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合集下载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2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文昌鱼、海胆、海星、蛙等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观察,了解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一般过程。

2.认识动物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从而加深对多细胞动物起源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牛精子涂片,蛙、昆虫卵切片和鸡蛋。

2.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4个时期装片或切片:受精卵期、卵裂各期、囊胚期和原肠胚期。

3.海星、蛙早期胚胎发育模型。

4.三化螟、蛙、鱼生活史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双目解剖镜、手提放大镜、培养皿、尖镊子、小瓷碗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精子构造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牛精子涂片,区分精子的头、颈和尾3部分(图2-1)。

头部前端可见染色较浅的帽状结构,称顶体。

头部其余部分染色较深,是细胞核,由于着色深,核内构造看不清楚。

细胞核和顶体的外面为染色较浅的薄层物质,是细胞质和细图2-1 人类精子的显微和超微结构A.精子的超微结构;B、C.精子的不同视角显微观察(自Vilee)胞膜,但这部分在涂片中不一定看得清楚。

颈部短小,其内部构造也不易看清楚。

尾部呈长鞭毛状。

(二)各种类型卵子的结构及卵裂形式观察注意比较它们卵黄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位置关系。

1.少黄卵均黄卵 观察文昌鱼(或海胆)卵切片或装片及哺乳动物卵巢切片,对照挂图从卵巢切片中找到卵细胞。

可见卵黄含量少,其分布均匀,未受精卵核大而清晰,受精后不见。

其卵裂形式属完全均等分裂(图2-2)。

2.多黄卵偏黄卵 观察蛙卵切片,卵黄的分布偏植物极,其卵裂形式属完全不均等分裂,从第三次分裂(纬裂)开始不均等,偏向动物极。

端黄卵 取一新鲜鸡蛋观察。

用尖镊子小心从上面打开卵壳和两层壳膜(将鸡蛋横放),通过“天窗”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图2-3),弄清楚卵细胞、卵黄和哪些结构属卵膜。

鸡卵为图2-2 海胆卵的等裂A .2胚胞;B .4胚胞;C .8胚胞;D .16胚胞;E .32胚胞。

(自江静波等)图2-3 鸟类的蛋(卵黄部分为卵子)(自丁汉波) 图2-4 昆虫卵的表裂A .几个核时期;B .核分裂的正常分布;C .核移至胚胎的外表面及胚盘的形成。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3. 解剖蛔虫,理解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1. 水螅玻片标本——纵横切、装片的观察 2. 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与比较 3. 观察、解剖蛔虫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
• 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纵切片,先 在4×物镜下辨认水螅的口、垂 唇、触手、消化循环腔和基盘 等部位。
• 如触手被纵切,其内的腔与消 化循环腔相通吗?
(二)扁形动物玻片标本观察
• 分别取涡虫、血吸虫尾蚴、毛蚴、囊虫、日本吸血虫、 绦虫成熟节片等扁形动物切片或装片显微镜下观察, 了解扁形动物繁殖特征。
腺细胞
消化道 环肌 纵肌
成杆状体细胞 腹神经索 纤毛 背腹肌
成虫长12~20mm
成熟卵89 ×67 μm
毛蚴99 ×35 μm 尾蚴100~150 μm 尾干长140~160 μm 尾叉长50~70 μm


