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注意事项修订稿

合集下载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以下几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泡洗,因为有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2.有过敏史的人:对中药或其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3.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中药泡洗有时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患有肝肾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

4.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人:如果正在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尤其是使用西药治疗的人,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避免中药泡洗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穿刺伤口或破损皮肤:中药泡洗的过程中,药物成分可能会直接进入伤口,引起感染或刺激,所以在有创伤或破损皮肤的地方不宜进行中药泡洗。

注意:以上禁忌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是否适合中药泡洗,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中药泡洗

中药泡洗

编辑课件
14
6、当归桂圆方
• 当归40g,桂圆肉2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 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 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可养血益颜。适用于 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编辑课件
15• 当归15克、黄芪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 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 用上药加水1000煎至600毫升,去渣后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 脚30-40分钟,配合脚步自我按摩手法。可以起到益气养血、安
编辑课件
23
桂枝、茄秧、白芷、防风、细辛各15克,水煎加热水至3000毫升 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①加姜一大块:煮开,适用初起风寒感冒,风湿,类风湿和关 节病。
②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两次,适用静脉曲张,末梢 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编辑课件
24
• ③加盐一平勺: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痛,性急爱 生气,急噪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
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 单独严格消毒 。
编辑课件
12
中药泡洗药方
1、红花加盐泡脚,可治疗腿轻中静脉曲张。 2、艾叶泡洗: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 3、艾叶和红花泡洗,可治疗皮肤病如湿疹。
编辑课件
13
• 5、花椒水泡脚,可防脚臭、脚汗、脚气、抓一把花椒用 沙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双脚先熏等水温能下脚 的时候就开始泡脚。
编辑课件
19
• 牛膝、钩藤各30克。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 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可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加至盆满 为止。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约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 减轻或消失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平肝潜阳,引热下行,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中药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有益于调整身体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等作用。

但在进行中药浴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一、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材料:中药浴需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中药材,不同的草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2、清洗皮肤:进行中药浴前,一定要先清洗皮肤,以去除身体表面的污垢和汗液等物质。

3、控制水温:中药浴时水温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一般来说,水温控制在37-42度之间为宜。

二、中药浴的注意事项1、时间不宜过长:中药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为宜,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2、不宜在饭后进行:中药浴时,身体会消耗一定的能量,不宜在饭后进行,以免影响消化。

3、避免进食过多的食物:进行中药浴前,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和吸收。

4、不宜在生理期和怀孕期进行:女性在生理期和怀孕期不宜进行中药浴,因为草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5、避免与药物冲突:进行中药浴前,需要了解自己是否有药物过敏或敏感等情况,以免与药物冲突。

6、避免过度疲劳:进行中药浴前,需要注意自己是否过度疲劳,以免身体无法承受中药浴带来的副作用。

三、中药浴后的注意事项1、及时饮水:中药浴后,身体会消耗一定的水分,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出现脱水等情况。

2、适当休息:中药浴后,需要适当休息,以恢复身体的活力和能量,避免过度消耗。

3、不宜马上洗澡:中药浴后,不宜马上洗澡,以免草药成分残留在身体表面,影响药效。

4、避免进食过多的食物:中药浴后,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和吸收。

总之,中药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但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进行中药浴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草药材料,注意水温、时间等方面的控制,以免对身体带来伤害。

除此之外,在中药浴后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中药泡洗

中药泡洗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 (5)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 (6)药液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 20~30分钟为宜。以防烫伤。 • (7)泡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注意患者神志、 面色、汗出等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 等异常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 ③加盐一平勺: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痛,性急爱 生气,急噪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 • ④加花椒20-3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 ⑤加艾叶一小把:煮后用,适用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慢性气 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 ⑥加茄子枝或红辣椒适量:防治习惯性冻疮。 • ⑦加银杏叶适量:防小儿腹泻。
• 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 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50℃。泡脚 30-40分钟,擦干后就寝。每晚1次。可清热泄肝,适用于肝阳 上亢型高血压。一般泡脚30分钟后开始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 维持4-6小时。若8小时后血压回升,可煎汤第二次熏洗。
• 当归15克、黄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 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 用上药加水1000煎至600毫升,去渣后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 脚30-40分钟,配合脚步自我按摩手法。可以起到益气养血、安神 助眠的作用。
咳嗽、头痛
8、治咳嗽配方:黄麻1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生白矾30克。 9、治头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 葱白5根。
中药泡洗药方
1、红花加盐泡脚,可治疗腿轻中静脉曲张。 2、艾叶泡洗: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是一种使用中药材浸泡泡澡或泡脚的养生方法,有助于促进
血液循环,舒缓疲劳,调理身体。

