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癌
胰腺癌和壶腹部癌护理常规

胰腺癌和壶腹部癌护理常规一、概述(1)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为40岁以上。
(2)壶腹部癌:指胆总管末端、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癌肿,在临床上与胰头癌有很多共同之处,故统称壶腹周围癌。
【临床表现】持续且进行性加重的上腹钝痛、黄疸、消瘦和乏力、消化道症状、上腹部肿块等。
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主要表现,黄疸呈进行性加重,伴皮肤瘙痒,茶色尿,大便可呈陶土色。
壶腹癌黄疸出现早,呈波动性。
【特殊检查】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B超、CT、ERCP。
【治疗要点】手术切除。
不能切除者行姑息性手术,辅以放疗或化疗。
二、术前护理1、疼痛护理及时给予有效镇痛剂,教会病人非药物止痛的方法。
2、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糖、低脂、丰富Vit的饮食,肠外营养支持,有黄疸者补充VitK。
3、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应用胰岛素。
4、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控制胆道梗阻继发感染。
5、术前准备术前1天流食,口服肠道抗生素,术前晚灌肠,术前置胃管。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胰腺疾病有关。
2、潜在并发症:胰瘘、胆痿、出血、胆道感染。
(二)护理措施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征;补充VitK和VitC,应用止血药,预防出血倾向。
3、营养支持术后禁食2~3天,拔除胃管后,给予流食,再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4、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尿糖和酮体,按医嘱给予胰岛素。
5、引流管护理同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胰瘘:同胰腺炎病人的护理(2)胆痿:多发生于术后5~10天,表现为发热、腹痛及胆汁性腹膜炎症状,T管引流量突然减少,腹腔引流管或伤口引流出胆汁样液体。
注意皮肤护理。
(3)出血:术后1~2天内出血,可因凝血机制障碍,创面广泛渗血等引起;术后1~2周,可因胰液、胆汁腐蚀及感染引起。
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血压下降等。
(4)胆道感染:进食后,平卧时易发生,表现为腹痛、发热,严重者出现败血症。
壶腹部癌的诊断和治疗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第3期
· 专家笔谈 ·
壶腹部癌的诊断和治疗
韦荣强,邵成浩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胰腺胆道外科, 上海 200003)
[关键词] 壶腹部癌;诊断;治疗;多学科诊疗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3.003
[3, 6-10] [6] [5]
。在
壶腹部癌不同组织学亚型的化疗方案选择上,临床 实践中也倾向于这种相似性。一些学者希望能找到 与预后相关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如MUC1、MUC2、p53、 CK7、CK20、CDX2 等) ,但未得到一致的结论。Asano
[收稿日期] 2017-05-09 [第一作者简介] 韦荣强 (1987-) ,男,广西来宾人,在读硕士。 [通讯作者简介] 邵成浩,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13801938229@。
—184—
第 29 卷第 3 期 2017 年 5 月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Vol.29 No.3 May. 2017
2.2 影像学检查 B超可发现壶腹部周围占位,显示扩张的胰管、 胆管, 多用于初步筛查或随访。CT可显示壶腹部肿物 的大小范围、与胰腺的位置关系、胰胆管扩张程度 以及周围淋巴结、组织是否有转移等情况, 可提高术 前肿瘤可切除性的预测率。MRI检查效果与CT相当, 但肿瘤合并胰腺炎时,MRI显示效果要优于CT;需要 指出的是,为了达到最佳显示效果,CT和MRI均应使 用薄层动态增强技术。另外,MRCP利用水成像技术 能很好地显示扩张的胆、胰管以及梗阻部位,但其 缺点是空间分辨率不高, 易发生漏诊。 在临床实践中, 多采用MRCP联合MRI薄层动态增强的检查方法,具有 无创、多维成像、定位准确等特点,对壶腹部肿瘤 的诊断更加准确。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是诊断壶腹部癌的 主要手段,其优势在于可直视十二指肠乳头,对于怀 疑十二指肠乳头病变者可切取活组织检查,并能提 供直接清晰的胰胆管影像。Dacha等
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

d,胰胆管提前汇合,有较长 的汇合管开口于大乳头
壶腹周围癌
壶腹周围癌 (PAC)
非胰头癌 (NPHC)
胰头/钩突 癌(PHC)
远端胆管癌 (DBDC)
壶腹癌 (AC)
十二指肠癌 (DC)
DC:67% AC:38%
DBDC:28%
临床表现相似 治疗与预后不同
PHC:18%
胰头癌 主胰管干型
