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先锋派电影报告

合集下载

“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

特点:

1. 影像:表现主义的导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 型,倾向认为电影的影像应该成为平面艺术。在构 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往往在一个构图中用相似 的形状并列而形成相当具有表现力的镜头。表现主 义电影经常摒弃常规的影像形态,采用倾斜、颠倒 的影像,采用常规电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摄角度, 画面的明暗反差一般会很大。表现主义电影常用人 物特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使用特写可以看 作是在“放大”表演,增强戏剧性;而对环境的渲 染可以看作是对人物行为和灵魂的“解释”,力图 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诱因。此外,主观镜头也 是表现主义常用的手法,表现主义艺术家轻视局限 于客观的写实,强调表现“主观的现实”。
意义:

1. 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们在扩展表现真实的角度和 手段上功不可没。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反对对现实的 描摹,艺术的品质和力量都来自于对内在的实质的 揭露。艺术家家理应穿越日常经验的表层和外在世 界的环境,直接抵达灵魂的处所。一切外在的表象 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并且是不重要的。从这 样的立场出发,表现主义作家们反对印象主义仅仅 停留在现象层面的肤浅,同样也反对自然主义对生 活现象的陈旧摹写。他们的中心在于——穿过具体 可感的表象,获得对抽象的永恒的内质的把握。
表现主义电影
(1919年一1924年)
指上世纪20年代受到现代派绘画和戏剧影响
的德国默片,这些电影以夸张变形的布景、 古怪奇诡的摄影视角、阴沉朦胧的照明、几 何扭曲的构图而著称,反映了当时德国知识 分子惘然失落的精神状态。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 心理史 》
克拉考尔通过分析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的
2.
表现主义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手段,造 型的风格化以及对于环境、气氛的渲染手段 后来被很多主流电影使用,如今,在恐怖片、 犯罪片等电影类型中,表现主义手法几乎是 无法避免的。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的贡献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赵红玲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 。 二、先锋派电影兴起的背景。 三、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Leabharlann 流派
1、印象主义。 2、德国表现主义。 3、抽象主义。 4、达达主义。 5 、超现实主义。 6、电影眼睛派。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 狄吕克团 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 冈斯、哲敏· 杜拉克等一 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 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 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 没有得到制片商们的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 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 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 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大都被认 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 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 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第五:先锋派电影后期的社会讽刺短片,是先 锋派电影影响中最积极的一面。这类影片最早 是通过一些荒诞可笑镜头去嘲讽一些社会现象, 以后,一些纪录片电影工作者便根据这一特点, 把纪录片以"直接纪事"发展到"社会讽刺"或"社 会批判",从而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思想性。伊 文思的影片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桥》和《对 运动的研究》,最初都是从运动的观点去发掘 电影的表现力的,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的《波 里那杰》、《新的土地》已是鲜明的通过直接 纪事的镜头和有意识的镜头联接相结合,而产 生了巨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有力的提高了影 片思想性。

《先锋派电影运动》课件

《先锋派电影运动》课件
开创了新的电影语言和表现 手法
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 展
激发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和探 索精神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改变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方式,更加注重实验性和创新性 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影响了观众的审美观念,使观众更加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进步
THANK YOU
汇报人:
电影技术不断 进步,为电影 创作提供了更
多可能性
文化背景
20世纪初,欧 洲社会动荡, 战争频发,人
们渴望变革
现代主义思潮 兴起,强调个 体、自由、创

电影作为一种 新兴艺术形式, 受到现代主义
思潮的影响
电影创作者开 始尝试打破传 统叙事方式, 探索新的电影 语言和表现形

社会背景
20世纪初,欧洲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 工业革命后,社会阶层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扩大 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开始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美国的先锋派电影代表人物
斯坦利·库布里克: 代表作《2001太 空漫游》、《发 条橙》等
约翰·卡萨维蒂: 代表作《影子》、 《面孔》等
罗伯特·奥特曼: 代表作《陆军野 战医院》、《纳 什维尔》等
吉姆·贾木许:代 表作《天堂陌 客》、《神秘列 车》等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特点
形式主义特征
重视电影的形式和结构,追求视觉效果和画面的表现力 运用非线性叙事和跳跃式的剪辑方式,打破传统叙事规则 强调电影的实验性和探索性,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表现手法 关注电影语言的创新和个性化,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体系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

