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丽江模式0105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姓名:代玉年级:2010级学号:**********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丽江古城案例分析目录案例概述 (1)丽江古城标识、标牌和解说 (1)丽江古城旅游安全管理 (3)丽江古城旅游产品管理 (4)丽江古城旅游营销管理 (6)旅游景区规划之·云南丽江古城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 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
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
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
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
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本文将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旅游安全管理、旅游产品管理和旅游营销管理四个方面对丽江古城经行分析。
二、丽江古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一方面,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局专门设有旅游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丽江古城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在标识、标牌等管理方面主要包括: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整改:由数字化分公司负责完善了单位内部公共信息符等相关工作。
如引导标识,在景区内设置了位置合理,指示清楚的规范标识导览系统,分别设有中文、英文、日文、法文等四国文字,增加特色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向游客展示纳西族传统文化。
丽江悦榕庄案例分析

庭院
➢巧妙处理围墙的高度,保证隐私性的 同时不破坏景观视野的宽阔感; ➢植被的合理布置,使得围墙景观化, 成为园林的修饰部分。
启示:公共空间是休闲度假的第一印象区,空间感受开敞与贯通,空间转换衔接自
然,是其成功打造公共空间是度假氛围营造的关键。
园林
丽江悦榕庄
注重内、外部景观元素的一致性,讲究从细节中突出舒 适感和休闲空间的风情效果
石材铺装——
采用磨砂石板镶 嵌主要通道,清 净的露天庭院加 上小桥流水,营 造东方特色度假 浪漫气氛
启示:传承古建筑理念,选择性的将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空间表现中,新旧 建筑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丽江悦榕庄
围绕纳西族风情主题,注重空间的贯通感打造景观轴线, 灰空间的自然过度增加空间层次感
➢敞开式的露天庭院,开放更多视野; ➢利用小桥流水和下沉阶梯知道空间的 错落感; ➢主景观轴系的建立,一步一景,景观 视野逐渐展开,形成层次。
丽江悦榕庄案例分析丽江悦榕庄案例分析挖掘丽江古城纳西族历史文化底蕴将其融入建筑表现之中演绎独特的度假风情建筑线条建筑线条具有纳西族传统特色的弯曲屋顶流线型屋檐烘托出东方古国的别样度假风情木梁木梁选择性的运用中式元素木质梁柱营造空间层次感同时与度假别墅内空间自然过度丽江悦榕庄丽江悦榕庄启启示
丽江悦榕庄案例分析
➢针对热爱大自然的度假客户,结合悦榕庄酒店 特色,制订多样化的游览路线,提供专属的休闲 体验
启示:对客户需求的深度发掘,结合酒店自身特色配套与外部自然资源,量身 定制内客厅
浴室
主卧
客厅
启示:文化的挖掘渗透至内部空间,房间设置、景观设计和细节设备无一不体现出 本地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
丽江悦榕庄
蜜月度假
紧扣酒店主题,结合度假体验,给不同客户群体量身 定制高品质的服务与体验
乡村康养落地案例

乡村康养落地案例:云南丽江“丽江古城康养项目”1. 案例背景1.1 简介乡村康养是指通过将城市居民带入乡村,借助乡村的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和康养服务,提供身心健康的休闲度假体验。
乡村康养旨在追求身心平衡、自然和谐,并提供一种逃离城市喧嚣和压力的方式。
1.2 丽江古城康养项目背景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丽江古城面临着环境破坏、文化侵蚀和过度商业化等问题。
为了提供更好的康养体验,保护古城文化,丽江市决定开展乡村康养项目,将康养理念融入到丽江古城的旅游业中。
2. 案例过程2.1 规划与设计丽江市政府成立了丽江古城康养项目规划小组,由城市规划师、旅游专家和康养专家组成。
他们对古城的环境、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制定了康养项目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康养资源整合:整合古城周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康养服务资源,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康养旅游区。
•环境保护:加强对古城环境的保护,限制商业开发,保持古城的原汁原味。
•康养设施建设:在古城内外建设一系列康养设施,包括温泉、SPA、瑜伽馆等,满足游客的康养需求。
2.2 建设与推广根据规划方案,丽江市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进行康养设施的建设。
他们与私营企业合作,在古城周边建设了一些高品质的康养度假村和酒店。
同时,丽江市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康养旅游产品,如康养套餐、康养体验活动等。
为了吸引游客,丽江市政府还加大了对康养项目的宣传力度。
他们举办了康养论坛、康养展览等活动,向游客介绍丽江古城的康养理念和项目成果。
同时,丽江市政府还与旅行社合作,推广康养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2.3 康养服务提升为了提供更好的康养服务,丽江市政府对古城周边的康养服务机构进行了整合和培训。
