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心理学试卷
河南专升本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河南专升本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B.学习方法C.学习内容D.学习目标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4.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B.差异性C.阶段性D.不均衡性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B.阿特金森C.维纳D.维果斯基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7.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A.具体迁移B.一般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8.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A.2~5岁B.6~7岁C.B~10岁D.11~12岁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1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谋划策略B.调节策略C.监视策略D.组织策略13.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09年河南心理学考试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C?廖世承 D.潘菽2?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 )。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C?指向功能 D.激活功能3?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早就指出“施用累能”,这说明( )。
A?遗传因素对智力有影响 B.家庭环境对智力有影响C?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D.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4?( )是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个性倾向和态度。
A?世界观 B.个性倾向性C?性格 D.理想5?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 )。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C?皮格马利翁效应 D.名人效应6?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焦虑障碍类型。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慌障碍7.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是说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
A.客观性 B.全面性C.精密性 D.敏锐性8.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
A.动机功能 B.调控功能C.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9.一个人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换了另外的衣服,形象每天不同,但我总能认得是他,这种现象称为(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时间性10.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叫做( )。
A.试误说 B.顿悟说C.信息加工论 D.定位说1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特殊成分的迁移和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D.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12.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属于( )。
2009年成考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标准预测试卷(四)心理学部分(一)

2009年成考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标准预测试卷(四)心理学部分(一)1、.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参考答案:B知觉----------------------------------------2、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参考答案:D随意后注意----------------------------------------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参考答案:B先快后慢----------------------------------------4、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析和综合B.比较与分类C.抽象与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参考答案:A分析和综合----------------------------------------5、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 ( )A.散漫性B.顽固性C.动摇性D.盲目性参考答案:D盲目性----------------------------------------6、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 ( )A.努力B.运气C.能力D.任务难度参考答案:A努力----------------------------------------7、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B.原型内化C.原型操作D.动作整合参考答案:B原型内化----------------------------------------8、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能力B.观察力C.记忆力D.抽象思维能力参考答案:D抽象思维能力----------------------------------------9、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 )A.荣格B.阿德勒C.弗洛伊德D.斯普兰格参考答案:B阿德勒----------------------------------------10、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含需要、控制需要和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情感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参考答案:C情感需要----------------------------------------1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 )A.自然B.留有余地C.克服羞怯D.真实坦诚参考答案:A自然----------------------------------------1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doc资料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第一套(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
这是运用了:( B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交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C )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1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B )A.意识活动B.反射活动C.智力活动D.精神活动1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13、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D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无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1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15、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C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二、多选题。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09年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判断说明题)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09年教资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
答案(判断说明题)
1.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答案】正确。
参考答案: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中公专家解析】略。
2.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答案】正确。
参考答案: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
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实际动作都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中公专家解析】考察心智技能的热点。
3.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答案】错误。
参考答案: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是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可能会起阻碍作用。
【中公专家解析】定势的影响有利有弊。
4.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答案】正确。
参考答案: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样培养新年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合结合效果会更好。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2009年河南省专升本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心理学试卷 第1页(共6 页)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教育学、心理学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值40 20 25 10 20 25 10 150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的试题答案应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
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 .《大学》B .《礼记·学记》 C .《论语》 D .《论演说家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是下列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A .生物起源论B .生活起源论C .劳动起源论D .心理起源论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环境B .遗传C .教育D .社会活动 4.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A .教育内容B .教育方法C .教育目的D .教学组织形式 5.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A .个人本位论B .文化本位论C .经济本位论D .社会本位论 6.师生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是A .道德关系B .教育关系C .心理关系D .社会关系 7.《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体现了教学中的A .巩固性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启发性原则 8.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 .分析B .综合C .明了D .统合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 中应该A .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河南专升本论坛w w w .y u z s b .c o m教育学、心理学试卷 第2页(共 6 页)B .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 .以行为开端,从培养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0.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为学生作示范,使学生通过观 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是A .演示法B .参观法C .练习法D .电化教学 11.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 .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 .“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C .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 .教育形式多样化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 .1982年 B.1983年 C.1985年 D.1986年 13. 是柯尔伯格提出的。
2009年成考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标准预测试卷(一)心理学部分(一)

2009年成考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标准预测试卷(一)心理学部分(一)1、下列选项中,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生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现象及其规律C.心理过程及其规律D.情绪人格及其规律参考答案:B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 )A.社会活动B.精神活动C.反射活动D.意识活动参考答案:C反射活动----------------------------------------3、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看作是 ( )A.心理过程B.思维过程C.组织特征D.认识过程参考答案:C组织特征----------------------------------------4、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B.知觉C.注意D.复述D复述----------------------------------------5、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参考答案:B创造性思维----------------------------------------6、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应用B.创造C.运动D.理解参考答案:D理解----------------------------------------7、“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条件反射B.心境变化C.应激反映D.情感变化参考答案:B心境变化----------------------------------------8、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D分化概念----------------------------------------9、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参考答案:A从众----------------------------------------10、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 ( )A.精神分析法B.行为矫正法C.人本主义疗法D.理性情绪疗法参考答案:C人本主义疗法----------------------------------------11、智力是 ( )A.观察能力的综合B.思维能力的综合C.一般能力的综合D.特殊能力的综合参考答案:C一般能力的综合----------------------------------------12、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局限C.感觉的适应D.感觉的相互作用参考答案:A感觉的对比----------------------------------------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郁过程。
2009年10月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

