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2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文昌鱼、海胆、海星、蛙等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观察,了解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一般过程。
2.认识动物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从而加深对多细胞动物起源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牛精子涂片,蛙、昆虫卵切片和鸡蛋。
2.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4个时期装片或切片:受精卵期、卵裂各期、囊胚期和原肠胚期。
3.海星、蛙早期胚胎发育模型。
4.三化螟、蛙、鱼生活史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双目解剖镜、手提放大镜、培养皿、尖镊子、小瓷碗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精子构造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牛精子涂片,区分精子的头、颈和尾3部分(图2-1)。
头部前端可见染色较浅的帽状结构,称顶体。
头部其余部分染色较深,是细胞核,由于着色深,核内构造看不清楚。
细胞核和顶体的外面为染色较浅的薄层物质,是细胞质和细图2-1 人类精子的显微和超微结构A.精子的超微结构;B、C.精子的不同视角显微观察(自Vilee)胞膜,但这部分在涂片中不一定看得清楚。
颈部短小,其内部构造也不易看清楚。
尾部呈长鞭毛状。
(二)各种类型卵子的结构及卵裂形式观察注意比较它们卵黄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位置关系。
1.少黄卵均黄卵 观察文昌鱼(或海胆)卵切片或装片及哺乳动物卵巢切片,对照挂图从卵巢切片中找到卵细胞。
可见卵黄含量少,其分布均匀,未受精卵核大而清晰,受精后不见。
其卵裂形式属完全均等分裂(图2-2)。
2.多黄卵偏黄卵 观察蛙卵切片,卵黄的分布偏植物极,其卵裂形式属完全不均等分裂,从第三次分裂(纬裂)开始不均等,偏向动物极。
端黄卵 取一新鲜鸡蛋观察。
用尖镊子小心从上面打开卵壳和两层壳膜(将鸡蛋横放),通过“天窗”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图2-3),弄清楚卵细胞、卵黄和哪些结构属卵膜。
鸡卵为图2-2 海胆卵的等裂A .2胚胞;B .4胚胞;C .8胚胞;D .16胚胞;E .32胚胞。
(自江静波等)图2-3 鸟类的蛋(卵黄部分为卵子)(自丁汉波) 图2-4 昆虫卵的表裂A .几个核时期;B .核分裂的正常分布;C .核移至胚胎的外表面及胚盘的形成。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二)实验内容:
1. 水螅玻片标本——纵横切、装片的观察 2. 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与比较 3. 观察、解剖蛔虫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
• 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纵切片,先 在4×物镜下辨认水螅的口、垂 唇、触手、消化循环腔和基盘 等部位。
• 如触手被纵切,其内的腔与消 化循环腔相通吗?
(二)扁形动物玻片标本观察
• 分别取涡虫、血吸虫尾蚴、毛蚴、囊虫、日本吸血虫、 绦虫成熟节片等扁形动物切片或装片显微镜下观察, 了解扁形动物繁殖特征。
腺细胞
消化道 环肌 纵肌
成杆状体细胞 腹神经索 纤毛 背腹肌
成虫长12~20mm
成熟卵89 ×67 μm
毛蚴99 ×35 μm 尾蚴100~150 μm 尾干长140~160 μm 尾叉长50~70 μm
♂
♀
♂ 合抱
子宫
精巢 侧神经 排泄管 卵巢 卵黄腺
生殖孔 阴道 卵巢副叶 梅氏腺
(三)马蛔虫的解剖
1. 外形观察
• 辨认身体不同节段的主要外部结构,使用解剖镜查看 口缘、尾部、交合刺;注意记录。
2. 内部观察
• 从背部开始,剪开表皮层,固定在解剖盘。观察消化 、生殖、神经系统,注意雌雄性的不同;制作体壁组 织肌肉纤维装片。
实验二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
一、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两胚 层)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 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对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了解扁形动 物(三胚层动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四、作业与思考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一、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也可指 一个类群(如某个科、 属、种)的发生和发 展历史。
例如 :马的系统发生:经 历了六千万年的演变:
5
二、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受精卵 囊胚
卵裂
原肠胚
中胚层和体腔形成
神经胚
幼体
6
二、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1、卵裂期 1)卵的结构 植物极:卵黄多
囊胚
外胚层
原肠胚
内胚层
消化道的上皮
表皮及其 附属结构
(毛发、指 甲)
脑和神经系 统(感受器)
胚胎肠道 腺体(肝和脾)
其他:尿道和 呼吸道的上皮
膀胱的上皮
(气管、支气管、 肺上皮)
脊索
真皮(皮肤) 的内层
中胚层
循环系统(心脏、
血管淋巴系统等)
肌肉(骨骼肌、平滑肌)
内脏器官的外膜
排泄系统(肾、输尿管)
生殖系统(睾丸、卵巢、 输卵管、子宫)
蛙受精卵的特点: 动物半球:卵黄少、比重小、颜色深 植物半球: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浅
卵裂:辐射卵裂 原肠胚特点:从新月区的中心开始 胚的发育: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
成,形成幼体的过程 胚后发育:幼体从卵膜里孵化出来或从母体里生出
