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及水螅形态结构观察.

合集下载

揭阳学院2008《动物学》向亚林练习题(一) 答案

揭阳学院2008《动物学》向亚林练习题(一) 答案

动物学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动物学:研究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3.组织:是一些形态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其非细胞形态的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集体。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

5.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内存在分化形成的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的特殊结构。

6.赤潮:海洋中某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的总称。

7.伪足: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形成的暂时性的细胞质突起。

8.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体内凝胶质、溶胶质相互转变,虫体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9.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10.包囊:指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阶段,其周围有囊壁包围,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寄生原虫的感染阶段。

11.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而迅速地重演系统发展的过程。

12.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均可将身体分为对等两半的对称方式。

13.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体轴只有两个切面可将身体切成对等两半的对称方式。

14.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将身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的体制。

15.双名法: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

属名在前,为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学名之后,通常附记当初定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

国际上统一使用。

16.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基本相同的分节方式。

17.物种:由可以相互配育的自然居群(种群)组成的繁殖群体,和其他群体生殖隔离,占有一定生态空间,拥有一定基因遗传型和表型,是生物进化和分类的基本实体单元。

18.变态:昆虫由幼虫发育为成虫,要经过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一系列的变化。

动物实验简介

动物实验简介

课程编码:5401006 学时数:28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动物学实验以动物进化主线的代表动物为实验材料,研究代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对有些动物进行培养和分类。

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实现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应掌握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学会使用检索表,熟悉动物的栖息环境,学会动物的标本采集,制作和保藏技术。

二、实验内容和课时安排本实验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本大纲包括16个实验,其中设计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1个,根据实验条件从以下实验中选做14个实验。

实验1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2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2.了解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仪器与材料】人口腔上皮复层扁平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神经组织四种组织的切片幻灯机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吸管吸水纸牙签1%的亚甲蓝0.7%及0.9%NaCl溶液蒸馏水【主要内容】1.细胞2.上皮组织3.结缔组织4.肌肉组织5.神经组织【实验步骤】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2.观察疏松结缔组织3.观察血液组织4.观察肌肉组织【作业】(一)绘图:1.人口腔上皮细胞2.蝗虫横纹肌细胞,表示其结构(二)思考题:1.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机能。

细胞分裂各期有何特点?2.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主要机能。

实验2 眼虫和变形虫(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眼虫、变形虫及其他鞭毛虫、肉足虫的观察,了解鞭毛虫纲与肉足纲的主要特点,并认识一些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种类。

【实验仪器与材料】培养的眼虫和变形虫团藻和痢疾内变形虫的玻片标本有孔虫和放射虫装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和吸水纸【主要内容】1.眼虫和变形虫的观察2.示范:常见其它原生动物【实验步骤】1.眼虫的观察2.变形虫的观察【作业】(一)绘图:眼虫的放大图,表示出所见到的各种结构。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

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实验,每个实验基本为3学时,共约66学时,机动6学时;野外实习15天。

