 26 . 偏上方, 将造成螺钉方向改变 , 结果引起髋 内翻发生 , 所以在滑动 Ne Yok,9 726 — 7
9 8
表 1 两组手术时间、 出血量、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内蒙古 中医药
髋螺 钉上 lm 偏后 0 c c . m再 平行 打人 一 根松 质骨 螺钉 , 5 可防止 头
颈围绕拉力螺钉产生的旋转移位 , 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方 常有 骨 片 分离 , 成 骨折 后方 空 虚 不稳 定 , 质骨 螺 钉 的打入 可 造 松
首 次 剖 宫产 术式对 再 次 开腹 手术 的影 响
陈 丽 云
摘 要: 目的 : 察 首次剖 宫 产手 术对再 次 开腹手 术 的影 响 , 临床提 高更 多有效 地疗 法 。方 法 :0 5 20 年剖 宫产病 例20 , 中 观 为 20 — 09 2例 其 首 次为新式剖 宫产 者 10 , 次为 传统 剖 宫产者 10 , 2例 首 0例 观察 其对再 次 开腹手 术 的影 响 。结论 : 良式 新 式剖 宫产 可克服 新 式剖 宫产 改
表 2 两 组 关 节 功 能 恢 复情 况 比较
起 到支撑 作用 和防止 颈 干角 后倾 畸形 , 同时也 大大 增加 了滑动 加 压螺 钉单独 固定 骨折 端 的抗 弯抗 扭及 抗 内收 的力 量 , 为患者早 这 期有 效 的患肢 功能锻 炼 和下床 活 动创造 条件 。 而 A组 中无论是 故 髋 内翻还是 肢体 短缩 程度 都降 低 了。
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的影响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i m p a c t s o f f o u r d i f e r e n t m e t h o d s o f c e s a r e a n f o r t h e i f r s t t i m e o n t h e r e o p e r a t i o n. Me t h -
术 ,Ⅱ 组7 7 例采用新式剖官产 ,Ⅲ组 8 3 例选用子宫下段式剖宫产 ,Ⅳ组 7 8例采用腹膜外剖腹产。分析比较 4组产妇胎儿娩 出时间、手术 时间、术 中出血量 、肛门排气 时间、因术 中取头困难使用产钳助产率 、假性肠梗 阻、切 口 感 染率和术后 盆腔粘连情 况。结果 : 4组病例 胎
儿娩出时间、肛 门排气时间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术 中总 出血量 、手术 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4组 产钳
助产率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Ⅱ 组和Ⅳ组假性肠梗阻发生率较 I 组 、Ⅲ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但 Ⅱ组和Ⅳ 组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术后切 口感染率 4 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Ⅲ组盆腹 腔粘连程度明显较其他三组 严重 ( P< O . 0 5 ) ,n 组粘连程度最轻。 I 组 、Ⅳ组粘连程度无明显差异 ( P> O . 0 5 ) 。结论 :新式剖官产术对 于再 次剖宫产术后影 响较 小 ,在具 备剖宫产适应症 的条件下适宜作为首次剖宫产术式推广。
新式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宫产 与传 统剖 宫 产术 再次 妇 产科 手 术 的并 发症 , 手术 时间 , 中 出血量 , 术 腹腔 内粘 连 程度 . 后 恢复 情 况观 察组 明 显高 于对 照组 术 ( <0. ) P 0 。结论 新 式剖 官产 与传 统子 宫下 段剖 宫产相 比 , 式剖 官产术 引起 粘连 较传 统 子宫 下段 剖 宫产 术 严重 , 5 新 导致 腹腔 内 严重 粘 连 、进 腹 时 间延 长 ,增加 了手 术 的难度 、术 中并 发症 增 加 , 再 次 妇 科手 术 切 口的选 择 增 加 了 困难 。 对 【 关键 词】 新 式剖 宫产 传统 式剖 宫产 再 次手 术 盆瞧 粘 连
3讨论
新式剖 宫产手术 目前在全 国多家 医院广泛开 展 , 为刮宫产 术的 成 主要 术式之一 , 多年观察 新式剖宫 产术确有 下 为对 照组 。观 察组年 龄 2 2~2 8岁 , 均 2 平 6 岁 。对 照组年龄 2 一 4 l l岁, 均 2 .8岁。前次 手术指 征依次 为 : 平 8 ①头 盆不称 ; ②眙 儿窘迫 ; ③臀位 ; ④社会 因素 ; 巨大 儿等 。两组 间 ⑤ 年龄 、病 种 、肥 胖 、子 宫 大小 、 孕 周及 再次 妊 娠 间隔 时 间和 第 一 次 手 术 指征 均 无 明显差 异 。 1 2 麻醉方法 .
