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合集下载

五育融合英语案列

五育融合英语案列

五育融合英语案列
以下是一些五育融合英语案例:
德育:在学习有关家庭和亲情的英语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讨论。

让学生们分享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及如何感恩父母。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学到英语词汇和表达,还能培养感恩之心和孝道。

智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逻辑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们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

体育:将英语教学与体育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英语。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英语体育游戏,如“Simon Says”(西蒙说)等。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用英语发出指令,让学生们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美育:通过欣赏英语歌曲、诗歌和电影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大自然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们欣赏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英语诗歌,如威廉·华兹华斯的《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高英语审美能力。

劳育: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劳动意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制作英语主题的手工作品,如英语贺卡、英语小报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提高英语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劳动意识和
技能。

英语学科渗透思想教育案例

英语学科渗透思想教育案例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的教学案例分析这堂课我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以旧引新,创设情景,趣味操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掌握本课基本的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来个角色转换,让学生轮流当一次小老师,感受其中乐趣。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要求每位学生自备一张全家照(没有的自画也行)。

把全家照投影在屏幕上,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介绍家人。

如果学生不能流利介绍,提示学生看看屏幕上的范例。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

虽然他们常犯错误,不能流利表达,最起码他们都敢说英语,体会到说英语的乐趣。

这是学习英语良好的开端。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给学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6人一组做个别调查,填充表格。

小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和竟争意识。

在此活动中教师是督促者、帮助者、参与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采访,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笔交流的能力。

在学生会听、会读、会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人的短文,,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由于课堂上做了大量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完整地写完一篇短文。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要求他们养成听的习惯,科学储备大量知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大胆开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首先,从课堂教学氛围来看,感觉有些单调,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大胆,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他们好像是被动的, 老师叫到了就主动参与, 没叫到就不发言。

其实这种学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课堂上少了学生的积极发言,那学生不就成了观众了吗?这样的课堂缺乏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鼓励的微笑和眼神、行赏的话语、关注的神态,有节奏的的掌声,分组活动,做游戏等,从各方面去启发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不仅能学会教的语言,还能创造新的语言。

其次,在本案例中,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所体现,教师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并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搭配,在讨论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很好。

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孙丽华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教育的本质包含着两个层面,即“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课时紧,内容庞杂等原因,我们很容易忽视“育人”,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

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

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我们有责,.在教学中深刻挖掘课文中的德育思想,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提问题去思考,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必要的德育渗透,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化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

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道德思维。

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

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案例描述:这是一堂阅读课,通过报刊文章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由课堂阅读向课外拓展。

在大量输入信息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阅读Dealing With It,从“奶酪故事”里学习应对变化的智慧和勇气。

阅读Teaching him responsibility? 网友“桐柏”打算与即将过18岁生日的儿子签订经济补偿协议。

你支持他的做法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

China goes global是一篇时政新闻,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学生了解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了解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案例3

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案例3

英语德育渗透案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一些看似平常却又蕴涵教机的事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契机,选择好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有意的教育,使德育在课堂上得到切实的渗透。

记得有一次课上,在教学“My Family”这个内容,我请学生依据实际情况“开火车”说说家人的工作,表现的机会到了,同学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 .”“My uncle is a boss .”气氛挺活跃的。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别别扭扭地说:“My mother is a cleaner .”这位学生的妈妈是一位街道清扫工。

其他学生偷偷地笑,而她则低着头,脸红红的,好像做了什么错事。

于是我说:“是的,你们家人的职业各不相同,有的体面过人,有的默默无闻,但只要是劳动着的就是光荣的,都值得我们尊敬。

”同学们深受教育。

在接下来的歌曲时间里,我请同学们把书上的歌词用实际情况替换,这位同学就这样自豪地唱道:“My father is a worker , my mother is a cleaner , I love them so .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处处留心,事事用心,你就能够掌握它。

当学生学习上有了畏难情绪,我鼓励学生只有不怕困难,勇于前进才能取得胜利,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当学生遇上问题,我鼓励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当学生生活上有困难,我发动大家关心帮助,培养互相关爱的风气。

