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美术《外国美术鉴赏》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外国雕塑欣赏》教案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外国雕塑欣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至少五种外国雕塑风格(如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雕塑、现代主义雕塑等)。
o学生能够掌握雕塑的基本术语,如“浮雕”、“圆雕”、“材质”等。
o学生能够了解几位著名雕塑家及其代表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等。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o学生能够培养独立鉴赏雕塑作品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o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欣赏多元文化的艺术成就,增强国际视野。
o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o引导学生尊重艺术家的创作劳动,树立文化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雕塑、现代主义雕塑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品。
-难点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雕塑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雕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讨论法:小组讨论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个人感受。
-案例分析法:选取经典雕塑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雕塑作品。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美术鉴赏》课本。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多媒体资源:雕塑作品图片、艺术家介绍视频、雕塑制作过程视频。
-实验器材:小型雕塑模型(用于实物观察)。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鼓励小组内互助合作。
-维持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雕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雕塑作品的鉴赏短文,以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期末考试:设置雕塑欣赏相关题目,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教案标题: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目标:1. 了解西方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2. 学习欣赏西方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西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一幅西方美术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西方美术的兴趣。
2. 提问:请学生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西方美术的历史背景:简要介绍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等重要阶段。
2. 西方美术的发展趋势:讲解现代主义、抽象艺术、当代艺术等西方美术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3. 西方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色彩、构图、线条、形状等要素的讲解和示范。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分发西方美术作品图片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西方美术作品图片集。
2. 欣赏和讨论:学生观看图片,讨论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3.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运用、构图结构、线条表现等要素,了解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思路。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分享:请几个学生分享自己对某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发表见解。
3. 总结要点:归纳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艺术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艺术实践,如绘画、摄影等,以加深对西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2. 资源推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艺术书籍、电影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案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讨论作品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作品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自选西方美术作品的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案延伸:1. 艺术史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个时期或艺术家的作品,撰写相关的艺术史研究报告。
2. 艺术展览策划:组织学生策划并参与学校艺术展览,展示他们对西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国外名画鉴赏课程设计教案

国外名画鉴赏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识别并描述至少5位国外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2. 学生理解并掌握至少3种国外绘画流派的发展背景和主要风格;3. 学生能够分析名画中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基本元素,并阐述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画作的风格分析与评价;3. 学生学会运用艺术术语,准确表达自己对名画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审美情趣;2. 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增强跨文化理解和尊重;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拓展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审美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名画鉴赏。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艺术流派介绍:分析印象派、表现派、立体派等主要国外绘画流派的发展背景、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 教材章节:第三章“外国绘画艺术”- 内容列举:莫奈的《睡莲》、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2. 著名画家介绍:介绍至少5位国外著名画家(如达芬奇、梵高、莫奈、毕加索、米开朗基罗)的生平、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 教材章节:第二章“世界著名画家”3. 绘画技法分析:讲解名画中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基本元素,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绘画技法与鉴赏”4. 艺术鉴赏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名画鉴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 教材章节:第五章“艺术鉴赏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艺术流派介绍及鉴赏方法学习;第二课时: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介绍;第三课时:绘画技法分析;第四课时:艺术鉴赏实践与展示。
外国艺术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外国艺术美术作品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外国艺术美术作品欣赏教案目标:1. 通过欣赏外国艺术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张展示外国艺术美术作品的海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外国艺术美术作品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