三大电影运动

三大电影运动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主要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纯电影美学试验: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

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现实主义倾向: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利用布景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
先锋派电影在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 意识活动,使内心世界“视觉化”方面所 作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扩大了电 影的表现力和范围。
第三节 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 倾向的美学追求
电影词条解释:表现主义电影 是从1919年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 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 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 派。它的艺术目的是力图通过不自 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 象来强烈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 和焦虑,爱和憎的情绪。
《车轮》在表现手法上:
(1)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表现火车车轮风 驰电掣的运动。特别是表现飞快的车轮迫近悬崖, 造成翻车的事故的场面。
( 2)交叉剪辑:影片中风景、人的面孔、机 车制动杆、水蒸气等交替出现,节奏越来越快, 观众的神经愈来愈紧张,画面产生了令人惊心动 魄的视觉效果。
(3)运用主观镜头,以探测西西福的内心世 界。
代表作是 雷内·克莱 尔的
《幕间休息》 (1924)
影片特点:摒弃了情节和叙事的 逻辑性,采用了散漫无序的结构, 更多表现的是达达主义艺术家的梦 境。后被称作是“荒唐的杰作”。
在《幕间休息》中,现实时空 被克莱尔有意识地剪乱,并以一种 违反逻辑的形式出现。目的是创造 出奇异的视觉效果,引起观众的哄 堂大笑。
第一节 法国印象派电影
印象派电影: 德吕克极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
主张电影要根据人们最初的印象去真实的反 映生活,反对形式主义。
在美学上,印象派电影接受了英国(布莱 顿学派)及瑞典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写实 风格的影响,强调要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活 和命运,提倡朴素真切的风格。
1、 印象派电影的形成
2、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力求达到“电影诗” 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 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 “纯粹的情绪”。

第3讲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第3讲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Theory of Prose by Viktor Shklovsky
形式主义理论的美学命题
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是什么?
材料如何转化成艺术的有机因素?
什么使普通材料变成具有感染力的 审美对象?
作品的艺术性是怎样建构的?
他们认为诗学的目的是寻找使语言 材料成为艺术作品的原因。就文学 研究而言,使语言成为艺术品的东 西,就是词与词的序列,词的意义 及其内外形式。
第3讲章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1928近10年时间,欧洲电影探索 中的众多流派和学派汇集成一场电影美学 运动。这一运动不以讲述故事和商业谋利 为目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 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实验和探索。
先锋派电影崛起的原因:
A 来自美国的垄断(叙事电影占领市场) 激发欧洲电影人的竞争意识(民族电影的 觉醒)。
爱森斯坦认为剪辑是有机和辨证的。剪辑应该在一 个镜头达到“爆裂”点(紧张程度达到极点)时才 进行,应该象内燃机的迸发一样具有强有力的节奏 感。
爱森斯坦认为一组镜头中的每个镜头应当是不完全 的,只应起部分作用而不是起全部作用,两个镜头 (正题和反题)的冲突产生全新的思想(合题)。
爱森斯坦要求观众接受电影时要象接受文学一样灵 活,尤其不能做时间和地点的引申对比。电影应当 包含与主题和隐喻有关的影像,不管是否能在现场 找到。
苏联学派的使命与共产主义集

团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诞生

密切相关。
苏联电影艺术家将先锋主义与 文艺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创 造性地将革命的思想内容,将 宣传和规劝的形式美学化。
蒙太奇学派与形式主义理论。
MONTAGE 释义
蒙太奇,montage,法语建筑学术语, “装配、构成”之意。苏联电影艺术家引 申为 “镜头、场景、段落组接与安排”。 蒙太奇的内容与完整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浅探欧洲先锋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影响

