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中的故事——母子情深
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母性情结

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母性情结关键词:民间剪纸母性情结摘要: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人们把民间剪纸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母性情结自然而然的联系在一起。
以前美术史家们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女性创作的艺术,但事实上作为母体艺术之一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主要出于农村女性之手。
她们通过剪纸作为感情抒发的手段,‚在剪纸活动中变得自足,她们的剪纸行为是不自觉的‘艺术行为’①。
‛女人的本性就是天生的母性,因而民间剪纸艺术也是一种‚母性艺术‛。
母性情结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和母性情结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价值不容忽视,源源流长至今乃至将来。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母性情结是女性在长期的生活中产生的。
“母性是人性的本源,母性特征就是传统的家庭特征,母性是人类藉以世代繁衍的根本所在②”,决定了它与民间剪纸艺术的关系。
在我国民间,剪纸有着南北之分。
南方从事剪纸的人比较少,主要以男性创作为主,剪纸仅是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北方剪纸主要以女性为主要创造者,家家户户都剪纸,特别是农村女性,她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因而我国民间剪纸是在广大农村妇女群体中最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广大农村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象征和精神消费、心理释放的载体。
传统的剪纸中几乎都融入了一种纯朴、亲切自然的母性特征,使人们对母性在民间剪纸艺术中注入的情怀更加的了解。
一、母性情结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的表现剪纸在民间俗称“铰纸”,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这门艺术,称它为“民间剪纸艺术”。
起初,剪纸是每个妇女必学的手艺,她们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生活,她们的行为属于不自觉的“艺术行为”。
在人类艺术史中,这是一个以农村女性为主的艺术家群体,是女性在生活中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母性本能的意念倾向。
母性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也是人情感觉的自然流露。
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繁重的农耕劳作和琐碎的家庭杂务使她们逐渐把剪纸做为自己主要的抒情感物的手段和形式。
剪纸里的故事(2篇)

剪纸里的故事(2篇)剪纸里的故事剪纸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人们手中翻来折去,便成了惟妙惟肖、形象生动、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剪纸。
据说,每一个生动的剪纸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的故事呢!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四幅精美的剪纸,但最令我啧啧赞叹的是第二幅:一个年轻的少女,漂亮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对闪亮美丽的黑眸,头上戴着一顶平顶帽,帽子旁插有一朵艳丽的花,一条绣着纹案的头带上挂着几条美丽的珍珠链子,充满民族风韵的长裙包裹着她曼妙的身姿,衣袖和裙摆上绣的花纹精致美丽,乌黑的发丝垂下了几缕,她纤细的皓腕上有一只做工精巧的玉环,而少女的头上则顶着三只碗,正在翩翩起舞。
看着看着,我的思绪不禁展开了双翅,飞向了想象的王国……这个美丽的少数民族姑娘叫塞娜,是一个认真勤奋的少女,她正在碧绿的草地上刻苦练习顶碗舞。
“啪”地一声,顶在塞娜头顶上的碗掉了下来,“哎,又失败了,我可真没有用呢!达日娜姐姐都可以跳一整只舞了,而我却只能做几个动作呢。
我似乎不适合练舞呢。
”塞娜有些伤心,“没关系的,我一定可以练好这个舞蹈的!”说着,她又从地上捡起碗,继续练习。
她边练边想:母亲是这儿舞姿最美的人,我也一定会像母亲一样的!想到这儿,她有些开心了,可事与愿违,塞娜头顶的碗又一次摔了下来,还摔破了,碗的瓷片割破了她白皙的皮肤,血不停地往外流,塞娜痛地咬紧了嘴唇,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儿,似乎轻轻一眨就会流下来。
这时,一个温和的女声从头顶传来:“塞娜,你没事吧?”她抬头望去,原来是自己的母亲正关怀地望着她。
妈妈,我,我没……咝,好痛!”塞娜想要摇手,让母亲放心,却扯到了伤口,她吃痛地叫了一声。
妈妈叹了一口气,扶着塞娜到了家中,取出酒精和纱布,放到床上,一言不发地为塞娜包扎伤口。
塞娜看着妈妈,想要解释,但母亲却开口了。
她语重心长地说:“塞娜,成功不可能是一夕之间就会有的,你要成功就必须付出无数艰辛的努力。
民间剪纸故事_神话故事

