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成长》与阅读、习作教学
《一棵树的成长》与阅读、习作教学

《一棵树的成长》与阅读、习作教学摘要小树苗每天成长的过程我们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
时间久了,不用刻意去观察,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感受到它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小树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孩子的学习不正像一棵树的成长吗?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许一个月、两个月都看不到进步,但是五年、十年之后,再回过头看,一定会发现他们成长了、进步了。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爱心、从内心相信孩子在成长着。
关键词耐心信任作文教学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最近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一篇文章——《一棵树的成长》,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暖暖的感动和深深的崇敬,为这个像树一样成长的孩子,更为智者一样的孩子的父亲。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孩子生来有些愚笨,尽管他很努力,但是每次考试他总是倒数第一。
为此,他绝望地问父亲:“我是不是一辈子都没有前途?只能是倒数?”父亲没有说话,从山上找来一株小树苗,让他种在院子里,并叮嘱他浇水施肥。
他不明所以,但依然照做了。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他仍然还是倒数第一。
看着他沮丧而绝望的表情,父亲把他带到院子里,指着那棵树苗对他说:“你瞧,这裸树苗是你去年种下的,那时它只有一尺来高,现在你再看,它已将近两尺高了。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与我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树每天都在成长,但你看得见吗?看不见,并不代表它没有生长。
学习也是一样,它是一个曰积月累的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
也许你一月、两月看不到进步,甚至一年、两年都看不到进步,但是五年、十年后,你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成长了,进步了……”。
听了父亲的话,他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于是他又有了信心和希望。
他数十年如一,矢志不渝地努力着。
最终,他顺利地考入了北大。
多年后,当他回到故乡时,发现自己当年种下的那株小树苗,竟然长成了参天大树,望着那棵树,他不禁泪流满面,为自己,也为父亲。
看完这个故事笔尖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是啊,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父与子!在我看来,这个走过困惑迷茫、始终坚持如初的孩子了不起,这个慈祥、深沉、睿智、不急不躁、耐心等待、无条件爱孩子、从内心相信孩子在成长的父亲了不起。
一棵树的成长读后感范文

一棵树的成长读后感范文
这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棵树的成长》。
讲的是有个学习很差的小男孩,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
为此,他十分地自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的父亲微笑地对他说:“孩子,其实你每天都在进步。
”后来,父亲让他种了一棵树,让他明白树的成长和我们人的进步是一样的。
一棵树的成长告诉我们:我们每一天都在进步,就是两三个月或者一两年看不到,但是五年、十年后你再看看自己的路,会发现自己成长了、进步了。
以后做什么事只要肯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我在一年级上册时数学不好,寒假时妈妈让我每天都做数学题,慢慢地,我好像有一点喜欢上了数学,很多难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一年级结束时,数学好像是我的好朋友,一天不见就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似的,当然,我的`数学成绩也就一天天好起来了。
是的,树的成长和人的进步是一样的,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小树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初一叙事作文《树的成长》500字(共7页PPT)

树的成长
500字
明明在功课没有完成的时
候,又上网了。他也不知上哪个
网站好,就随意用搜索引擎
搜索“一棵树”。于是,他看到一个
网页,正中画着一棵得病的幼
苗、一棵茁壮的树苗和一棵参
天大树。这时,他发现这是盲
童的网站,因为下面写着:“一棵
过程 树在成长
中免不了会遭受风
虫害 吹雨打、
,也难免会得病。
幼苗 失明了,不要怕,这就像
得
病。信心、恒心、上进心和
毅力,就是治病良药!就是成
长的需求!茁壮成长吧,我们将成为
参天大树!”他认真浏览了这
个网站,听到了盲童们用麦克
风录下的互相鼓励的话,听到了盲童
们的经验交流,也看到了盲童
学校的老师记下的盲童们借
专用读屏软件刻苦学习知识、
本领的感人故事。
关键词:失明,不要,幼苗,得病,
信心,恒心,上进心,毅力,就是,治病, 良药,就是,成长,需求,茁壮成长,我 们,成为,参天大树,认真,浏览,这个, 网站,听到,盲童,麦克风,录下,互相, 鼓励,的话,听到,盲童,经验交流,看 到,盲童,学校,老师,记下,盲童,专 用,读屏,软件,刻苦,学习,知识,本 领,感人,故事。
初一叙事作文《树的成长》
他被盲童们的顽强精神深深感
责备 动了,同时也狠狠地
自己竟
因贪玩而没有认真学习。他知
树 道了,盲童们心中植下了希望的
苗,在知识的甘霖的滋润中,在
永远那么灿烂的阳光下顽强成长,并
且将会成为参天大树。而他心
中也有一棵幼苗,原本被“不
虫子 爱学习”的
蛀了一个洞,现
在虫子已被“自责”的啄木鸟吞
下,幼苗也吸取了大量的养分,
《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了解树木生长的奥秘