♂ 合抱
子宫
精巢 侧神经 排泄管 卵巢 卵黄腺
生殖孔 阴道 卵巢副叶 梅氏腺
(三)马蛔虫的解剖
1. 外形观察
• 辨认身体不同节段的主要外部结构,使用解剖镜查看 口缘、尾部、交合刺;注意记录。
2. 内部观察
• 从背部开始,剪开表皮层,固定在解剖盘。观察消化 、生殖、神经系统,注意雌雄性的不同;制作体壁组 织肌肉纤维装片。
实验二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
一、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两胚 层)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 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对涡虫、吸虫、绦虫装片的观察,了解扁形动 物(三胚层动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四、作业与思考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4
一、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也可指 一个类群(如某个科、 属、种)的发生和发 展历史。
例如 :马的系统发生:经 历了六千万年的演变:
5
二、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受精卵 囊胚
卵裂
原肠胚
中胚层和体腔形成
神经胚
幼体
6
二、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1、卵裂期 1)卵的结构 植物极:卵黄多
囊胚
外胚层
原肠胚
内胚层
消化道的上皮
表皮及其 附属结构
(毛发、指 甲)
脑和神经系 统(感受器)
胚胎肠道 腺体(肝和脾)
其他:尿道和 呼吸道的上皮
膀胱的上皮
(气管、支气管、 肺上皮)
脊索
真皮(皮肤) 的内层
中胚层
循环系统(心脏、
血管淋巴系统等)
肌肉(骨骼肌、平滑肌)
内脏器官的外膜
排泄系统(肾、输尿管)
生殖系统(睾丸、卵巢、 输卵管、子宫)
蛙受精卵的特点: 动物半球:卵黄少、比重小、颜色深 植物半球: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浅
卵裂:辐射卵裂 原肠胚特点:从新月区的中心开始 胚的发育: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
成,形成幼体的过程 胚后发育:幼体从卵膜里孵化出来或从母体里生出
来,并发育成成体(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34
二、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蛙受精卵分裂的过程
动物 半球 囊胚腔 植物 半球
外胚层
中胚层 原肠腔 内胚层
37
动物的个体发育总结
受精卵
卵裂

囊胚 (具囊胚腔)

动物半球细胞外包

植物半球细胞内陷

原肠胚 (具原肠腔、三个胚

第3章 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第3章 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幼虫须经一系列的变化才能发育成为成虫的发育 方式。根据幼虫的发育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不完 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低等昆虫的发育由受精卵变为幼虫再发育为
成虫,不具蛹期。
完全变态: 动物的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四个时期。
金凤蝶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第一节 胚前发育 — 配子发生
至胚胎成熟,从卵膜中孵出或从母体中娩出的 过程。
胚后发育: 幼体从卵膜中孵出或从母体中娩出后,经过生长
发育成为成体,再经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直接发育: 幼体从卵膜中孵出或从母体中娩出后,其外部
形态和内部结构和母体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性 成熟和体成熟的程度不同。
变态发育: 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相差较大,
二、卵裂
1、受精卵的构造及类型
初级卵母细胞中积累的各种物质数量和分布不同(特别是卵黄物质), 卵内物质发生了重排,因而产生了极性。
多黄卵:如乌贼的卵、鸡卵、蛙卵 中黄卵:昆虫卵 少黄卵:或称均黄卵,如海胆、文昌鱼的卵
2、受精卵的极性
卵黄物质的存在,使受精卵具有极性,卵黄分布少的一 端为动物极,卵黄多的一端为植物极。
2 卵子的激活: 精子一旦接触卵子,卵子本身就开始方式一系列深刻
的变化,如阻断多精子进入,启动蛋白质合成及DNA 复制等。
3 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
精子(核、线粒体、中心粒)进入卵细胞后,核膜破裂,染色质 松散,破碎的核膜和松散的染色质重新聚集形成雄原核,在中 心粒的作用下向雌原核移动。两者相遇后,核膜融合,形成受 精卵。
内转:盘裂的囊胚,分裂的细胞边缘向内转, 再伸展成为内胚层。
外包:动物极端的细胞逐渐向下将卵黄多、不能 内陷的植物极细胞包围。