拉 的切 口参差不 齐 , 有时 取胎 儿困难时 , 可能选择 切断两 侧的腹直 有 肌 , 是 引起腹 壁各 层次 、 盆腔粘 连 的诸 多原 因。从 本试 验结 果可 都 见新 式剖 宫产 与传统 剖宫 产术再 次手 术的并 发症 、分娩 方式 、术 中 观察 子宫愈 合情况 、再次 剖宫产 术后体温 差异无 显著性 ( >0 0 ) P .5。 对照组腹壁 解剖 层次较清 , 粘连 程度较轻 , 察组 腹直肌与前鞘及腹膜 观 的粘连 比较严重 , 与对照组相 比有显著性意义 (< .1。术中发现观 P O0) 察组 开腹时 , 腹直肌前 鞘 , 腹肌 , 鞘及腹 膜常 紧密粘连 , 后 解剖 层次不 清, 分离 困难 , 常需要锐性分离 , 时需切断两例的腹直 肌 , 有 导致出血增 多 , 腹时 间延 长 , 察组手术 时间高于对 照组 , 进 观 二者相 比有显 著性差 ( < . 5 。观 察组 开腹进腹时 间、开 腹过 程 中出血量 明显 多于对照 P 0 0) 组 , 异有显著性意 义( < .5 。由于粘连严 重 , 差 P 00) 分离操作 多 , 术后排 气恢 复慢 。产妇 住院 天数也 明显 多于对 照组 。二次 手术观 察子 宫愈 合 的情 况 没有 明显 的 差 别 。 新式 剖宫产较 传统刮 宫产在再次 剖官产 术中难度 增加 , 目前有报 道在再次妇 科手术时 开腹难度增加 , 口选择 困难 , 间延长但 , 切 时 有时 为 显 露 方 便 不 得不 行 例 “ ” 形切 口。 T 根据 上述质料 分析 , 我们建 议产科 临床医生在 进行新式剖 宫产术 时, 尽量避免腹肌拉 断及损伤 , 彻底清洗腹腔及切 口 , 不留残血 , 用快薇 乔可吸收肠 线缝合脏 、壁腹膜 , 复解剖层次 , 恢 减少粘连 , 不要过 分强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A组再妊娠 产妇术 中盆腔 和腹壁切 口粘连 情况 较 B 组 再妊娠产 妇严重 ,差异
均 明显 短于对照组 ,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 明显小 于对 照组 。 综 上所述 ,在严 格把握适 应证 的情 况下 ,应 用腹 腔镜 治 疗胆 管结石 患者具 有创伤 小 、恢 复快 、并发 症少 等优 势 ,值 得 临床 首选 。
参 考文 献
1 李其焕 ,王群伟 . 腹腔 镜联合纤维 胆道镜 治疗胆 囊结 石合并 胆总 管结石 1 7 2例 临床 分 析 [ J ] . 中 国现 代 手 术 学 杂 志 , 2 0 1 0 ,1 4
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整 体上 新式 剖宫产 术式 对再次 剖宫产 手术 影响 较小 ,但 引起 术后粘 连程度较 重 ,
与传统宫产术相 比 , 也存在未知 的风险 。应慎重选择初次 剖产术式 降低对再 次剖 宫产 的影响。
【 关键词】 剖宫产术;剖宫产术,再;自然分娩 【 中图分类号】R 7 1 9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6 7 4 — 3 2 9 6( 2 0 1 4 )0 2 C一 0 1 0 5 — 0 2
再将腹壁 纵切 口皮肤 与皮 下脂肪缝 合 ,均逐层 关闭 子宫膀 胱 腹膜反折 、壁 层腹膜及肌 肉。 1 . 3 疗效评价 对1 2 0例再 妊娠 产妇分组实施 剖宫产手 术情 况进 行分 析观察 。腹 壁组 织粘 连情 况分 级标准 I 2 J :0级 ,无
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行再次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效果分析

摘要 : 目的 探 讨 不 同剖 官 产 术 式 对 再 次 剖 宫 产 的影 响 , 以期 为 临 床 实 践 提 供 参 考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行 再 次 剖 宫 产的7 0例 产 妇 的 病 例 资 料 。其 中 首 次 剖宫 产 时采 用 改 良 的腹 部 横 切 口式 的剖 宫 产 产 妇 4 0例 作 为 观察 组 . 首 次 剖宫
行再 次 剖 宫 产 的 7 0例 产 妇 为研 究 对 象 所 有 产 妇 经 常 规 检 查排除妊 娠高血压 、 妊娠 糖尿病 、 其 他 脏 器 慢 性 疾 病 等 不 适 于 剖 宫手 术 指 征 的 因素 其 中 首次 剖 宫 产 时 采 用 改 良的腹 部 横切 1 : 3式 的 剖 宫 产 产 妇 4 0例 , 为观察 组 , 年龄 2 7 3 3 ( 平 均 2 9 . 1 ) 岁, 距前次剖 宫产 3 . 4年 ; 首 次 剖 宫 产 时 采 用 传 统 的 腹 部纵 切 1 : 3 式 的产 妇 3 0例 , 为对照组 , 年龄 2 5  ̄ 3 l ( 平均 2 8 . 7 )
再 次 剖 宫 产 的影 腹 部 横 切
处理 , 其 中 计 数 资 料 用 %表 示 , 比 较 采用 x 检验 ; 计 量 资料 以 互 ± s 表 示 。 比较 采 用 t 检 验 .以 P < 0 . 0 5为结 果具 有显 著 性 差
岁, 距 前 次 剖 宫 产平 均 3 . 2年 。 两组产妇在年龄、 孕周 、 孕 次 和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 诊 断 与 治 疗 2 0 1 3 J a n 2 4 ( 1 1
・2 3・
剖宫产术式及技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11 研 究对 象 .
间 、 院时 间均有显 著差 异 . 住 只有术 中 出血 量 、 术后并 发症两组
之 间大致相 当。见表 1 。
表 1 两组产妇术 中情况对 比( )
再次剖宫产孕妇共 13例 ,首次 进行剖 宫产时间距离 第二 4 妊 娠时间均> 2年。产妇 年龄 2 ~ 8岁 , 均年龄 3 , 03 平 0岁 孕周 3 ~ 7 4 0周 。 中首次剖宫产术为新式剖宫产 的有 7 例 , 其 5 设为实验组 。
式剖宫 产的再次 妊娠 产妇作 为实验组 , 该 院 21 年 同期 收治 的 6 例 首次 剖宫产 术式为 传统 子宫下 段剖宫 产术再 次 将 00 8