2.胰头/钩突癌:分支型
60岁,男性,胰腺癌,胆管扩张,胰管不扩张,胆管末端十二指肠腔外肿块
胰头癌 分支型
3.胰头/钩突癌:主胰管型
65岁,男性,胰腺癌,胆管不扩张,胰管扩张,主胰管末端局限性狭窄,胰腺钩 突区囊性肿块
二.远端胆管癌分型
管壁增厚梗阻型
息肉样型
1. 远端胆管癌:管壁增厚梗阻型
壶腹癌 管周增厚型
3.壶腹癌:管周增厚伴乳头膨出型
60岁,女性,b,十二指肠大乳头不规则增厚,c,十二指肠内乳头状充盈缺损,扩张的胰胆管末 端距十二指肠腔<1cm,d, 冠状位增强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轻度强化小肿块
四.十二指肠癌分型
息肉型
蕈伞型
管状缩窄型
1.十二指肠癌--息肉型
57岁,男性,b,十二指肠大乳头区腔内息肉状低信号充盈缺损,胰胆管无明显扩张,c,d, 十二 指肠腔内息肉样小肿块
38岁,男性,胆总管显著扩张,主胰管轻度 扩张,末端不扩张胆管,“三管征” c冠状位T2WI显示胆总管陡然狭窄 d轴位T2WI显示胰管,胆总管未见显影 e箭头指胆管壁增厚,箭指胰管(T1WI) f箭头指增厚胆管壁轻度强化
2.远端胆管癌:息肉样型
57岁,男性,MRCP显示末端总管内局限性充盈缺损,T2WI显示远端 胆总管腔内乳头状小肿块
壶腹癌化疗方案

壶腹癌化疗方案壶腹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胰腺癌亚型,它发生在胰腺的壶腹部位。
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症状,壶腹癌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化疗方案在壶腹癌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壶腹癌的化疗方案,希望能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介绍壶腹癌是一种罕见的胰腺癌亚型,发生在胰腺的壶腹部位,占所有胰腺癌的约5%。
壶腹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遗传因素等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二、化疗方案当前,壶腹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其中,化疗是壶腹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壶腹癌化疗方案。
1. 方案名称FOLFIRINOX化疗方案(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奥曲肽)2. 方案说明(1)药物组合:- 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一种抗代谢药物,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加细胞凋亡。
- 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种铂类药物,通过与DNA结合而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
- 伊立替康(Irinotecan):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能够干扰DNA拓扑结构,进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 奥曲肽(Octreotide):一种胰岛素样生长抑素,具有调节胰腺分泌功能的作用。
(2)用药方案:- 5-FU:400 mg/m^2 静脉输注,持续连续输注四天;- 奥沙利铂:85 mg/m^2 静脉输注,每三周一次;- 伊立替康:180 mg/m^2 静脉输注,每两周一次;- 奥曲肽:每月28天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3. 疗效评估壶腹癌化疗方案的疗效评估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等。
4. 不良反应FOLFIRINOX方案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病变等)以及过敏反应等。
壶腹周围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壶腹周围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壶腹周围癌(VPC)是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
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因此患者黄疸出现早。
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居多。
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痛、发热、体重减轻、肝肿大、胆囊肿大等。
二病因壶腹周围癌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由良性肿瘤恶变。
三临床表现1.黄疸壶腹周围癌黄疸出现较早,进行性加重,亦可呈波动性黄疸。
黄疸属阻塞性,皮肤黏膜黄染较明显,多伴有皮肤瘙痒。
长期胆汁淤积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胆囊肿大。
合并胆道感染者可有高热,寒战,甚至中毒性休克。
2.腹痛中上腹痛常为首发症状。
早期部分病人可产生剑突下钝痛,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常于进食后、傍晚、夜间或脂餐后加重。
