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与水情测报系统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操作规程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操作规程一、系统概况水文遥测系统是采用现代技术收集水情信息的先进手段,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传递信息快速、准确等特点,是防汛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自动遥测系统由×××中心站、中继站和×××雨量水位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水位站等组成。
实时雨量、水位数据自动上传到RTU(Remote Telemetry Unit),RTU经过汇总和逻辑处理后,采用水利部规定频点的无线超短波传输方式将数据上传至中继站,然后由中继站上传至×××中心站,中心站对实时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实时数据写入SQL SERVER水文数据库,用户可查询、统计、打印及修改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
系统操作规则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系统良好的运行对保证系统将×××流域内的水情数据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及时的让水库决策机构掌握水库流域内实时水情数据,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优化调度,从而确保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和汛期防洪。
为确保系统长期正常运行,规范和加强系统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则。
二、系统操作规则1、工作人员须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对遥测水情数据应拷贝保存,以防止原始水情数据因系统故障或其它设备故障丢失;不得随意清除前置机、后台机的数据,如万不得已,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并备案。
3、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及设备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各种操作和处理。
仪器设备长时间不用要作好防潮、防尘处理工作,每隔两个月左右将仪器通一次电。
水库水雨情测报系统

一、概况1.1 工程简介1.1.1 自然概况及洪水情况1.1.2 水库工程建设情况1.2工程建设必要性1.3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水库水雨情自动化检测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水文气象参数实时采集和传输、处理系统。
它应用通信、遥测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来完成雨量、水位、流量等各种参数的实时处理,并以其来实现防洪、供水、发电等优化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水库自建库以来,水库的管理人员具备了丰富的水库管理、运行经验,通过各种手段积累了大量水库流域内的水情资料,这些水情资料为建设系统提供最基本的数据依据。
我国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闸门监控系统,目前技术已经成熟。
特别是进十年来,我国大中型的洪水调度系统的建设已逐步普及,使得水库洪水预报、实时预报及水库洪水调度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日成熟。
流域雨水情信息采集及传输系统、数据处理及中心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传感器等的生产步入规范化和定型化阶段,设备故障率极低。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XX水库防汛的安全运行,提高管理质量,充分发掘水资源的潜力,进—步提高流域内水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XX水库水雨情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可行的。
二、总体设计2.1目标任务2.1.1目标遵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印发的《水库洪水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规则》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规范》,根据全国防汛指挥系统和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求,水库水雨情自动画监测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建成“先进、实用、可靠、统一、可扩展”的水雨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
建成的洪水调度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野外遥测站为无人值守站,全天候工作,具有良好的防雷能力;●系统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性能先进、可靠性高、省电定型产品;●实时采集、传输、接收各遥测站的水情信息,并实现实时动态显示;●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在线实时水雨情测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Internet/Intranet向主管部门发送水情数据、传递水情信息;2.1.2任务2.1.2.1 水情自动遥测系统1.遥测站网规划:主要依照《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1-94)》和《水情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的规定和XX水库建设水库洪水调度系统的要求,结合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进行站网规划。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1总则1.0.1为适应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做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水电站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1.0.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流域降水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的信息系统。