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班,培养康养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同时,丽江市政府还加大了对康养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丽江玉龙雪山景区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丽江玉龙雪山景区营销成功案例分析丽江玉龙雪山景区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南方最具知名度和旅游资源价值的旅游胜地之一。
通过多年的卓越营销战略,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提高,成为中国旅游业中重要的成功案例之一。
1. 民族文化特色营销丽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推广和展示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景区在营销中注重展示当地的纳西族文化、白族文化以及藏族文化,打造了各种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如纳西新年、白族独龙节、藏族林芝祭等,使游客能够深度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
2. 地理优势营销作为中国南方最著名的山脉景观之一,玉龙雪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景区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广玉龙雪山的独特风景和气候环境,以“雪山景区”为主题进行宣传。
他们将雪山风景和峡谷、森林等自然景点相结合,创造出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如独木桥、玻璃栈道、滑索等,让游客可以更加多元化地体验景区的各项旅游资源。
3. 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在营销策略中,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从而掌握更多的客户群体。
景区运用中国最大的旅游网站之一“携程网”的资源,加强在线宣传、活动优惠等,并通过手机APP让游客了解更多旅游景点信息,提高客户黏性。
此外,景区还开发微信小程序,通过朋友圈分享、票务购买等方式与游客进行联系和沟通。
同时,景区注重线下市场的开拓,大力加强了景区内部的设施和服务品质,通过提高游客体验感和评分来提升景区知名度。
4. 活动营销策略在营销中,丽江玉龙雪山景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利用各种传统的文化和商业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圣诞节等,来增加游客的数量。
同时,他们通过赠送各种礼品和优惠,如优惠门票、纪念品、免费导览等方式吸引了更多游客,增加景区的知名度。
总结丽江玉龙雪山景区的成功营销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让景区成为云南和国内旅游市场的热门景点之一。
旅游专业《丽江玉龙雪山景区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丽江玉龙雪山景区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1玉龙雪山,这座全球少有的城市雪山,既是丽江旅游的核心品牌,又是云南现有的两个5A级景区之一。
根据丽江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的开展目标,玉龙雪山旅游开发区先后投资10亿元,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发了甘海子、冰川公园、蓝月谷、云杉坪、牦牛坪等景点以及雪山高尔夫球场和印象丽江大型实景演出。
十年间,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客流量从2021年的万人次,开展到2021年的230万人次,年均增长超过25%。
2021年11月下旬,我应邀赴丽江考察调研,ountain〕〞等主题产品。
活动筹划媒体选择以旅游杂志、重要社区、娱乐场所和俱乐部为主。
〔3〕欧美市场通过玉龙雪山国际摄影大赛、中瑞姊妹峰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筹划吸引和邀请欧美国家的外事人员和国际组织人员、媒体人员和专业人员。
同时,筹划“徒步虎跳峡〞、“南国雪山探秘〞、“雪山高尔夫〞等探险旅游活动,吸引具有冒险精神的国际游客。
其中,针对欧洲游客享受自然、重视在旅游过程中增长知识的心理,活动筹划主打“原生态的东巴文化,原生态的玉龙雪山〞品牌。
针对美国游客喜欢探险和多样性旅游工程的心理,以“壮丽的雪山、神奇的虎跳峡〞为诉求,在美国?国家地理?定期开设专栏,活动筹划介绍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活动筹划民俗风情和资源保护。
此外,借助丽江国际东巴文化旅游节、世界遗产论坛、纳西族“三朵节〞等民族节庆与会展活动,吸引海外媒体、旅行商和国际游客,并在飞往主要客源地国家的国际航班上免费赠送多语种的玉龙雪山旅游资料。
〔4〕日本市场重点加强与日本旅行社和观光协会的联系,活动筹划主推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和东巴文化世界记忆遗产。
其中,面向日本的银发市场,针对日本游客求新、爱动、追求高质量旅游的心理,主推“神秘东巴,古老神山〞品牌活动筹划。
面向日本的高端客源,加强对玉龙雪山东巴文化特色商品、纳西特色餐饮的宣传力度。
〔5〕东南亚市场针对泰国中青年游客喜欢刺激和创新、热爱登山滑雪的心理,活动筹划以“彩云之南,玉龙雪山〞为品牌,突出东巴神山的资源独特性和神秘性,突出包价旅游的价格优势。
十大典型案例诠释丽江辉煌30年

十大典型案例诠释丽江辉煌30年四川省旅游信息中心改革开放30年来,丽江广大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的大解放、精神面貌的大变化带来了丽江经济社会大发展。
