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以下几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泡洗,因为有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2.有过敏史的人:对中药或其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3.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中药泡洗有时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患有肝肾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

4.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人:如果正在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尤其是使用西药治疗的人,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避免中药泡洗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穿刺伤口或破损皮肤:中药泡洗的过程中,药物成分可能会直接进入伤口,引起感染或刺激,所以在有创伤或破损皮肤的地方不宜进行中药泡洗。

注意:以上禁忌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是否适合中药泡洗,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浴泡洗注意事项中药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有益于调整身体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等作用。

但在进行中药浴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一、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材料:中药浴需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中药材,不同的草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2、清洗皮肤:进行中药浴前,一定要先清洗皮肤,以去除身体表面的污垢和汗液等物质。

3、控制水温:中药浴时水温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一般来说,水温控制在37-42度之间为宜。

二、中药浴的注意事项1、时间不宜过长:中药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为宜,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2、不宜在饭后进行:中药浴时,身体会消耗一定的能量,不宜在饭后进行,以免影响消化。

3、避免进食过多的食物:进行中药浴前,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和吸收。

4、不宜在生理期和怀孕期进行:女性在生理期和怀孕期不宜进行中药浴,因为草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5、避免与药物冲突:进行中药浴前,需要了解自己是否有药物过敏或敏感等情况,以免与药物冲突。

6、避免过度疲劳:进行中药浴前,需要注意自己是否过度疲劳,以免身体无法承受中药浴带来的副作用。

三、中药浴后的注意事项1、及时饮水:中药浴后,身体会消耗一定的水分,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出现脱水等情况。

2、适当休息:中药浴后,需要适当休息,以恢复身体的活力和能量,避免过度消耗。

3、不宜马上洗澡:中药浴后,不宜马上洗澡,以免草药成分残留在身体表面,影响药效。

4、避免进食过多的食物:中药浴后,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和吸收。

总之,中药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但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进行中药浴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草药材料,注意水温、时间等方面的控制,以免对身体带来伤害。

除此之外,在中药浴后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021药材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

2021药材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

2021药材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药材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起草:日期:批准:日期:编号:1302・034-01 变更记载:修订号 00 01 02 批准日期审核:日期:生效日期:签字:拷贝号:制定(变更)原因及目的:生效日期执行2021年版《中国药典》。

生产部 [ ]份质量部 [ ]份企业管理部 [ ]份分发部门供应部 [ ]份财务部 [ ]份总工办 [ ]份营销部 [ ]份产品开发部 [ ]份办公室 [ ]份 1 适用范围:适用于药材显微鉴别。

2 职责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QC主任: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 定义显微鉴别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鉴别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品种鉴别项的规定制片。

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片。

此法适用于:・药材性状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药材呈粉末状或已破碎,不易辨认或区分;・凡含药材粉末的制剂;・用显微化学方法确定药材中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

4 在进行显微鉴别时,首先要将样品制成适用于镜检的标本。

对于完整的药材可制成各种切面的切片;对于粉末药材(包括丸、散等成方制剂)可直接装片或作适当处理后装片。

药材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较多。

在药材鉴定的研究工作中往往将其制成石蜡切片(永久切片),因制在石蜡切片外形较完整,厚薄均匀,且可制得连续切片,既便于观察,又能长期保存。

但由于制片技术复杂,费时太多,不适用于日常检验。

所以在中药鉴定工作中经常采用徒手切片或滑走切片法制片;为观察叶类、花类及全草类药材的叶片、花冠、萼片、苞片等的表皮组织及其附属物的特征,还需要将其制成表面装片;为清楚地观察比较硬的细胞组织,如导管、纤维、石细胞等的形态,往往还要进行“组织解离”后装片;观察花粉、孢子等的形态特征或构造,需用花粉粒与孢子制片法制片;观察矿物药或较坚硬的动物类药材如珍珠、石决明及动物骨骼,可采用磨片法制片。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中药泡洗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具备推动血液循环系统,提升身体免疫力的功效,但用中药泡洗有很多事宜是必须留意的。

