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互相乱起绰号

合集下载

初中生绰号行为的正确引导和利用

初中生绰号行为的正确引导和利用

学生的校园生活。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业压力 增大,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借助绰号来调 剂日常学习生活,缓解紧张与焦虑情绪。三是绰 号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大部分的 绰号用语都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因为绰号通常 是学生抓住他人独一无二的特征或综合其各方 面的特点而得出,所以学生们取的绰号往往一 语中的,切中独特之处。当然,教师也不能忽视 绰号的消极影响。一是随意起绰号可能会使学 生形成不尊重他人的习惯。绰号不是正式名称, 一旦学生习惯了称呼绰号,就可能不顾场合、说 话对象等随意称呼同学的绰号,从而给同学带 来不好的心理体验。二是有些学生会给教师取 绰号,虽然多数学生并非出于恶意,教师在多数 情况下也能够理解和接受学生这种行为,但有 时也会因其措辞夸张、词不达意而影响师生关 系。此外,初中生易受影视、网络等影响,不恰当 的绰号用语会给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带来极大的 负面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学生群体 的绰号行为,及时制止恶意为他人起绰号的行 为,防止发生语言暴力和校园欺凌,杜绝学生之 间因绰号而产生对立情绪。
一、客观认识初中生绰号行为 (一)绰号行为的来源 绰号通常由学生根据他人的自身特点及生 活环境而起的另一种称呼。其中,学生的自身特 点包括姓名、体态、相貌、习惯、性格等,例如,长
得偏瘦的学生,其绰号为“棍哥”;姓范的学生则 称之为“饭饭”。而生活环境包括校园生活、班级 生活以及校外生活,在这些生活情景中所发生 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绰号的来源,例如,上 课爱睡觉者直呼“教主”;担任班长职务的则是 学生口中的“班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 了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中的语言、文 化、游戏等成为学生绰号的又一大来源,如“王 者”“军师”等。但有学者发现,初中生的绰号多 来源于表面化的因素,其形式大于内涵。

同学间取外号的检讨书咋写

同学间取外号的检讨书咋写

您好!我写此检讨书,是为了对自己在同学间随意取外号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在此,我真诚地向受到影响的同学们道歉,并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

一、事件经过自从进入初中以来,同学们之间为了增进友谊,取了一些有趣的外号。

起初,我认为这并无大碍,甚至觉得很有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这种取外号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同学间的和谐关系,甚至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与同学开玩笑,随口给他起了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外号。

当时,他并没有介意,但我却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此后,我越发觉得这种行为不可取,但却无法阻止自己。

二、错误分析1. 缺乏尊重:我取外号的行为,源于对同学的不尊重。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随意取外号是对他人尊严的践踏。

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同学间的关系紧张。

2. 缺乏自律: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没有及时改正,反而继续这种行为。

这说明我在自律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

3. 缺乏责任感:我取外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同学,还影响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作为一个班级的一员,我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关心同学,维护班级的团结。

三、改正措施1. 提高自身素质:我将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关心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

2. 改正错误行为:我将停止取外号的行为,并主动向受到影响的同学道歉。

同时,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再犯类似错误。

3. 加强自律:我将加强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尊重他人,关心同学。

4.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我将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的和谐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会关心同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

四、反思总结通过这次事件,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意识到取外号这种行为对同学间关系的影响。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此为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改正错误,为班级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生互相乱起绰号

初中生互相乱起绰号

初中生互相乱起绰号,互相取笑戏弄,互相争执打斗这都是屡见不鲜、令人烦恼的琐碎之事,如果对此事件不深究原因、不发现联系,往往就会就事论事、简单说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却不治本,顾此而又失彼,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汹汹来势,而教师只有到处灭火、疲于奔命,应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描叙了。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英剑。

学习中,不做作业、迟交作业、上课情绪低落,下课狂奔乱跳找不着人影,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大家都嫌弃他,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找就是同学反映他的问题,种种行为和表现跟父母为他起的名字一点不相称。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

