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研究

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研究

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研究中药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锤炼,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药材之一,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但是,由于中草药性质复杂,其中有效成分含量低,同时存在着同种草药不同产地、品种和生产过程的影响,直接应用中草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将有效成分从中草药中提取出来更方便便捷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有效成分的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常规提取法、物理提取法和生物学提取法。

常规提取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提取方法。

传统的提取方法是采用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抽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成功地提取了许多有效成分。

但这种提取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效率低、有机溶剂易挥发和有毒等问题,影响对提取物的应用和成分的准确性。

物理提取法是一种新型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包括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热水处理和高压萃取等。

这种方法比常规提取法更加高效,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但需要更加精细的设备。

生物学提取法利用某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解中草药,释放出其中有效成分的特性。

生物学提取法具有对药材破坏小,周期短、操作简便等特点,但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探索。

2.有效成分的研究提取中的有效成分是中草药应用的关键,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厚朴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莲花烷,可用于治疗心脏病。

对莲花烷的研究表明,它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肌细胞损伤等多种作用。

野生山参中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具有抗癌、减肥、心血管保健等多种作用。

对人参皂苷的研究表明,它具有保持血管弹性,扩张冠状动脉,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对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发挥中药材的治疗作用。

同时,如果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和化学技术,也能够更加方便准确地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提升中世界同的治疗效果。

3.现代科技在中草药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人已经不再依赖中草药来治疗疾病。

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及曲霉的体外抗菌实验

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及曲霉的体外抗菌实验

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及曲霉的体外抗菌实验【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组合物(桂皮油、藿香油)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应用试管药基法,测定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中药提取组合物MIC范围为白念珠菌(桂皮油0.06~0.52 mg/ml、藿香油0.03~0.26 mg/ml)、热带念珠菌(桂皮油0.13~1.03 mg/ml、藿香油0.06~0.52 mg/ml)、克柔氏念珠菌(桂皮油0.13~0.52 mg/ml、藿香油0.06~0.26 mg/ml)、烟曲霉(桂皮油0.13~0.52 mg/ml、藿香油0.06~0.26 mg/ml)、黄曲霉(桂皮油0.26~0.52 mg/ml、藿香油0.13~0.26 mg/ml)。

结论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体外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为开发中药治疗侵袭性真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桂皮油; 藿香油; 念珠菌; 曲霉; 体外抗菌实验近年来,原发性或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迅速上升,尤其是一些严重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病、肺部感染、实体器官移植等是其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现今临床使用的药物多系化学合成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等,虽然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因此,寻找和开发抗致病性深部真菌的中药制剂,是祖国医药研究的方向。

为此,对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1.1 药物来源香桂胶囊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研制,批号0801-03,其内含物由中药提取物(桂皮油、藿香油)组成。

氟康唑胶囊由德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7073402。

1.2 菌种临床分离株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真菌室,均为致病性深部真菌(痰标本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及芽生孢子,培养有念珠菌生长,经鉴定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

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使得寻找新的抗菌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菌剂,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其中,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而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的初步研究,评估其抑菌活性,为寻找新的天然抗菌剂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1. 样品准备:从天然野生苍耳和狼毒植物中采集新鲜的叶片和茎,除去杂质,洗净并晒干至恒定质量。

2. 植物提取物制备:将晒干的植物材料研磨成粉末,并采用乙醇浸提法,将植物粉末与乙醇混合,静置24小时,然后用滤纸过滤提取液。

3. 微生物菌株筛选:选择常见的致病菌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4. 高通量抑菌筛选:采用微量稀释法,根据菌落形成情况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估植物提取物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活性。

结果:通过高通量抑菌筛选,我们发现苍耳和狼毒提取物对所选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其中,狼毒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1:3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64,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1:16。

而苍耳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1:6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128,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1:32。

