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合集下载

第四章多孔动物

第四章多孔动物
虫。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 (Porifera)(海绵动物门 Spongia)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 细胞动物。全为固着生活,大多为海生类群。体 形不对称,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在演化 上是一个侧支,故又名“侧生动物”。
• 一、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1. 皮层、中胶层及胃层
• ①体壁 • a. 皮层 • (a) 扁平细胞:保护 • (b) 孔细胞:水、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 b. 中胶层 • (a) 变形细胞:成骨针细胞、成海绵质细胞、原细 胞、芒状细胞。 • (b) 骨针、海绵丝:起骨骼支持作用,也是分类的 依据。
• c. 胃层
• 领细胞,作用为细胞内消化;鞭毛引起水流带 入氧气和食物。 无消化功能,仅行细胞内消化。
• ②中央层(假胃腔)

• 2 水沟系 • 水沟系是多孔动物特有的结构,其生命活动都 是通过水道系统来完成的,对适应固着生活意义 重大。水沟系有3种类型。
• 骨针,便形成芽球。动物死亡后,芽球沉入水底。 环境一旦适合,壳破,便会重新长成新个体。
• ② 有性生殖
• 胚层逆转:多孔动物的两囊幼虫从母体出水口 随水流出,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具鞭毛的动 物性极的小分裂球内陷,形成内层(称为胃层), 而另一端植物性极的大分裂球则留在外边形成外 层(称为皮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胚的形 成正好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性极大细胞 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性极的小细胞形成
• 外胚层),多孔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这种特殊现象 特称为胚层逆转。

两囊幼虫:多孔动物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 后,动物性极的小细胞向囊胚内生出鞭毛,另一 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 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 到囊胚的表面,这样动物性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 小分裂球,植物性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分裂 球,此时从外形看形似有两个囊,故称为两囊幼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4
一、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也可指 一个类群(如某个科、 属、种)的发生和发 展历史。
例如 :马的系统发生:经 历了六千万年的演变:
5
二、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受精卵 囊胚
卵裂
原肠胚
中胚层和体腔形成
神经胚
幼体
6
二、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1、卵裂期 1)卵的结构 植物极:卵黄多
囊胚
外胚层
原肠胚
内胚层
消化道的上皮
表皮及其 附属结构
(毛发、指 甲)
脑和神经系 统(感受器)
胚胎肠道 腺体(肝和脾)
其他:尿道和 呼吸道的上皮
膀胱的上皮
(气管、支气管、 肺上皮)
脊索
真皮(皮肤) 的内层
中胚层
循环系统(心脏、
血管淋巴系统等)
肌肉(骨骼肌、平滑肌)
内脏器官的外膜
排泄系统(肾、输尿管)
生殖系统(睾丸、卵巢、 输卵管、子宫)
蛙受精卵的特点: 动物半球:卵黄少、比重小、颜色深 植物半球: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浅
卵裂:辐射卵裂 原肠胚特点:从新月区的中心开始 胚的发育: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
成,形成幼体的过程 胚后发育:幼体从卵膜里孵化出来或从母体里生出
来,并发育成成体(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34
二、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蛙受精卵分裂的过程
动物 半球 囊胚腔 植物 半球
外胚层
中胚层 原肠腔 内胚层
37
动物的个体发育总结
受精卵
卵裂

囊胚 (具囊胚腔)