主体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外国艺术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就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4. 艺术家介绍: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外国艺术家,要求学生研究该艺术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并向全班做简短的介绍。
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资源和展示工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艺术家的作品。
5. 作品欣赏:播放外国艺术美术作品的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细节和表现手法,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6. 创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所欣赏的外国艺术美术作品,进行创作实践。
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的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活动:7.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分享创作背后的灵感和意义。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促进合作和交流。
8. 总结讨论: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回顾学生对外国艺术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艺术家介绍的表现。
2. 学生对外国艺术美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创作实践成果和创造力。
4. 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 邀请本地或外国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互动交流。
西方美术名作鉴赏教案

西方美术是世界上最悠久和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西方美术名作,教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鉴赏教案。
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西方美术名作鉴赏教案的制定。
一、教案的设计思路西方美术名作教学应以“学以致用”的教学思路为主,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推广和应用所学知识。
该教学思路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通过分析西方美术名作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理解艺术家的思维和创作方式。
这样的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西方美术名作的内涵和外表。
二、教案的制定步骤1、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是教案制定的重要步骤。
教学目标的具体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西方美术名作的发展历程,并了解它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还要让学生熟悉分析艺术作品的各要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制定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结合西方美术名作的特点,确定学习时间表,并选择适当的教材和资料。
3、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也是教案制定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讲课、上课、讲解、讨论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艺术的美妙,从而加深对西方美术名作的理解和鉴赏。
4、评估学习效果:制定完教案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可以通过考试、练习、作品参考及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以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教案的具体内容1、西方美术名作的建筑类作品和雕塑类作品2、西方美术名作的大师作品和顶级作品3、西方美术名作的主要领域和特点4、西方美术名作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四、教案的实施1、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授鉴赏方法、示范分析技巧、引导学生发现艺术品的特点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创作,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欣赏(外国部分)教案

《美术欣赏-外国部分》教案课程总学时:30/15 学分:1开课对象:全校学生课程类别: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教学进度表:1.第一章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原始及古代艺术二学时第一节原始艺术第二节古埃及与古希腊艺术2.第二章理性与科学的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二学时第二节北欧及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二学时3.第三章辉煌多姿的艺术景象—-17、18世纪欧洲艺术二学时第一节17、18世纪意大利艺术第二节17世纪法兰德斯艺术、荷兰艺术、法国艺术4。
第四章流派纷呈的时代——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第一节新古典主义艺术二学时第二节浪漫主义艺术、现实主义艺术第三节印象主义艺术(一)二学时第四节印象主义艺术(二)二学时5.附.中外美术欣赏作业(中国篇1学时,外国篇1学时)一学时教材:美术鉴赏(重庆大学出版社,21世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教学参考书:[德]格罗塞.蔡慕晖译。
艺术的起源[B].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J].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朱伯雄。
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J]。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薄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J]。
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欧阳英.潘耀昌。
外国美术史[J]。
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法]丹钠。
傅雷译.艺术哲学[I]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德]黑格尔。
朱光潜译.美学(一至四卷)[B]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美]鲁道夫。
阿恩海姆。
滕守尧。
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B]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袁宝林.比较美术教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何政广主编.塞尚(世界名画家全集)[J]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何政广主编。
梵高(世界名画家全集)[J]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何政广主编。
高更(世界名画家全集)[J]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第一章:美术鉴赏基础1.1 课程导入介绍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和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1.2 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讲解各个元素的运用和效果1.3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练习使用专业术语和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1.4 美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风格和流派分析经典作品,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特点第二章:中国美术鉴赏2.1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分析中国古代美术的特点和风格2.2 中国近现代美术鉴赏介绍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变革和发展分析近现代中国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3 中国当代美术鉴赏介绍当代中国美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分析当代中国美术作品的前瞻性和实验性第三章:西方美术鉴赏3.1 