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几乎没有进展。

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

这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小学基础很簿弱,多次努力,多次失败。

孩子的妈妈没什么文化,也不懂教育的方法,其他什么都不能帮助他,特别是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她根本没去多接触、多了解。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

一段时间下来,开学初的一些不良表现渐渐消失了,考试他几乎消灭了不及格,真超出同学们的意料之外。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把他推选为班委干部的后选人待同学们考察通过。

他非常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

于是上课时有了聚精会神的神态,作业准确工整,书写大方,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劳动课上有他大汗淋漓的样子,一切的一切证明他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

有了他自己的不停努力及我和各科老师的适时激励,同学们对他的认可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对他刮目相待。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下面就谈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把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这一典型案例。

用外号风波写作文

用外号风波写作文

用外号风波写作文
哎呀呀,最近我们班可起了一场外号风波呢,嘿嘿!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们班的调皮鬼小明突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小甜豆”,哈哈。

一开始我还有点不高兴呢,觉得怎么能随便给人起外号呀。

可是后来呀,我发现大家都觉得这个外号还挺好玩的,嘿呀。

其他同学也开始互相起外号啦,什么“小土豆”“大橙子”“机灵鬼”,各种各样的外号都出来啦,哎呀。

有时候上课老师提问,大家都不喊名字啦,直接喊外号,哈哈,把老师都弄得哭笑不得呢。

不过呀,这外号也有让人烦恼的时候呢。

有一次我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就有人喊我“小笨豆”,哎呀,可把我气坏啦。

但是大多数时候呀,我们还是玩得很开心的。

我们会用外号互相开玩笑,嘿呀,整个班级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呢。

哎呀呀,这场外号风波可真是有趣呀,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小烦恼,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快乐呢,哈哈!。

起绰号事件

起绰号事件

学生之间因为绰号闹矛盾的事情在学校时有发生,轻则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打架事件。

在我所执教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两个班里,就出现过两件关于绰号的事。

那天,我在六年级上英语课。

在学习新单词“felling ”时,我刚教读发音,班里的学生就在底下偷笑,有的学生一边笑一边怪模怪样地读成“肥玲”。

刚开始我还觉得有些奇怪,后面看到很多学生时不时偷瞄惠玲,我顿时反应过来:原来大家把“felling ”的发音和胖胖的惠玲联系了起来,“felling ”“肥玲”读音相似。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表情立马严肃起来。

当我转头望向惠玲时,只见她脸上笑呵呵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个女孩,真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我立即表扬了惠玲:“惠玲的心态真好,人的心态和收获的快乐是成正比的。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惠玲这样宽宏大量,今后大家不要随便给别人起绰号,更不能用绰号去嘲笑别人,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felling ”的事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我再到这个班上英语课,当读到“felling ”时,再也没有学生因此而偷笑了。

无独有偶,不久后的一天,我到五年级上英语课,刚进教室的门,小东就哭着鼻子向我告状:“老师,小军骂我,说我是冬瓜。

”小军也急了,解释道:“不是不是,我不是骂他,真没有骂他的意思,我是觉得他像冬瓜一样可爱。

”其实叫小东“冬瓜”的不止小军一人,平时也有人这么叫他,每次小东都跟他们急,使得大家更喜欢这么叫着捉弄他,即便多次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也无济于事。

思考过后,我觉得有必要在班上说说关于起绰号这件事,这次我想可以换个角度来解决。

上课后,我微笑着说:“冬瓜是一种蔬菜,我们的营养午餐里经常有冬瓜煲骨头这道菜,不仅汤水清甜,冬瓜块也软绵,是人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菜肴。

小东,或许小军喜欢你就像人们喜欢冬瓜一样。

”学生们听我这么一说都乐了,小东也跟着乐了。

“可能最开始给小东起绰号的人,出发点是好的,是没有恶意的,但大家喊着喊着就变味了,让小东感觉不舒服,这时候这个绰号对于小东来说,就不是赞美而是困扰了。

关于随便给同学起外号的反省作文

关于随便给同学起外号的反省作文

关于随便给同学起外号的反省作文
给同学随便起外号,真是我做过最傻的事了!
从小到大,我们班上就有那么几个同学,别人总喜欢给他们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外号。