动物半球细胞外包

植物半球细胞内陷

原肠胚 (具原肠腔、三个胚

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多细胞生物 段
胚胎发育的分化阶 段
胚胎发育的器官形 成阶段
胚胎发育的调控机 制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营养与代谢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环境因素影响
胚胎发育的起始阶 段
精子和卵子结合
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的分裂和 增殖
胚胎发育的起始 阶段
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多个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卵裂。
细胞信号转导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控胚胎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
转录因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因子,通过与DNA结合,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影响胚胎的发 育过程。
信号转导: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响应和内部信号的传递过程 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间的通讯和相互影响,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 受体和激酶: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子
分化的细胞会形成 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最终构成完整的生 物体。
分化的机制包括基 因的选择性表达和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分化的结果包括细 胞分化成内胚层、 中胚层和外胚层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上胚层形成:来自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的外层。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中胚层形成:胚胎内部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的中层。
器官形成的过程:胚 胎细胞分化成各种组 织器官,包括神经系 统、循环系统、呼吸 系统等
器官形成的机制:通 过基因表达和细胞分 化的过程,胚胎细胞 逐渐分化成各种组织 器官
器官形成的影响因 素:遗传因素、环 境因素等对器官形 成的影响
心脏:负责泵血, 为身体各部分提供 氧气和营养物质
肺:呼吸器官,负 责吸入氧气和排出 二氧化碳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营养与代谢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来源:母体 提供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 酸、脂肪酸等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4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5
2021/7/25
个体小,能活动 人类精子-结构示意图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6
卵子发生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7
细胞较大,内含大 量卵 支立峰
15
二核融合开始分裂(卵裂)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16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17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18
• 2、卵裂方式
• 每个物种的卵裂方式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卵质中卵黄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 –卵质中影响纺锤体方位角度和形成时间的一些因子。
以分为4种: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23
2021/7/25
湖北师范学院 生物系 支立峰
24
• 1、腔囊胚
–凡全裂又等裂的类型,都形成腔囊胚。
• 2、实心囊胚
–有些全裂卵,由于分裂球排列紧密,中间没有 腔,水螅、水母,某些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 囊胚属此类型。
• 3、表面囊胚
–中黄卵进行表面卵裂,到囊胚期由一层分裂球 包在一团实体的卵黄外面,没有囊胚腔。如昆 虫的囊胚。
第4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 什么是发育(development)?发育的实质 是什么?
• 动物个体发育分几个明显的阶段,如何 划分?
• 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 胚胎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 – 各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普通动物学—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和多孔动物(上课版)

普通动物学—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和多孔动物(上课版)

注解: G:胚囊小细胞向 囊腔生出鞭毛。 H、I:大细胞一端 形成一个大孔。并 向外包,里面的变 成外面。 J、K:两囊幼虫 L:小细胞内陷 M:固着生长
(三)海绵动物的分类 ①钙质海绵纲:钙质骨针,简单的水沟系,较小的体形,多浅海生 活,如白枝海绵和毛壶等。 ②六放海绵纲:六放形硅质骨针,复沟型,鞭毛室大,体形较大, 深海生活,如偕老同穴,拂子介等。 ③ 寻常海绵纲:硅质骨针(非六放)或海绵质纤维,复沟型,鞭毛室 小,不规则体型,海产或淡水产,如浴海绵,针海绵等。
(二)多孔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①无性生殖分出芽和形成芽球。 芽球由中胶层中的若 干原细胞聚成堆,外 包几丁质膜或骨针形 成。 所有的淡水海绵和部 分海产种类能形成芽 球。
②有性生殖:雌雄同体或异体,异体受精,精子和卵是由原细胞或 领细胞发育,受精过程很特殊,领细胞将精子带入卵进行受精。胚 胎发育中有特殊的胚层逆转现象。 幼虫:两囊幼虫。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扁形动物(涡虫、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线虫、轮虫…) 环节动物(沙蚕、蚯蚓、蛭)
棘皮动物门(海星)
半索动物门(柱头虫) 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海鞘) 头索动物(文昌鱼)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 物)
软体动物(螺类、贝类…)
节肢动物(甲壳类、蜘蛛、昆 虫…)
红毛壶
偕老同穴
拂子介
浴海绵
1、海绵动物也称侧生动物,其处于系统发生侧枝的原因 A无神经系统 B 无明显组织分化 C具有两囊幼虫 D 胚胎发育中具有胚层逆转 2、从下列陈述找出对海绵动物的不正确的叙述是 A它们的骨骼由钙质、二氧化硅或海绵质的针 B它们用吞噬方式获取食物 C所有海绵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D海绵动物能与许多共生动物共生 3、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 A、水沟系 B、 固着生活 C、领细胞 D、骨针

动物生物学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动物生物学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卵 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不完全卵裂(partial cleavage)
多见于多黄卵。卵黄多,分裂受阻, 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 分裂。
i. 盘裂——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的 称为盘裂(discal leavage), 如乌贼、鸡卵。
ii. 表面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表 面的称为表面卵裂(peripheral cleavage),如昆虫卵。
一般卵细胞是一个有极性的结构,即细胞质的分布不均匀,细 胞核的位置也不对称。
配子形成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 裂。即细胞分裂2次,染色 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 的数目减少一半。
初级卵母细胞(2n)分裂两 次,产生一个卵母细胞和3 个微小的极体。那么:
卵细胞释放极体的位点就称 为——动物极,相对的一端 称为——植物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卵裂(cleavag分裂之后,新的细胞未
长大,又继续进行分裂,因此分裂成的细胞越来越小。 这些细胞也叫分裂球(blas- tomere)。 由于不同类动物卵细胞内卵黄多少及其在卵内分布情况的 不同,卵裂的方式也不同:分为2种: 1.完全卵裂(total cleavage) 2.不完全卵裂(partial cleavage)
以上原肠胚形成的几种类型 常常综合出现,最常见的是 内陷与外包同时进行,分层 与内移相伴而行。
外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什么是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胚孔
卵裂的方式主要依赖于卵子的空间结 构及卵黄的含量。一般还有如下 的规律和模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经裂:卵细胞前两次卵裂 通过动植物轴,沿着经线 进行。
纬裂:第三次卵裂沿赤道 方向进行,垂直于动植物 轴。以后的分裂形成不同 的分裂球,产生囊胚腔。

