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长干行·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长干行二首的古诗原文及译文

长干行二首的古诗原文及译文
《长干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部珍贵之作,在古代文学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其影响至今依旧。
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分为《长干行其一》和《长干行其二》两首,其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辛酸和奔波,充满了悲壮和感人的色彩。
下面分别介绍《长干行其一》和《长干行其二》的古诗原文及译文。
一、《长干行其一》
原文:
青山长干白露秋,黄叶飘飘作流水。
秦皇岛头白海狂,挥臂破裘甲,乘风摧柏树。
惊雁高飞何处去,影落西楼月色残。
锦书重托平生意,况是蝇头小利簪。
译文:
青山依旧长干路,白露依旧秋色浓。
黄叶飘飘,仿佛流水。
秦皇岛头白海狂,挥臂破裘甲,乘风摧柏树。
惊雁高飞何处去?影落西楼月色残。
锦书重托平生意,况是蝇头小利簪。
二、《长干行其二》
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山横在北郭,白水围绕东城。
在此离别,孤蓬万里征途。
漫天浮云象征游子的心思,夕阳余辉唤起故人的情怀。
挥手告别,继续踏上漫漫征途,萧萧班马疾驰奔腾。
总而言之,《长干行》是李白一部反映古代生活和情感的不朽作品,将古人的韧性和坚强的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它描绘了古代长干路上的风景和人民的生活,在古代文学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唐]李白《长干行》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白《长干行》原文、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9f3f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c.png)
[唐]李白《长干行》原文、注释、赏析[唐]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注释:1、初覆额:古时女子十五岁方以簪束发如成人,称及笄。
初覆额,指未束发时头发散遮前额的样子。
2、剧:嬉戏。
3、竹马:小儿把竹竿放在胯下当马骑着玩耍。
床:此指坐具。
弄:耍弄。
二句即为成语“青梅竹马”之出处。
4、嫌猜:嫌疑,封建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以避嫌疑。
无嫌猜:即无嫌疑猜忌之心,正见天真无邪情状。
5、羞颜:害羞的容颜。
以上四句写初婚时的羞涩娇媚。
6、展眉:舒展眉头,形容心情舒畅。
7、尘与灰:指人死化为尘灰。
此句谓愿同生死,永不分离。
8、抱柱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即桥)下。
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后即以“抱柱”为守信的'典范。
9、望夫台:传说古有丈夫久出不归,其妻每天登高而望,盼其归来,久而化为石,遂称望夫石,亦称望夫台、望夫山,传说有多处,大概皆以山石形状附会成说。
10、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一。
滟滪堆:即为屹立瞿塘峡口江流最急处之巨石,在今重庆奉节县东,因碍于航行,解放后被炸掉。
11、不可触:李肇《国史补》卷下:“蜀之三峡……四月五月为尤险时,故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12、猿声哀:《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迟:迟留,一作“归”。
二句谓丈夫离家时留下的足迹都一一长满了绿苔。
《长干行·其一》原文和解释

《长干行·其一》原文和解释
《长干行·其一》原文和解释
《长干行·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描绘了商妇各个生活阶段的各个生活侧面,展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塑造出了一个对理想生活执着追求和热切向往的商贾思妇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干行·其一》原文和解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干行·其一》
作者: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韵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
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
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
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
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李白《长干行》原文及赏析

