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符号—“冰糖葫芦”

合集下载

北京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北京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北京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常常能听到那一声声“冰糖葫芦儿”的吆喝。

糖葫芦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总是能勾起人们的食欲,成为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味。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学这北京糖葫芦的制作方法,让您在家也能品尝到正宗的北京风味。

首先,准备好制作糖葫芦所需的材料。

这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山楂啦,要挑选新鲜、大小均匀、色泽鲜艳且无病虫害的山楂。

此外,还需要准备适量的白砂糖、水、竹签以及一口干净的锅。

接下来就是处理山楂了。

将山楂洗净,去掉山楂核。

去山楂核可是个细致活儿,咱们可以用专门的去核工具,从山楂的顶部轻轻插入,旋转一圈,把核取出,这样既能保持山楂的完整,又能让吃的时候更方便。

处理好山楂后,把它们放在一旁备用。

然后,开始熬制糖浆。

在锅中按照 2:1 的比例放入白砂糖和水,用中小火慢慢熬煮。

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搅拌糖浆,让它静静地融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糖水会逐渐变得浓稠,这时可以用筷子蘸一点糖浆,放入冷水中,如果糖浆能迅速凝固,并且口感酥脆,那就说明糖浆熬好了。

糖浆熬好后,要迅速开始蘸糖葫芦。

一手拿着竹签,将山楂逐个放入糖浆中,均匀地转动,让山楂的表面裹满一层薄薄的糖浆。

动作要快,不然糖浆很容易凝固。

蘸好糖浆的山楂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抹了油的盘子上,等待糖浆冷却凝固。

在制作糖葫芦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火候的控制,熬糖浆时火不能太大,否则容易熬焦,影响口感和色泽;二是蘸糖浆的速度,要快而稳,确保糖浆均匀地包裹在山楂上;三是环境温度,如果温度过低,糖浆容易凝固过快,影响操作。

糖葫芦做好后,那一串串红彤彤、亮晶晶的糖葫芦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咬上一口,外面的糖壳酥脆香甜,里面的山楂酸甜可口,两种味道相互交融,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山楂,咱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尝试用其他水果来制作糖葫芦。

比如草莓、葡萄、橘子等等,每一种水果都能带来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草莓糖葫芦,选用新鲜的草莓,个头要大,色泽鲜艳。

200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北京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

故宫、四合院式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2006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

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

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

北京的符号糖葫芦作文

北京的符号糖葫芦作文

北京的符号糖葫芦作文《北京的符号——糖葫芦》北京有很多独特的符号,那故宫的红墙黄瓦是历史的沉淀,胡同的四合院是生活的韵味,而那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也是独一份儿的北京符号呢。

我记得有一次,冬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白花花的一片,我就奔着胡同里去了。

为啥呢?就想去找那正宗的糖葫芦吃。

在一个小胡同口,就瞅见了卖糖葫芦的大爷。

那小车看着就怪有年代感的,上面插满了糖葫芦,山楂的、山药的、橘子瓣的,一排一排,红的红,黄的黄,被糖皮子裹着,在雪的映衬下,就跟小灯笼似的,可诱人了。

我凑到跟前,大爷笑眯着眼问我要啥样的。

我眼睛就盯着那串山楂的没挪开,忙说要山楂的。

大爷拿着那串山楂糖葫芦递给我,我这才仔细端详起来。

那山楂,一个个又大又红,就像过年贴的福字那么喜庆。

外面的糖皮子透亮,像是一层薄薄的冰壳,但是比冰壳子诱人多了,有些地方糖还拉出了丝,糖丝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

我咬了一口,“嘎吱”一声,首先是糖皮子裂开的声音,那糖甜得恰到好处,并不腻人,跟着就是山楂的酸,酸得人直打哆嗦但又停不下嘴。

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嘴巴里散开,每一口嚼着山楂的时候都觉得那果香味充满了整个口腔。