实验二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二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讨论
尽管实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 步探讨。例如,如何更深入地揭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 制?如何更好地干预和控制胚胎发育异常?未来的研究可以 从这些方面展开。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收获
通过观察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过程,深入了解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和 机制,掌握了相关实验技术和方法。
胚胎培养
将早期胚胎放入准备好 的胚胎培养液中进行培 养,观察胚胎的发育过
程。
胚胎操作
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胚 胎的显微操作,如胚胎
切片、显微注射等。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胚胎发育过程 中的形态变化、生长速
度等数据。
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数 据库或表格。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二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 胎发育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与讨论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目的
理解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观察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 形态变化,了解胚胎细胞分化的
过程和特点。
学习胚胎发育的基本理论,理解 遗传信息在胚胎发育中的调控作
用。
掌握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 阶段划分和特征。
03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准备
01
02
03
实验动物
选择适合的多细胞动物, 如小鼠、兔子等,确保动 物健康无病。
实验器材
准备显微镜、培养皿、吸 管、离心管等必要的实验 器材,并进行消毒处理。
试剂
准备胚胎培养液、胰蛋白 酶、胶原酶等必要的试剂, 确保质量可靠。

第四章6环节动物门

第四章6环节动物门

5. 后肾管排泄系统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 系统为后肾管,来源 于外胚层。实际上是 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数目不定,每体节1对 或多对,如环毛蚓的 每个体节有很多的肾 管,见图。
肾口---开口于前一节的体腔内,具 有许多纤毛。
肾孔(排泄孔)---开口于本节的腹 面,直通体。
功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也 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生殖:
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 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内。 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逸
出,与卵受精。 环带继续前移,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茧。 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3、蛭纲(Hirudinea)
淡水、潮湿土壤中,半寄生生活。 特征:前后有吸盘,身体扁平,体腔退化,无疣足和刚
毛,雌雄同体,有生殖带。如蚂蝗(蛭)。
扁蛭(Glossiphonia)
鳃蛭
蛭纲(Hirudinea)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蚯蚓—地龙,有退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 和利尿的功效。还能清除垃圾,净化环境。
欧洲医蛭—为病人排出局部淤血好和毒血,有辅 助纤维外科的功效
中肠: 胃(10-14节):血管多而富有腺体。胃前部有一圈胃腺,
功能同咽头腺,能分泌消化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从第15 节起扩大为肠,属中肠部分的是
小肠,肠壁多皱褶,背面有一凹糟,即盲道。 在笫26节处伸出一对指状突起,为肓肠,是重要的
消化腺,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大部分营养 物质可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 外。 黄色细胞:中肠外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贮存 脂肪和糖原,具有贮存和排泄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原肠胚的形成
囊胚期之后,胚 胎开始形成原肠腔—
—将来的消化腔。这
一阶段的胚胎称为原
肠胚,胚胎发育期为
原肠期。 原肠胚形成的示意图
内陷:由囊胚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形成二层细胞。
外面的一层称为外胚层,向内陷入的一层为内胚层。
内胚层围绕的空腔将形成未来的肠腔,称原肠腔, 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孔称为原口或胚孔。 内移:由囊胚的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而形成内胚层。 初始移入的细胞位于囊胚腔中,排列不规则,接着
§4.2 动物胚胎发育的阶段
受精
卵裂
囊胚
原肠胚 中胚层的形成 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
一、受精
受精是新生命的起点,指精子、 卵子各自的单倍体基因组相融合形 成二倍体合子的事件。在通常的情 况下,受精过程包括精卵相遇,精 子穿入卵子,引发卵子发生一系列 变化,最终是二者原核的融合,形 成二倍体的合子。
逐渐调整排列成规则的内胚层。内移法形成的原肠
胚没有原口,以后在胚体的一端开孔,形成原口。
分层:囊胚细胞分裂时,细胞沿切线方向分裂,从而 形成内外两胚层。腔囊胚向内分出内胚层——某些水 母属的水母;实心囊胚向外分出外胚层——某些水螅 水母。 外包:动物极的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由于卵黄多 分裂较慢,结果动物极细胞逐渐向下包围植物极,形 成外胚层,被包围的植物极细胞形成内胚层。一些软 体动物与两栖动物蛙的原肠形成就是外包。
2.器官形成
胚胎的器官原基形成之后,按各自的方向进一 步分化,并对周围的组织起诱导作用,使有关组织
能协调地发育并进一步相互结合形成器官。
胚胎的器官形成涉及胚层的变化和细胞的分化
两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变化是同时进行的。
内胚层:直接从内胚层派生出来的组织,大部分都属 于消化道。另外这些组织还可与中胚层、外胚层形成 的组织结合起来,形成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以及泄 殖系统的一部分。 中胚层: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中,中胚层首先形成 脊索、中胚层、间充质,三者均位于内胚层和外胚层 之间。 外胚层:外胚层形成皮肤的表皮,以及神经系统和感 觉系统。表皮与中胚层衍生的真皮相接的部分为生发 层,能不断地分裂向表面生长。表皮细胞分化为角质 层及其衍生物,如鳞片、羽毛和毛发。表皮生发层深 入到真皮部分,分化为汗腺和哺乳动物的乳腺。