动物学(1)实验

动物学(1)实验
认真 细致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 1 眼虫和草履虫、变形虫的采集 环境 :水质环境的差异 采集方法 2 眼虫和草履虫、变形虫的培养 培养液的制备 培养方法 3 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的显微镜观察 制片:流程。要点-草履虫要求加棉花限制活动。 观察:基本结构。 注意事项: 1:低倍镜下找个不游动的草履虫,调光圈使视野稍暗,可以观察到纤毛, 口沟,食 物泡,伸缩泡,收集管和大核;冰醋酸处理; 2:整个实验只用低倍物镜; 3:变形虫观察一定要使视野变暗,对比度增加。 五、作业 1 绘图: 绘眼虫和草履虫的示意图,注明主要结构 2 思考题 通过实验总结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工具、解剖盘、大头针等。
认真
细致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 1、蛔虫的外形观察 2、蛔虫的解剖和内部结构观察 (1)体线 (2)消化系统:重点 (3)排泄系统 (4)生殖系统:重点 3、蛔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角质膜 表皮层 体线 肌肉层 肠 原体腔(假体腔) 卵巢、子宫和输卵管(雌) 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雄)
五、示范 各纲环节动物标本示范。 六、作业 (1)绘图 绘环毛蚓横切面图,并注明各结构名称。 (2)思考题 环毛蚓有哪些特征和其土壤穴居生活相适应? 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
认真
细致
实验六 河蚌的解剖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河蚌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了解软体动物的一般特征; 3、通过实验认识常见和有经济价值的软体动物。 二、实验内容
肢口纲等纲的动物。
二、实验内容 1、螯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2、其他非昆虫纲的节肢动物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1、螯虾的浸制标本 2、其他代表动物标本
3、放大镜、解剖工具、解剖盘等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3. 解剖蛔虫,理解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1. 水螅玻片标本——纵横切、装片的观察 2. 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与比较 3. 观察、解剖蛔虫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
• 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纵切片,先 在4×物镜下辨认水螅的口、垂 唇、触手、消化循环腔和基盘 等部位。
• 如触手被纵切,其内的腔与消 化循环腔相通吗?
(二)扁形动物玻片标本观察
• 分别取涡虫、血吸虫尾蚴、毛蚴、囊虫、日本吸血虫、 绦虫成熟节片等扁形动物切片或装片显微镜下观察, 了解扁形动物繁殖特征。
腺细胞
消化道 环肌 纵肌
成杆状体细胞 腹神经索 纤毛 背腹肌
成虫长12~20mm
成熟卵89 ×67 μm
毛蚴99 ×35 μm 尾蚴100~150 μm 尾干长140~160 μm 尾叉长50~70 μm


♂ 合抱
子宫
精巢 侧神经 排泄管 卵巢 卵黄腺
生殖孔 阴道 卵巢副叶 梅氏腺
(三)马蛔虫的解剖
1. 外形观察
• 辨认身体不同节段的主要外部结构,使用解剖镜查看 口缘、尾部、交合刺;注意记录。
2. 内部观察
• 从背部开始,剪开表皮层,固定在解剖盘。观察消化 、生殖、神经系统,注意雌雄性的不同;制作体壁组 织肌肉纤维装片。
实验二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
一、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两胚 层)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 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对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了解扁形动 物(三胚层动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四、作业与思考

水螅观察实验整理

水螅观察实验整理

心理论研究科技风2021年4月DOS10.19392/ki.1671-7341.202110080水螅观察实验整理黄文静黄小娟边迅*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水螅是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为低等多细胞动物。

水螅生活在清澈、缓流、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淡水环境中,是教学中良好的实验材料。

为了系统地了解水螅实验教学现状,对介绍水螅特征、采集、培养、运动等实验內容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为中学及高校动物学实验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螅;锦集;实验教学腔肠动物门作为真后生动物的起点,第一次岀现了胚层和组织的分化,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水螅容易采集、培养,繁殖速度快,便于观察结构,因此在中学及大学动物学教学中常作为重要实验材料,其目标是通过对水螅观察实验学习,从感官上认识水螅,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及提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本文系统地整理了水螅特征、采集、培养、观察、应激性实验等,以期为进一步增设综合实验及开放实验提供参考。

1水螅的特征国内常见有灰水螅&Hydra vulgaris)、柄水螅(Pelmatohydra oligactus)和绿水螅.(Chlorohydra viridissima),其中柄水螅分布较广,生活力强,常作实验教学的材料水螅体为圆柱状,体长约1~2cm,体壁仅有2层细胞,无神经节。

肉眼可见,通常固着生活,一端以基盘吸附于水草或枯叶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触手。