那山楂的口感也特扎实,不是那种软趴趴的。

我就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在胡同里瞎溜达。

看着那四合院的门,门口的石墩子,感觉这北京的韵味啊,都在这一口口的糖葫芦里了。

这糖葫芦不仅仅是零食,更像是我对于北京生活的一种记忆。

《又遇糖葫芦》没成想,过了一段时间,我在一个大商场里,又瞧见了糖葫芦。

我当时心里就琢磨,这商场里头的糖葫芦能有胡同里的那味儿吗?走近了看,这商场里卖的糖葫芦啊,和胡同里的比,那包装可高级多了,一串串都放在干净透亮的盒子里头。

山楂倒是选得也挺好看,红彤彤的。

只是这价格,比胡同口大爷卖得贵了不少。

我想着来都来了,买一串尝尝呗,说不定别有一番风味呢。

不过一吃起来,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虽说也是山楂外面裹着糖,可这口感啊,和胡同里的就不一样。

这山楂没有胡同里的扎实,感觉像是催熟的,味道也有些淡。

老北京的“吆喝”知多少?(文字资料)

老北京的“吆喝”知多少?(文字资料)

老北京的“吆喝”知多少?(文字资料)(以下部分老行当吆喝资料,有兴趣者可以去听有声CD的京腔京味)冰糖葫芦【解说】冰糖葫芦在冬天的北京随处可见。

小贩们把红红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然后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卖。

相传冰糖葫芦由来于宋代,一江湖郎中以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治好了皇宫贵妃的郁症,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就如法炮制,把山楂串起来卖。

时至今日,冰糖葫芦仍非常受大众喜爱。

根据不同的区域,北京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各有特色,东南城、西北城、厂甸、庙会、东安市场的吆喝都有不同。

【吆喝】葫芦儿葫芦儿冰糖多呵大糖葫芦儿呵【附注】东南城前三门一带的吆喝。

包括前门、崇文门(哈德门)、宣武门(顺治门)一带。

这一带是旧时的穷人区,多数人家没有院子,推门就进屋或院子浅。

做买卖的用不着拉长音费大力气吆喝。

吆喝的特点是“干、艮、倔、臧”。

【吆喝】蜜来哎葫芦儿冰糖儿多呀哎葫芦儿冰糖儿多呀哎【附注】天安门以西贯西城区一带的吆喝。

这里的富人多,家里多半是套院,太太小姐们住在三层院子的最里层,平时做些针织绣活,一听到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她们就会使唤下人去买。

这一带的吆喝悠扬悦耳,韵味十足。

【吆喝】哎大糖葫芦儿呵哎扛串儿哎小朋友扛串儿大糖葫芦儿呵【附注】厂甸庙会上的吆喝。

厂甸的一大特点是风味小吃萃聚,各种形式的小食令人眼花缭乱。

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大串糖葫芦,它是用数十个山楂果凭荆条串制而成,果上蘸满饴糖,其中还有夹以芝麻的。

也有用白密蘸裹的,但为数不多。

大糖葫芦有六尺、四尺、三尺等大小尺寸,顶端插上纸制彩色小旗,有红有绿。

这种糖葫芦不是拿在手里而是扛在肩上,小孩随大人步行去厂甸逛庙会一是省了车钱,二是专为扛一大串糖葫芦回去,孩子肩上沾了糖蜜大人见了还要批评几句。

这样大的糖葫芦只有正月里有也只有厂甸里有。

《厂甸正月竹枝词》亦有云:“雪晴满路是泥塘。

车畔呼儿走不忙。

三尺动摇风欲折,葫芦一串蘸冰糖。

”北京的儿歌也有“正月初一逛厂甸,糖葫芦,好大串”的句子。

北京的符号作文800字

北京的符号作文800字

北京的符号作文800字示例文章篇一:《北京的符号》嘿,朋友!你知道北京吗?那可是个超级棒的地方!北京的符号是什么?是那红墙黄瓦的故宫?对呀,当你走进故宫,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梦。