通过大胆实践,丽江走出了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旅游产业建设与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相结合、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丽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国主要的旅游热区和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并逐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环境最好、人居环境最佳、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丽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国主要的旅游热区和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并逐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环境最好、人居环境最佳、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一、震后精神不倒三项世界遗产申报成功1997年12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丽江古城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我国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古城镇。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6次评审会上,经评委审议表决,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建国后,丽江地方党委、政府作出“保留古城,另辟新城”的城建发展方略,特别是丽江地震恢复重建过程中,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丽江地、县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实施了《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大研古城保护工程,使丽江古城建筑风貌和文化特色得以完好保存。
二、东大街的拆迁——丽江古城“修旧如旧”的开端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当时外地“拆旧城、建新城”之风的影响,丽江古城一度出现了一些新式建筑,1986年7月,云南工学院建工系教授的朱良文给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同志写了一封题为“紧急呼吁”的信,信中说:丽江古城目前遭到极大的威胁,新街像一把尖刀已经插入古城之中……这些都破坏了古城的和谐与协调,威胁着古城的存亡,建议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与保护,千万不要搞建设性的破坏。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0105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1、概况简介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古城占地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多民族聚居,纳西、彝、白、傈僳、普米、苗、藏、傣、回、壮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占了全市113万总人口的58%。
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之初(1997年前后),丽江共有6200多户,2.5万多以纳西族为主的居民。
丽江核心旅游资源:“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三项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2003)、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2003)丽江发展阶段本地居民数量,从1996年的3万人下降到6000人,主要是老人。
占地4700亩的祥和丽城和11000亩的玉龙新县正在建设,总建面8万平米的鱼米河步行街也在建设。
2、丽江旅游发展的特点:(1)旅游收入增长来自游客数量增长1999-2013年,14年间,丽江的旅游人次从280.4万人增长到2079.6万人,旅游总收入又15.87亿元增长为278.7亿元,人均消费水平由2001年的634.28元增长为2013年的1250元,其中旅游人次增长了7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7倍,而人均消费水平则仅仅增长不到2倍,分析可知,旅游总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游客数量的激增,由消费品质和消费档次的提升所增加的收益较少。
(2)旅游的受惠群体和付出群体不一致,常年财政赤字旅游收入巨量,丽江政府财政常年赤字,旅游收益分配的不均衡状态自丽江旅游发展以来一直持续。
丽江2010-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大大超过旅游收入增速,然总量仅占旅游收入总量的1/6,使得旅游投入主体和收益主体不一致。
丽江人均消费水平自2009年开始平缓增长,2011年小幅回退。
除去住宿费用,游客消费水平与国内其他热门旅游景点相当,证实几年来丽江的业态结构没有大的转变。
(3)星级酒店激增2013年,丽江拥有7个五星级酒店,其中有两个国际品牌酒店1。
丽江客栈总数为4600多家。
典型案例:特色小镇发展的 “丽江模式” 及现实发展困境

特色小镇发展的“丽江模式”及现实发展困境在阐述特色小镇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过程中,频繁地提及到丽江的民族特色小镇,笔者将在介绍“丽江模式”的基础上,分析特色小镇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丽江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从文献、政策层面梳理和现实发展状况调研,丽江市已审查通过了古城区大研旅游型特色小镇、束河旅游型特色小镇、七河空港基地,玉龙县的拉市特色小镇、石鼓特色小镇,永胜县三川特色小镇,华坪县的兴泉特色小镇,宁蒗县的永宁特色小镇、红桥特色小镇等9个特色小镇的规划(2012-2030年)。
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小镇主要有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提升型的丽江古城区大研镇、丽江束河古镇,开发建设型的金茂丽江民族文化传承特色小镇、民族艺术情调九色玫瑰小镇、宁蒗县永宁乡摩梭文化特色小镇等。
“丽江模式”以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和延续性,以民族文化的原始性(东巴文化)、独特性(小凉山彝族文化)、神秘性(母系文化),极大地满足了旅游者求异的心理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丽江发展特色小镇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丽江地处滇西北“楚雄—大理—香格里拉”旅游线上,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旅游产业发展相对于云南其他地方更成熟,依托旅游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市场效率和打造特色小镇的市场需求。
