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以下几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泡洗,因为有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2.有过敏史的人:对中药或其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3.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中药泡洗有时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患有肝肾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
4.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人:如果正在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尤其是使用西药治疗的人,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避免中药泡洗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穿刺伤口或破损皮肤:中药泡洗的过程中,药物成分可能会直接进入伤口,引起感染或刺激,所以在有创伤或破损皮肤的地方不宜进行中药泡洗。
注意:以上禁忌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是否适合中药泡洗,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中药泡洗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 (5)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 (6)药液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 20~30分钟为宜。以防烫伤。 • (7)泡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注意患者神志、 面色、汗出等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 等异常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 ③加盐一平勺: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痛,性急爱 生气,急噪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 • ④加花椒20-3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 ⑤加艾叶一小把:煮后用,适用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慢性气 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 ⑥加茄子枝或红辣椒适量:防治习惯性冻疮。 • ⑦加银杏叶适量:防小儿腹泻。
• 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 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50℃。泡脚 30-40分钟,擦干后就寝。每晚1次。可清热泄肝,适用于肝阳 上亢型高血压。一般泡脚30分钟后开始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 维持4-6小时。若8小时后血压回升,可煎汤第二次熏洗。
• 当归15克、黄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 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 用上药加水1000煎至600毫升,去渣后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 脚30-40分钟,配合脚步自我按摩手法。可以起到益气养血、安神 助眠的作用。
咳嗽、头痛
8、治咳嗽配方:黄麻1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生白矾30克。 9、治头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 葱白5根。
中药泡洗药方
1、红花加盐泡脚,可治疗腿轻中静脉曲张。 2、艾叶泡洗: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
中药泡洗技术

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有 效成分可以快速渗透到皮 肤深层,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简单, 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
方便快捷
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中 药泡洗技术的费用较低,
患者经济负担轻
第
3
章
3 中药泡洗技术的实施方法
中药泡洗技术的实施方法
选择药物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一般需在医生指导下 进行
煎煮药液
2 中药泡洗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有效 成分渗透到皮肤或患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 果。同时,药液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 环,增强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4
第
2
章
2 中药泡洗技术的优势
中药泡洗技术的优势
天然安全
作用直接
操作简便
费用低廉
中药泡洗技术使用的是天 然中草药,相对于化学药 物更加安全,没有副作用
以上内容主要介绍了中药泡洗技术的原理、优势、实施方法、适用范 围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这种古老而富有特色的中医疗法在现代仍然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
致谢词
感谢XXX提供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感谢团队,特别感谢XXX给予的耐心指导
感谢同事以及舍友的帮助 感谢评审!
作用
6/26/2024
11
中药泡洗技术的适用范围
01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泡洗技术虽然 适用范围广泛,但并不是万能的
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或病情复杂的
02
情况,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
行综合治疗
同时,在使用中药泡洗技术时,也
03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
现不良反应或药物过敏等问题
第
5
章
5 中药泡洗技术的实践案例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中药泡洗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具备推动血液循环系统,提升身体免疫力的功效,但用中药泡洗有很多事宜是必须留意的。
那麼,你了解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有什么吗?一起来看一下。
1、中药泡洗要对症治疗中药浴务必请中医师对于病况对证下药,并依照医生叮嘱制做药汤,切忌盲目跟风自主择药。
2、泡洗前应先淋浴间洁身浴后应该马上用温冷水清洗整洁,拭干肌肤,立即穿着打扮。
一般而言,开水药浴(39℃~45℃)适用风湿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关节炎、各种各样骨伤并发症、肥胖症及牛皮癣等;神经系统过多激动、失眠症、一般痛疼、消化不好等的药浴温度,以等同于或稍小于人体体温为宜;25℃~33℃适用亚急性扭挫伤。
药浴时,室内温度不20℃,部分药浴时,应留意全身上下防寒保暖,夏天应避风,预防流感。
3、泡洗的部位有注重泡洗时,充足曝露泡洗位置,药水以浸过病人双足踝关节为宜。
4、泡洗的時间要选定中药泡洗时要留意侵泡温度,药水温度一般以38~42℃为宜,泡洗時间不适合太长,以20~三十分钟为宜,防止烧伤。
此外病人中药泡洗应略微流汗,不能大汗淋漓,防止病人虚脱,即说白了的“气随汗脱”。
5、泡洗应立即补水保湿泡浴全过程中,流汗越多,大部分觉得排出来的内毒素就越大,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假如在泡浴全过程中很多汗液外流,一定要喝糖水、食盐水、蜂蜜水或牛乳立即填补人体所外流的营养成分,否则会导致虚脱状况,造成全身无力。