有的外号纯属戏谑,比如把个子矮小的同学叫"小矮人";有的外号带些讽刺意味,像把长着雀斑的同学称为"肥皂渍";还有的外号无厘头到让人啼笑皆非,譬如给一个姓张的同学起了个"西瓜"的外号。

说实话,我当时也加入了起外号的行列,理由是觉得很好玩儿。

我给一个长得有点"国字脸"的同学起了个"瓜子脸"的外号,当时我还以为自己很有创意呢!可没过多久,我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那天放学后,我无意中听到"瓜子脸"同学在背着我们抹眼泪。

原来他对这个外号很反感,每次被人这样称呼,他都会感到被冒犯和伤害。

我当时无地自容,觉得内疚万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随意给任何人起过外号。

我深刻体会到,外表并不能完全定义一个人。

即便是出于无心的玩笑,也有可能伤害到他人。

我们应该用尊重和友善的方式与身边的人相处。

所以,如果你也曾经给同学起过外号,那就赶紧停止吧。

用心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受到别人的戏谑你会有何感受?我们都应该学会关爱与宽容,努力成为更加文明有素养的人。

学生起外号法律案例分析(3篇)

学生起外号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起外号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学生起外号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引发法律纠纷。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学生起外号案件的案例分析,探讨学生起外号的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9年,某中学学生李某因学习成绩优秀,被同学们戏称为“学霸”。

然而,在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开始称呼李某为“书呆子”。

李某认为这种称呼侵犯了他的名誉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件审理1. 法院审理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学生起外号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然而,如果外号带有侮辱性,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2. 被告答辩被告认为,称呼李某为“书呆子”是出于玩笑,并无恶意。

同时,被告还表示,李某在班级中的确学习成绩优秀,称他为“书呆子”并无侮辱之意。

3.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称呼李某为“书呆子”具有一定的侮辱性,损害了李某的名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因此,法院判决被告赔偿李某精神损害抚慰金。

四、案例分析1. 学生起外号的法律性质学生起外号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然而,如果外号带有侮辱性,则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在本案中,被告称呼李某为“书呆子”,具有侮辱性,因此应承担法律责任。

2. 名誉权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在本案中,被告的称呼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法院依法判决被告赔偿李某精神损害抚慰金。

3. 学校在学生起外号问题上的责任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应加强对学生起外号的管理。

一方面,学校应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不使用侮辱性外号;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及时处理学生起外号引发的纠纷。

五、结论学生起外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学生起外号法律案例(3篇)

学生起外号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学生之间起外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些外号有的是为了取乐,有的是为了表达对同学的喜爱,但有时也会因为外号的不当而引发纠纷。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学生起外号引发的法律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学生在校园中起外号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原告甲,女,17岁,某中学高二学生。

被告乙,男,18岁,同校高三学生。

两人自初中起就是同学,关系较好。

高中时期,乙给甲起了一个外号“胖子”,甲认为这个外号带有侮辱性,损害了自己的名誉,遂将乙及其父母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三、案件审理1. 原告甲的诉求甲认为,乙给她起外号“胖子”具有侮辱性,损害了自己的名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因此,甲要求乙及其父母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2. 被告乙及其父母的答辩乙及其父母认为,给甲起外号“胖子”是出于对甲的喜爱,并无恶意。

同时,乙在给甲起外号时,并未在公开场合大声喊叫,也没有让其他同学知道。

因此,乙及其父母认为甲的诉求无理,要求驳回甲的诉讼请求。

3. 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乙给原告甲起外号“胖子”的行为具有侮辱性,损害了甲的名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告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鉴于乙的行为给甲造成了精神损害,法院判决被告乙及其父母向甲赔礼道歉,并赔偿甲精神损失费5000元。

四、案例分析1. 学生起外号的法律性质在校园中,学生之间起外号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些外号有的是善意,有的是恶意的。