按照省政府刚发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政府鼓励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鼓励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培育发展,将民族特色打造成为特色小镇的亮丽名片,创建采取“资源申报、宽进严定、动态管理、验收命名”的方式。
未来两年,由发改委每年从省重点项目资金基金中筹集不低于300亿作为资本金专项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资本金全覆盖,并向贫困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地区和投资规模大的特色小镇倾斜。
2.民族文化软实力丽江的民族文化融合了周边的藏、白族、彝族、普米和摩梭的多元文化而形成,用自己特有的保守但是又不排外的民族特性来吸收周边文化,并保留了自己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
1、概况简介
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古城占地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多民族聚居,纳西、彝、白、傈僳、普米、苗、藏、傣、回、壮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占了全市113万总人口的58%。
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之初(1997年前后),丽江共有6200多户,2.5万多以纳西族为主的居民。
丽江核心旅游资源:“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三项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2003)、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2003)
丽江发展阶段
本地居民数量,从1996年的3万人下降到6000人,主要是老人。
占地4700亩的祥和丽城和11000亩的玉龙新县正在建设,总建面8万平米的鱼米河步行街也在建设。
2、丽江旅游发展的特点:
(1)旅游收入增长来自游客数量增长
1999-2013年,14年间,丽江的旅游人次从280.4万人增长到2079.6万人,旅游总收入又15.87亿元增长为278.7亿元,人均消费水平由2001年的634.28元增长为2013年的1250元,其中旅游人次增长了7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7倍,而人均消费水平则仅仅增长不到2倍,分析可知,旅游总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游客数量的激增,由消费品质和消费档次的提升所增加的收益较少。
(2)旅游的受惠群体和付出群体不一致,常年财政赤字
旅游收入巨量,丽江政府财政常年赤字,旅游收益分配的不均衡状态自丽江旅游发展以来一直持续。
丽江2010-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大大超过旅游收入增速,然总量仅占旅游收入总量的1/6,使得旅游投入主体和收益主体不一致。
丽江人均消费水平自2009年开始平缓增长,2011年小幅回退。
除去住宿费用,游客消费水平与国内其他热门旅游景点相当,证实几年来丽江的业态结构没有大的转变。
(3)星级酒店激增
2013年,丽江拥有7个五星级酒店,其中有两个国际品牌酒店1。
丽江客栈总数为4600多家。
其中四星、三星级酒店不完全统计有200个,一星、二星的更多,在2010年,标间客房1.3万多间。
1《丽江旅游:2013年年度报告》。
文艺演出
大研纳西古乐、印象丽江、丽水金沙等。
高档酒店、文艺演出的出现延长了游客驻留时间。
1999年,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为1.75天,到近年来是2.7天。
游客消费重点:住宿、餐饮、交通、演艺、纪念品(尤其是披肩)。
比较火热的旅游项目:骑马(380元一位)。
(4)旅游资源分散于不同主体手中
丽江的大部分旅游资产都已向民营资本开放,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只有知名度最高的四大景区。
丽江有四大国营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除了丽江旅游局之外,还有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分别管理不同的景区。
下图为掌握玉龙雪山索道等资源的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丽江旅游)构成。
为统一管理,明确四大主体的权责范围,丽江先后推出“一卡通”等收费和运营方式,并组建“丽江和合旅游集团”以规范旅游市场。
3、商业业态演进
(1)商业化密度极高
丽江古城的店铺不是分布在2.6平方公里中,而是集中于不足0.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
每千平米临界区内店铺数为50家。
自2004年以来,核心区域四方街内几乎所有的街道、巷道两边都已经是店铺,商业化程度极高。
丽江古城店铺分布的主要街道和巷道为:
新义街的积善巷部分、密士巷部分、百岁坊部分、四方街全部。
新华街的双十巷大部分、萃文巷绝大部分、黄山下段、黄山上段至万古楼岔口以下
五一街的兴仁巷小石桥以下;
光义街的现文巷全部、官院巷大部分、新院巷全部;
七一街的馆门口、兴文巷少部分、八一上段全部、八一下段部分。
2011年租金状况(月租金)
2014年,古镇租金1000元/m2以上,四方街一个10平米的店铺,保本日营业额应超过1000元。
除租金外,丽江古城商铺还需承担巨额转让费:100-200万不等(客栈200万,商铺100万)。
商品房:从2000年左右的850元/平米增长到3000元/平米。
(2)纪念品和手工艺品的增长迅速
1999年-2011年,纪念品和手工艺品占比大量上升,酒店旅店和餐饮数量增长远远不及。
1999年丽江商业业态分布(数量,来自联合国世界遗产报告附录)
2011年丽江商业业态分布(数量)
丽江房屋多为私有,业态分布体现为市场主导下的演进。
纪念品和手工艺品占据了88%的临
街店面,为商业主体。
纪念品和手工艺品中,手工艺、饰品、民族服饰所占比重为73%,也即存在大量的文化创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的市场空间。
目前70%以上的商铺经营者为外地人,其对东巴文化和纳西族的传统技艺了解有限,所售商品出现大量雷同、模仿等,且其产地可能都不一定为丽江本地,不能保证为当地本土特色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