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李白《长干行》

合集下载

《长干行》(李白)评析

《长干行》(李白)评析

《长干行》(李白)评析原文:《长干行》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评析:王安石评李白诗曰:“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

” “十首九说”是夸大,但凭诗中多写妇女与酒便断言“识见污下”,更是浮浅之见。

李白与酒,确有不解之缘,以酒以醉为题的诗篇在太白集中俯拾即是。

饮酒(还有游仙)不过是他借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的外衣而已。

刘熙载是看到了李白这类诗的特点的,他说:“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

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太白集中描写妇女的诗篇亦随处可见,数量可观,约占李白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

但是亦不如王安石所言是他“识见污下”的表现。

恰恰相反,从李白所塑造的一长串古代妇女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他那颗高尚纯洁的心灵。

在这些古代妇女形象中,最为动人的是思妇和弃妇形象。

这首《长干行》中的商人妇即是思妇形象。

开元、天宝年间,是我国封建经济十分繁荣的时期,杜甫的《忆昔》诗即是当时农业经济发达的形象化描述。

在农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国内外商业也随之兴盛,这首《长干行》即是反映这种经济文化背景的作品。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而“长干”,又作为地名使用。

长干,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之南,是岗间的平地,吏民杂居。

这一带,商业经济极发达,商人常在水上过着飘泊生活,经久不归。

乐府诗中的《长干行》来源于当地民歌,而文人的仿制又以这一具体地点作为描写背景。

《长干行》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商人妇形象。

写了她和丈夫从结识到婚后的甜蜜生活,别后的痛苦以及盼望他早日归来的全过程,展示了她对幸福与爱情生活的炽烈向往与追求。

长干行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干行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干行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此为初游金陵时所作,时间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秋末之后不久。

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秦淮河南。

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

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四首》,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句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

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

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

整体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二首》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

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是两首爱情叙事诗。

第一首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情画卷。

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里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

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

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

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

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

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

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

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第二首诗与第一首诗同是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

第二首诗恰似第一首诗中的少妇风尘仆仆地划着小船来到长风沙的江边沙头上等候久别的丈夫。

[唐]李白《长干行》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白《长干行》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白《长干行》原文、注释、赏析[唐]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注释:1、初覆额:古时女子十五岁方以簪束发如成人,称及笄。

初覆额,指未束发时头发散遮前额的样子。

2、剧:嬉戏。

3、竹马:小儿把竹竿放在胯下当马骑着玩耍。

床:此指坐具。

弄:耍弄。

二句即为成语“青梅竹马”之出处。

4、嫌猜:嫌疑,封建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以避嫌疑。

无嫌猜:即无嫌疑猜忌之心,正见天真无邪情状。

5、羞颜:害羞的容颜。

以上四句写初婚时的羞涩娇媚。

6、展眉:舒展眉头,形容心情舒畅。

7、尘与灰:指人死化为尘灰。

此句谓愿同生死,永不分离。

8、抱柱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即桥)下。

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后即以“抱柱”为守信的'典范。

9、望夫台:传说古有丈夫久出不归,其妻每天登高而望,盼其归来,久而化为石,遂称望夫石,亦称望夫台、望夫山,传说有多处,大概皆以山石形状附会成说。

10、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一。

滟滪堆:即为屹立瞿塘峡口江流最急处之巨石,在今重庆奉节县东,因碍于航行,解放后被炸掉。

11、不可触:李肇《国史补》卷下:“蜀之三峡……四月五月为尤险时,故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12、猿声哀:《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迟:迟留,一作“归”。

二句谓丈夫离家时留下的足迹都一一长满了绿苔。

《长干行》的赏析

《长干行》的赏析

《长干行》的赏析《长干行》的赏析如果将这首诗与李白《长干行》作一比较,可以看出一些区别。

首先,题材不尽相同。

李白《长干行》是以女子自述口吻,抒写了从两小无嫌猜到坐愁红颜老的生活经历,展示了夫妻从青梅竹马到热恋,再到婚后离别的生活长卷长干行李益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渺渺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李益诗鉴赏此诗与李白的《长干行》,犹如出自同一诗人之手的姊妹篇。