来,并发育成成体(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34
二、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蛙受精卵分裂的过程
动物 半球 囊胚腔 植物 半球
外胚层
中胚层 原肠腔 内胚层
37
动物的个体发育总结
受精卵
卵裂
胚
囊胚 (具囊胚腔)
的
动物半球细胞外包
发
植物半球细胞内陷
育
原肠胚 (具原肠腔、三个胚
动物生物学-02

• 进化分类学方法: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 进化论观点为分类学提供了自然基础。 进化分类学的目的是使每一类群的分类 地位反映出它的进化历史即系统发生, 各个分类单元可以通过进化联系起来。 进化分类学通过决定同源特征或同功特 征、原始特征或衍生特征以及估计两个 类群中的特征之间进化差异度来分类, 分类结果以进化树来表示。进化分类学 注重的是各类群的进化水平和进化地位。
前三次卵裂图示
1. 卵细胞形成
卵 裂 过 程 图 解
2. 受精卵形成
3. 前三次卵裂
4. 囊胚形成
海胆卵裂过程
• 完全卵裂按卵裂的取向分为两种模式。 • 辐射型卵裂的分裂轴(即纺锤体轴线) 与卵轴(受精卵动、植物极连线)垂直 或平行,卵裂球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见 于腔肠动物和后口动物类群。 • 螺旋型卵裂从第三次分裂开始,分裂轴 与卵轴之间形成约45°倾角,卵裂球围 绕卵轴螺旋状排列。见于多数原口动物 类群。
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方式图解
• 端细胞法:植物极的一个细胞即中胚层 的端细胞分裂成两个原始中胚层细胞, 对称排列在胚孔两侧。这两个细胞不断 分裂,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条。 中胚层条的细胞之间出现成对空隙,就 是体腔囊。 • 由于体腔是在中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 的,这种方式又叫裂体腔法。原口动物 都是以这一方式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 高等脊索动物也是由这一方式来形成中 胚层和体腔的,但具体过程更复杂。
3.1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 人类对动物界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是伴随 着生产和生活不断深入进行的。首先是 对动物的物种进行识别、鉴定、描述、 命名,并归类和建立分类系统,把各个 已知物种放在该系统中的合适位置上, 这是分类学(taxonomy)的任务。 • 现在全世界已知大约有174万种动物,而 每年大约有15000个新种被命名和描述。
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_动物生物学

第⼆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_动物⽣物学⼀、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1、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的全过程。
⾼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2、系统发育(phylogeny)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的,它是指某⼀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卵细胞的极性、卵裂的形式(⼀)卵细胞的极性卵细胞的极性(图2-1-1 卵细胞的极性)是指卵细胞的内部结构是⾮均向性的即细胞核的位置和细胞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通常将卵黄多的⼀端称为植物极,另⼀端称为动物极。
(⼆)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分裂。
完全卵裂⼜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相等,如⽂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由于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分裂。
不完全卵裂⼜包括盘裂和表裂两种:①盘裂:指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的分裂。
如乌贼、鸡卵等。
这是由于卵黄物质多,细胞核和细胞质集中于卵⼀端的缘故。
②表⾯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的表⾯的分裂。
如昆⾍卵。
这是由于⼤量卵黄集中在卵的中央所致(图2-1-3 龙虾的表⾯卵裂)。
(⼆)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分裂。
完全卵裂⼜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相等,如⽂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胚胎发育的分化阶 段
胚胎发育的器官形 成阶段
胚胎发育的调控机 制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营养与代谢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环境因素影响
胚胎发育的起始阶 段
精子和卵子结合
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的分裂和 增殖
胚胎发育的起始 阶段
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多个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卵裂。
细胞信号转导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控胚胎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
转录因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因子,通过与DNA结合,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影响胚胎的发 育过程。