那高大的宫门,就像巨人张开的大嘴,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简直被惊到了!“哇塞,这也太壮观了吧!”我忍不住大喊。

你看那精美的雕花,那悠长的走廊,难道不像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神秘通道吗?长城也是北京的符号呀!它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

我爬长城的时候,累得气喘吁吁,心里直犯嘀咕:“这得啥时候才能爬到顶啊?”可是当我站在高处,看到那连绵不绝的山峦和雄伟的长城时,又兴奋得跳了起来:“这景色也太绝了吧!”这长城,不就是咱中国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吗?还有那热闹的胡同,也是北京独特的符号。

胡同里,大爷大妈们坐在门口唠着嗑,孩子们在胡同里跑来跑去。

那一声声“冰糖葫芦儿”的叫卖声,仿佛能把你的心都叫化了。

有一次,我在胡同里迷路了,着急得不行。

这时,一位热心的老奶奶给我指路,还笑着说:“孩子,别着急,慢慢走。

”这胡同里的人情味,难道不是北京的魅力所在吗?北京的符号还有那香喷喷的烤鸭!把那烤得金黄酥脆的皮,蘸上甜面酱,再放上葱丝和黄瓜条,用薄饼一卷,往嘴里一送,“哎呀妈呀,这味道,简直绝了!”每次想到烤鸭,我都忍不住流口水。

北京的符号,更是那一口地道的京腔。

“哟,您吃了吗?”“劳您驾!”这浓浓的京味儿,听着就亲切。

北京,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书中精彩的一页。

故宫、长城、胡同、烤鸭、京腔……它们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北京。

朋友,难道你不想亲自来感受一下北京的这些独特符号吗?相信我,来了你就一定会爱上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总之,北京的符号是多样的,是独特的,它们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情。

我爱北京,爱它的一切!示例文章篇二:《北京的符号》嘿,您要是问我什么能代表北京,那我可得跟您好好说道说道。

北京,那可是咱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啊!故宫不就是北京的符号吗?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那气派,甭提了!每次我走进故宫,都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

高考满分作文(优秀4篇)

高考满分作文(优秀4篇)

高考满分作文(优秀4篇)篇一:高考满分作文篇一一封家书怎写的进孩子对父母的孝心,怎诉得完父母对孩子的唠叨。

家书不仅是纸张和文字的来往,更是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感。

现在的年轻人,往家里寄家书的越来越少,更多人是选择用手机上的软件,或直接打电话回家。

因为很多人觉得写信非常的麻烦,但现在的手机工具越来越方便,让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写信。

但我觉得,现在的手机工具虽然方便,可书信蕴藏着一种无可替代的情感,那便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推,推到20世纪中期,那是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但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中国有一对父子,经常用家书来往,那就是傅雷和他的两个孩子傅聪、傅敏。

他们可是现在所有孩子和父母的榜样。

他们之间的书信被编成了一部书,那便是《傅雷家书》。

其中记载了一些傅雷及其夫人以书信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再成“家”等。

让傅雷夫妇成为了中国父母的典范。

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推,到清朝晚期时,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曾用书信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经常把想说的话写的信中,寄给自己的孩子。

从古至今,都有诸多名人以书信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孩子接到自己父母写的信,信中的谆谆教诲,孩子也定会牢牢记下,因为这一封家书载满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多书信与父母,有些对父母开不了口的话,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如果父母与孩子相隔较远,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父母与孩子应用书信来往,把平时不好意思开口的一些话,说不出口的一些话,都写进信里,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意,我们要将这良好的传统沿袭下来,多用书信交流,因为一封封书,满满都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书信自古便有,是古人的主要的联系方式。

甚至是近代,人们都还用书信联系。

但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以家书这种形式与父母交流的已经很少。

但我们还是要沿袭传统,尽量用家书的形式对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

篇二:高考满分作文篇二踏入四四方方的北京城,您可能会问,北京的符号是什么——鸟巢,天安门还是四合院?对于我而言,北京的符号就是我爷爷做的那一串糖葫芦,在晶莹剔透的糖衣上咬一口,那京城的历史文化便都随那酸甜流入口中。