民间剪纸故事剪纸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那些民间剪纸故事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民间剪纸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民间剪纸故事篇一梁颖是东昌府区剪纸艺术家协会的负责人,年纪轻轻的她有一双巧手,能够让一张空白的红纸“变化出”各种花样,让人叹为观止。
6月17日下午的布展现场,她指挥着聊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完成墙面上的布展后,又拿起剪刀剪了起来,无论是覆盖在筛子上的大团花、茶壶盖上直径五六厘米的小团花,还是虎头鞋、绣花鞋的“鞋样子”的小花、虎头,随着剪刀的上下翻飞,都从一张平面的红纸上立体了起来。
这个展览,已经让她为之忙活了八个多月,自然要做地更好一点。
去年10月,东昌府区剪纸艺术协会刚刚成立,梁颖想应该做点什么来记录下民间剪纸艺术,她经人介绍认识了聊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钱品辉,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开展关于聊城民间剪纸文化的研究,探探聊城剪纸的家底有多厚。
与之同行的,有协会的孙新华、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民俗研究所的老师刘昆及几个研究生,他们把茌平作为第一站开始了实地走访,这一走就走到了现在,不论天气如何,只要有,他们就深入到乡村中,调查掌握着最原汁原味剪纸的老艺人,并收集他们的作品,听他们讲述剪纸中的故事。
有时,他们会邀请当地文化部门的配合,由他们提供一些名单,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自己去一个村一个村地打听、一个老人一个老人地寻找。
有些村庄路途遥远、路况坎坷,一天只能走访三四个。
“大娘,你们村有没有会剪窗花的啊?那种娶媳妇时用的。
”是他们重复了无数遍的话语,很多老人会亲切地指路,有的人会抱有敌意,要求他们付费,甚至撵他们出去。
而每一次问路,也并不都能找到想要找的人,这些会剪纸的民间老艺人往往年龄大了,有的因为身体不适早已放下了剪刀,有的去了儿女家住着,有的老人已经去世了,这更激励着梁颖赶快完成这件事,不论是深秋还是寒冬,恶劣天气都不曾阻挡他们的脚步。
一支录音笔、一个本、一个照相机与摄像机,是他们走访过程中的宝贝,记录下老太太、老先生剪纸的过程,并了解他们所剪图案的含义,回来整理成文字。
关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小故事

关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小故事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从前,在北京城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两口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还有一个是叫秀女的姑娘。
这祖孙两个都是心灵手巧的人,一把剪刀几张纸在她们手下,能活灵活现剪出飞禽走兽花卉和窗花鞋样,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都有街坊邻里登门求讨。
这祖孙俩总是有求必应,后来也就靠卖剪窗花、剪花样子谋生了。
而秀女和奶奶接触的差不多都是一些穷苦人。
有的小伙子要结婚了,没钱布置新房,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纸花,鸳鸯成双,喜鹊成对,还有什么“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贴在窗户上,挂在门框上,铺在床铺上,盖在被子上,压在桌面上,粘在墙壁上,那可是用钱不多,红火吉祥,热热闹闹,使新房一点儿也不显“穷气”。
有的姑娘媳妇做新鞋,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鞋样,什么“步步登高”、“一路平安”和“双喜临门”等,依样绣在鞋面上,穿在脚上,走到那儿,都会有人赞赏花样儿好。
传说,在光绪年间,有一天从皇宫里传下圣旨,说是圣母皇太后慈禧要办六十大寿,京都内外要贡纳寿礼银,上下臣工等都要穿上拜寿服。
什么是拜寿服呢?就是在慈禧寿日那天,上下臣工等,一律要穿以仙鹤和梅花鹿组成的“六(鹿)合(鹤)同春”图案的袍服。
那年头,圣旨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违命。
一时间,北京城上上下下,许多绣花作坊,全忙活开了。
有钱的人家,为了讨慈禧的欢心,找绣花工用金丝银线作图案,要求将为慈禧拜寿穿用的衣袍点缀得越富丽越好。
还有那些小财主们,也是想着法儿制作新绣袍,为的是“显贵”。
折腾得京城几十家绣工作坊,以及小门小户零散的绣工,也没有例外,闹腾得大家都一样,忙的简直连喘口气工夫都没有了。
剪纸中成长作文