然而,中药泡洗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其次,掌握正确的中药泡洗方法。

一般来说,中药泡洗可以分为泡澡
和泡脚两种形式。

泡澡时,应将中药材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使其药性充
分释放后,再倒入浴缸中,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泡脚时,
应将中药材煎煮一段时间后,倒入足浴盆中,浸泡足部。

无论是泡澡还是
泡脚,泡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以免对身体产
生不适。

再次,注意个人卫生。

在泡浴前,应先将身体清洗干净,确保没有污垢。

同时,要确保浴盆或足浴盆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另外,使用
中药泡浴后,应及时清洗身体和洗浴器具,以免中药残渣残留在皮肤上或
者浴缸内。

此外,中药泡洗不适合每个人。

孕妇、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皮肤过敏者、感冒发热者等身体较为虚弱或者有特殊情况的人群,不
宜进行中药泡洗。

应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个人安全和健康。

最后,不要贪多。

中药泡洗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药性较重,因此不
宜频繁大量地进行。

一周一次或一月几次的频率较为适宜,以免产生反效果。

另外,中药泡洗后感觉疲劳或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泡浴,并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总之,中药泡洗是一种经典的中医养生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上述事项,保持适度、科学地使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和保护自身的健康。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泡洗中药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祛湿、温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但是,泡洗中药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选择合适的药材。

中医药材众多,适用于泡洗的中药也有很多选择。

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对应的药材进行泡洗。

例如,湿寒体质的人适宜用草果、独活、细辛、生姜等具有祛湿功效的药材泡洗;活血化瘀的病症可以选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材进行泡洗。

同时,需尽量选用质地优良,没有霉变、杂质的药材。

其次,控制泡药的时间和温度。

泡药的时间过久或温度过高都会影响药效。

一般来说,泡洗中药的时间为15分钟至半小时,泡药的温度控制在40°C至50°C之间最适宜。

太热会导致药性破坏,太凉则达不到理疗效果。

另外,选择适宜的泡药容器。

泡洗中药一般使用陶瓷、玻璃或不锈钢容器。

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会释放有害物质,对中药疗效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泡药容器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细菌繁殖。

泡洗中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量适宜。

泡洗中药不宜过量,一般使用10-30克为宜。

如果是头面部泡洗,使用5-10克即可。

2.细心观察身体反应。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因此,在泡洗中药的过程中,应细心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是否有过敏、不适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泡药。

3.泡药后保持温暖。

泡洗中药后,应尽量避免受凉,保持身体温暖。

可以用毛巾包裹身体,或者在泡药时配合使用温热的被褥,以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发挥疗效。

4.饮食调理。

泡洗中药的同时,合理调理饮食也是很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合理选择食物,如寒凉体质可以多吃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等;湿热体质可以多吃清淡的食物,如薏米、苦瓜等。

总的来说,泡洗中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是在泡洗中药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选择合适的药材、控制泡药的时间和温度、选择适宜的泡药容器等。

此外,还需要细心观察身体反应,保持温暖,并在饮食上进行适当调理。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藉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起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杀虫消毒等作用。

本法不仅适用于痈、疮、肿毒、癣、痔、烫伤、外伤、骨伤等局部疾病,也可用于发热、失眠、便秘、中风、关节炎、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患。

一、基本操作方法全身泡洗技术:是用较多的中草药煎汤制成水剂,然后将其注入浴缸、浴桶或专门器械中,待药液降温后,用来泡澡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洗浴范围大,浸泡时间长(1次浸泡可达30〜40分钟),对感冒、风湿、丹毒、湿疹、疥疮等内科、皮肤科疾病能起到较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局部泡洗技术:是指用药液浸洗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多为患部),以达到治疗局部或全身疾患的目的。