也可漂浮生活。

伸展时体色乳黄,收缩时是一个褐色小粒。

水螅有口无肛门,进食时,胃区与垂唇会有协调活动,虫体扩展,并不断相互交替地伸岀伪足,并带动垂唇向前蠕动,使虫体被渐渐地嵌入口中,误食后会将误食物吐岀体外严水螅为雌雄同体,无固定的生殖腺,优良的环境条件下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新个体;但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水螅进行有性生殖,如水温、pH值、水中的溶氧和CO2以及食物的变化等卩」$水螅有9种运动方式⑷:伸展和收缩运动(以基盘附着在适宜的物体上,饥饿状态下身体和触手经常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不同的方向伸展和收缩)、圆环式运动(基盘脱离原来的附着点,靠身体收缩将基盘带到触手处并重新附着;身体直立,触手指向上方)、翻筋斗运动(身体向某一方面弯曲,触手接触到基底后附着;基盘脱离附着点,此时口端和触手朝下,基盘指向上方;身体又向前方弯曲,触手离开附着点又呈直立状态,此时基盘朝下,口端和触手指向上方'、上浮运动(基盘细胞分泌黏液,形成较大的气泡,借助于气泡的浮力作用,水螅从较深的水层上浮到水面)、滑行运动(基盘细胞的伸展、收缩和变形,形成伪足状的基盘凸出物,从而实现位置的移动)、步行运动(水螅倒立于其触手上,触手好像动物的足,通过触手的弯曲和伸展而发生位置移动)、表面运动(上浮后气泡破裂,黏液形成膜状物与身体相连,使水螅在水表面漂浮)、攀援式运动(触手抓住植物叶子,基盘脱离附着点,身体收缩而被带到较高的位置)和游泳式运动(水螅不附着在任何物体上,触手和身体呈波浪式运动)$2水螅的采集及纯化水螅喜清洁,好氧,常生活在有水草的小河或池塘中,常附着在植物的茎上或叶的背面$〔5」以春、秋两季数量最多,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的晴天或阴天为最适宜采集时间,冬季采集水螅,需在水底较深处的水草茎或叶背采集,而夏季则可在阴凉的区域采集$两(1)采集[7]:捞取水草放入广口瓶中,用肉眼观察可见水螅缩小成芝麻粒大小,呈灰色或褐色,静置片刻即可看到水螅伸开触手。

第3章 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第3章 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幼虫须经一系列的变化才能发育成为成虫的发育 方式。根据幼虫的发育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不完 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低等昆虫的发育由受精卵变为幼虫再发育为
成虫,不具蛹期。
完全变态: 动物的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四个时期。
金凤蝶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第一节 胚前发育 — 配子发生
至胚胎成熟,从卵膜中孵出或从母体中娩出的 过程。
胚后发育: 幼体从卵膜中孵出或从母体中娩出后,经过生长
发育成为成体,再经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直接发育: 幼体从卵膜中孵出或从母体中娩出后,其外部
形态和内部结构和母体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性 成熟和体成熟的程度不同。
变态发育: 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相差较大,
二、卵裂
1、受精卵的构造及类型
初级卵母细胞中积累的各种物质数量和分布不同(特别是卵黄物质), 卵内物质发生了重排,因而产生了极性。
多黄卵:如乌贼的卵、鸡卵、蛙卵 中黄卵:昆虫卵 少黄卵:或称均黄卵,如海胆、文昌鱼的卵
2、受精卵的极性
卵黄物质的存在,使受精卵具有极性,卵黄分布少的一 端为动物极,卵黄多的一端为植物极。
2 卵子的激活: 精子一旦接触卵子,卵子本身就开始方式一系列深刻
的变化,如阻断多精子进入,启动蛋白质合成及DNA 复制等。
3 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
精子(核、线粒体、中心粒)进入卵细胞后,核膜破裂,染色质 松散,破碎的核膜和松散的染色质重新聚集形成雄原核,在中 心粒的作用下向雌原核移动。两者相遇后,核膜融合,形成受 精卵。
内转:盘裂的囊胚,分裂的细胞边缘向内转, 再伸展成为内胚层。
外包:动物极端的细胞逐渐向下将卵黄多、不能 内陷的植物极细胞包围。