所有的MIC值均显示出植物提取物对细菌具有抑制效果。

讨论:苍耳和狼毒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这可能归因于其富含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鞣质、生物碱、单萜类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被广泛认为是天然抗菌剂的重要成分,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低的毒性。

因此,苍耳和狼毒植物提取物有望成为寻找新的天然抗菌剂的候选物。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我们只针对了常见的致病菌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而对其他细菌如需进一步研究。

其次,我们只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而未进行更详细的抗菌机制研究。

抗菌中药实验报告模板

抗菌中药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1. 探讨中药在抗菌作用方面的应用潜力。

2. 测试特定中药提取物对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3. 分析中药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大抑菌浓度(MBC)。

二、实验材料1. 中药材:[药材名称]2. 培养基:[培养基类型]3. 致病菌:[细菌/真菌名称]4.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列表,如无菌操作台、恒温培养箱、比浊仪、显微镜等]5. 实验试剂:[试剂列表,如无菌水、生理盐水、pH试纸、抗生素标准品等]三、实验方法1.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干燥的[药材名称]粉末,按照[提取方法]进行提取。

- 提取液过滤、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 致病菌的培养- 将[细菌/真菌名称]接种于[培养基类型],置于[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小时。

3. 抑菌实验- 将培养好的菌液用生理盐水调整至[浓度]。

- 在无菌操作台中,将中药提取物按照不同浓度梯度加入菌液中。

-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 将含有中药提取物的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类型]平板上。

- 置于[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小时。

4. MIC和MBC测定- 观察并记录菌落生长情况,计算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的MIC和MBC。

四、实验结果1. 中药提取物对[细菌/真菌名称]的抑菌效果- [描述抑菌圈大小、颜色等特征]2. MIC和MBC结果- [列出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的MIC和MBC]五、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如抑菌效果与浓度关系、与其他抗生素比较等]2. [探讨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机制]3. [评估中药提取物的应用前景]六、实验结论1. [总结实验结果,如[药材名称]提取物对[细菌/真菌名称]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2.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七、实验记录1. 实验日期:[年月日]2. 实验人员:[姓名]3. 实验指导老师:[姓名]4. 实验设备:[设备列表]5. 实验材料:[材料列表]八、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九、附录1. 实验数据表格2. 实验图片---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草药抗菌实验实验报告

中草药抗菌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草药的抗菌作用;2. 探究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3. 分析中草药抗菌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2. 中草药: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3. 试剂与仪器:营养肉汤、生理盐水、细菌接种环、无菌试管、培养箱、显微镜、电热恒温水浴锅等。

三、实验方法1. 中草药提取:将中草药洗净、晾干,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

取适量粉末,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煮沸30分钟,过滤,浓缩至一定浓度。

2. 菌株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箱中培养18小时。

3. 中草药抗菌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株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制成菌悬液。

取无菌试管若干,每管加入0.1mL菌悬液,再加入不同浓度的中草药提取液,对照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结果:观察各试管中菌落生长情况,以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记录菌落数。

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四、实验结果1. 金银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2. 黄连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3. 大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4. 黄芩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5. 板蓝根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五、实验结论1. 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中草药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2. 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技术。

3. 了解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探讨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实验器材及试剂1. 器材:中药粉碎机、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甲醇、乙醇、水、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等。

五、实验过程1. 中药样品的处理:将中药样品粉碎、过筛,备用。

2. 有效成分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法,以甲醇为溶剂,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有效成分的纯化:将提取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粗提物。

采用柱层析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4. 有效成分的鉴定:采用HPLC法对纯化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

六、实验结果1. 提取: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的甲醇提取物中,总提取物含量为5.0%。

2. 纯化:柱层析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中,目标成分含量为95.0%。

3. 鉴定:HPLC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七、讨论1. 中药提取: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2. 纯化: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纯化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纯度较高。

3. 鉴定:HPLC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八、结论本实验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成功得到了一种中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这为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九、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王五,赵六. 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孙七,周八. 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28-130.十、致谢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