1.0.4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包括监测站)、遥测站、信道(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联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的自动测报网络。
1.O.5新建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建设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组成部分,并将系统的建设纳入工程建设一并实施。
1.O.6本规范中涉及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2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1 基本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论证2.1.1进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收集下列基本资料:(1)计划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2)流域内已建水文站网、报汛站网、邻近地区遥测站网方面的资料。
(3)流域的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重要水文站的最高最低水位、短历时暴雨雨强、洪水产流汇流时间、洪水传播时间、防洪标准和洪水灾害,降雪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日照时数最少的持续时间等特征资料。
(4)雷电情况与地震烈度。
(5)已建和计划建设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重要水利工程的技术资料。
(6)现行的水文预报、防洪调度方案,预报和调度工作的要求。
(7)流域内无线电台设置情况和发展规划。
(8)流域的社会经济、交通、供电和通信情况。
2.1.2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可行性论证包括:(1)依据建设目标、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特征与地形条件,当前国内外的技术、设备状况,论证实现建设目标的技术可行性。
水文信息测报整管一体化系统设计探讨

水文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信息的交 换,设备的监控,数据的管理和系统设置等几部分。系统 可以按照列表方式和图表方式对雨量、水位、流量、库容 线和电压过程线进行准确有效的展示,方便操作者查看和 查询,并且浓墨重彩的突出了它的水文测验、水情报汛、 资料整编、维护管理这四大功能。而此水文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库,较之以前的水文信息系统有了 更大更准确的数据存储和数据读取设施,能够更加生动的 展现在操作者的面前,方便操作员进行数据比对,从而对 水文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再有,此水文信息管理系统经 过重新设计,抛却了以前传统的水文信息系统的操作需要 多个设备共同协作才能工作的缺点,形成了一个一体化设 计的新系统,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这个一体化的系统上看 到,操作员一目了然,能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分析和 判断,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水文 信息测报整管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凭借其巨大的优势在我国 水文信息管理进步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文监测与水情测报

地下水监测系统 中小水库预警预报系统
3基本功能和建设条件
系统基本功能
设计与建设原则
建设条件
建设要求
系统基本功能
主要是:解决水库洪水调度系统中的水情信
息自动采集、编码、发送、中心站接收、解码处理、
存贮、应用等技术问题,使水情信息能实现自动资 料整编和及时有效地用于洪水的预报、调度、决策, 为防汛调度、防洪兴利服务。
NSY
水文监测与水情测报
中国.南京
2012年3月29日
主要内容
1-前言
2-水文监测
3-水情测报
4-基本设备
5-信息传输 6-应用软件
7-建设资质
8-建设经验
1 前言
水文监测与水情测报技术
涉及现代通信、传感器、电子、计算机、气象、水文、
地理等多种学科领域,
遥测数据的处理流程
在遥测系统中,一般有一台数据接收服务器(或工 作站),接收来自卫星终端、GSM-SMSM、CDMA-SMS、
GPRS、CDMA-1X、VHF、PSTN终端等的实时遥测信息
的接收、译码、甄别、合理性检查(抗数据突变)处 理,得到各遥测站的实时遥测资料,并进入原始数 据库进行数据保存。
水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系统解决方案1 组网方案简述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现代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是完成江河流域降雨量、蒸发量、河流湖泊水位、海洋潮位、流量(流速)、风向风速、水质、闸坝的闸门开度、渗压、土壤墒情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应用的信息系统,属于非工程性防洪措施。