2009年10月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9. 案例分析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主张学习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A.人本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认知学派正确答案:A解析: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概念;人本主义学派主张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2.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公式原理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把握所学的内容,这属于()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整体性正确答案:D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在知觉过程中,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出来,对它们进行清晰认知的特征;知觉的恒常性指的是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只觉得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们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出来的知觉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将知觉对象中的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知觉特性。
学生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用已有知识经验。
进行理解,并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知觉的理解性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学生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容易,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正确答案:A解析: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反之,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则称为逆向迁移。
一种学习促进另一种学习,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阻碍另一种学习,称为负迁移。
学生法语学的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容易,是顺向正迁移。
4.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动作技能学习正确答案:B解析: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白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教育学、心理学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分值40 20 25 10 20 25 10 150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的试题答案应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
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大学》B.《礼记·学记》C.《论语》D.《论演说家的教育》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是下列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A.生物起源论B.生活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4.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5.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A.个人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C.经济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6.师生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是A.道德关系B.教育关系C.心理关系D.社会关系7.《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体现了教学中的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8.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试卷第1页(共6 页)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0.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为学生作示范,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是A.演示法B.参观法C.练习法D.电化教学11.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教育形式多样化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2年 B.1983年 C.1985年 D.1986年13.是柯尔伯格提出的。
A.最近发展区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道德两难故事法D.实际锻炼法14.在教育实践中应当“五育”并举,这反映了A.“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B.“五育”的地位存在不均衡性C.“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D.“五育”可以相互取代1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系统性D.学习性16.文化传统教育发展。
A.决定B.制约C.不相干D.排斥17.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课堂教学C.课外教学D.复式教学1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说明教学应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C.及时巩固复习学生所学知识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19.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
因此,教育具有A.继承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永恒性20.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的近代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钦定学堂章程D.壬寅学制21.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布洛卡于1861 B.培因于1860 C.卡特尔于1876 D.冯特于1879 22.大脑皮层发育最晚、机能水平最高的部位是A.顶叶B.额叶C.颞叶D.枕叶23.强烈的闪电可以降低人的听觉感受性,这是由于A.错觉B.感觉对比C.感觉补偿D.感觉相互作用24.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教育学、心理学试卷第2页(共 6 页)25.教师上课时,声调抑扬顿挫,方法灵活多变,使学生容易集中注意,这是运用了A.无意注意规律B.有意注意规律C.有意后注意规律D.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26.一个内容较多的学习材料,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27.某人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但需要时不能迅速提取出来,这说明他记忆的较差。
A.敏捷性B.持久性C.准确性D.准备性28.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A.抽象与概括B.系统化C.具体化D.分析与综合29.下列哪个选项反映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30.人们发现问题时的惊奇与疑虑,百思不解时的焦虑不安与苦闷,获得结论时的喜悦与自信都属于情感中的A.激情B.理智感C.美感D.道德感31.某生考研失利,就自我安慰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
这种心理反应叫心理。
A.否认B.投射C.酸葡萄D.甜柠檬32.教师运用准确而流利的言语,形象的肢体动作,强烈的情绪感染及规范的板书顺利的完成教学活动,表明教师有教育的A.能力B.才能C.天才D.技能33.个性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过程C.个性心理特征D.自我意识34.“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活动动机”的理论是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35.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24小时内B.第二天C.第三天D.第二周36.对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进行逐一尝试并从中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A.爬山法 B.启发式C.算法式 D.手段—目的分析法37.的《医林改错》中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清任B.王充C.李时珍D.陈大齐38.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特点反映的是特征。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教育学、心理学试卷第3页(共6 页)39.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40.照顾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教师应多关心类型的学生。
A.胆汁质、多血质 B.胆汁质、抑郁质C.多血质、粘液质 D.粘液质、抑郁质教育学部分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4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42.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论和“”教学理论。
4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4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45.义务教育具有和普遍性的特点。
46.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
47.“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原则。
48.教师备课时必须写好的三种计划是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4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50.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见贤思齐”,这主要是运用了德育方法。
51.保罗·朗格郎认为,数百年来把人一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的做法是毫无根据的,于是提出思想。
52.法国启蒙思想家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活动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他的教育思想后来被人们总结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53.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提出。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 》中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5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55.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心理准备、、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效果等六个基本环节。
56.《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说明了教育具有功能。
57.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
58.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拉开了序幕。
59.课外教育活动的形式可分为三种,其中是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育学、心理学试卷第4页(共 6 页)60.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将课程分为和活动课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2.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6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64.谈一谈如何上好一节课?6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四、论述题(10分)66.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心理学部分五、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67.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并结合经常性的活动去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是法。
68.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69.注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保持不变,因为注意存在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做。
70.尘埃落到皮肤上不会引起我们的感觉是因为其刺激强度没有达到肤觉的。
71.人们对时间的估计常受兴趣、态度、情绪的影响,如紧张有趣的课程安排会使学生觉得时间过得快,而枯燥的活动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这种现象属于心理学中的现象。
72.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特征。
73.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74.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75.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76.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它在教学中具有动力、感染和信号三大功能。
它的信号功能是通过来实现的。
教育学、心理学试卷第5页(共6 页)77.一些新产品的问世,如科技发明中的水陆两栖坦克、文学创作中的童话形象— 美人鱼等是通过方式进行想象加工的。
7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该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
79.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
80.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智商。
81.教师控制学生分心的措施有控制、提问控制、信号控制、表扬或批评控制。
82.需要是有机体因生理上或心理上缺乏某种刺激而呈现一种状态以及渴望得到满足的体验。
83.反射是有机体借助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