两首诗不仅抒写方式相同,而且诗的风格和情韵也一致。

因其设色缀词,宛然太白(《唐诗别裁集》),这首诗竟被编入李白集中,可见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诗的开头,女主人公即以对比叙说的方式,交代自己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自己还在是个闺中少女的时候,是不太了解外出行旅的艰辛的;做了商人妇之后,就变得时刻关心起江上的气候了。

从闺中不谙风尘,到江边探望风向,均因嫁与长干人之故。

这一交代不仅点明题意,而且总起了全诗。

这位女子所要展现的生活遭际,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内心活动,都是因这一特定身份决定的。

沙头,指江边,直接点出女子的生活环境。

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商人妇,她满腹愁怨地诉说了自己的生活遭际。

首先,她选取丈夫长年在外经商,或西下巴陵、或东发扬子的事例,通过四季相思的抒情格调,咏叹了自己愁怀难释、恨海难填平的凄苦心境。

诗中表现时空的词语,有着很强的概括力。

以时而言,五月与八月对举,从南风吹拂到西风送寒,刚好能够概括全年的时光。

以地而言,巴陵,本巴州。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 )更名岳州,属江南西道。

扬子,古津渡,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

自古为江滨津要之地。

所述二地,一西一东,一为州郡,一是津要,确可代表经商去处。

唐诗赏析-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长干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其一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其二想当初我在深闺的时候,不曾见识烟尘;可嫁给长干的男人后,整天在沙头等候风色。

五月南风吹动的时候,想你正下巴陵;八月西风吹起的时候,想你正从扬子江出发。

李白《长干行》赏析

李白《长干行》赏析

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韵译】记得我刘海初盖前额的时候,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门前嬉戏。

郎君总是跨着竹竿当马骑来,手持青梅绕着交椅争夺紧追。

长期来我俩一起住在长干里,咱俩天真无邪相互从不猜疑。

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滪堆。

五月水涨滟滪难辨担心触礁,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赏析】据《景定建康志》载:“长干里,在秦淮南。

”长干即现在的南京中华门一带。

唐时,金陵西门及南门秦淮河两岸,商旅往来,最是繁华。

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725)春天,经巫山,过荆门,达江陵,夏览洞庭,秋游金陵。

金陵从六朝以来,就以其繁华、商贸之发达、文化之先进而吸引各地名流。

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大多就产生并广泛流传于这一带的吴地。

一踏上金陵大地,“吴声”“西曲”这些清新别致的民谣就令诗人感到新鲜无比,爽心悦目。

这首清新质朴的诗歌就是在认真学习吴地民歌的基础上所创作的。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赏析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赏析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赏析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赏析一、起源“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

诗中倾诉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自由、追求理想的坚守与执着。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饱满的豪情、澎湃的气势,表达了自己追求真理、自由与理想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超越时空的精神境界。

二、内涵这句诗有着深远的内涵。

天上的宫阙,是指高高在上的权贵之所;今夕是何年,则是指不知道明天如何。

这句诗写出了一种无奈之情,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这句诗道出了诗人深情的爱国之情,也流露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担忧。

三、诗歌意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话形象独特,抽象隽永,堪称是唐代诗歌的精华之作。

从李白此句话中穹隆赤红的豪情中,体会到的是诗人对时代悲悯的深情,对个人遭遇的淡然超脱,以及对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执着追求。

四、个人理解对我而言,这句话所蕴含的意境和内涵都非常的深邃。

它不仅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种豪情与憧憬,更代表了一种对理想与追求的执着和坚守。

对待人生,我们也应该像李白一样,怀揣着理想和信念,不断地追逐,不畏风雨,不惧艰险。

为了我们心中的那座宫阙,我们也要不畏岁月的流转,执着地追求完善的自我,为自己的理想坚守。

五、结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可能面对挫折,也可能会遭遇失败,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追求理想与自由的信念。