动物生物学-02

动物生物学-02

• 进化分类学方法: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 进化论观点为分类学提供了自然基础。 进化分类学的目的是使每一类群的分类 地位反映出它的进化历史即系统发生, 各个分类单元可以通过进化联系起来。 进化分类学通过决定同源特征或同功特 征、原始特征或衍生特征以及估计两个 类群中的特征之间进化差异度来分类, 分类结果以进化树来表示。进化分类学 注重的是各类群的进化水平和进化地位。
前三次卵裂图示
1. 卵细胞形成
卵 裂 过 程 图 解
2. 受精卵形成
3. 前三次卵裂
4. 囊胚形成
海胆卵裂过程
• 完全卵裂按卵裂的取向分为两种模式。 • 辐射型卵裂的分裂轴(即纺锤体轴线) 与卵轴(受精卵动、植物极连线)垂直 或平行,卵裂球呈辐射状对称排列。见 于腔肠动物和后口动物类群。 • 螺旋型卵裂从第三次分裂开始,分裂轴 与卵轴之间形成约45°倾角,卵裂球围 绕卵轴螺旋状排列。见于多数原口动物 类群。
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方式图解
• 端细胞法:植物极的一个细胞即中胚层 的端细胞分裂成两个原始中胚层细胞, 对称排列在胚孔两侧。这两个细胞不断 分裂,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条。 中胚层条的细胞之间出现成对空隙,就 是体腔囊。 • 由于体腔是在中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 的,这种方式又叫裂体腔法。原口动物 都是以这一方式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 高等脊索动物也是由这一方式来形成中 胚层和体腔的,但具体过程更复杂。
3.1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 人类对动物界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是伴随 着生产和生活不断深入进行的。首先是 对动物的物种进行识别、鉴定、描述、 命名,并归类和建立分类系统,把各个 已知物种放在该系统中的合适位置上, 这是分类学(taxonomy)的任务。 • 现在全世界已知大约有174万种动物,而 每年大约有15000个新种被命名和描述。

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多细胞生物 段
胚胎发育的分化阶 段
胚胎发育的器官形 成阶段
胚胎发育的调控机 制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营养与代谢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环境因素影响
胚胎发育的起始阶 段
精子和卵子结合
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的分裂和 增殖
胚胎发育的起始 阶段
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多个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卵裂。
细胞信号转导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控胚胎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
转录因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因子,通过与DNA结合,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影响胚胎的发 育过程。
信号转导: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响应和内部信号的传递过程 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间的通讯和相互影响,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 受体和激酶: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子
分化的细胞会形成 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最终构成完整的生 物体。
分化的机制包括基 因的选择性表达和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分化的结果包括细 胞分化成内胚层、 中胚层和外胚层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上胚层形成:来自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的外层。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胚层形成:胚胎内部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的中层。
器官形成的过程:胚 胎细胞分化成各种组 织器官,包括神经系 统、循环系统、呼吸 系统等
器官形成的机制:通 过基因表达和细胞分 化的过程,胚胎细胞 逐渐分化成各种组织 器官
器官形成的影响因 素:遗传因素、环 境因素等对器官形 成的影响
心脏:负责泵血, 为身体各部分提供 氧气和营养物质
肺:呼吸器官,负 责吸入氧气和排出 二氧化碳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营养与代谢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来源:母体 提供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 酸、脂肪酸等

动物生物学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动物生物学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卵 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不完全卵裂(partial cleavage)
多见于多黄卵。卵黄多,分裂受阻, 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 分裂。
i. 盘裂——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的 称为盘裂(discal leavage), 如乌贼、鸡卵。
ii. 表面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表 面的称为表面卵裂(peripheral cleavage),如昆虫卵。
一般卵细胞是一个有极性的结构,即细胞质的分布不均匀,细 胞核的位置也不对称。
配子形成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 裂。即细胞分裂2次,染色 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 的数目减少一半。
初级卵母细胞(2n)分裂两 次,产生一个卵母细胞和3 个微小的极体。那么:
卵细胞释放极体的位点就称 为——动物极,相对的一端 称为——植物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卵裂(cleavag分裂之后,新的细胞未
长大,又继续进行分裂,因此分裂成的细胞越来越小。 这些细胞也叫分裂球(blas- tomere)。 由于不同类动物卵细胞内卵黄多少及其在卵内分布情况的 不同,卵裂的方式也不同:分为2种: 1.完全卵裂(total cleavage) 2.不完全卵裂(partial cleavage)
以上原肠胚形成的几种类型 常常综合出现,最常见的是 内陷与外包同时进行,分层 与内移相伴而行。
外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什么是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胚孔
卵裂的方式主要依赖于卵子的空间结 构及卵黄的含量。一般还有如下 的规律和模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经裂:卵细胞前两次卵裂 通过动植物轴,沿着经线 进行。
纬裂:第三次卵裂沿赤道 方向进行,垂直于动植物 轴。以后的分裂形成不同 的分裂球,产生囊胚腔。