老北京美食-冰糖葫芦ppt(英文介绍)

老北京美食-冰糖葫芦ppt(英文介绍)

糖葫芦的品种
1.冰糖草莓 2.冰糖山药 3.冰糖葫芦 4.冰糖橘子
糖葫芦的配料
• 1.糖
• 2.竹签
• 3.山楂
糖葫芦的做法
1.选料,备用。 2.倒入开水等到开水沸腾
3.加入白糖融化
4.把穿好的山楂球沾好糖放到木板上面放凉
• 冰糖葫芦是北京传统小吃,闻名世界,它也是我最爱的食物之一。 • 冰糖葫芦起源于宋朝,据说宋光宗的皇后患病难以进食,有医生建议用山楂和冰糖熬制食物, 每餐饭前食用,结果一个月后皇后就康复了,这个方子被皇室视为最高机密。不过后来这个秘 密流传到了民间,就变成了我们常见的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到清朝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已经非 常流行,在那个时代,小孩子能有一串甜甜酸酸的冰糖葫芦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 冰糖葫芦具有开胃消食‘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红彤彤的山楂在糖膜的包裹下格外诱人,深 受大人小孩的喜爱。 •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北京来旅游生活,但也别忘了品尝美味的冰糖葫芦。 • BingTangHuLu(Sugar-Coated Fruit on a Stick) is BeiJing traditional snack famous in the world.It is also one of my favourite foods. • BingTangHuLu started from Song Dynasty.It was said Emperor SongGuangZong’s wife was ill unable to eat. The Emperor was very worry.One of a doctor made a food with sugar and hawthorn.The empress was cured after ate the food. The formula became top royal secret,but it spreaded to folk finally,so BingTangHuLu appeared ,it was very popular in Qing Dynasty,what a happy for a child to have a sugar-sour BingTangHuLu in that time. • Bingtanghulu has functions of help digestion and recover,etc.It is suitable for both young and old, It is favor for both young and old. • Wecome to Beijing and enjoy delicious BingTangHuLu.

北京冰糖葫芦的作文

北京冰糖葫芦的作文

冰糖葫芦,又叫糖葫芦,是一种传统特色小吃。

冰糖葫芦最早出现在北宋年间,当时
叫糖稀,又叫糖葫芦。

后来人们发现山楂更好吃,于是就把山楂换成了山楂,并取名
叫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的做法很简单:用竹签串上山楂,再蘸上一层白糖。

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凉
在心里,甜在嘴上。

冰糖葫芦分为两种:一种是山楂的;一种是葡萄的。

我最喜欢吃
的是山楂的。

你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听我慢慢说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刘三姐的姑娘,她心灵手巧,从小就跟着父母做糖葫芦。

有一天她跟着母亲到江边玩,她看到卖冰糖葫芦的老人用竹签串了许多山楂串成一串
一串的糖葫芦。

刘三姐很想吃那一串串糖葫芦,可是她没有钱买。

母亲看到了她可怜
的样子,便拿出钱给她买了一串糖葫芦。

刘三姐边吃边看着母亲笑着说:“好吃极了!”母亲也笑了起来。

在那以后,刘三姐常常去江边玩,她最喜欢吃冰糖葫芦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符号—“冰糖葫芦”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

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

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

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

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

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坚信不疑。

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规范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

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破孩儿。

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

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

于是认真地望着卖糖葫芦的说:“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

”老北京笑笑不语。

15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儿。

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

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现在的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

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生疏又熟悉的身影。

虽然15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仍然没变。


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画15年前那个小破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

他递给了我一串糖葫芦。

“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我吆喝。

”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

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

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儿——妈妈……一股热浪敲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朴的味道。

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20XX,到那时候,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