扁形动物起始有中胚层,构造比较复杂,细胞分化明
显,生理活动有显著改变。

更高等的动物都是从有三个胚层的胚胎发育的。
可见三胚层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根据胚胎发育中胚层的形成发展,将3胚层多细 胞动物分为:

原口动物 胚孔成为成体的口——扁形动物、 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等。
三、囊胚的形成
卵裂的后期,分裂球排列在一个中空的球形表 面,形成一层——囊胚;囊胚外面的一层细胞——囊 胚层,中央的空腔称为囊胚腔——里面充满液体或者 液化的卵黄。胚胎的这一发育期为囊胚期。
因为卵子类型不同,分裂的类型不同,所以, 形成的囊胚形态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4 种:腔囊胚、实心囊胚、表面囊胚和盘状囊胚。
端 细 胞 法
肠 腔 法
端细胞法:在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 细胞分裂成细胞团,形成索状,并向内外胚层之间伸 展,形成为中胚层。由于中胚层之间的真体腔是中胚 层细胞向内和向外裂开形成的,故称裂体腔。端细胞 法又称为裂体腔法。原口动物均以裂体腔法形成中胚 层和体腔。高等脊索动物也由这一方式形成中胚层、 体腔,但具体的形成过程更复杂。
腔囊胚:均黄卵或少黄卵经多次全裂,形成皮球状的囊 胚,中间有较大的囊胚腔,这种囊胚叫腔囊胚。凡全裂 又等裂的类型,都形成腔囊胚。
实心囊胚:有些全裂卵,由于分裂球排列紧密,中间没 有腔,或者分裂初期尚有裂隙存在,以后被分裂球挤紧 而消失成为实心球体,这种囊胚称为实心囊胚。如水螅、 水母,某些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 表面囊胚:中黄卵进行表面卵裂,到囊胚期由一层分裂 球包在一团实体的卵黄外面,无囊胚腔。如昆虫。
☆ 蛙的发育
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囊胚、原 肠胚、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变 态成为蛙。 这个过程反映了系统发展所经历了的单细 胞、单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 物、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的基本过 程。 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育是指一个新个体从产生到死亡的 全部历程。对两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新个体始 于两性配子(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受精。 卵子受精后启动发育程序,形成一个新个 体的过程叫做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包括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 形成、中胚层形成、神经胚形成、胚层分化与 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许多动物还 必须经过胚后发育阶段——变态,才能发育为 成体。
§4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4.1 生物发生律 §4.2 动物胚胎发育的阶段
§4.1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或称重演律是由Haeckel(赫克尔,德 国人,1834-1919) 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总结当时胚胎 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 他在《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指出:生物发展史可分 为 2 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 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 群的发展历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以上原肠形成的几种形式往往不是单一进行, 常常二种或二种以上同时进行,最常见的是内陷与 外包同时进行,分层和内移相伴进行。
五、中胚层的形成