《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了解树木生长的奥秘。
我们来了解一下树木的结构。
树木通常分为树冠、树干和树根三个部位。
其中树冠代表树木的头部,拥有叶片和枝条等组成这些部位吸收了大量的阳光和水分,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能量。
树干则是连接树冠和树根的主要部位,它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来支撑树冠的生长。
而树根则是树木的根系,它们深深插入土壤中,吸收并储存水分和养分,为树木提供支撑和稳定的力量。
我们来认识一下树木的生长过程。
树木生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首先是萌芽期,这个阶段是指树木在春季开始生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树木会在树枝和年轮中形成新的芽,并由此开始生长。
接着是生长期,这个阶段是指树木的生长开始加速的阶段,此时树木会不断吸收阳光和水分,并在树干和树冠中形成新的叶片和枝条。
最后是成熟期,这个阶段是指树木的生长逐渐稳定的阶段,此时树木的叶片和枝条开始停止生长,并逐渐转化为花和果实等有着繁殖功能的组织。
我们来了解一下树木生长中的关键过程。
树木生长的关键在于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
阳光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品,光合作用可以将阳光中的能量转化为树木需要的养分。
水分则是树木生存所必需的,它们通过树根的吸收和运输向树冠提供生命所需的水分。
而养分则是树木生长的源泉,它们从土壤中吸收并在整个树体中进行传输,为树木生长和繁殖提供必要条件。
我们来认识一下树木的生命力。
树木在自然界中拥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它们经受过无数年的自然磨难,仍不断繁衍生息,成为了众多生命中最为硬朗的存在。
它们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数米甚至十数米之深,为其提供了丰沛的水分和养分。
它们的树干和树皮装备了自身保护和繁殖机制,在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时,能够快速地修复自身,为新的生命赋能。
在《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树木生长的奥秘。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妙,感受到了树木生命力的强大和坚韧。
一棵树的成长

一棵树的成长学校:毕节一中班级:高二二班姓名:丁奎指导老师:胡齐信亲爱的妈妈:劳累了一天,疲惫的身体不再精神抖擞,趴在窗前,在昏暗的灯光下抱头苦想,然后抬起头,便看到了窗外城市的繁华,街灯点亮了黑夜,车水马龙永远络绎不绝。
妈妈,你看到了吗?窗外的喧嚣该是有多美丽啊?可是,这些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梦,从来都不属于我们这些山野中的孩子。
妈妈,我离开了你,带着你给予我的期望,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越青山绿水,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从此,再也听不到你呼唤我的乳名;再也看不到你做饭时的炊烟袅袅:再也不能骑在牛背上,陪你一起放牛。
妈妈,城市的风光太刺目,将这样一个农村孩子的心灼伤,这样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孩子怎么也融不进那些红灯绿酒,歌舞升平。
听惯了小桥流水的幽静,只觉得这些来的太突然,无法适应。
坚持不下去了,想过回头,想过抛弃所有的学业,回来陪你坐看庭前花开花落。
可是想起当初你灿烂的笑容和对我无限的憧憬,我害怕了,害怕你看到一身狼狈的我时,眼神中闪露的点点失望。
妈妈,你说过的,成长不是裤子越来越短,而是心和梦想越来越大。
我带着我的梦想,走在这陌生的街道上。
想起了村口的那一棵槐树,现在已是满树的芬芳,引诱了蜂蝶,陶醉了路人。
妈妈,你的槐树长大了,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而我却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像一朵枯败的花,低着头,等待不知何时会来的风雨将我淹没。
我想,这是你不愿看到的吧!前些日子,收到你寄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一棵开满花的树。
照片上还写到:期待着你的怒放,妈妈会永远支持你。
那夜,我哭了,将头深深地埋进臂膀里。
岁月染白了你的黑发,压弯了原本挺直的腰,你光滑的手,为何会变得苍老而长满老茧呢?与你那满头的白发和你那枯老的身体相比,我的那点伤痛显得如此卑微。
妈妈,春天来了,踩着细碎的伐子,飘然而至。
在这万家灯火的夜里,我提着笔,书写着无尽的绵绵想念。
妈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那棵树用它的浓郁高兴了你整个春天的心情,它用它的芬芳感恩着你的悉心照料。
《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探秘植物的生命力和养分来源