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有答案)上篇

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有答案)上篇

1)什么是动物生物学?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动物生物学(Animal Biology)——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有机地阐述动物的分类进化、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动物生态以及动物行为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是在动物学(Zoolog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进化和适应2)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描述法——描述动物外形特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

2.比较法——不同动物系统比较,例如,对不同动物细胞、染色体组型、带型的比较核酸序列的测定和比较。

3.实验法——人为控制条件,对动物生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研究。

4 .综合研究法3)简述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4)Whittaker的五界系统分类依据是什么?惠特克(R. H. Whittaker)以细胞结构基础来分类,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5)细胞分裂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cell cycle。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哪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有无细胞核。

7)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纤维素),没有有色体(叶绿体),没有大液泡,具有中心体。

8)细胞有哪几种分裂方式,个有什么特点?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保证了生物性状的稳定,是体细胞的增殖方式.减数分裂(meiosis) -- 特殊的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的分裂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染色体数减半的四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是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水螅的切片:
先用放大镜观察纵切片,区别出水螅的口端和基盘的一端。 再用低倍镜观察,要求认出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中央 的空腔即为消化循环腔。然后观察纵切的触手,其间是否有 腔?与消化循环腔的关系怎样?若有芽体,则观察芽体的胚 层与母体的关系。 在低倍镜下观察横切片,想一下纵切面,辨认出组成体壁的 内、外胚层、中胶层和消化循环腔。注意内、外胚层的细胞 有何不同? 将体壁的一部分移至视野中心,转高倍镜观察。在外胚层中 可看到大而结构清楚的外皮肌细胞。在皮肌细胞间,可看到 较小的(与皮肌细胞的核大小略等)数个在一起的细胞,称 间细胞。那种中央具有一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囊的细胞 叫刺细胞,其囊叫刺丝囊。 内胚层的内皮肌细胞占大多数,细胞大,核清楚,并含有许 多染色较深的圆形食物泡;有时可看到较小的细胞,游离缘 含有细小的深色颗粒,此为腺细胞。
实验内容
1.海星早期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受精卵、卵裂、囊胚期、 原肠胚期。 2.文昌鱼、青蛙早期胚胎发育和水螅的形态结构观察。熟 悉显微镜及相关制片用具。
3.观察海绵动物的装片标本及浸泡标本。
4.观察水螅(Hydra)整体装片、横切及纵切切片;薮枝螅 (Obelia)的生活史装片;薮枝螅、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海蛰(Rhopilema)、海葵(Sargartia)及珊 瑚等常见腔肠动物的浸泡标本。 5.其它腔肠动物观察。
• 3.水螅的醋酸刺激: • 将水螅放在50%的醋酸中浸20min,取出 放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可见到刺细胞略呈圆形,端部放出一丝, 即为刺丝。转高倍镜可看到刺丝囊,细胞 放出刺丝的一端有一刺状物称刺柄;还能 看到另一种刺丝明显,但无刺柄、呈长椭 圆形、较小、结构不甚清楚的刺细胞。