三胚层动物在内、 外两胚层形成之后 继续发育,在内外 胚层之间形成中胚 层。 在中胚层之间形成 的空腔即体腔—— 真体腔。 中胚层形成的方法 有以下两种


动物的胚层与体腔
复 习 题
1. 什么是生物发生律?
2. 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卵的类型不同,卵裂形式也不同,依细胞 分裂是否彻底可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两大类。
完全卵裂:整个卵参加分裂,多见于少黄 卵。它又可分为均等分裂和不等分裂两种。
均等分裂:卵黄分布均匀的均黄卵,形成 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海胆、文昌鱼; 不等分裂: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 球大小不等,如软体动物、蛙类等。
前两次卵裂通过动植物轴,沿经线进行,称为经裂;
第3次卵裂沿赤道方向进行,垂直于动植物轴,称 为纬裂。
(胚盘)
(囊胚腔)
由于各种动物卵质中卵黄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别 不同,卵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均黄卵:在卵子中,卵黄量很少,分布均匀。如 文昌鱼、海绵和人的卵子; ☆中黄卵:卵黄集中于细胞中央。如节肢动物中的 昆虫纲、甲壳纲动物的卵; ☆端黄卵:含有大量卵黄,且分布偏向一边。如两 栖动物的卵,还有一种端黄卵,细胞质和细胞核偏 于动物极,只占全卵的一部分,而大部分为卵黄的 大型卵。如头足类和鸟类的卵。
体腔囊法:在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 囊状突起,称体腔囊;体腔囊逐渐发育增大并与内胚 层脱离,在内外胚层之间逐步扩展成为中胚层,中胚 层包围的腔为体腔。由于体腔囊来源于原肠,故又称 肠体腔,此法又名肠体腔法。后口动物多数由肠体腔 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
从动物的系统发育来看:

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虽然是多细胞动物,但无论是 构造或生理活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当于两个胚层的 胚胎。
卵子的激活
未受精的卵 RNA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细胞活动几乎处于 静止状态。 精子一旦与卵子接触 卵子本身就开始发生一系深刻的变化,这就 是卵子的激活。
原核融合
精子进入卵细胞后,核膜破裂,染色质变得松散, 破碎的核膜与松散的染色泡重新聚集,形成雄原核; 卵细胞核在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之后,形成的细胞 核即雌原核; 在中心粒的微丝作用下,雄原核向雌原核方向迁移。

后口动物 胚孔成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 成体的口是在胚孔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的— —棘皮动物、半索动物、所有的脊索动物。
六、胚层分化及器官形成
1. 胚层分化
外胚层:皮肤及其衍生物如指甲、羽毛等,神经
组织,晶体,眼网膜,内耳上皮等。 中胚层:真皮,骨胳,肌肉,循环和排泄系统, 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体腔膜和系膜等。 内胚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肺,肝等。
的作用才具备受精能力,这种作用称为精子的获 能。
顶体反应
是受精作 用的反应之一, 包括顶体受体的 激活、顶体膜与 精细胞质膜融合、 顶体中水解酶的 释放、卵细胞外 被(透明带)的 水解等,最终导 致精细胞质膜与 卵细胞质膜的融 合。
哺乳动物的顶体反应
皮层反应是受精作用的反应之一,主要是防止多
精受精,属于多精受精的二级阻断。 当精卵细胞融合时,通常是一个卵子只允许一个精 子进入。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多精进入是有害的,会 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然而, 两栖类和鸟类似乎允许多 精进入,多余的精子在卵 内被破坏。有两种阻断多 精进入的机制。图为表面 结合有多个精细胞的一个 蛤卵细胞的扫描电镜照片。
受精过程示意图
1. 精子的结构
轴 丝 线粒体
中心体
核 膜 顶体囊
精子的模式图
2.受精作用
受精包括 精子的获能、 顶体反应、皮 层反应、原核 形成和融合等 过程。
精子的获能
哺乳动物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却无穿过卵
子周围滤泡细胞、透明带的能力,精子只有在经
过子宫和输卵管的途中接受若干生殖道获能因子
另外,据分裂球排列的方式,完全卵裂有可 以分成两种类型,即辐射型卵裂和螺旋卵裂。
辐 射 型 卵 裂 和 螺 旋 卵 裂
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卵黄多, 细胞分裂受阻,卵裂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 行。它有可以分为盘裂和表面卵裂两种。
盘裂:分裂局限于胚盘处,如乌贼、鸡卵;
表面卵裂:分裂只限于卵的表面者,如昆 虫卵。
雌雄原核相遇之后,核膜互融,形成共同的核膜,
融合后的受精卵称为合子,融合成的核即为合子的 细胞核。受精过程结束,紧接着第一次卵裂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