在泡浴的全过程中一定也要多吃蔬菜新鲜水果补充营养元素、酶,也要很多饮用水,填补人体外流水份。
6、这些人慎重泡洗比较严重心衰、比较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主动脉瘤、心肌梗塞、高血压病患、有流血趋向者及其老人、少年儿童谨慎使用温度39℃之上的药浴,怀孕或生理期不适合泡药浴,特别是在不适合坐浴及盆浴。
中药泡洗技术名词解释

中药泡洗技术名词解释
中药泡洗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采用中草药制剂在水中浸泡并用于浸泡、洗涤等治疗方法。
这一技术结合了中药学、中医学和中药制药学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
1. 泡洗原理:中药泡洗的原理是通过水煎或浸泡中草药,使其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然后用药水进行浸泡、洗涤或温泉浴,以达到治疗、调养或保健的效果。
2. 药浴:将中草药煎煮后的药汁加入温水中,让患者浸泡在中药水中,通过药性的渗透、吸收,起到调理身体、缓解症状的作用。
3. 草药洗浴:将煎煮好的中草药直接加入浴缸,进行中草药浴,通过皮肤的吸收,促进血液循环、排毒、养颜美肤等功效。
4. 膏方泡洗:将中草药制成膏方,加入温水中,进行泡洗,适用于一些皮肤病、湿疹等局部治疗。
5. 熏蒸法:将中草药加入开水或蒸馏水中,产生药蒸汽,通过呼吸道吸入药气,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目的。
中药泡洗技术因其独特的疗效和对身体的温和作用,在中医养生和康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是一种使用中药材浸泡泡澡或泡脚的养生方法,有助于促进
血液循环,舒缓疲劳,调理身体。
然而,中药泡洗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其次,掌握正确的中药泡洗方法。
一般来说,中药泡洗可以分为泡澡
和泡脚两种形式。
泡澡时,应将中药材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使其药性充
分释放后,再倒入浴缸中,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泡脚时,
应将中药材煎煮一段时间后,倒入足浴盆中,浸泡足部。
无论是泡澡还是
泡脚,泡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以免对身体产
生不适。
再次,注意个人卫生。
在泡浴前,应先将身体清洗干净,确保没有污垢。
同时,要确保浴盆或足浴盆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另外,使用
中药泡浴后,应及时清洗身体和洗浴器具,以免中药残渣残留在皮肤上或
者浴缸内。
此外,中药泡洗不适合每个人。
孕妇、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皮肤过敏者、感冒发热者等身体较为虚弱或者有特殊情况的人群,不
宜进行中药泡洗。
应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个人安全和健康。
最后,不要贪多。
中药泡洗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药性较重,因此不
宜频繁大量地进行。
一周一次或一月几次的频率较为适宜,以免产生反效果。
另外,中药泡洗后感觉疲劳或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泡浴,并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总之,中药泡洗是一种经典的中医养生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上述事项,保持适度、科学地使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和保护自身的健康。
中药泡洗操作流程

中药泡洗操作流程中药泡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材浸泡在水中,使药性溶解于水中,然后用这种药水来泡洗患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药泡洗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工具。
选择具有良好药性的中药材,如黄芪、当归、川芎等,根据需要进行搭配。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一个干净的容器,如盆、桶或浴缸,用来盛放泡药水。
其次,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容器中。
根据医生的建议或者个人需要,将中药材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
水的温度一般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节,一般情况下,温水即可。
接着,浸泡中药材。
将中药材放入容器中的水中,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让药性充分溶解于水中。
一般情况下,泡药的时间可以根据中药材的种类和药性来调整,一般为15-30分钟。
然后,进行泡洗。
将患部浸泡在泡药水中,让药性渗透到患部,起到治疗作用。
泡洗的时间一般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一般为15-30分钟。
在泡洗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按摩患部,以促进药性的渗透。
最后,处理泡药水和中药材。
泡洗结束后,将泡药水倒掉,中药材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一般可以直接丢弃或者用于其他用途。
容器也需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以便下次使用。
中药泡洗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风湿病、痛风、痤疮等。
在进行中药泡洗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和控制好泡药水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药泡洗操作流程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祝您早日康复!。
中医适宜技术之中药泡洗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之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是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起源背景:中药泡洗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
《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
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原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
中药泡洗就是利用皮肤这一生理特性,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调整全身阴阳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开泄腠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消肿、协调脏腑功能的目的。
优势特点:因中药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液,故中药泡洗较之内服药见疗效快,舒适,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点,也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
适应证:适用于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皮肤等各科的多种疾病。
近年来,我们通过中药泡洗治疗小儿湿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操作流程:1、配制药液:(1)配置好湿疹药粉后装袋。
(2)药物放入带盖的砂锅(或陶瓷锅)中,用清水浸泡30分钟。
放入的水量可以浸泡药材以上两厘米。
(3)先用武火将药物煮沸,后用文火慢慢加热25分钟。
(4)药物煎好之后关火,待温度稍降后,慢慢倾入一容器中。
2、将药液倒入浴盆中,调至适宜温度,水温根据所处的季节,以及孩子本身的体质有所调节,冬天时水温略高一点比较好,37-39℃更好,夏天水温36-38℃更合适。
3、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湿度控制范围要保持在稳定的45%至70%之间。