那麼,你了解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有什么吗?一起来看一下。

1、中药泡洗要对症治疗中药浴务必请中医师对于病况对证下药,并依照医生叮嘱制做药汤,切忌盲目跟风自主择药。

2、泡洗前应先淋浴间洁身浴后应该马上用温冷水清洗整洁,拭干肌肤,立即穿着打扮。

一般而言,开水药浴(39℃~45℃)适用风湿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关节炎、各种各样骨伤并发症、肥胖症及牛皮癣等;神经系统过多激动、失眠症、一般痛疼、消化不好等的药浴温度,以等同于或稍小于人体体温为宜;25℃~33℃适用亚急性扭挫伤。

药浴时,室内温度不20℃,部分药浴时,应留意全身上下防寒保暖,夏天应避风,预防流感。

3、泡洗的部位有注重泡洗时,充足曝露泡洗位置,药水以浸过病人双足踝关节为宜。

4、泡洗的時间要选定中药泡洗时要留意侵泡温度,药水温度一般以38~42℃为宜,泡洗時间不适合太长,以20~三十分钟为宜,防止烧伤。

此外病人中药泡洗应略微流汗,不能大汗淋漓,防止病人虚脱,即说白了的“气随汗脱”。

5、泡洗应立即补水保湿泡浴全过程中,流汗越多,大部分觉得排出来的内毒素就越大,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假如在泡浴全过程中很多汗液外流,一定要喝糖水、食盐水、蜂蜜水或牛乳立即填补人体所外流的营养成分,否则会导致虚脱状况,造成全身无力。

在泡浴的全过程中一定也要多吃蔬菜新鲜水果补充营养元素、酶,也要很多饮用水,填补人体外流水份。

6、这些人慎重泡洗比较严重心衰、比较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主动脉瘤、心肌梗塞、高血压病患、有流血趋向者及其老人、少年儿童谨慎使用温度39℃之上的药浴,怀孕或生理期不适合泡药浴,特别是在不适合坐浴及盆浴。

药浴的注意事项范文

药浴的注意事项范文

药浴的注意事项范文
药浴是一种应用中草药等药材进行泡浴以达到保健养生的方法,具有
温补、祛湿、理气、活血、养颜等功效。

在进行药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其次,药材的准备和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使用鲜药材,应注意
药材的鲜度和清洁度,最好选择来自正规渠道的优质鲜药材。

如果使用干
燥药材,应确保药材的质量和保存状态,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材。


材在使用前最好经过清洗、浸泡和煮炖等处理,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

另外,药浴的时间和温度也需要注意。

药浴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一
般为20-30分钟为宜。

过长的时间容易使人疲倦,而且过长时间也可能导
致体内营养和水分丢失过多。

药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适宜的水温,一般为37-42摄氏度。

水温过高容易引起皮肤灼伤,过低则无法起到良好的药效。

在药浴过程中,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也需注意。

不同体质的人选药
材和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体虚气短的人宜选择滋补的药材,如黄精、人参等;体质火旺的人可选择清热解毒的药材,如金银花、菊花等。

同时,药浴时也需注意自己的感觉和身体反应,如出现疲倦、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药浴。

此外,药浴后的保养也是重要的。

药浴后可能会出现皮肤湿疹、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摩擦和刺激。

同时,药
浴后也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以促进药材的吸收和身体的恢复。

中药泡洗联合内服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中药泡洗联合内服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中药泡洗联合内服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泡洗联合内服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余对照组,两组均遵医嘱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

观察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排毒止痒汤泡洗结合尿毒清颗粒冲剂口服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无极膏外搽皮肤瘙痒处加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有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缓解率分别为92.00%、66.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泡洗联合内服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泡洗;内服;尿毒症;皮肤瘙痒;护理临床多项研究已证实,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皮肤瘙痒症状,目前,西医治疗的思路主要是使用内服药物来对症处理,但常会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乏力、嗜睡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及自杀倾向[1]。