徐长梅
2012年6月10日。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典型案例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典型案例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个有关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的典型案例:案例名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摘要:该案例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和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背景:这所学校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公立小学,拥有500名学生。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听说方面存在困难,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解决方案:教师团队开发了一套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下是该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 综合资源利用:教师组织了学校图书馆的英语读本,并引入了一些教育类视频和音频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听和说能力。

2. 游戏化学习:教师设计了一系列英语学习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使用英语卡片进行配对游戏,组织英语角色扮演活动等。

3. 项目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英语项目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讲故事和展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合作制作一个英语广播节目或是组织一次英语舞台剧表演。

4. 激励机制:教师设立了英语学习激励机制,例如学习竞赛、评选优秀表现和颁发奖状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

成果和影响: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学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活跃,参与度更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加。

同时,学生的听说和表达能力明显提升,英语成绩也有所上升。

结论:该案例表明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是有效的。

教师团队的努力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这种经验可以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全面发展。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案例(5篇)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案例(5篇)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案例(5篇)案例一:游戏学习法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发现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效果不佳,缺乏兴趣和动力。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游戏学习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设计了各种有趣的英语游戏,如单词接龙、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英语知识。

结果通过游戏学习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记忆效果也明显提高。

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英语成绩也有所提升。

案例二:情境教学法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真实情境对话时存在困难,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他设计了各种日常生活情境,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真实对话练习。

结果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对话更加流利自然,也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案例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他使用投影仪和电脑,将教材内容制作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结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他们对于图文并茂的教材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案例四:小组合作学习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困难,互动和交流不够流畅。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

他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在小组中更加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案例五:个性化学习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进度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进度较快,有的学生进度较慢。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个性化学习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他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进度,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给予不同的辅导和指导。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英语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和生硬的说教上,否则,不论教师说得如何动听和感人,学生不但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善于设计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过程:
在讲授family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从而引出father和mother。

然后我在启发学生family所代表的含义,即:F=father,m=mother,i=I,l=love,y=you,也就是Family= 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 让学生感受到了只要爱爸爸妈妈就组建一个幸福快乐的family,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爱父母的教育。

同时出示父亲节和母亲节,并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两个节日时,你会为父母做些什么,让学生学会感恩。

案例评析:
案例反思:
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教材是德育渗透的主要载体,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学内容和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要善于设计学生易于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渗透、感染和熏陶,在本课时中,我让学生记住父母亲
节,并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节日中,能为父母能做些什么等活动,进行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无痕”的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典型案例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典型案例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典型案例一种典型的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案例是中国的英语课程改革。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开
始实施英语课程的改革。

在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从传统的注重语法知识和词汇记忆
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也
从传统的教材中心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经验的教材。

此外,改革还引入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
学设备、互动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

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
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果也逐渐显现。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英语水平
考试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所增加,更多的学生选择参加英语
竞赛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学习动力。

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案例,它体现了教育部门在英语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及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关注。

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Wonderful places, wonderful life——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松江区方塔小学宋娅【案例背景】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在积累学习经验、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增强文化理解,初步具有全球视野,并认同语言文化差异,提升语言自觉。

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

在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和渗透。

1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本课时在关注学科育人方面进行的一些实践。

【教学设计说明】Oxford English4A Module 3的教学主题是:Places and activities, 教材上分为三个教学单元:In our school, Around my home和In the shop。

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体现Places and activities的载体,让学生根据身边不同的场所及活动进行观察和介绍,能运用语言、初步掌握阅读并获取关键信息,表达对身边事物热爱之情。

一、教学对象分析1. 本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课堂表现积极。

但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鼓励学生多表达、多表演、多参与,旨在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语言交流的自信心。

2. 本节课话题与场所相关。

学生已经会用like, can描述场所及表述自己喜欢的活动;会用How/What询问事物的具体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3.本课时整合了Unit2的语言知识,其中There be句型和方位介词的表达对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创设语境给学生提供立体方位空间,让学1朱浦,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应用性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2011生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二、单元整体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话题My favourite place选自M3U2 Around my home单元的第三教时。

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学设计重点关注单元分课时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关注各课时之间的联系,关注知识的推进、学生能力的推进和情感的推进。

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三课时,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My favorite place三个分话题。