它能将某一流域或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水资源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水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水害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两部分。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遥测站(包括监测站)、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水文自动测报网络。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多用在重点防洪地区及大型水利工程上,特别是在流域性、区域性的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的自动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从70年代末起步,在浙江省浦阳江流域首先应用。
80年人初期为引进阶段,先后在淮河王家坝区间、长江流域汉江丹江口水库、黄河的三门峡至花园口建成进口设备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1985年以后为国产设备研制、定型阶段,有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黄河流域陆浑小区自报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长江流域汉江的黄龙滩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
90年代后为推广应用阶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括三种工作制式:自报式、查询应答式和混合式。
自报式工作制式:在遥测站设备控制下每当被测参数发生一个规定的增减量变化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即向中心站发送所采集的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接收设备始终处于值守状态。
现在已经对传统的自报式工作制式进行了改进,使自报式工作制式有了较大发展。
改进后自报式也是双向通信方式,不是过去的纯单向工作方式。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软件1.1项目概况1.2系统需求。
1.2.1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应基于各测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自动化处理进入为本系统运行配置的数据库,实现对水情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测报的功能,应满足不同数据源的接收方式维护,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模型库、预报库等其它专用库,按照满足水情预报成果的制作与发布要求。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处理、数据库管理、标准数据库创建。
1.2.2水文预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模式,坚持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
建立满足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服务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
1.2.2.1系统功能水文预报作业系统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的平行运行,并可进行多方案成果的交互式分析、比较,为水库的预报调度运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运行模式可采用自动定时预报和交互式预报两种模式并举。
水文预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水情数据预处理、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模型(方法库)指定、作业预报计算、考虑预见期降雨的预报计算、水文预报成果交互式分析和预报精度评定。
1.2.2.2预报项目预报项目为入库流量、坝址区重要站水位;预见期包括6h、12h、24 h、48h定时过程预报和洪峰预报。
1.2.2.3运行功能要求短期作业预报运行程序,采用交互方式指定本次使用的模型程序,以方便加入新的预报方法库和在不同的预报站上进行不同的预报模型的组合。
系统具有实时校正的交互修正等综合分析功能;具有利用降雨综合分析信息,对预见期不同降雨量级水文情势变化的模拟功能。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检索功能。
作业预报系统还应包括成果输出、精度评定、方案参数率定等配套功能。
1.2.2.4水文预报系统集成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应将短、中期水文预报的全部功能集成到一个总平台上,并具有水雨情信息查询、报表生成、资料整理归档等功能,供用户完成全部短、中期水文预报等相关的工作。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软件1.1项目概况1.2系统需求。
1.2.1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应基于各测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自动化处理进入为本系统运行配置的数据库,实现对水情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测报的功能,应满足不同数据源的接收方式维护,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模型库、预报库等其它专用库,按照满足水情预报成果的制作与发布要求。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处理、数据库管理、标准数据库创建。
1.2.2水文预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模式,坚持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