剪纸中成长作文我和剪纸的缘分,就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奇妙旅程,而且这旅程啊,还一直在继续呢。
刚开始剪纸的时候,那剪刀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小泥鳅,完全不听使唤。
我想剪个直线,结果剪出来的线就像蜿蜒的小蛇,歪歪扭扭的。
我看着自己剪得乱七八糟的纸,有点沮丧。
奶奶却安慰我说:“娃呀,这剪纸就像走路,得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我慢慢掌握了一些小技巧。
比如说,剪小弯角的时候,要把剪刀尖轻轻一转,就像给纸做个小小的舞蹈动作。
我开始剪一些简单的图案,像小花朵呀,小树叶呀。
每次剪成功一个,我就像打了胜仗的小将军,兴奋得不得了。
我把那些小剪纸小心翼翼地贴在本子上,没事就拿出来看,心里满是成就感。
随着我慢慢长大,剪纸对我来说已经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手工了,它更像是我的一个知心小伙伴。
在学校里,要是遇上了烦心事,我一拿起剪刀和纸,就仿佛进入了自己的小世界。
我沉浸在剪纸的过程中,那些烦恼就像被剪刀一点点剪掉了一样。
我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剪纸,像人物形象之类的。
记得我第一次剪古代仕女图的时候,光是那仕女的头发就把我难住了。
那头发丝得又细又密,我剪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但是我可不服输,我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头发,又仔细研究那些剪纸大师的作品。
经过好多次的尝试,我成功地剪出了那个仕女图。
仕女的衣服飘飘然的,头发丝就像真的一样,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现在啊,我还会把剪纸和现代的元素结合起来呢。
我会剪一些带着卡通图案的剪纸,像超级英雄版的孙悟空,或者是穿着时尚衣服的古代人物。
我的同学们看到我这些独特的剪纸作品,都羡慕得不行,纷纷向我讨教。
我就像个小老师一样,把我从奶奶那里学来的,还有自己摸索出来的剪纸技巧,一股脑儿地分享给他们。
在剪纸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剪纸需要耐心,就像我们做人一样,不能急于求成。
每一刀都要认真对待,就像我们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一样。
而且啊,剪纸还让我懂得了创新的重要性。
如果总是按照老样子剪纸,那就没有什么新意了。
童年剪影里的祖孙深情——《姥姥的剪纸》课堂教学谈

童年剪影里的祖孙深情——《姥姥的剪纸》课堂教学谈
《姥姥的剪纸》是著名童话作家郑路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
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和姥姥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女孩
通过姥姥的剪纸艺术,认识了姥姥、了解了姥姥的生活以及品尝到
了姥姥手做的红糖。
对于这篇童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带领学生理解家庭关系和家族文化
通过阅读这个童话,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在家庭中家人之间的亲情友爱,体现家族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
承和发扬。
2. 带领学生探究文化艺术元素
这个童话中提到了姥姥的剪纸艺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剪
纸艺术的种类和基本原理,从而品尝文化艺术的奥妙。
3.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
教师可以通过导入问题和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并分析和解读文本,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4. 提供课外拓展资源
教师可以将这个童话的故事情节结合实际,开展绘画、剪纸、
手工等创作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推荐类似的童话,让学生加深对于这种文学作品的
理解和鉴赏。
总的来说,《姥姥的剪纸》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童话作品,它不
仅涵盖了家庭关系、家族文化和艺术元素,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
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这篇童话,开展语文教育中的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剪纸小故事

剪纸小故事
从前,有个小姑娘叫小红,她喜欢剪纸,经常自己在家里剪纸。
有一天,她画了一幅美丽的画,想把它贴在窗户上,但不知道应该贴在哪里,于是她开始剪纸,想找到最佳位置。
她剪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听到了门铃的声音。
她跑去开门,发现一位老奶奶站在门口,她很高兴地向老奶奶解释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老奶奶则带来了一篮子水果和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祝你节日快乐”。
小红感到很高兴,她将卡片送给了老奶奶,并感谢她给她的建议。
老奶奶微笑着说:“你做得很好,年轻人。
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传递爱与祝福的方式。
”
从那天起,小红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剪纸不仅可以是一种艺术,还可以是一种表达祝福和爱的方式,无论是在的节日还是日常生
活中。
她决定继续剪纸,并将这些剪纸送给她的朋友和家人,用剪纸传递爱和快乐。
小红和小黄和妈妈剪纸的故事作文