正如李白在诗中所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们也应该心怀梦想,勇往直前,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去追寻自己的天上宫阙。

六、回顾“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意境,让我们感悟到诗人对时代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空灵,堪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它启示着我们永远不要停止对美好、对理想的追求,一定要执着于心中的宫阙,不断奋斗,追逐梦想。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空灵,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意境,伴随着门外的风雨声,唤起了我对这句诗的深刻研究和反思。

长干行·赏析·李白

长干行·赏析·李白

长干行·赏析·李白长干行·赏析·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会。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首诗是以一位少妇回忆自己和丈夫的结合到离别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少妇对远离家乡丈夫的怀恋。

前六句(从“妾发初覆额”到“两小无嫌猜”),主要描绘了少妇和丈夫幼时一起玩耍的活泼快乐、天真可爱的形象。

表现了少妇和丈夫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折”、“剧”、“骑”、“弄”这些动词将两人童年时可爱的形象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非常形象生动,文字活泼欢快。

接着诗文以年龄为界限,描写了少妇的婚后生活。

从“十四为君妇”到“千唤不一会”,描写了少妇刚刚出嫁时羞怯、可爱的形象。

用笔细腻,刻画真实。

从“十五不可触”到“岂上望夫台”,叙述了少妇婚后开始显露出幸福表情,和丈夫的感情亲亲密密、如胶似漆。

同时这里用了尾生抱柱和望夫台这两个典故,强烈地渲染了少妇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感情。

但是这样美满的生活没有过多长时间,一个“岂”字暗示后边的分别,起到了转折作用,诗文自然过渡到了下边的分别。

同时这个字也暗含了少妇对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的怀念和对与丈夫分别的无奈之情。

从“十六君远行”到“瞿塘滟滪堆”,这四句描写的是丈夫远行,少妇在家日夜挂念的情景。

少妇没有丈夫的消息,所以,心中思绪万千,突然想到了滟滪堆,那个地方最容易出事故。

诗中精选了一个“滟滪堆”,生动地刻画了少妇内心的心理变化。

仿佛正在眉头紧锁,担心丈夫的少妇就在眼前。

“猿声天上哀”烘托了少妇内心的深深担忧。

“门前旧行迹”到“坐愁红颜老”这八句,主要描写的是少妇苦苦等待和因景引发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李白《长干行》的赏析年级:学号:姓名:专业: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中文摘要【摘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李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一位很伟大的诗人,他的诗篇不仅仅有鉴赏价值,更对中国社会起着推动的作用,“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长干行》是他传世诗篇中以女性视角和口吻创作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描绘女性生活,最具价值的是再现了古代女性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以及女性从女孩到少妇的心理变化历程。

全诗极具美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关键词】李白;《长干行》;青梅竹马;女性生活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后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好剑术。

他信仰道教,喜欢隐居山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他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辅助君主的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性格高傲,藐视权贵,不畏权利,历史上有著名的“力士脱靴”的故事。

他肆无忌惮的嘲笑以政治为中心的等级制度,鄙视和批判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存世的诗文上千篇,有《李太白集》传世,著名诗篇有《将进酒》、《静夜思》、《长干行》等等。

公元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长干行》又作长干曲,乐府旧题,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源出于《清商西曲》,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

在李白流传下来千余首唐诗作品中,《长干行》是为数不多以女性口吻和视角进行创作的爱情叙事诗。

《长干行》共分两首,第一首诗描绘了商妇各个生活阶段的各个生活侧面,展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塑造出了一个对理想生活执着追求和热切向往的商贾思妇的艺术形象;第二首诗从商妇望夫不归说起,一层一层,直到自怜自恨而止,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挚爱和思念,凄切幽怨,缠绵感人。

全诗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

熔叙事、状景、抒情于一炉,形象鲜明饱满,风格深沉柔婉。

诗作原文:《长干行》作者:李白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其二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日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江。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其一】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你跨骑竹马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我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其二】想当初我在深闺的时候,不曾见识烟尘;可嫁给长干的男人后,整天在沙头等候风色。