4、将小儿浸入药液中,每次浸泡10-15min。
5、按摩经络和穴位,包括肝俞穴、大敦穴、太冲穴,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增强肝脏排毒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ppt
11
• (8)泡洗后应立即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 肤,穿上暖和衣服,以免受凉感冒。趾甲长者给予修剪。
• (9)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询问患者感 受,观察泡洗部位皮肤情况等。
16
咳嗽、头痛
8、治咳嗽配方:黄麻1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生白矾30克。
9、治头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 葱白5根。
完整ppt
17
10、高血压方
(1)磁石降压方: • 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
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同放锅中,加 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时泡足,每日1次, 每次10-30分钟,1剂药可用2-3次。该方可平肝潜阳,一般用 药1-3次,血压即可能有所下降。
21
• 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夜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 或桑叶、桑枝、茺蔚子各15g。
完整ppt
22
• 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
• 用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成1000毫升,去渣后混入足浴盆,睡觉前 浸泡双足30-40分钟。
完整ppt
23
桂枝、茄秧、白芷、防风、细辛各15克,水煎加热水至3000毫升 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完整ppt
13
• 5、花椒水泡脚,可防脚臭、脚汗、脚气、抓一把花椒用 沙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双脚先熏等水温能下脚 的时候就开始泡脚。
完整ppt
14
6、当归桂圆方
• 当归40g,桂圆肉2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 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 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可养血益颜。适用于 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 (10)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 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
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 单独严格消毒 。
完整ppt
12
中药泡洗药方
1、红花加盐泡脚,可治疗腿轻中静脉曲张。 2、艾叶泡洗: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 3、艾叶和红花泡洗,可治疗皮肤病如湿疹。
中药泡洗
完整ppt
1
中药泡洗概述
完整ppt
2
目录
01 02 03 04
中药泡洗历史 中药泡洗的机理、适应症及禁忌症 泡洗注意事项及中药泡洗药方 应急处理
完整ppt
3
中药泡洗历史
完整ppt
4
完整ppt
5
适应症
完整ppt
6
禁忌症
完整ppt
7
操作流程
• 1.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约1500ml左右。
• 6.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 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完整ppt
8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完整ppt
9
完整ppt
10
• (5)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 (6)药液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 20~30分钟为宜。以防烫伤。
•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 3.一般在药中加水1500ml左右,沸后20分钟,在将芳香药物加 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 4.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暴露患者患处,先用药热气熏 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 40℃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5.无菌纱布、黄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 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 用上药加水1000煎至600毫升,去渣后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 脚30-40分钟,配合脚步自我按摩手法。可以起到益气养血、安
神助眠的作用。
完整ppt
①加姜一大块:煮开,适用初起风寒感冒,风湿,类风湿和关 节病。
②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两次,适用静脉曲张,末梢 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完整ppt
24
• ③加盐一平勺: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痛,性急爱 生气,急噪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
• ④加花椒20-3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 石决明24克,黄芪、当归、牛膝、生牡蛎、白芍、玄参、桑枝、 磁石、补骨脂、丹皮、乌药、独活各6克。其中,石决明、牡蛎、 磁石先煎30-60分钟,取其煎液加温水适量,入浴盆足浴,每次 1小时,每日1次,每次1剂,连续7-10剂。可平肝潜阳,适用于
高血压头晕头痛,小便短少,肢体水肿,麻木等。
完整ppt
• ⑤加艾叶一小把:煮后用,适用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慢性气 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完整ppt
25
• ⑥加茄子枝或红辣椒适量:防治习惯性冻疮。 • ⑦加银杏叶适量:防小儿腹泻。 • ⑧加芹菜叶适量: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完整ppt
26
应急处理
完整ppt
27
谢谢观赏
完整ppt
28
完整ppt
19
• 牛膝、钩藤各30克。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 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可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加至盆满 为止。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约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 减轻或消失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平肝潜阳,引热下行,
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完整ppt
20
完整ppt
18
• 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 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50℃。泡脚 30-40分钟,擦干后就寝。每晚1次。可清热泄肝,适用于肝阳 上亢型高血压。一般泡脚30分钟后开始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 维持4-6小时。若8小时后血压回升,可煎汤第二次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