3.间歇性寒战、发热常因肿瘤破溃、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引起。
特点为短暂性高热伴畏寒、白细胞总数升高,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4.消化道症状由于肠道缺乏胆汁、胰液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乏力、腹泻或脂肪痢、灰白大便和体重下降等。
晚期出现黑便,并继发性贫血。
癌肿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
5.肝、胆囊增大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肝质地硬、光滑。
少数病人由于长期黄疸而致胆汁性肝硬化、脾肿大等。
四检查1.粪便和尿液检查大多数患者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多有轻度贫血,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2.血液检查血清胆红素增高多在256.5~342μmol/L,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转氨酶轻至中度增高,癌胚抗原CA19-9和CA125均可升高。
3.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十二指肠可引流出血性或暗褐色液体,其潜血试验阳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4.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十二指肠外上方可见胆囊压迹,其第一、二段交界处有增粗的胆总管压迹,十二指肠乳头增大,黏膜呈不规则紊乱或充盈缺损。
Vater壶腹癌的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明确诊断 及了解肿瘤的范围,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影像学表现
直接征象: 十二指肠乳头部或胰头钩突部大小不等的
软组织肿块;
壶腹段胆总管截断; 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双管
区域淋巴结(N)
NX
N0 N1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无淋巴结转移 有淋巴结转移
区域淋巴结为胰周淋巴结,包括沿肝动脉、
腹腔干和幽门部的淋巴结。
注:脾淋巴结及胰尾部淋巴结不属于区域淋
巴结,此处的淋巴结转移划分为M1。
远处转移(M)
MX M0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无远处转移
M1
学习园地
Vater壶腹癌的影像学表现
及TNM分期
壶腹部癌是指胆总
管末段、壶腹部及 十二指肠乳头附近 的癌肿;由于部位
特殊,病变较小时
即出现胰胆管系统 的梗阻症状。
十二指肠小乳头
Oddi氏括约肌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临床上与胰头癌有共同点,故统称它们为壶
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 adenocarcinoma)
肿瘤局限于Vater壶腹或Oddi括约肌
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壁 肿瘤侵犯胰腺 肿瘤侵犯胰周软组织或其他邻近器官或 结构
T分级依据原发肿瘤通过Vater壶腹或Oddi括
约肌进入十二指肠壁的扩展程度,浸润胰头 或邻近的软组织。
T4通常定义为局部软组织侵犯。和其他实体
肿瘤不同的是,即便是T4肿瘤也常可局部切 除。
“全胃及部分小肠切除标本”:符合壶
1例晚期十二指肠壶腹癌患者静脉输入复方氨基酸引起精神

1例晚期十二指肠壶腹癌患者静脉输入复方氨基酸引起精神障碍的回顾性分析病史患者,男性,68岁,入院时体重50kg,诊断为晚期十二指肠壶腹癌。
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化疗及靶向治疗,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态较差,且肿瘤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和淋巴结,手术难度较大,因此经过讨论后决定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入院后患者接受了复方氨基酸营养支持治疗,计划持续10天,每天输注2.4g复方氨基酸,输注速度为1小时,静脉输入。
第3天输注时,患者出现情绪不稳、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持续时间约1小时,之后逐渐缓解。
由于复方氨基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患者继续接受复方氨基酸治疗。
第6天输注时,患者出现反复的明显的精神异常表现,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包括狂躁、兴奋、胡言乱语等,其中狂躁表现最为明显,配合口腔内啃咬物、情绪激动以及身体不适等症状,担心出现有害行为。
患者所在的病房内已经安排了足够的护理人员进行监护和照顾,但情况未能得到好转。
考虑到患者的病史以及症状表现,经过综合评估和讨论,认为患者的精神异常症状与复方氨基酸相关。
为了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医生采用镇静剂控制病情,并终止了患者的复方氨基酸治疗。
患者在停止输注复方氨基酸后,精神症状逐渐缓解。