作业与思考题
(一)绘图: • 1.绘海星早期胚胎发育简图,示受精卵、2~8 细胞期、囊胚和原肠胚。 • 2.绘水螅的横切面,示其各部分结构。 (二)思考题: • 1.通过观察海星早期胚胎发育的各期,联系卵裂、 囊胚和原肠胚形成的各种方式,加深对多细胞动 物起源的理解。 • 2.根据实验观察的腔肠动物,总结腔肠动物门的 主要特征。
材料与用品
海星早期胚胎装片,活水螅,水螅横切片、纵切 片,水螅过精、卵巢切片,水螅神经网装片。
薮枝螅浸制标本及装片,海月水母、海葵和海蛰 的浸制标本,石芝,鹿角珊瑚常见腔肠动物的浸 泡标本等。 显微镜、放大镜、盖玻片、载玻片、培养皿、解 剖针、50%的醋酸。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观察海星早期胚胎装片 • (二)观察水螅 • (三)常见腔肠动物
• (a)16細胞胚胎; • (b)桑椹期胚胎; • (c)囊胚期胚胎具有 一中心的囊胚空腔 (bc,囊胚腔); • 標尺長度為0.05毫 米。
• (a)具有延長的原腸(ar)之胚胎; • (b)原腸頂端細胞移走並進入囊 胚腔形成間葉細胞(箭頭); • (c)原腸頂端兩側膨大成體腔囊 袋(箭頭); • (d)體腔囊袋(箭頭)延長幾與原 腸大小一樣且位於原腸之兩側; • (e)早期雙羽腕胚胎可見到位於 原腸兩側之體腔囊袋(箭頭);
• (三)海葵(Sargartia):注意观察口道、 口道沟、隔膜、隔膜丝、生殖腺等结构。 其生殖腺来自哪个胚层?
1.取海星卵裂装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分别认识下列各期: • 单细胞期只有一个大细胞,其中有2种情况,一种是可看到大 而清晰的细胞核,这是未受精卵;另一种则看不到细胞核, 这是受精后待分裂的卵。 • 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两个连在一起的较小的细胞, 这是2细胞时期。再进行一次分裂则成为4细胞时期。第三次 分裂就进入8细胞时期。但在显微镜下并非一下就能看清8个 细胞。因为4细胞后,细胞排列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必须及 时转动细调焦器才能看清。 • 再进行分裂就进入16细胞时期、32细胞时期。 2.取海星囊胚装片观察:囊胚期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空球状 物。由于观察的是装片,所以细胞界线不明显。中央的空腔 叫囊胚腔(或卵裂腔)。
• (一) 薮枝螅(Obelia):先观察群体的浸制标
本。认出螅根、螅茎。螅体较小需注意观察。然后观 察染色的整体装片,认出连接水螅体与生殖体之间的 共肉。观察生殖体,它们以什么方式产生水母芽?
• (二)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辨认其 口面与反口面。其消化循环腔与水螅水母有 何不同?生殖腺位于何处?来自哪个胚层? 感觉器官位于何处?
3.取海星原肠胚装片观察:囊胚一端的细胞内陷,形成具有 两层细胞的胚,称为原肠胚。外面的细胞层叫外胚层,两胚 层之间的空腔是原来的囊胚腔(它是如何形成的?)内胚层 包围的腔是原肠腔。原肠腔和外界相通的小孔叫胚孔。
(a)未受精卵;(b)受精卵由透明的受精膜(箭 頭)包圍;(c) 4個細胞胚胎;(d) 8個 細胞胚 胎;標尺長度為0.05毫米。
实验三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及 水螅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与用品 实验操作与观察 作业与思考题
目的要求
(一)通过观察海星早期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 了解多细胞动物早期发育的一般过程,从而 加深对多细胞动物起源的理解。 (二)通过对水螅及其他腔肠动物的观察,了 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三)了解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在动物系统发 育中所处的地位。认识海绵动物门、腔肠动 物门的常见种类,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 (f)早期雙羽腕胚胎可見到位於 口及肛門相對位置之體壁突起 (箭頭),分化的消化道(e,食道; st,胃;i,腸)﹑口(m)及肛門 (an);標尺長度為0.05毫米。
• 1.生活的水螅(Hydra):
• 将水螅盛于培养皿中,待其完全伸展后,用放大 镜观察。水螅体呈圆柱状,附着在物体上的一端, 称基盘;另一端为圆椎形突起,叫垂唇。垂唇中 央为口,周围有一圈细长的触手。 • 水螅这种体型属于哪种对称形式? • 用解剖针轻轻触动一条触手,观察它有何反应? • 再稍用力触动一下,又有何反应? • 怎样从结构上去理解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