信号转导: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响应和内部信号的传递过程 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间的通讯和相互影响,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 受体和激酶: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子
分化的细胞会形成 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最终构成完整的生 物体。
分化的机制包括基 因的选择性表达和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分化的结果包括细 胞分化成内胚层、 中胚层和外胚层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上胚层形成:来自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的外层。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胚层形成:胚胎内部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的中层。
器官形成的过程:胚 胎细胞分化成各种组 织器官,包括神经系 统、循环系统、呼吸 系统等
器官形成的机制:通 过基因表达和细胞分 化的过程,胚胎细胞 逐渐分化成各种组织 器官
器官形成的影响因 素:遗传因素、环 境因素等对器官形 成的影响
心脏:负责泵血, 为身体各部分提供 氧气和营养物质
肺:呼吸器官,负 责吸入氧气和排出 二氧化碳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营养与代谢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来源:母体 提供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 酸、脂肪酸等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4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5
2021/7/25
个体小,能活动 人类精子-结构示意图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6
卵子发生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7
细胞较大,内含大 量卵 支立峰
15
二核融合开始分裂(卵裂)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16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17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18
• 2、卵裂方式
• 每个物种的卵裂方式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卵质中卵黄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 –卵质中影响纺锤体方位角度和形成时间的一些因子。
以分为4种: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23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24
• 1、腔囊胚
–凡全裂又等裂的类型,都形成腔囊胚。
• 2、实心囊胚
–有些全裂卵,由于分裂球排列紧密,中间没有 腔,水螅、水母,某些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 囊胚属此类型。
• 3、表面囊胚
–中黄卵进行表面卵裂,到囊胚期由一层分裂球 包在一团实体的卵黄外面,没有囊胚腔。如昆 虫的囊胚。
第4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 什么是发育(development)?发育的实质 是什么?
• 动物个体发育分几个明显的阶段,如何 划分?
• 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 胚胎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 – 各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_动物生物学

一、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1、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的全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2、系统发育(phylogeny)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卵细胞的极性、卵裂的形式(一)卵细胞的极性卵细胞的极性(图2-1-1 卵细胞的极性)是指卵细胞的内部结构是非均向性的即细胞核的位置和细胞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通常将卵黄多的一端称为植物极,另一端称为动物极。
(二)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行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完全卵裂又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由于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不完全卵裂又包括盘裂和表裂两种:①盘裂:指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的分裂。
如乌贼、鸡卵等。
这是由于卵黄物质多,细胞核和细胞质集中于卵一端的缘故。
②表面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的表面的分裂。
如昆虫卵。
这是由于大量卵黄集中在卵的中央所致(图2-1-3 龙虾的表面卵裂)。