五月南风吹动的时候,想你正下巴陵;八月西风吹起的时候,想你正从扬子江出发。

来来去去,聚少离多,悲伤几何?什么时候到湘潭呢?我最近天天梦见那里大起风波。

昨夜又见狂风吹度,吹折了江头的大树。

江水淼淼,昏暗无边,夫君啊你在何处?我将乘坐浮云骢,与你相会在兰渚东。

鸳鸯嬉戏在绿蒲池上,翡翠鸟儿绣在锦屏当中。

自顾自怜才十五岁多,面容正如桃花一般嫣红。

哪里想到嫁为商人妇,既要愁水又要愁风。

这是两首爱情叙事诗。

第一首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

“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里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

“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

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

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

“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

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

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

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第二首诗与第一首诗同是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

第二首诗恰似第一首诗中的少妇风尘仆仆地划着小船来到长风沙的江边沙头上等候久别的丈夫。

此诗在描述女子情感脉络上非常细密柔婉,像是山林中的清泉涓涓流畅而又还回曲折,给读者留下数不清的情韵,把少妇的闺怨描写得淋漓酣畅。

这首诗中,诗人用“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两句便将女主人公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

“五月南风兴”以下四句交代了诗中丈夫的行踪。

“昨日狂风度,吹折江头树”则表现了她对夫婿安危的深切关怀,最后,“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江。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以少妇感怀身世的方式将满腔离愁别恨渲染得恰到好处。

这首诗将南方女子温柔细腻的感情刻画得十分到位。

全诗感情细腻,缠绵婉转,步步深入,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也属诗歌艺术的上品。

两首诗相比较而言,第一首别出心裁,从男女主人公童年时期的两小无猜写起,诗句通过描绘出的一副副生活场景,精心渲染了环境气氛,使得人物性格更加活泼自然,显示出完整性和独创性。

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将女主人公的性格变化刻画的惟妙惟肖,俨然就是一个女性从女孩到少妇的性格变化史。

而第二首诗与其他描写闺怨题材的诗一样,是从少妇时期入手,心理活动描写的少,心理变化也较为单一,因此比第一首稍逊一筹。

《长干行》的风格缠绵婉转,具有柔和深沉的美。

商妇的爱情有热烈奔放的特点,同时又是那样地坚贞、持久、专一、深沉。

她的丈夫是外出经商,并非奔赴疆场,吉凶难卜;因此,她虽也为丈夫的安危担心,但并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恸。

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这些内在的因素,决定了作品风格的深沉柔婉。

我们拿作者的《北风行》来比较一下就更清楚了。

《北风行》具有急风暴雨般的格调,因为它表现的是幽州思妇悼念战死丈夫的极度的悲戚。

《长干行》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却细致入微,语言含蓄精炼。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

”这些诗句包孕着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又具有柔和流丽的音乐美。

朗读时自然能感受到一种声情摇曳的艺术力量,体会到那种柔婉的艺术风格。

《长干行》还很好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比如写新婚的羞怯,便说“千唤不一回”;写爱情的坚贞,便说“愿同尘与灰”;写离别的长久,便说“苔深不能扫”;写盼望的殷切,便说“直至长风沙”。

这些语句有力地表现了思妇热烈而深沉的感情,给人深刻的印象。

结语我国古典诗歌,一向有反映妇女生活的传统。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们受着沉重的压迫。

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她们往往遭到被玩弄、被欺凌的痛苦。

所以,她们特别、强烈地企求着纯真专一的爱。

因此在反映妇女生活的诗篇中,表现思妇之情的相当地多。

封建社会的诗人们,若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深切的同情给予被欺凌、被卑视的妇女,反映她们的正当的善良的愿望,那就该得到应有的肯定。

李白诗歌中有关妇女的篇什,大多数都表现了这种进步的倾向。

《长干行》塑造了具有美好情操的青年妇女形象,体现了妇女们对于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艺术上又极完美,是比较突出的一篇,它无疑地也应该受到我们的珍视。

【参考文献】[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352-354页.[2] 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32-133页[3]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39-24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