李白《长干行》原文及赏析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长干行》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干行·其一唐代: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猿声一作:鸣)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译文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注释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下篇一作张潮。
黄庭坚作李益诗。
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天上哀:哀一作“鸣”。
迟行迹:迟一作“旧”。
唐诗赏析-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长干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其一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其二想当初我在深闺的时候,不曾见识烟尘;可嫁给长干的男人后,整天在沙头等候风色。
五月南风吹动的时候,想你正下巴陵;八月西风吹起的时候,想你正从扬子江出发。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全诗翻译赏析《长干行》作者: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⑵,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⑶,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⑷。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⑸。
门前迟行迹⑹,—生绿苔⑺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⑻。
【其二】忆妾深闺里⑼,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⑽。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11)。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12)。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13),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圍,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15),佳期兰渚东(16)。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17)。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注解】:⑴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下篇一作张潮。
黄庭坚作李益诗。
⑵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⑶床:后院水井的围栏。
《辞海》上有,但未注明出处。
也只有这种解释,李白的《静夜思》紧扣月和井来想,才易理解。
抱柱信:典出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⑷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⑸天上哀:哀一作鸣”⑹迟行迹:迟一作旧”⑺生绿苔:绿一作苍”⑻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⑼忆妾深闺里:妾一作昔”⑽沙头:沙岸上。
风色:风向。
(11)下:一作在”巴陵:今湖南岳阳。
(12)发:出发。
扬子:扬子渡。
(13)湘潭:泛指湖南一带。
圍淼淼:形容水势浩大。
(15)浮云骢:骏马。
西汉文帝有骏马名浮云。
(16)兰渚:生有兰草的小洲。
(17)翡翠:水鸟名。
【诗歌鉴赏】李白《长干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长干行》原文及翻译赏析李白《长干行》原文长干行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其二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李白《长干行》注释、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下篇一作张潮。
黄庭坚作李益诗。
2、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3、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4、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5、滟(yàn)?(yù)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6、天上哀:哀一作“鸣”。
7、迟行迹:迟一作“旧”。
8、生绿苔:绿一作“苍”。
9、胡蝶来:一作“胡蝶黄”。
胡蝶,即蝴蝶。
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云:“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
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
”作‘黄’字亦有道理。
0、早晚:多早晚,犹何时。
三巴:地名。
即巴郡、巴东、巴西。
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2、妾:一作“昔”。
《长干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长干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长干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
第一首诗描绘了商妇各个生活阶段的各个生活侧面,展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塑造出了一个对理想生活执着追求和热切向往的商贾思妇的艺术形象;第二首诗从商妇望夫不归说起,一层一层,直到自怜自恨而止,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挚爱和思念,凄切幽怨,缠绵感人。
全诗熔叙事、状景、抒情于一炉,形象鲜明饱满,风格深沉柔婉。
作品原文:长干行二首⑴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⑵。
同居长干里⑶,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⑷,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⑸。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⑹。
门前迟行迹⑺,一一生绿苔⑻。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⑼,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⑽,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⑾。
其二忆妾深闺里⑿,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⒀。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⒁。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⒂。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⒃,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⒄,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⒅,佳期兰渚东⒆。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⒇。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词句注释:⑴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下篇一作张潮。
黄庭坚作李益诗。
⑵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⑶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⑷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⑸滟(yàn)滪(yù)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⑹天上哀:哀一作“鸣”。
⑺迟行迹:迟一作“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词《长干行·其一》原文译文赏析《长干行·其一》
唐代: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猿声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译文】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注释】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下篇一作张潮。
黄庭坚作李益诗。
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天上哀:哀一作“鸣”。
迟行迹:迟一作“旧”。
生绿苔:绿一作“苍”。
蝴蝶来:一作“蝴蝶黄”。
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云:“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
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
”作‘黄’
字亦有道理。
早晚:多早晚,犹何时。
三巴:地名。
即巴郡、巴东、巴西。
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赏析】
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
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
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
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
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
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
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首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
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
“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
“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
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
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
“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
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
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
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扩展阅读:李白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有诗仙之美称。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
公元701年,他出生在随叶河畔(前苏境内)一户商人家里。
五岁的时候全家一起迁居到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因为父亲是以经商为生,所以家里的生活条件优越。
李白从五岁就跟随父亲认字念书。
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教一遍,就能学会。
到了他十岁的时候,已经能看很多的书了。
有一次李白的父亲要出远门,便叮嘱说:
“孩子,你很聪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要更加努力才行啊”!
李白说:“我知道!”父亲走后,李白拿起一卷《老子》读起来。
读着,读着,感到读不懂,头脑发胀,便跑到外面去玩了。
到了外面一看,外面的天地这么广阔,比整天关在屋子里面读书快活读了。
李白和伙伴们一起玩,早把父亲的叮嘱忘了,读书的事也忘了。
父亲回来后,便把他送进了私塾。
李白聪慧伶俐,悟性极强。
先生角的书,读一遍就能记住,而不会忘记。
他比一般的学生学得快,加上本来他的基础就比别人好,因此成绩突出。
但是李白活泼、好动,经常是坐不住的。
有一天上课时,他就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跑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小溪边上的大石头旁,手里拿着一根铁杵,用力地来回磨呀磨,不停地磨!
李白觉得很奇怪,连忙走上前去问道:
“老婆婆,你磨这个干什么呀?”
老婆婆回答说;“我想要把它磨成针哪!”
李白又问道:“这样粗的一根铁杵要磨成针,那得磨到什么时候啊?”
老婆婆对他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铁杵虽然粗,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
李白一听恍然大悟,他想:老婆婆的话有道理。
这和读书一样,天下的好书很多,可是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能够把所有的书读完哪!老婆婆的话,就像一把重重的锤子猛击在了李白的心上。
他对照几天来自己的行动,扪心自省,感到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从那以后,他又道私塾里去读书了。
他决心用铁杵磨针的精神激励自己,加倍努力勤学,再也不偷偷跑掉了。
不论先生留下多少作业,他总是认真地按时完成。
除此之外,他还加紧读课外的书籍,终于把古代诸子百家的
经书都读完了。
后来李白到戴天山中的大明寺去读书,写了一首《访戴天道士不遇》的诗,成为他早期的着名诗篇之一,当时他只有十几岁。
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一位着名的大诗人,人称“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