(二)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行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完全卵裂又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由于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主要分化成表皮和所有表皮层的 衍生物, 如皮肤腺、羽毛、毛等皮肤衍生 物。另外,外胚层还分化出神经系统、主 要的感觉器官、消化道的前后两端,包括 口腔和肛门。脊索动物鳃裂的一部分也是 外胚层分化的。
中胚层:具有多能性,分化成动物的 大部分器官,如动物的真皮及其衍生 物、肌肉、结缔组织、骨骼、血管; 囊胚内的上皮内衬、多数动物的生殖 系统、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和其它进行 分泌和渗透调节的器官等。
个体发育:受精卵 囊 胚 原肠胚 中胚层形成后的胚胎
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演其祖先的主要发育 阶段,是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椐
生物发生律对了解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 展线索极为重要。因而对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 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到解决。
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规律,它适用于整个生 物界。
卵细胞的极性表现在细胞核 的位置和细胞质成分的分布 上。
动物极:极体释放的位点, 卵黄少的一端。
植物极:卵黄多的一端。
减 数 分 裂 :
(二)卵裂
1、卵裂的概念、特点
精卵融合后,受精卵仍然是单个细胞, 受精卵经过多 次分裂,形成很多分裂球的过程,称为卵裂。 卵裂形成的细胞,称为分裂球(blast onere)。
二、囊胚的形成
卵裂的后期,分裂的细胞群逐渐向胚胎表 面迁移,结果形成单层上皮细胞、中空、 球形的胚体。
囊胚层(壁):单层上皮细胞称为囊胚层 (壁)
囊胚腔:内腔称囊胚腔。
胚胎的这一发育期为囊胚期。
囊胚
囊胚层 囊胚腔
因为卵子类型不同,分裂的类型不同, 所以,形成的囊胚形态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4种: 1、腔囊胚
均黄卵或少黄卵经多次全裂,形成皮球状的囊胚,中间有较大 的囊胚腔,这种囊胚叫腔囊胚。凡全裂又等裂的类型,都形成 腔囊胚。文昌鱼
2、实心囊胚
有些全裂卵,由于分裂球排列紧密,中间没有腔,或者分裂初 期尚有裂隙存在,以后被分裂球挤紧而消失成为实心球体,这 种囊胚称为实心囊胚。
水螅、水母,某些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囊胚属此类型。
卵裂:辐射卵裂 原肠胚特点:从灰新月区的中心开始 胚的发育: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
成,形成幼体的过程 胚后发育:幼体从卵膜里孵化出来或从母体里生出
来,并发育成成体(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蛙受精卵分裂的过程
卵裂
卵裂
卵裂
卵 裂
卵裂
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蛙原肠胚的形成
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蛙原肠胚的形成
三、原肠胚的形成
植物极细胞发生内陷,并向内部迁移,内陷继续 进行,最后把囊胚腔挤掉,结果变成两层细胞所 组成的胚体。
组成原肠胚的外层细胞称为外胚层,内层细胞称 为内胚层。内层细胞围成的空腔称原肠腔。
外胚层 内胚层
原肠腔 原口
原肠的形成方式
1、内陷:囊胚的植物极大细胞向内陷入,结果胚胎 的细胞分两层
三胚层多细胞动物的分类
无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动物界最早出现的体腔形式。 真体腔动物
从动物的系统发育来看, 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虽然是多细胞动物,但无论
是构造或生理活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当于两个 胚层的胚胎。 扁形动物起始有中胚层,构造比较复杂,细胞分 化明显,生理活动有显著改变。 更高等的动物都是从有三个胚层的胚胎发育的。 可见三胚层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不能把“重演”理解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个体发 育和系统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系统发展通过遗 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短重演系统发展 ,而且也会出现新的变异,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 展。两种发育过程又都受环境的影响。
目的要求 了解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思考题
1.动物卵裂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区别是什么? 2.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一般规律。 3.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差别。 4.动物的中胚层是如何形成的? 5.文昌鱼和两栖类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6.生物发生律。
卵裂与一般细胞分裂不同:
是一系列迅速的细胞分裂, 每次分裂之后,分裂球未及长大,又开始新的分裂。 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越来越多,分裂球越来越小。
2、卵裂类型
卵裂的形式依细胞分裂是否彻底可分为: 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两大类。 – 完全卵裂:整个卵参加分裂
• 等分裂:卵黄分布均匀的均黄卵,形成分裂球
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中肠的上皮、 原肠的突出物,如消化道腺(肝脏、 胆囊、胆管、胰腺),还有鳔、肺、 大部分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 、胸腺)、扁桃体、咽囊、膀胱等, 以及呼吸道和尿道的上皮。