我们从中医药思维出发,结合慢性肾脏病伴发皮肤瘙痒这一类症状的特点,采用中草药泡洗外用联合中药内服,研究及实践一年来,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2岁,平均45.0岁,并发皮肤瘙痒轻型19例,中型10例,重型21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2~72岁,平均45.2岁,并发皮肤瘙痒轻型22例,中型12例,中型1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遵医嘱选用排毒止痒汤:荆芥、土茯苓、防风、白鲜皮、浮萍各30g、苦参50g、徐长卿50g、紫草20g、当归15g、茵陈15g、薄荷20g。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是一种使用中药材浸泡泡澡或泡脚的养生方法,有助于促进
血液循环,舒缓疲劳,调理身体。

然而,中药泡洗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其次,掌握正确的中药泡洗方法。

一般来说,中药泡洗可以分为泡澡
和泡脚两种形式。

泡澡时,应将中药材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使其药性充
分释放后,再倒入浴缸中,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泡脚时,
应将中药材煎煮一段时间后,倒入足浴盆中,浸泡足部。

无论是泡澡还是
泡脚,泡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以免对身体产
生不适。

再次,注意个人卫生。

在泡浴前,应先将身体清洗干净,确保没有污垢。

同时,要确保浴盆或足浴盆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另外,使用
中药泡浴后,应及时清洗身体和洗浴器具,以免中药残渣残留在皮肤上或
者浴缸内。

此外,中药泡洗不适合每个人。

孕妇、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皮肤过敏者、感冒发热者等身体较为虚弱或者有特殊情况的人群,不
宜进行中药泡洗。

应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个人安全和健康。

最后,不要贪多。

中药泡洗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药性较重,因此不
宜频繁大量地进行。

一周一次或一月几次的频率较为适宜,以免产生反效果。

另外,中药泡洗后感觉疲劳或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泡浴,并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总之,中药泡洗是一种经典的中医养生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上述事项,保持适度、科学地使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和保护自身的健康。

中药泡洗操作流程

中药泡洗操作流程

中药泡洗操作流程中药泡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材浸泡在水中,使药性溶解于水中,然后用这种药水来泡洗患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药泡洗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工具。

选择具有良好药性的中药材,如黄芪、当归、川芎等,根据需要进行搭配。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一个干净的容器,如盆、桶或浴缸,用来盛放泡药水。

其次,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容器中。

根据医生的建议或者个人需要,将中药材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

水的温度一般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节,一般情况下,温水即可。

接着,浸泡中药材。

将中药材放入容器中的水中,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让药性充分溶解于水中。

一般情况下,泡药的时间可以根据中药材的种类和药性来调整,一般为15-30分钟。

然后,进行泡洗。

将患部浸泡在泡药水中,让药性渗透到患部,起到治疗作用。

泡洗的时间一般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一般为15-30分钟。

在泡洗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按摩患部,以促进药性的渗透。

最后,处理泡药水和中药材。

泡洗结束后,将泡药水倒掉,中药材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一般可以直接丢弃或者用于其他用途。

容器也需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以便下次使用。

中药泡洗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风湿病、痛风、痤疮等。

在进行中药泡洗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和控制好泡药水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药泡洗操作流程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祝您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欧阳光明(2021.03.07)
遵医嘱应用中药泡洗,一般泡洗到后背感觉有点潮,出微汗即可。

注意不要出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

具体护理流程如下:(1)护理评估: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有皮损者慎用。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

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

(2)中药泡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中药泡洗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泡洗前先清除泡洗部位污垢,排尽大小便,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3)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

由于泡洗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4)中药泡洗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

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

(5)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6)药液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

以防烫伤。

(7)泡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异常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8)泡洗后应立即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肤,穿上暖和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趾甲长者给予修
剪。

(9)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

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泡洗部位皮肤情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