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家的整体认识,让学生在了解感受自己的居住环境过程中,习得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用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感知理解核心词汇street,road, 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 等。

正确运用句型W here is…? Is there…/Are there…?询问居住小区环境的特征,感受家的美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运用核心词汇street,road,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等,同时感知理解拓展词汇bakery, clothes shop等。

能运用There is/ are…… can… can also… 描述居住社区的环境和设施。

第三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在第一、第二教时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核心词汇street,city,supermarket,shop,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some等。

巩固拓展词汇bakery,clothes shop等,理解词汇favorite的含义。

综合运用句型My favourite place is…It is beside/ in front of/ behind/between… There be…I can…I can also…What a/ an… place!描述自己家周围喜欢的一个的地方,体验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本课时设计说明整体思考教学设计,凸显语用情感体验。

本课时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三教时,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了解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语境中进一步提升语用能力,体验感知,提升情感。

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 教学设计基于教材重组教材内容,遵循TCLLU原则,注重挖掘并有效整合教材原有的信息和知识点。

如Jill 和Alice所居住小区的地图设计和道路的名称均来自教材Look and say的已有内容, 地点名称的确立如Nice Garden 和Yummy Restaurant来自Say and act的插图。

文本语言的组织注重整合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如also,地点名称和方位介词等。

同时小区居住环境特色设定兼具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特色,如关于 a quiet neighbourhood 和a busy neighbourhood在社区中的地点分布。

2.语言知识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场所的描述,介绍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name 和location。

学生在第一、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方位介词在实际场所中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第三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图片,从平面的理解过渡到较为真实具体的生活空间,立体感知方位,将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描述场所进行的活动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是情感做铺垫。

3.教学过程关注推进1)Pre-task:巩固复习,引入话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在课的Pre-task阶段,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前两个课时内容,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

通过对话,初步感知词汇favourite,引出本课话题My favourite place,整体初步感知文本主要内容,捕捉核心信息favourite。

2)While-task:语篇带动,关注情感①关于Jill’s favorite place。

教师引导,训练学生思维,模仿朗读,在问与答中逐步呈现语言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 It is beside/ / behind/ (I)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②关于Alice’s favorite plac e。

教师尝试让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组织语句,在回答过程中形成语段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 It is beside/ behind/… I 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表达自己的情感。

3)Post-task:综合运用,尝试语用在课的Post-task环节,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居住环境。

随后小组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4)Assignment:学会分享,感受生活有效的作业应具备三个要素即:延续性、操作性、检测性。

依据这一原则,在本节课的Assignment 中,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本节课所学的文本内容,并通过秋游的契机,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并相互分享,进一步感受生活环境给不同的人带来的乐趣。

【案例片段与思考】情境一(While task):Jill’s favourite placeStudents sing a song “Let’s go to the garden”.T: What is in the garden?S1: 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 Look, the flowers are so beautiful. The trees are so tall.S2/3/4: There is a …T:What can Jill do in it, can you imagine?S1: Maybe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 Umm, so nice!S2/3/4: I think she can …T: Look, what can Jill do in the garden?S: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 She can also play on the swing.T: Is she happy in the garden?S: Yes.T: Listen, what does she say?S: Yippee, what a nice place! It is my favorite!本片段选自While-task中的情景一:Jill’s favourite place。

围绕本节课主人公之一Jill,介绍Jill’s favourite place,学习过程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视听结合,获取信息;歌曲编唱,体验感受;模仿朗读,理解句文。

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内容推进中,逐步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二(While task):Alice’s favourite placeT: Jill has a favourite place. What about her classmate, Alice?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 Where is it? What can she do there? And how does she feel? Do you want to know?S: Yes.T: Now, let’s listen and choose.T: let’s have a check.G1: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S1: Her favourite place is Yummy Restaurant.G2: Where is it?S2: It is between the supermarket and the bakery.S: What can she do there?S3: She can eat nice food at the table. She can also taste some snacks. Umm, so yummy!T: Now can you be Alice and introduce your favourite place?S1, S2 show their passages.T: Wow, Yummy Restaurant is really a great place!此片段选自While-task中的情景二:Alice’s favourite pl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