《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探秘植物的生命力和养分来源。
那么,植物的养分来源是什么?如何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植物从何处获取养分呢?这就需要从植物的根部开始,进行一次深度的探索。
我们看到一棵大树。
它的高大挺拔,绿叶浓密,树干硬朗粗壮,令人惊叹。
而这样一棵大树,它究竟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呢?大树的生长需要水和养分的支持。
在植物生长中,根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通过根系,植物才能从土壤中获得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具体来说,植物的根系主要分为两部分:表层根和深层根。
表层根一般深度不超过30cm,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而深层根则可以深入地下,从更深层次获取养分,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根压和毛吸。
它们分别依赖着根系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根压主要通过细胞的渗透压差,将水分从土壤中吸收到植物中;而毛吸则是通过根部毛细管的作用,将水分和养分传输到植物中。
通过这些方式,植物可以从水、氧气、矿物质中获取各种必要的营养物质。
然而,仅仅有足够的养分是不够的。
为了生命的延续,植物还需要一系列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激素、蛋白质、糖类、核酸等。
这些有机物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到植物的新陈代谢中,还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状态。
植物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比如,新生的幼苗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来支持它们的生长;而到了成长期,植物对钾元素的需求则会大幅增加。
所以,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规律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生产效率和品质。
在我们探秘植物生命力和养分来源时,不得不提到人类对植物的破坏行为。
人类的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不仅改变着植物的生长环境,还导致着植物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比如,大面积的森林砍伐和草原退化,直接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植被生态系统;而过度的农药施用和肥料过量使用,也会对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一棵树》教案优秀4篇

《一棵树》教案优秀4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一棵树》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活动目标:1、尝试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找出小动物。
2、学说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喜欢交朋友。
3、体验交朋友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小动物(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找出小动物)难点:学说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
活动准备:ppt动画,大树等动物大图片,故事《一棵大树》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动画《找朋友》,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看的动画片,一会老师有问题要问你,请仔细看!师:他们是怎样找到朋友的?(请幼儿说一说,并学着做动作,亲一亲,抱一抱等,表达对小朋友的喜爱。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引导幼儿说说和好朋友都做什么)(二)看看说说故事情节,用小兔子引出内容:1、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大图片。
师:今天姜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小兔子,我们一起和它打招呼!(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大图片)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在散步这是什么地方?(大草原)大草原上住着谁?(一棵树)(边讲故事边引出大树没有朋友,让小朋友帮忙)2、帮大树找朋友,引导幼儿学说小猴子、小熊、小松鼠、小鸟等小动物的话(学说,大树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我爱你)师:大树的好朋友都藏了起来,看看谁的眼睛亮,把它找出来!(如果幼儿很难找出来时,教师可以提示,例如,这是谁的尾巴?小松鼠,让幼儿依次把其他所有的小动物找出来)(1)猜猜大树的朋友都有谁?(小猴子等等)(2)小松鼠说了什么话?(3)小鸟说了什么话?师:猜一猜大树洞里住着谁呀?(小熊也是大树的好朋友)3、教师总结:原来大树有这么多的好朋友,有朋友真好!(三)、游戏:《找朋友。
》1、你们的好朋友是谁?(请幼儿集体讨论,再请一位幼儿上前面来介绍他的好朋友)2、玩游戏找朋友。
一个小树的成长