建立满足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服务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
1.2.2.1系统功能水文预报作业系统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的平行运行,并可进行多方案成果的交互式分析、比较,为水库的预报调度运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运行模式可采用自动定时预报和交互式预报两种模式并举。
水文预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水情数据预处理、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模型(方法库)指定、作业预报计算、考虑预见期降雨的预报计算、水文预报成果交互式分析和预报精度评定。
1.2.2.2预报项目预报项目为入库流量、坝址区重要站水位;预见期包括6h、12h、24 h、48h定时过程预报和洪峰预报。
1.2.2.3运行功能要求短期作业预报运行程序,采用交互方式指定本次使用的模型程序,以方便加入新的预报方法库和在不同的预报站上进行不同的预报模型的组合。
系统具有实时校正的交互修正等综合分析功能;具有利用降雨综合分析信息,对预见期不同降雨量级水文情势变化的模拟功能。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检索功能。
作业预报系统还应包括成果输出、精度评定、方案参数率定等配套功能。
1.2.2.4水文预报系统集成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应将短、中期水文预报的全部功能集成到一个总平台上,并具有水雨情信息查询、报表生成、资料整理归档等功能,供用户完成全部短、中期水文预报等相关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泡式水位计安装示意图
压力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电子水尺安装示意图(太原理工大学研制)
4.3水位资料整编 1)水位计算 直立式、矮桩式、斜坡式水尺:水位=水尺零点高程+水尺读数 悬垂式水尺:水位=基准点高程-悬垂线长度 浮子式水位计:水位=校测水位+水位变化值 超声波、雷达水位计:水位=基准点高程-发射设备至水面距离 压力式水位计:水位=探头点高程+探头点水深 电子水尺:水位=水尺零点高程+水尺读数 2)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
(4)部分流量的计算: 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Vi与部分面积Ai之积可得到部分流量: qi=Vi*Ai (5) 断面流量及其它水力要素的计算 ① 断面流量Q为断面上各部分流量qi的代数和; ② 断面面积A为各部分面积Ai之和; ③ 断面平均流速: V=Q/A ④ 断面平均水深: h= A/B B为水面宽(m) 5.5.5流量测验时相应水位的计算 1)算术平均法:zm= ∑zi/n 2)b’Vm加权法 3)部分流量加权法
5.5.1起点距测量
起点距: 起点距是指测验断面上的固定起始点至某一垂线的水平距离。
测量方法: 直接量距法 建筑物标志法 地面标志法 断面索法 仪器测角交会法 无线电定位法等
利用六分仪进行起点距测量
5.5.2水深测量
利用水文绞车进行水深测量
利用测杆进行水深测量
超声波测深仪器
回声测深仪
5.5.3测流步骤
a.算术平均法:适用于一日内水位变化缓慢,或水位变化较大,但系等时距人
工观测或从自己水位计上摘录情况。 b.面积包围法:适用于一日内水位变化较大,且系不等时距观测或摘录情况。 即将当日0~24小时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求得。
1983年赣江吉安站逐日平均水位表
五、 流量测验与资料整编 5.1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以m3/s
3.3.1水准点设臵 测站设臵的水准点包括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是永久性的高程控制点,他是具体反映基面位臵的标志,一般设臵 成暗标。 校核水准点:是用来引测断面、水尺零点高程和其它设备高程的,一般设臵成 明标。 3.3.2横断面的布设
基本水尺断面:垂直于流向,用于观测水 位,流速仪测流。 浮标断面:用来测量上下断面间浮标运行 时间,间距一般为断面最大平均流速的 80~50倍。 比降断面:用于测量河段比降和分析河床 糙率,上下比降水尺的间距根据水尺读数 的标准差、 水准测量的标准差、河道的落 差有关,可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3测流渡河设施设备
对于有结冰影响的河段,冬季流量资料整编一般采用k值过程线进行整编。
黑龙江上马厂Biblioteka 文站K值过程线1.2 1 0.8 k 0.6 0.4 0.2 0 时间
根据实测水位、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就可以进行流量资料的整编。对整编的 流量资料要进行合理性分析: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外延的范围,一般要求高水延长不超过当年实测到水 位变幅的30%,低水部分不超过10%。 2)对整编的流量资料要进行合理性检查,包括单站检查和综合性检查。 单站检查主要是:单站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照检查;流量过程线与水 位过程线对照检查。 综合合理性检查:上下游洪水过程线及洪水总量对照检查;上下游日平均 流量过程线对照;上下游水量是否平衡等。
5.5.4.2计算步骤:
(1)垂线平均流速 一点法:vm=kv0.5/0.6 两点法:vm=(v0.2+v0.8)/2 三点法:vm=(v0.2+v0.6+v0.8)/3 五点法:vm=(v0.0+3v0.2+3v0.6+2v0.8+v1.0)/10 (2)部分平均流速 ①岸边部分:V1=aVml 或Vn=aVmn ②中间部分: Vi=(Vmi-1+ Vmi)/2 (3)部分面积的计算 ①岸边部分:按照三角形计算部分面积 ②中间部分:按照梯形计算部分面积
计。 5.2 流量测验 流量测验一般情况下用面积法测验。就是通过实测过水 断面平均流速和过水断面面积来推求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 主要有流速仪法、比降法、浮标法。
5.3流速测量的仪器
旋浆式流速仪
旋杯式流速仪
手持式电波流速仪
利用ADCP进行流量测验