妊娠妇 女作 为对 照组 . 行妊娠 期并 发症 、 娩时 间 、 中观察 子宫愈 合情 况 、 进 分 术 术后 排气时 间 、 手术 开腹 时间 、 中出血 术 量、 腹壁各 层的粘 连等多 项指标 的对照 观察 。结果 新式 剖宫产 实验 组与传 统剖 宫产术对 照组 再次 妊娠 的开腹 时间 、 手
妇 和围产儿 生 命 的有效手 段 , 它毕 竟是 开腹 手术 , 但 对产 妇身
C N OR I DIAL T E ME HIA F EGN ME C R AT NT 中夕 医疗 9 3
口固
刚
表 4 两组产妇术后排气 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对 比情况 ( 】 %)
临 床 医 学
术 总时 间 、 开腹 出血 量 、 腹腔粘 连程度 、 子宫愈后 情况 、 术后 排气 时间 、 院时间均有显 著差异 , 住 只有术 中出血 量 、 术后 并
发症两 组之间大 致相 当。结论 对 于再次 剖宫产手术 来说 , 首次剖 宫产术式 , 式剖宫产 与传统 子宫下段 剖宫产相 比, 新 新 式 剖宫 产引起粘 连 较严重 , 进腹 时间延 长 , 术总时 间过 长 , 手 开腹 出血量 过 多 , 子宫愈后 情 况不 好等种 种 因素都 增加 了
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腔、腹壁粘连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观察

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腔、腹壁粘连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对术后腹腔、腹壁粘连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其中初次剖宫产孕妇采用新式剖宫产作为观察组;初次剖宫产是以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腹壁,腹腔粘连程度,初次子宫瘢痕情况以及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
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腹腔和腹壁粘连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孕妇,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观察组患者的瘢痕要明显无对照组孕妇明显,瘢痕不突出,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观察组孕妇的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也比对照组孕妇情况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论:新式剖宫产对于产妇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子宫瘢痕情况恢复较好,粘连较少,瘢痕较细。
【关键词】腹腔粘连初次剖宫产新式剖宫产【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104-02初次剖宫产是不同手术方式对于再次妊娠或是腹部手术的影响较大,笔者通过对探讨两种术式对再次剖宫产以及孕妇腹腔和腹壁粘连情况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4-01间143例再次剖宫产病例,其中初次剖宫产孕妇采用新式剖宫产有7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初次剖宫产是以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共有68例孕妇,为对照组。
两组均无其他开腹手术史。
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
对照组孕妇在原瘢痕处切开瘢痕组织,子宫切口则在瘢痕上约1cm处,在子宫下段横切口将胎儿取出。
对照组孕妇在在耻骨联合上约5cm处作横切口,并以撕拉式方法进入腹腔。
并用可吸收手术线将膀胱和子宫的折腹膜和腹膜缝合。
在开腹前观察孕妇的瘢痕组织情况,并且在两组孕妇开腹后注意患者的腹腔粘连情况以及记录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0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产妇进行临床手术疗效对比。
将被选中的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产妇。
对于观察组的5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采用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手术[1],而对于对照组的50例产妇,给予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常规手术。
与此同时,观察记录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产妇在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参数。
结果:根据临床手术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显然,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的手术效果,更为显著。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首次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可以显著减少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手术中加以推广。