实验二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二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讨论
尽管实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 步探讨。例如,如何更深入地揭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 制?如何更好地干预和控制胚胎发育异常?未来的研究可以 从这些方面展开。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收获
通过观察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过程,深入了解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和 机制,掌握了相关实验技术和方法。
胚胎培养
将早期胚胎放入准备好 的胚胎培养液中进行培 养,观察胚胎的发育过
程。
胚胎操作
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胚 胎的显微操作,如胚胎
切片、显微注射等。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胚胎发育过程 中的形态变化、生长速
度等数据。
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数 据库或表格。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二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 胎发育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与讨论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目的
理解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观察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 形态变化,了解胚胎细胞分化的
过程和特点。
学习胚胎发育的基本理论,理解 遗传信息在胚胎发育中的调控作
用。
掌握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 阶段划分和特征。
03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准备
01
02
03
实验动物
选择适合的多细胞动物, 如小鼠、兔子等,确保动 物健康无病。
实验器材
准备显微镜、培养皿、吸 管、离心管等必要的实验 器材,并进行消毒处理。
试剂
准备胚胎培养液、胰蛋白 酶、胶原酶等必要的试剂, 确保质量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1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受精卵
出生
衰老、死亡
2
第一节 动物发育的一般规律
动物发育阶段的划分: 1 、受精卵 (1)卵细胞的极性:动物极、植物极 (2)卵裂:受精卵→子分裂球
等裂
卵 完全卵裂

不等裂
的 形
盘裂:鱼类、爬行类、鸟类
式 不完全卵裂
表面卵裂:节肢动物
3
辐射型:棘皮动物、文昌鱼、两栖类 完全卵裂的方式 螺旋型:扁虫、线虫、环节、大多软体动物
7
受精卵
中胚层
囊胚腔
原肠腔
囊胚
原肠腔
原肠胚
原肠胚
原肠胚
8 返回
第二节 脊椎动物个体发育的模式动物 (自学)
一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
1 受精卵
2 囊胚
3 原肠胚
4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生骨节
体节 生肌节
中胚层囊
生皮节 体壁中胚层
侧板
脏壁中胚层
体腔的形成:肠体腔法和裂体腔法
9
5 神经胚 脊索的形成: 神经管的形成: 二、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 1 受精卵:胚轴的建立 2 囊胚 3 原肠胚 4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体腔的形成:裂体腔法 5 神经胚 脊索的形成 神经管的形成: 神经嵴
对称型:水螅、头足类、尾索动物 旋转型:哺乳类 2、囊胚 3、原肠胚 原肠化作用(原肠胚的形成) 内陷: 内移: 分层: 内转: 外包:
4
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 逆转: 4、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l) 端细胞法: (2)体腔囊法: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的空腔,中胚层内侧附在内胚层外面,分
化成肌层和肠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中胚层外侧附 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表上 皮构成体壁。 假体腔: 又称初生体腔,是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 的腔。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 而肠壁没有中胚层参与,仍然由内胚层形成,是动 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5
5、神经胚 神经管的形成 脊索的形成
6、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外胚层: 内胚层: 中胚层
6
受精卵
卵裂
囊 胚 (囊胚腔)
原肠胚 (原肠腔)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表皮及 附属结

神经系 脊索 统和感 真皮
官 肌肉
排 泄 系 统
循 环 系 统
生 内脏 消化道
殖 器官 上皮
系 外膜
腺体

呼吸道 上皮
幼体
10
海 胆 的 等 裂
蛙 不 等 裂
11
动物完全卵裂的四种方式
2
1
1
12
斑马鱼盘裂
13
14
15
16
17
18
人胚胎发育第一周
3~4日
桑椹胚
6~7日
着床
19
20
斑马鱼的原肠化过程
21
爪蟾的原肠化过程
22
(脊椎动物除外)
23
神经管与神经嵴的形成
2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