浅探欧洲先锋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影响

浅探欧洲先锋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影响作者:张杰来源:《大观》2017年第12期摘要:欧洲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次被称为“先锋电影”的运动,这场运动所带来的作品与传统电影截然不同,其具有强烈的反对叙事反对情节等多个特点。

这场运动所留下的电影美学观念影响着现代电影的创作。

因为“先锋电影”是个大的类别,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先锋电影”存在,因此本文只讨论20世纪初期在欧洲德、法两国兴起的先锋派电影运动。

试图分析其形式上的美学特征及其对当代电影带来的影响,望对其做出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电影美学;先锋派;电影创作一、欧洲先锋电影的美学特征在乔治·杜萨尔的《世界电影史》一书中提到先锋派电影时,指出它是在1925年前后出现的。

在此之前一位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左翼画家卡努杜就曾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1911),他首先倡导把电影视作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即“第七艺术”。

欧洲先锋电影的出现也体现了电影开始关照自身的艺术语言特征。

巴赞评价欧洲先锋电影时说“电影企图摆脱文学内容(故事)的问题时,曾首先指出这种排斥虚构剧情的倾向是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方面表现赤裸裸的事实,二是表现纯粹的现象。

前者的目的只是表现事物而不是表现形式,后者则是只表现形式而不表现物象。

”①在巴赞看来先锋派电影是反美学的。

虽然其在叙事上、情节上和主题上都有模糊性,但不会影响我们从表现形式上来发掘其美学特征。

欧洲先锋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在第一阶段意在追求画面带来的节奏感和速度感,在《机械的舞蹈》中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目的,由此看来这一阶段其目的在于通过画面来传达音乐的特征,力图让画面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感。

这一点是其反对叙事和脱离文学的主要因素,此时他给我们带来了画面在节奏上的律动和活力。

在我们看来这些画面并非在塑造美的形象,但这对现代电影制作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在第二阶段欧洲先锋电影因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转而表现梦和潜意识的画面,我们没有必要去剖析画面内容的含义,这样的结论是不同的。

欧洲先锋派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的贡献先锋派电影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对已成传统惯例的电影表现模式提出挑战引发一场范围较广的电影运动提供一类新的美学范例如苏联蒙太奇学派诗意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等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电影表现形式和手法的革新通过画面影像的变形或独特的处理寻找和发现新的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这一类艺术家往往以一种极端主义的姿态表现出来.通常所指的欧洲先锋派电影主要是指20-30年代出现在欧洲特别是在德意法等国的一种电影创作倾向.欧洲先锋派电影从精神实质上是要打破一种”趣味共同体原则”让·利奥塔第一节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先锋派电影虽然林派众多但在美学原则上它们有共同的审美理想具有一致性那就是打破”趣味共同体”反对既存的美学原则和叙事原则这样就形成一些共同性的美学特征:一反叙事二非理性三抽象性第二节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一印象主义电影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吕克其次是杜拉克和甘斯等.此电影流派的特点是:1、这些影片注重画面的视觉效果在深入表现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中强化对自然的诗意的描述。

如了《流浪女》《忠诚的心》2、对蒙太奇形式的创造性运用与多层隐喻相结合表现人的心理活动如《车轮》。

3、对画面表现形式的多方面探索。

如《流浪女》《拿破仑》第二节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来源于德国表现主义文艺运动这一探索造型原则的文艺运动出现于1910年左右的慕尼黑。

《卡里加里博士》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也是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是电影史上被人说得最多的一部影片。

以这部影片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电影的特点1、高度的舞台化、摈弃实景拍摄全部使用绘画布景和黑色背景。

2、非自然的、扭曲的空间关系。

3、人物都经过浓重的变形化妆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行动就像一具具僵尸在游动4、光线的明暗对比强烈人工光和黑暗形成了极度反差画面气氛阴沉恐惧。

“室内剧”电影茂瑙《最卑贱的人》这部电影最突出的是移动摄影、主观镜头和变形镜头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先锋派电影观影感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在现代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加上好莱坞电影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洲电影在艺术上的前进,以及电影家们对电影本体追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20世纪20年代左右是先锋派电影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