讨论复方氨基酸是一种营养支持治疗药物,主要由精氨酸、天门冬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组成,旨在通过胃肠道以及静脉注射途径进行补充营养治疗。
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常用于术后营养支持、转移性肿瘤化疗等。
然而,复方氨基酸的不良反应也很常见,例如过敏反应、血压升高、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精神障碍等。
在本例中,患者接受的复方氨基酸治疗,导致出现了明显的精神症状,包括情绪不稳、焦虑、失眠、狂躁、兴奋、胡言乱语等,符合精神障碍的表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并持续了数小时,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健康。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复方氨基酸的成分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出现了精神障碍表现。
壶腹癌影像学诊断

壶腹癌影像学诊断壶腹癌影像学诊断⒈引言壶腹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相对较高的恶性程度的胰腺癌。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壶腹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⑴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和定位壶腹癌的影像学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评估胰腺壶腹部的形态、大小和边界,并检测是否存在占位病变。
超声还可以评估周围血管的受侵情况,为手术前的血运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⑵ CT扫描CT扫描是确认壶腹癌诊断和评估病变的准确性和范围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常用的CT扫描模式包括动态增强扫描、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
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大小、形态、浸润范围以及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受侵情况的详细信息。
⑶磁共振成像(MRI)MRI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是评估壶腹癌的理想影像学方法之一。
常用的MRI技术包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
MRI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形态、浸润程度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的详细信息。
⑷ 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壶腹癌的代谢活性和组织学特征。
PET-CT通常用于明确初步诊断和评估病变的进展、转移情况。
⒊影像学诊断准则⑴壶腹癌的形态分类根据影像学观察,壶腹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态类型:结节型、浸润性型、梗阻型等。
不同形态类型的壶腹癌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所差异,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⑵壶腹癌的浸润范围评估影像学可以评估壶腹癌的浸润范围,包括是否侵犯胰管、胆管、十二指肠以及周围血管等重要结构。
浸润范围的评估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⑶壶腹癌的分期分级根据影像学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将壶腹癌分期分级。
常用的分期方法包括TNM分期和国际胰腺研究协会(IPMN)的分级。
分期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⒋附件信息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腹部超声检查报告、CT扫描报告、MRI报告、PET-CT报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55岁,无痛性皮肤,巩膜黄染3个月,曾经稍有减退,近1个月来呈进行性加重,查体:腹软,右上腹轻压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全腹未触及肿块,首先考虑(B)
A:肝门部的胆管癌
B:壶腹癌
C:肝癌
D:胆囊癌
E:胰体尾部癌
选壶腹癌,题中曾有减退示波动性黄疸,为壶腹癌特征
应该选择壶腹癌,如果有胆总管下段癌也可以选,解释一下,中老年女性患者,进行性黄疸,首先就要考虑到恶性肿瘤,黄疸的原因有3种,溶血性、梗阻性、以及肝细胞性,血液病会产生溶血性黄疸,重症肝炎肝细胞坏死会有肝细胞性黄疸,至于此题给出胆囊肿大,首先想到梗阻性黄疸,不要想的太多,职业医师考试考得不深,也不要去钻牛角尖,就此题考虑梗阻了,而且答案的5个选项都是恶性肿瘤,