离开了大树保护的小树,开始学会了自己去汲取周围的养分,让自己茁壮起来!今天的它早已抽出了嫩绿的芽儿,它早已学会了去勇敢的迎接太阳的炙烤和风雨的吹打,早已没有了刚开始的恐慌与不安!可是在自己没抽出一缕新芽,每战胜一次风雨时,它还是会想起大树,想起它伟岸的身躯,想起它对自己的种种种种.可是它知道也只剩下回忆啦!回忆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它相信它一直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化作一颗星星在天上一直守护着它!永远永远!因此它一点都不怕,因为它一直都在!它一定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给它看!因为一直有它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棵树的成长》与阅读、习作教学摘要小树苗每天成长的过程我们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
时间久了,不用刻意去观察,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感受到它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小树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孩子的学习不正像一棵树的成长吗?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许一个月、两个月都看不到进步,但是五年、十年之后,再回过头看,一定会发现他们成长了、进步了。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爱心、从内心相信孩子在成长着。
关键词耐心信任作文教学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最近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一篇文章——《一棵树的成长》,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暖暖的感动和深深的崇敬,为这个像树一样成长的孩子,更为智者一样的孩子的父亲。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孩子生来有些愚笨,尽管他很努力,但是每次考试他总是倒数第一。
为此,他绝望地问父亲:“我是不是一辈子都没有前途?只能是倒数?”父亲没有说话,从山上找来一株小树苗,让他种在院子里,并叮嘱他浇水施肥。
他不明所以,但依然照做了。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他仍然还是倒数第一。
看着他沮丧而绝望的表情,父亲把他带到院子里,指着那棵树苗对他说:“你瞧,这裸树苗是你去年种下的,那时它只有一尺来高,现在你再看,它已将近两尺高了。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与我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树每天都在成长,但你看得见吗?看不见,并不代表它没有生长。
学习也是一样,它是一个曰积月累的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
也许你一月、两月看不到进步,甚至一年、两年都看不到进步,但是五年、十年后,你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成长了,进步了……”。
听了父亲的话,他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于是他又有了信心和希望。
他数十年如一,矢志不渝地努力着。
最终,他顺利地考入了北大。
多年后,当他回到故乡时,发现自己当年种下的那株小树苗,竟然长成了参天大树,望着那棵树,他不禁泪流满面,为自己,也为父亲。
看完这个故事笔尖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是啊,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父与子!在我看来,这个走过困惑迷茫、始终坚持如初的孩子了不起,这个慈祥、深沉、睿智、不急不躁、耐心等待、无条件爱孩子、从内心相信孩子在成长的父亲了不起。
是的,小树苗每天成长的过程我们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
时间久了,不用刻意去观察,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感受到它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小树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这个故事竟让我联想到自己的语文教学。
孩子的阅读与习作的成长不正像一棵树的成长吗?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许一个月、两个月都看不到进步,甚至一年两年也很难看到,但是五年、十年之后,再回过头看,一定会发现他们成长了、进步了。
说真的,对于阅读习作教学,一直是我担任语文教学以来的难点。
总觉得一个学期,学生在写了近十六篇左右的大小习作后,其习作水平(尤其是习作后进生的写作水平)依然是“原地踏步”:流水账的习作还是毫无重点、从头说到尾;条理紊乱的习作还是杂
乱无章、写到哪儿是哪儿;虎头蛇尾的习作还是戛然而止、有头无尾或者是无头无尾,更别说是首尾呼应了。
因而一个学期下来,一个学年下来,学生各方面在或快或慢地“长大”,而唯独感到“写作”没有“长大”。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写作不断提高“长大”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阅读、习作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无形的动力,兴趣是提高写作的基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明确地说出了兴趣在求学获知的智力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对阅读、习作的兴趣。
开拓视野,不断运用新的素材进行细作,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如野炊、夏令营、冬令营、清明扫墓、观花……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写出的文章不空洞,具体生动内容充实了。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整体素质。
在阅读理解中探究审题、选材、造句、构思谋篇、叙述的方法,并及时迁移,指导写作。
使其消除自卑心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坚定必胜的信心。
二、让“后进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小学生都有自尊心,都有荣誉感,爱听表扬话。
甚至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要在全班表扬,树立他们的威信,慰籍一颗稚嫩的童心,并焕然起一个充满希望、幻想成功的童心。
只要“后进生”在一方面有进步就表扬,“多打分,打高分”
奖励他们,让“后进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差生并非朽木不可雕,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变化眼光看差生,细心工作,今天辛勤地付出,就会换来明天的桃李芬芳。
三、阅读、习作贵在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有一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人挑着一担橘子进城,天快黑了,他怕关闭城门之前赶不到城里,心里十分着急。
恰巧迎面走来一个人,他便问那人能不能赶进城。
那人瞧他慌张的样子,就告诉他,如果慢点走,还可赶得上。
挑桔子的听了很生气,以为那人在拿他开玩笑。
他想,难道慢走可以进城,快走放到进不了城吗?于是他加快脚步,不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撒了一地。
他急忙往单担子里装橘子,好大一会才收拾完。
这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关闭了。
这则故事在告诉我们,学写作文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它就好比马拉松赛跑,贵在坚持不懈,急于求成只会事与愿违。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知道学生阅读、习作的过程,也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
路要一步步去走,台阶要一节节去上。
小树苗每天成长的过程我们看不见,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
时间久了,不用刻意去观察,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感受到它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习作的进步、阅读的积累不也像一棵树的成长,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不见它散发的勃勃生机,但是它真的存在着,真的成长着,蜕变着。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相信孩子成长是潜在的,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永不打折扣地信任,让孩子坚信自己的成长、进步是存在的,即使有一段时间我们看不见。
让我们做一个称心的老师,学着呵护孩子心中的信念,学着用心灵去感受我们看不见的美好,学着用感知去触摸孩子的成长。
“眼睛看不见,看不见它却在那里”细细地品读着这句话,内心会不知不觉充盈着美好,空气中会不声不响地弥漫着幸福。
这就是《一棵树的成长》给我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