这种方法洗浴时间长,药液直接浸于体表,可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有足够的时间进入体内,以便发挥治疗作用,是临床中最常用的、疗效最确切、治疗范围最广的药浴技术之一。

特别提示:不可久坐水中恣意泡洗,以免冬天着凉,夏天受热。

二、常见疾病的泡洗治疗技术(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增生和关节面的硬化,这是关节面耐压能力降低的一种老化现象,主要病变来自关节软骨变性。

祖国医学认为肝肾虚衰,体质下降是本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流注关节,外伤后血瘀阻络是本病的外因。

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活血化淤,祛风除湿,疏经通络。

【组方】鸡血藤20g、伸筋草20g、络石藤20g,川芎15g、木瓜15g、川椒15g、路路通15g、海桐皮15g、秦艽15g。

【操作步骤】将中药水煎去渣取液1000ml左右,再加清水2L左右,倒入深度约为60〜80cm的药浴袋内,双小腿伸入袋内后,一起放入装满40℃左右温水的泡洗桶内,袋内药液浸润至足三里附近,每次泡洗30分钟左右,1天1〜2 次,每次间隔3〜7小时,1份药液可用3天,18天为1疗程。

中药泡浴注意事项

中药泡浴注意事项

中药泡浴注意事项中药泡浴,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妙法。

就像给身体来一场温柔的洗礼,让每一个毛孔都能享受到中药的恩泽。

不过呢,这中药泡浴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得小心谨慎着来,不然就像乱弹琴,弹不出美妙的曲子啦。

泡浴之前,得先把中药准备好。

这就跟做菜似的,食材得新鲜、干净。

中药要是有杂质或者发霉了,那可不行。

你想想,要是吃的菜都是烂的,那这顿饭能香吗?泡浴用的中药也一样,要确保它的质量。

而且啊,每种中药都有自己的特性,就像人有不同的性格。

有些药可能比较温和,有些可能就比较猛。

所以呢,你得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药。

要是身体比较虚,就别选那些太猛的药,不然身体可受不了,就像小马拉大车,肯定累得慌。

再说说这水温吧。

水温可不能随便定。

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

水温太高了,就像把自己扔到开水锅里煮一样,皮肤肯定受不了,说不定还会烫伤呢。

水温太低了,那就跟洗冷水澡似的,不但起不到泡浴的效果,还可能让自己着凉。

那什么样的水温合适呢?大概在38℃ - 42℃之间就比较好。

这个温度啊,就像春天里的微风,暖暖的,刚刚好。

你可以先用手或者胳膊肘试试水温,觉得不烫也不凉,那就差不多了。

泡浴的时间也很有讲究。

不能泡得太短,也不能太长。

要是泡得太短,就像蜻蜓点水,中药的功效还没发挥出来呢,多可惜啊。

可是泡得太长也不行,身体会吃不消的。

就像你跑步,跑太久了就没力气了。

一般来说,泡个20 - 30分钟就挺合适的。

不过呢,这也得看个人的身体状况。

如果泡浴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了,那可别硬撑着,赶紧出来。

在泡浴的时候啊,还得注意通风。

要是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又热又闷,那感觉就像在蒸笼里一样,多难受啊。

而且空气不流通的话,对身体也不好。

就像人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在泡浴的时候也得让空气能进得来出得去。

泡浴完了之后呢,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就像吃完饭要擦嘴一样,泡浴后也要做好护理。

要把身体擦干,特别是那些褶皱的地方,像胳膊肘啊,膝盖后面啊,要是不干的话,就容易滋生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应用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遵医嘱应用中药泡洗,一般泡洗到后背感觉有点潮,出微汗即可。

注意不要出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

具体护理流程如下:(1)护理评估: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有皮损者慎用。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

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

(2)中药泡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中药泡洗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泡洗前先清除泡洗部位污垢,排尽大小便,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3)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

由于泡洗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4)中药泡洗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

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

(5)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6)药液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

以防烫伤。

(7)泡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异常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8)泡洗后应立即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肤,穿上暖和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趾甲长者给予修剪。

(9)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

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泡洗部位皮肤情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