5.5流量测验 传统的河道流量测验根据流量测验原理要求测量断面和流速,测量断 面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测量起点据,另一部分是测量水深。
3)交通、通信方便。
3.2测验河段的选择 1)平原河流应尽量选择河道顺直、匀整、稳定的河段,其顺直长度应不小于
洪水时主河槽河宽的3~5倍,以保持比降一致。
2)山区河流应选在石梁、急滩、卡口、弯道的上游附近规整的河段上,避开 乱石阻塞、斜流、分流影响处。 3)观测河段不受人为干扰,尽量靠近居民点。 3.3水文测站的设立
属水文测站专用的另一种假定基面。
使用水位资料时一定要查清其基面
4.2 观测水位的设备 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1)水 尺 按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与悬锤式4种。
直立式水尺
倾斜式水尺
斜坡式水尺:为直接涂绘水尺刻度,设△Z代表直立水尺最小刻 划的长度, △Z 斜代表边坡系数为m的斜坡水尺最小刻划长度, 则△Z斜 = 1 m 2 △Z 。 矮桩式水尺: 当受航运、流冰、浮运影响严重,不宜设立直立 式水尺和倾斜式水尺的测站,可改用矮桩式水尺。矮桩式水尺由 矮桩及测尺组成。观测水位时,将测尺垂直放于桩顶,读取测尺 读数,加桩顶高程即得水位。 悬锤式水尺 :由一条带有重锤的测绳或链所构成的水尺。它 用于从水面以上某一已知高程的固定点测量离水面的竖直高差 来计算水位。
5.6浮标测流 在洪水较大或水面漂浮物较多,特别是在使用流速仪测流有困难的情况下, 浮标法测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浮标测流的主要工作是观测浮标漂移速度, 测量水道横断面,以此来推估断面流量。 凡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可以制成浮标。 用水面浮标法测流时,测得的是浮标在水面的漂移速度,这种流速称浮 标虚流速,它不能代表断面平均流速,将它与过水断面相配合,计算出断面 虚流量,然后乘上浮标系数 才能得到断面实际的流量。
二、水文测站及水文站网 2.1定义 水文测站: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 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 水文站网: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 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2.2水文站网的分类 测验项目:水位、流量、雨量、蒸发、泥沙、水质、实验。 经办单位:国家、群众。 测站性质:基本站、专用
水文测验 与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水文测验
一、水文资料的收集途径和规程规范对水文勘测的要求 水文资料的收集有三个途径,一个是到水文部门收集整编刊印的资料; 另一个途径就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水文调查、设立专用站,获得所需 要的水文资料;第三就是通过实验获得所需要的水文资料,如水槽实验估算 河流推移质沙量等。 水电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不同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预可阶段要求“基 本确定主要的水文参数和成果”,可研阶段要求“确定水文参数和水文成 果”,可研阶段主要是补充预可以来所增加的资料,对预可阶段水文成果进 行复核。 水文计算规范和报告编制规程里面对水文分析计算的深度要求体现在三 字“应、宜、可”,“应” 最严格,要求必须做,“宜、可”表示稍有选 择,要求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该这样做。例如《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对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一节的要求用了4个“应”,如果没有可用的资料,要求 必须开展有关的调查和观测工作。 为了做好工程水文设计,水文成果达到规范的深度要求,水文专业工作 人员必须熟悉水文测验工作。
目前所采用的流量测验仪器比如ADCP不需要进行流速和断面测 量,把仪器横渡断面就可以直接测验流量数值。
ADCP基于声学多普勒原理:利用观察者与声源之 间的相对运动,使得观察者观察到的声波频率发 生改变的一种现象。基于声学多普勒原理,使得 ADCP能够有效地利用声波,并且通过ACDP与水 流的相对位臵来遥测水流的速度在具体应用时, ADCP向水中发射固定频率的声波短脉冲,使得测 量高精度、快速、高效。当这些脉冲碰到水中的 固定散射物,如浮游生物和泥沙等,就会发生发 射。于是,ADCP就可以通过这些反射来得到回波 信号,然后通过相应的处理得到水流流速。
2)自记水位计 观测水位的自记仪器目前有浮子式、压力式、超声波、雷达式、气泡式、电 子水尺等设备。
浮子式水位计
超声波水位计
雷达式水位计
压力式水位计
气泡式水位计
电子水尺
浮子式水位计安装示意图
雷达式水位计安装示意图
压力式水位计: 气泡式水位计:将空气通过过滤、净化后,气泵将空气 经单向阀压入储气罐,储气罐的气体分两路分别向压力控制 单元的压力传感器和通向水下的通气管中输送,当气泵停止 工作时,单向阀闭合,水下通气管口被气体封住,从而形成 一个密闭而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水下管口的空腔,据此测量水 压力,换算成水位。 压阻式压力水位计:该传感器是直接将压力传感器严格密 封后臵于水下测点,将其静水压力转换成电信号,用防水电 缆传至岸上,再用专用仪表将电信号转换成水位值,这种水 位计被称为“水下直接感压式压力水位计”又称为“压阻式 压力水位计”。 电子水尺: 电子水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水的导电性,利用类似于 人工观测水位的方法。它是自上而下依次读取每个感应点 (即探针)的电导。在测到探针和水面接触的位臵时,探针 间的电导会突变增大,从而确定水位值。
2.3水文站网的管理
从上到下依次是:水利部 区水文水文水资源勘测 (省水利厅)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水文站 地
水文站站房
水文站气象场
水文站直立式水尺
水文站自己水位井
水文站测流缆道系统
三 水文测站的建立
3.1选择水文测验河段的条件 测验河段选择应满足以下3个条件: 1)必须满足设站的目的要求; 2)在保证测验成果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有利于简化资料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