西方古代美术鉴赏介绍古希腊、罗马等古代西方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分析古代西方美术对后世的影响3.2 西方近现代美术鉴赏介绍近现代西方美术的流派和代表作品分析近现代西方美术的创新和变革3.3 西方当代美术鉴赏介绍当代西方美术的前沿动态和代表作品分析当代西方美术的多元化和跨学科性第四章:现代媒体艺术鉴赏4.1 现代媒体艺术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现代媒体艺术的定义和范围分析现代媒体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4.2 现代媒体艺术鉴赏方法介绍适用于现代媒体艺术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练习分析和评价现代媒体艺术作品4.3 现代媒体艺术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概念和意图第五章:美术鉴赏的实践与拓展5.1 参观美术展览和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和博物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5.2 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所学知识和技巧分析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5.3 参加美术鉴赏讲座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美术鉴赏讲座和活动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加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和热情第六章:摄影艺术鉴赏6.1 摄影艺术概述介绍摄影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摄影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独特性6.2 摄影艺术鉴赏要点讲解摄影构图、光线、色彩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鉴赏摄影作品6.3 摄影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摄影家及其作品讨论摄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第七章:建筑设计鉴赏7.1 建筑艺术概述介绍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建筑艺术与人类社会、文化、自然的相互关系7.2 建筑艺术鉴赏要点讲解建筑设计的空间、结构、功能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从审美、技术、功能等多角度鉴赏建筑作品7.3 建筑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经典建筑作品探讨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第八章:雕塑艺术鉴赏8.1 雕塑艺术概述介绍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雕塑艺术在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表现力8.2 雕塑艺术鉴赏要点讲解雕塑作品的造型、线条、质感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形式、内容、技艺等多方面鉴赏雕塑作品8.3 雕塑艺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雕塑家及其作品探讨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工艺美术鉴赏9.1 工艺美术概述介绍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特点分析工艺美术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9.2 工艺美术鉴赏要点讲解工艺美术的设计、制作、材质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学会从技艺、美学、文化等多角度鉴赏工艺美术作品9.3 工艺美术作品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工艺美术作品探讨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传承问题第十章:美术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组织美术鉴赏活动安排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交流、思考来提升鉴赏能力10.2 开展美术鉴赏主题讨论针对特定美术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10.3 完成美术鉴赏报告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10.4 举办美术鉴赏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报告等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重点解析本教案全面涵盖了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中国美术、西方美术、现代媒体艺术、摄影艺术、建筑设计、雕塑艺术、工艺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综合实践等内容。
《高中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部分课时教案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希腊和罗马雕塑、建筑的突出成就、重要地位及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2、初步掌握欣赏西方雕塑、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
难点: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审美取向。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视频材料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学生讨论:①、希腊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的气候。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寻找并发现问题。
B、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点,并讲授希腊的地理环境。
知识要点:①、三面环海,一面临山。
温和的气候条件。
为希腊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
②、大理石的盛产,为希腊雕塑提供了材料的保证。
课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学生展开讨论。
(二)历史背景: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史实、神话传说。
2、阐述自己的观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希腊的历史实。
(2)知识点:古希腊人: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事体育运动。
播放课件:展示有关的图片。
◆播放背景音乐。
(三)感知作品:1、学生观察分析代表作品:2、学生讨论作品的特点和造型特色,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理解雕塑的造型美、原始意义,理想与现实结合。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2)形成对作品的感知。
◆知识要点:建筑与雕塑的融合;理想与写实的结合;美学观念:“和谐的理想美”。
◆展示图片:《三女神》、《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四)分析作品:21世纪教育网1、雕塑作品分析:(1)学生观察分析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
(2)学生分析讨论作品,比较雕塑作品间有何艺术特色。
(3)学生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
分析古希腊人的审美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美术教案-外国美术鉴赏目录第一课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1)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 (4)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8)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11)第五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16)第六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23)第七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 (34)第八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41)第九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46)第十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51)第十一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58)第一课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外国古代艺术,使学生了解史外及古埃及,西亚,墨西哥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