小红和小黄和妈妈剪纸的故事作文在一个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周末午后,家里弥漫着一种轻松又温馨的氛围。
小红和小黄这对姐妹,正缠着妈妈想要一起玩点有趣的东西。
妈妈灵机一动,从柜子里拿出了一叠花花绿绿的彩纸,还有那把用了好久但依旧锋利的剪刀,笑着对姐妹俩说:“咱们今天来剪纸怎么样?”小红和小黄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拍着手叫好。
妈妈先给姐妹俩展示了一下怎么折纸。
她拿起一张正方形的红纸,熟练地对折再对折,嘴里还念叨着:“这折纸可是剪纸的基础,折得好才能剪出好看的形状哟。
”小黄歪着脑袋,一脸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折呀?”妈妈耐心地解释道:“宝贝,这样折是为了让剪出来的图案对称,会更好看呢。
”接着,妈妈拿起铅笔,在折好的纸上轻轻地画了一个半朵花的形状。
小红凑过去,眼睛瞪得大大的:“妈妈,这画得好像真的花呀。
”妈妈笑着说:“那是当然,咱们剪纸就得先有个样子嘛。
”然后,妈妈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铅笔的痕迹开始剪。
剪刀在妈妈的手中就像是一个听话的小精灵,“咔嚓咔嚓”,不一会儿,一朵漂亮的红花就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小红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张纸,学着妈妈的样子折起来。
可是她的小手还不太灵活,纸被折得歪歪扭扭的。
小黄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了起来:“姐姐,你折得好奇怪呀。
”小红有点不好意思,撅着小嘴说:“哼,我再试试。
”妈妈在旁边鼓励道:“别着急,小红,慢慢来,多折几次就会好的。
”小黄可等不及了,她也拿起纸开始折。
这小家伙还挺聪明,虽然第一次折得也不是很完美,但比姐姐强了那么一点点。
她得意地朝小红扬了扬手中的纸:“姐姐,你看我折得比你好哟。
”小红白了她一眼:“别得意,等会儿剪纸看谁厉害。
”终于都折好了纸,姐妹俩开始画图案。
小红想剪一只小兔子,她认真地画着,可画出来的兔子怎么看都有点像小熊。
小黄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姐姐,你这是兔子还是小熊呀?”小红生气地说:“不许笑,等我剪出来就好看了。
”小黄呢,她想剪一个小房子,画倒是画得像模像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纸中的故事——母子情深
母亲都爱着自己的孩子,她们无时不刻在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着对孩子的爱。
我凝视着这幅母亲为孩子洗澡的剪纸,就这样的看着,看着……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孩子与小伙伴们玩耍后便回家了,母亲准备为他洗澡。
孩子不一会儿便坐入了装满温水的大浴盆,他在浴盆中玩耍嬉戏着,不停地笑着。
孩子一会儿静静地躺在水中,享受盆水的温暖,一会儿在浴盆中蹦蹦跳跳,溅得满地都是水,一会儿又用双手沾上些水,往自己身上擦着,舒服极了。
母亲拿着一块干净的毛巾,搬着凳子,坐在浴盆边,开始为孩子洗澡。
母亲娴熟地为孩子一一掰开手指和脚趾,用手指沾上清水,拭去缝隙中的污垢。
每每在这时,孩子便会舒服得“啊啊”直叫。
火红的太阳高挂在空中,絢烂的云朵映衬着蔚蓝的天空,显得格外光彩照人。
孩子咧着嘴,欢心地笑着,笑得那样美丽,如春天盛开的繁花,艳丽无比。
母亲也与孩子一块儿笑了起来,原本呆滞的神情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充满了生机,如明亮的太阳,令人心驰神往。
整个屋子都布满了母子俩的欢声笑语。
过了一会儿,孩子摘下头顶上的一朵鲜花,插到了妈妈的头发上,微笑着对妈妈说:“您辛苦了,妈妈。
”妈妈摸摸孩子稚嫩的小手,热泪盈眶,激动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懂事了,妈妈应该感到幸福才对啊!”孩子听了,笑了笑,轻轻地用手划着水。
“这水可真暖和!”孩子心悦地喊着,妈妈脸上也溢满了笑容。
我仍拿着那张剪纸,看着,看着。
那剪纸上的孩子与母亲的幸福笑脸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