抗菌中药实验报告

抗菌中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抗菌中药的提取方法,掌握常用提取溶剂及提取工艺。

2. 了解抗菌中药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评估其抗菌活性。

3. 分析不同提取工艺对抗菌中药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抗菌中药的提取主要是通过溶剂法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根据植物成分的溶解性质,常用的提取溶剂有水、醇、酸、碱等。

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抗菌中药,该方法能较好地保留有效成分,同时降低杂质含量。

抗菌中药的活性成分检测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抗菌中药的抗菌活性。

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

三、实验材料1. 药材: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等。

2. 试剂: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乙醇等。

3.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显微镜、抑菌圈测定仪等。

四、实验方法1. 提取工艺(1)取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等药材,粉碎成粗粉。

(2)将粗粉置于提取罐中,加入适量水,加热提取1小时。

(3)过滤,取滤液,加入乙醇,使醇沉。

(4)过滤,收集沉淀,晾干,得到抗菌中药提取物。

2. 抗菌活性测定(1)将抗菌中药提取物溶解于无菌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取无菌琼脂平板,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株,均匀涂布。

(3)将抗菌中药溶液滴加于平板表面,直径约为6mm。

(4)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大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提取工艺对抗菌中药活性的影响(1)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的抗菌中药提取物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mm、8mm。

(2)醇提水沉法:提取得到的抗菌中药提取物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mm、5mm。

(3)酸提碱沉法:提取得到的抗菌中药提取物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mm、4mm。

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抗菌中药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抗菌活性较强。

2. 抗菌中药提取物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活性(1)金黄色葡萄球菌: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抗菌中药提取物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0mm,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关于药草的实验报告

关于药草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草的提取方法;2. 掌握药草活性成分的鉴定方法;3. 分析不同药草的活性成分及其含量。

二、实验原理药草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皂苷等,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药草中的活性成分,并利用薄层色谱法对活性成分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药草(如金银花、黄芪、人参等);2.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分析天平、层析缸、毛细管、展开剂等。

四、实验方法1. 药草提取(1)将药草洗净、晾干,粉碎成粉末;(2)取一定量的药草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乙醇、水等),置于电热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提取;(3)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4)将滤液旋转蒸发至近干,得到药草提取物。

2. 活性成分鉴定(1)将药草提取物点样于薄层板上;(2)选择合适的展开剂进行展开;(3)取出薄层板,晾干;(4)喷上显色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活性成分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草提取本实验采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了金银花、黄芪、人参等药草的活性成分。

结果显示,不同药草的提取物颜色、味道等特征有所不同,说明不同药草的活性成分存在差异。

2. 活性成分鉴定通过薄层色谱法,我们对药草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鉴定。

结果显示,金银花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芪提取物中含有皂苷类化合物,人参提取物中含有人参皂苷等活性成分。

3. 活性成分含量分析本实验对提取得到的药草活性成分进行了含量分析。

结果显示,金银花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黄芪提取物中皂苷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含量较高。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成功提取了药草中的活性成分;2. 通过薄层色谱法对活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确定了不同药草的活性成分及其含量;3. 为进一步研究药草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提取过程中,注意控制溶剂的用量和提取温度,以确保提取效果;2. 点样时,注意控制点样量,以免影响活性成分的鉴定;3. 展开剂的选择对活性成分的鉴定至关重要,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及抑菌试验的实验方案
顾建凯,李威,宗凯,唐勇,吴杰
(生物技术0901)
一、问题的提出
西药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不容置疑,但其毒副作用、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及细菌的耐药性等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单味中药抗菌谱一般较窄,其效用难以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病情;中药复方制剂因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方位的综合效用,抗菌谱广,且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与优势,日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我小组想通过单味中药与中药复方制剂抑菌效果的对比,来验证中药复方的效果。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中医复方的抗菌作用所以优于单味药,主要在于通过配伍发挥了药物间的相辅相成作用,从而明显增强复方的抗菌效能。