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2、过程和方法利用教材,图片,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整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以艺术的起源问题分析史前美术的创作意图。
2、古埃及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与其文化情境。
教法选择:讲述、展示、比较学法选择: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人类常常把远古的原始社会,比做人类的童年,非常巧的是存留到现代的最早的两处原始时代的岩画,也首先是给几个孩子在无意中发现的。
十九世纪末,一位西班牙工程师象往常一样在一个山洞中勘察,跟随他身旁的小女儿突然惊叫:“牛!牛!”,原来,洞顶和墙上画满了红色、黑色、黄色和暗红色的野牛、野猪等动物。
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1940年的一天,法国南都的几个孩子,钻进一个曲折而又狭窄的山洞寻找一条走失的小狗。
结果发现山洞隧道通向一个岩石的大厅,在长达180米的大厅和隧道的洞壁,洞顶上,也是画满了野牛等动物形象,于是隐藏了一两万年的《拉斯科洞穴岩画》与人重逢了。
这些岩画所表现出来的娴熟的技巧以及绘画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现代人也不逊色,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创作这些岩画的动机并非为了观赏,而是一种与原始巫术和宗教有密切联系的行为。
(看图片分析,从内容、形式、形象、色彩等方面切入并讨论) 史前雕刻最著名的有法国劳塞尔执牛角的女祼浮雕和奥地利维林多夫的女祼石雕像,大约产生于三万年以前,这些雕像竭力夸张突出的是人的性特征,比如胸、腹、腿,不刻画五官,实际用途是作为当时女性崇拜或生殖崇拜的偶像。
这些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人类最早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创作的原始人来说,其主要价值却并不在其审美属性而在其实用功利属性上。
那么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呢?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是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件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起源于巫术。
追寻艺术的发生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史前美术的洞穴岩画都有一个共同题材——动物:野牛,野猪,鹿等,这些都是原始人的主要狩猎对象,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食物来源,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这些动物的特征把握得那样精细准确,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生分析史前时代的雕塑,合作探究。
(由司芬克斯之谜引述到古埃美术)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
埃及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
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
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
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
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
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
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
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
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
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
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
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
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
学生讨论分析: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第二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希腊和罗马雕塑、建筑的突出成就、重要地位及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2、初步掌握欣赏西方雕塑、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
难点: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审美取向。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视频材料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学生讨论:①、希腊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的气候。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寻找并发现问题。
B、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点,并讲授希腊的地理环境。
知识要点:①、三面环海,一面临山。
温和的气候条件。
为希腊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
②、大理石的盛产,为希腊雕塑提供了材料的保证。
课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学生展开讨论。
(二)历史背景: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史实、神话传说。
2、阐述自己的观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希腊的历史实。
(2)知识点:古希腊人: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事体育运动。
播放课件:展示有关的图片。
◆播放背景音乐。
(三)感知作品:1、学生观察分析代表作品:2、学生讨论作品的特点和造型特色,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理解雕塑的造型美、原始意义,理想与现实结合。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2)形成对作品的感知。
◆知识要点:建筑与雕塑的融合;理想与写实的结合;美学观念:“和谐的理想美”。
◆展示图片:《三女神》、《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四)分析作品:21世纪教育网1、雕塑作品分析:(1)学生观察分析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
(2)学生分析讨论作品,比较雕塑作品间有何艺术特色。
(3)学生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
分析古希腊人的审美取向。
(4)掌握雕塑人神合一、现实与理想的结合。
感悟作品的健美、庄重、和谐。
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等。
《拳击者像》:造型生动,赋予了内在人体的生命。
《掷铁饼者》:体育运动在艺术上的体现。
迅速变化的运动感。
《维纳斯》:感受自然与理想的优美与崇高。
B、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作品间进行比较。
知识点:①、古典时期是造型艺术全盛时期。
②、美术成就主要是:建筑、雕塑。
③、艺术风格特点:现实与理想化的结合。
纯真而高尚的人体美。
建筑与雕塑的融合。
展示图片:《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2、建筑作品分析:学生分析作品,感受古希腊人对建筑的严格比例,追求庄重和谐统一的效果。
1、引导学生分析《帕特农神庙》知识点: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饱满挺拔。
展示作品:《帕特农神庙》(五)体验作品: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体验活动。
2、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体验作品。
体验要求:形式不限,重在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展示作品,播放背景音乐。
(六)知识延伸:学生认识身边的艺术,发现身边的美。
1、让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作品。
理解身边雕塑的艺术美。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2、展示学生身边的雕塑作品。
3、播放课件了解古罗马建筑的伟大成就。
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课的小结。
2、谈自己对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整体感受。
教师总结:四、课外延伸:进一步搜寻希腊雕塑的资料,了解希腊雕塑的发展过程。
理解雕塑兴盛的原因。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