先锋派电影运动主要发生在法国、德国等,形成了以法国为代表的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电影和以德国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电影,这里别有包含了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等各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流派。

下面就分析这几种流派的代表作品。

首先,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力作罗伯特·维内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在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也被视为是恐怖片的先驱,而它的艺术精髓就在于将表现主义的哲学含义和对心理意念主题拿捏的准确到位,从而在电影史上引起了不俗的反响。

这部影片就感情色彩来说并不是很强烈,整部影片运用了造型感光照来迎合超现实主义倾向,人物故事都毫无理性可言。

故事情节没有被放在首要位置,而是用浓重色彩的画面、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精神世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他们内心的恐惧、焦虑及对社会不满的情
绪。

片中卡里加里博士就像一名精神病患者,重满了诡异色彩,但影片最后揭示了弗朗西斯冒充卡里加里博士,给观众不小的震撼,也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因此在《卡里加里博士》中,采用表现主义风格主要是呈现一个疯子眼中扭曲的世界,所以能让观众与剧中人物联系在一起,进行交流。

影片在场景的叙事方面体现在一些情节中:主角跟着卡里加里走进疯人院的情节,他站在一个庭院的中心,当他环顾四周时,有地板到墙面均分布着如放射线状的黑白相间的色块,而影片中的世界正是主角心中世界的反射。

下面再来说一些对以法国为代表的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倾向电影。

像印象主义电影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路易德吕克的《流浪女》、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等,立体主义像费尔南莱谢尔的《机械芭蕾》;达达主义的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超现实主义的谢尔曼杜拉克《贝克与僧侣》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等。

以上流派总体有一些共有显著特征,并且互相影响:他们的电影以描写人物心理主观意念为主,无逻辑无理性,人物性格不突出,情节被放置在次要位置,故事往往由主人公的一个梦构成,对于社会有着反叛心理,真实的表现出人物内心最原始的情绪。

首先,《机械芭蕾》最初进行了“纯电影”的尝试,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组接起来再加以排列,像:钟摆、女孩荡秋千等,展现出了一种形式美。

也将原本静止的事物赋予了
象征性的意义,构图美可见。

其次,《幕间休息》更加清楚的表明了无逻辑无理性的电影艺术追求,电影很多地方出乎观众意料,像穿着芭蕾裙摆的竟是个男人,这种反常规的叙事方法正式达达主义者所追求的。

最后,收达达主义等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电影诞生了,它试图将“梦境、幻觉、潜意识、无理性等展现出来。

《一条安达鲁狗》这部影片无剧情可言,剧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原始的无理性的冲动,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镜头片段是主角托这两架钢琴横过客厅,而放在钢琴架上的是死驴的尸体,还有那突兀的割眼球画面,以及开场一个妇女吮吸一尊雕像的脚趾等,都是些无理性可言的活动,这部影片使幻想不知不觉变得比我们的感觉世界更具说服力和真实,陷入怪圈,也使观众不自主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灵善恶。

《贝克与僧侣》以爱情为话题,但依旧没有偏离忽视情节关注意念的主题,通过一个牧师追求自己心仪女孩所梦的一系列事情,因为得不到女孩的心突出了他的悲哀和痛苦,但由于一切是在他的梦境中,潜意识中许多恶劣的想法都浮现出来,因此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同情,而是引起观众冲动。

在这部影片中,僧侣眼中那个凶恶的军官影像却时常穿着小孩的衣服,这种安排更能体现出牧师心中无限的嫉妒。

所以,看完这几部片子,我觉得超现实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流派不如说是一种信仰,或是以一种信仰为创作基础,
它公然反对叙事体,与理性对立,当然也与传统的因果关系断绝关系,记录了在现实之外一些被忽略的形式,他们大多存在于梦境中,因此并不受人们思想所控制。

因而达到了一种无理性、无情节、无人物性格的“三无主义”的独特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