只是考我们肿瘤的部位,胆囊大了,如果是胆囊管梗阻,那么不会有黄疸,既有黄疸又有胆囊增大一定是胆总管在胆囊管汇合部位以下梗阻了,此题解剖结构不给你详细解释了,自己查查图谱,胆总管下段汇入胰腺,这个地方我们称为壶腹部,此处的肿瘤我们叫壶腹部肿瘤,比如:胆总管下段癌,胰头癌,十二指肠癌,这些地方的恶性肿瘤发展到有临床症状往往属于晚期,肿瘤长得很大,胆管胰管都有梗阻,会产生进行性黄疸的症状,对于A选项没有胆囊大,
C选项,有的肝癌存在肝细胞坏死可能有黄疸,但是胆囊不大,
D\E选项都不存在胆汁引流梗阻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黄疸的问题。
所以这道题选B
反复性黄疸--壶腹癌
进行性黄疸--胰头癌
肝癌--疼痛
胆囊癌--胆囊不一定肿大
根据黄疸有波动,无腹痛的病史,考虑胰周壶腹癌可能性最大。
故选B
注意胆管癌与胰头癌的鉴别点:
胰头癌进行性黄疸+酱油色尿(陶土色大便),可以有腹泻,胆囊肿大。
尿胆红素阳性。
但一般无胆道感染表现。
胰头癌可扪及囊性,无压痛,光滑并可推动的胀大胆囊,称为Courvoisier征(库瓦济埃征)这是胰头癌特异性体征。
而胆管癌:进行性黄疸,黄疸不会持续数月,无腹泻。
有胆道感染的症状。
壶腹癌(又名Vater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
和胰头癌,因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故统称为“壶腹周围癌”。
壶腹癌属于肠肿瘤疾病中的一种,发病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第二部份内侧肠壁处,
十二指肠降部是十二指肠的第2部,长约7—5cm,由十二指肠上曲沿右肾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侧,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下曲。
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此部的粘膜有许多坏状襞,其后内侧壁有胆总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膜呈略凸向肠腔的纵行隆起,称十二指肠纵襞。
纵襞的下端为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胆总管和胰管在此处,组成肝胰壶腹。
壶腹癌的病因尚不清楚。
病理:
1、大体病理类型分为壶腹内型、壶腹周型和混合型。
2、组织学分型壶腹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占98.75%,小部分为鳞癌等。
3症状体征
1、黄疸黄疸是壶腹癌典型的临床表现,且很早就可以出现,往往是第一症状和体征。
黄疸呈渐进性加重,中间可有轻微波动,这是肿瘤溃破,坏死,癌组织脱落,使梗阻减轻所致。
2、消化道症状: 主要由胆道梗阻、胆道内压力升高及肝脏淤胆所致,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胀等,可有腹泻出现。
上述症状,常晚于黄疸出现。
3、全身症状: 随着病程的进展,晚期可出现:乏力、倦息、贫血和发烧,一般为低烧,伴有胆道感染的病人,可有高烧、寒颤等。
4、体征主要为全身皮肤粘膜黄染、胆囊增大和肝大等。
5、其它肿瘤晚期转移到其他部位所致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等。
4诊断
壶腹癌因其黄疸在疾病早期就已很明显,常可获得早期诊断。
诊断方面应从下述几方面考虑:
1. 临床表现早期出现黄疸,短时间内加重,与临床的症状体征不一致,上腹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壶腹癌2. 实验室检查血尿中胆红素升高,尤其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
3. 影像学检查
(1) B超表现为胆总管,胰管扩张-双管症,胰头未见增大和肿物,在胰头外侧,即胆总管末端发现肿物。
(2) CT 有B超类似的功能,尤以薄层增强CT,效果更佳。
(3) MRI和核素胆管造影(MRCP)双管症表现为胆总管的狭窄梗阻多位于胰头以下水平,达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处,呈尖锥形狭窄,同时扩张的胰管与胆总管呈并行状。
(4)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可协助诊断,因为是具有创造性检查,已较少应用。
5鉴别诊断
(1)应鉴别的恶性肿瘤是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状癌,胆总管下段癌等。
(2)应鉴别的良性病是胆总管下段结石及良性肿瘤等。
6治疗
壶腹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率高,可达71.4%,预后较好。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局部切除术对早期癌,肿瘤直径<2厘米或患者一般状况和主要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局部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成形术。
3. 引流术适用于肿瘤已不能切除,或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胆总管或肝癌空肠引流术、外引流术。
4. 其它治疗壶腹癌对放、化疗不敏感。
生物和基因治疗效果不肯定,但必要时可考虑应用,并可用中医药治疗。
1983年,北川勋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
现在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