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
蛙受精卵的特点: 动物半球:卵黄少、比重小、颜色深 植物半球: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浅
胚
幼体 (从卵膜中孵化或母体生出)
后
发
温度等外界因素
育
成体
原肠胚时期,细胞分裂变慢,细胞开始生长,细胞核内的 RNA转录作用开始明显,新的蛋白质开始合成。
原肠胚的形成是动物发生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囊胚期以前,胚胎的构造和生理作用都很简单, 构成 囊胚的细胞的结构基本类似,或仅有少许差别,代谢作用 也很单纯。
生物发生律:
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E.Haeckel)于1866年提出。 从大量的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动物个体胚 胎发育的几个早期发育阶段非常相似,都按一定渐进的顺序 进行的,这种相似性正好反映了动物界系统发育渐进的顺序 性。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简短而迅速地重演了系统发育的过 程。
系统发育:单细胞动物 群体原生动物 二胚层动物 三胚层动物
2、外包:动物极一端的细胞生长快,逐渐向下,将 卵黄多、不能内陷的植物极大胚泡包围。
3、内转:发生在盘裂的卵,分裂的细胞由下面的边 缘折入,向内延伸,并最终形成内胚层。
4、分层:囊胚的细胞从有丝分裂纺锤体方向直接内 置于囊胚腔
5、内移:囊胚层的细胞向内迁移,形成了内胚层。
囊胚腔 外胚层
原肠腔
内胚层
原
肠
原口 囊胚
内陷
内移
胚
形
成
示
外包
意
图
分层 内转
胚孔:原肠腔的开口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 体的口,如扁形动物、纽形、线形、环节、 软体、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成体的 肛门(或封闭),而成体的口是在胚孔相 对的一侧形成的,如棘皮动物、半索、脊 索动物。
四、中胚层和神经胚的形成
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蛙中胚层的形成
动物 半球 囊胚腔 植物 半球
外胚层
中胚层 原肠腔 内胚层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总过程
受精卵
(动物半球细胞分裂快、细胞小、细胞多)ຫໍສະໝຸດ 囊胚 (具囊胚腔)胚
动物半球细胞外包植物半球细胞内陷
胎 发
原肠胚 (具原肠腔、两个胚层、胚孔)
育
中胚层与体腔形成
组织、器官分化系统形成
神经胚
从原肠胚开始,细胞的分布及其形态结构均发生了变化, 构造方面是胚层的分化,特别是中胚层出现, 各种细胞 初步特化,为以后复杂的组织和器官打下基础;
在生理方面随着细胞构造的特化,新的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的功能也有了分工。
总结: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1.共性 2.特殊性
从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来看动物界系统 发育的历史过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两者间存在着 统一的一条客观规律,即生物发生律
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原始类群是以这种方式形成体腔。
端细胞法(也称裂体腔法):
植物极的一个细胞(中胚层的端细胞)分裂成 2个原始中胚层细胞,对称地排在胚孔两侧,这2 个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中胚层条,中胚层条的细 胞之间出现了成对的空隙,就是体腔囊。由于体 腔是在中胚层细胞间裂开的所以称为裂体腔法。
原口动物、脊椎动物以这种方式形成体腔。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一、卵裂和囊胚
(一)卵的类型
少黄卵:卵黄含量少,分布比较均匀,如棘皮动 物(海胆)、文昌鱼、和哺乳动物的卵。
中黄卵:卵黄集中在卵的中央,细胞质分布在卵 的周边。见圆口类、软骨硬鳞鱼类和两栖类。
多黄卵:含卵黄较多,分布偏向一侧,见硬骨鱼 类、爬行类和鸟类。
2、卵细胞的极性
三胚层动物在内、外两胚层形成之后继续发育,在内 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
在中胚层之间形成的空腔即体腔——真体腔。 中胚层形成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体腔囊法:因体腔来源于原肠背部两侧,又 叫肠腔法。
端细胞法:由于体腔是在中胚层的细胞分裂 形成的,又称裂体腔法。
体腔囊法:
原肠背部两侧的内胚层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成对的体腔囊, 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在内外胚层之间发展,便是中胚层。 中胚层所包围的腔就是体腔。体腔继续扩大,体腔外侧的中 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合成脏 壁。因体腔来源于原肠背部两侧,又叫肠腔法。
大小相等(海胆、文昌鱼)少黄卵
• 不等分裂:卵黄分
布不均匀,形成的 分裂球大小不等 (软体动物、两栖类)
中黄卵
–不完全卵裂:受精卵分裂不彻底,子细 胞不完全分离。
多见于多黄卵,卵黄多,细胞分裂受 阻,卵裂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
盘状卵裂(discal cleavage)
分裂局限于胚盘处,如乌贼、硬骨鱼、爬行 类、鸟类。
腔肠动物
两胚层
扁形动物
三胚层 无体腔
原腔动物
三胚层 假体腔
环节动物
三胚层 真体腔
神经胚的形成
脊索动物 神经板:胚胎背部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 神经管:神经板两侧的外胚层细胞形成一对纵褶,
并逐渐靠拢,在背面愈合 脊索:在形成神经管的同时,原肠背面中央纵向
隆起 体腔:形成脊索的同时,原肠两侧出现成对的体
3、表面囊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