标签:术式;再次剖宫产;临床疗效;对比
为探究出针对再次剖宫产产妇的更有效的临床手术方式,我院随机选取10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手术期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 月接收诊治的10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年龄介于21~43岁之间,平均年龄(27.3±2.6)岁,孕周在34~41周之间,两次剖腹产的时间间隔在3.7~6.2年不等。
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给予观察组产妇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给予对照组产妇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统计学对比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时间间隔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手术方法
对两组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对于观察组的产妇,使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
按照传统方式对腹壁进行缝合,术后5、6天拆线;对于对照组的产妇,使用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手术。
利用1号可吸收线对子宫肌层进行单层连续锁边缝合,而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以及壁层腹膜进行常规缝合。
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缩宫素20U进行宫体注射,以减少出血量。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产妇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对结果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两组产妇的手术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临床手术效果对比:具体数据详见表1。
对比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的50例产妇中,手术前后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的50例产妇相比,各项指标参数均相对较低,即对于再次剖宫产产妇,使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比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在手术效率上,更值得临床使用。
两组产妇指标参数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术式的之间的联系,因此,对于再次剖宫产的探索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例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参数等的不同,若是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出现失误,就很有可能会让产妇忍受巨大痛苦,甚至威胁其生命。
现阶段我院致力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手术效果观察研究,这对于提升我国、甚至于世界的再次剖宫产手术效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手术效果可以看出,如果使用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手术,可以大大提高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手术的效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为再次剖宫产产妇进行手术时,要注重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的选择,这样可以更快速地控制产妇的临床症状,使得临床手术效果事半功倍。
首次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可以显著减少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因此值得在临床手术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Jia Ni Li,Su Qin Gao,Feng Zheng Zhou.Cesarean section surgery and pelvic adhesion [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4,20(10):629-630.
[2]曲慧延,陈月秀.238例二次剖官产手术情况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7,69.
[3]陈淑霞.三种剖官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85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