三、实验目标
1.了解中药的抑菌作用
2.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3.验证中药复方制剂的抑菌效果优于单味中药;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
实验室中老师所准备的各种微生物
2.实验方法
目前中药包括复方制剂杭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大部分是沿用抗菌素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外抗菌作用和体内抗菌作用两个方面。

体外抗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又分为三类:一是连续稀释法,包括肉汤连续稀释法即试管两倍稀释法,肉汤琼脂斜面连续稀释法,肉汤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二是扩散法,包括纸片法,小杯法、打孔法等;三是熏蒸法,因其只限于挥发性物质抗菌作用研究,所以在复方制剂抗菌研究中很少使用。

体内抗菌作用的测定多用动物实验性感染治疗模型,该模型均系注射大量细菌引起暴发型感染如小鼠致死性感染,家兔腹膜炎等。

五、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1.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

将各中草药烘干、粉碎,用35%的酒精于50℃萃取48h,将提
取液离心后,减压浓缩.用35%酒精定容,使最终质量浓度为1g/ml。

置于0-4℃冰箱中,备用;
2.培养基制备。

○1按改良液体
马丁培养基常规制备方法
配制,用于测定中药M IC
值的培养基加入微量酚红(0
001%)。

○2牛肉膏蛋白胨琼
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方法见微生物学书后)
3.菌悬液的配置。

将供试菌种移接入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细菌置于36-37℃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24h,酵母菌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挑选单个菌落接种于5 mL改良马丁培养基内,37 ℃培养16-18h使菌液浓度相当于lx108个/m L。

用生理盐水稀释500倍、1000倍和10000倍,使稀释后的菌液浓度约为2x105个mL、1x105个/mL和104个/mL
4.纸片扩散法(以前做过的实验)
5.抑菌率的测定。

将中草药提取液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1g/ml,待用。

将固休培养基加热
至熔化,待冷却至50℃时,每加20ml固体培养基加人预定量的中草药提取液(0.5、
1.5ml),再加入0.2mL104个/mL的菌液(稀释后菌液浓度为103个/ml),混合均匀,
先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处理3次重复,另用35%的酒精作为对照。

上述操作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将做好的细菌平板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48h,将酵母菌平板放入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后,统计菌落个数,计算抑菌率。

抑菌率=(对照菌落数一处理菌落数)/对照菌落数×100%。

6.中草药提取液定量杀菌试验。

试验时,茵悬液浓度为104个/ml,将中草药提取液稀释
至质量浓度为0.1g/ml。

取0.5ml菌悬液与4.5ml稀释后的提取液混匀(对照组35%的酒精)。

作用至预定时间(5、15min)后,取0.2ml菌药混合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用涂布器涂布均匀,各处理3次重复:将做好的细菌平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36h,将酵母菌平板放入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统计菌落个数,计算杀菌率。

杀菌率=(对照菌落数—处理菌落数)/对照菌落数×100%。

7.MIC值测定。

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供试菌种的M IC。

取无菌试管12
支,于第1管中加入1. 0 mL浓度为2x105个/mL的菌液,在2~10管中每管加入1. 0 mL 浓度为1×105个/mL菌液,在第1管内加入中药浓缩液1. 0mL充分混匀后取1. 0 mL 放入第2管,混匀后再取1. 0 mL放入第3管,第1管内的药物浓度为原液的1/2,第2管为第1管的1/2,其余类推,直至第10管,每种药物第11管作阳性对照(仅加菌液不加中药,培养后细菌生长,利用葡萄糖可产酸,使含酚红培养液颜色变黄),第12管作阴性对照(仅加中药不加菌液,培养后颜色仍为红色),试验重复两次,结果取其平均值,以能抑制细菌生长(培养后仍为红色)的最小药物浓度为其M IC。

单方抗菌药M IC的测定,按普通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

六、实验效果及其分析
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

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

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八、问题与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