从法律角度来看,学生起外号的行为可能涉及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多个方面。

(1)名誉权:名誉权是指公民、法人享有的良好社会评价的权利。

学生起外号,如果具有侮辱性,损害了他人的名誉,就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2)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个人信息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之间起“花名”------- 心理案例分析初中生互相乱起绰号,互相取笑戏弄,互相争执打斗这都是屡见不鲜、令人烦恼的琐碎之事,如果对此事件不深究原因、不发现联系,往往就会就事论事、简单说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却不治本,顾此而又失彼,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汹汹来势,而教师只有到处灭火、疲于奔命,应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描叙了。

所幸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终于悟出其中玄机。

某天课间休息,我下到教室巡查,接到班干汇报:刚才有人打架,我找到打架的两位学生——刘智铎和冯磊,查明事情的起因与经过:大个子刘智铎无缘无故地逗惹小个子冯磊,将冯磊按倒在地,还骑在冯磊身上,冯磊忍无可忍地予以还击,刘智铎于是就“理所当然”地动手打人。

事后,刘智铎还气鼓鼓地申辩:“我原来是和他开玩笑的,后来他打回我,所以我才打回他!”站在一旁的小个子刘海波看不惯刘智铎的所作所为,气愤地指责他:“你就是仗着自己大个,欺负人家冯磊!“刘智铎闻此勃然大怒:”欺负你又怎样?你敢和我打吗?!刘海波难咽恶气,不甘示弱,一时之间眼看又要爆发一场打斗。

我厉声喊止刘智铎,令其蹲下,刘智铎蹲下之后,愤愤不平地抱头哭泣。

刘智铎的反常表现引起我的重视:为什么刘智铎从始自终没有任何愧疚?为什么刘智铎欺人在先反而愤愤不平?为什么刘智铎原本横蛮无礼、气势汹汹,转而变得抱头哭泣、似有冤屈?这时我的大脑中不断闪现出关于刘智铎个人资料的片断信息:刘智铎经常挑逗骚扰女同学,经常与同学争吵、打架;刘智铎因其相貌而被同学乱起绰号称为“猿某人”(即历史课本中所提的史前人类),常常被人取笑,他也常常气愤至极;刘智铎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曾在校运会上为班级夺得过百米短
跑冠军;刘智铎原来学习成绩很差,后来经过家庭教师辅导,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刘智锋个性倔强、喜爱表现……所有的信息汇合后,我心中已有结论,决定以此为契机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透彻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走上讲台,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刘智铎要经常欺压同学呢?”教室里一片静寂。

接着我请刘智铎同学站起来,我一语惊人:“其实这是刘智铎同学被扭曲的自尊心所驱使的,而这一切又是同学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全班愕然,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之后,于是我分析道:“你想,刘智铎自恃身体强壮,头脑不差,总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关注,总想在班级拥有自尊和地位,但同学们却给他起个侮辱人格的‘花名’,取笑他的长相,大家欢笑,而他痛苦、愤怒、他那被扭曲的自尊心促使他要报复,要用暴力来换取别人的尊重,要用骚扰来换取异性的关注,这一切都是同学们因为不会尊重别人而导致的恶果!一句话,这一切全部都是拜你们所赐!”此时,刘智铎原本充满敌意的目光渐渐变得温顺平和,而同学们的脸上也写满了人惭愧与内疚。

我趁热打铁:“班上还有哪些同学是有”‘花名’的呢?“还有我,还有我……”同学们中不断有人应答,我严肃地指出:“乱起‘花名’的现象相当严重,除了刘智铎,还有彭涛、周丹、杨天强、凌超等同学。

他们同样在忍受着人格的侮辱。

从今天起,禁止起‘花名’禁止喊‘花名’”。

同学们中又有人尖答:“以后不给喊了!”然后,我继续展开论述侮辱同学的危害:“例如邝超同学,个子矮小,口齿不清,大家都戏弄他,欺负他,正是由于你们的侮辱,邝超的自尊心受到压迫,受到扭曲,忍无可忍之时就会爆发,变成歇斯底里的‘神经病’,那天面对刘海波的挑衅,邝超从书包中抽出隐藏已久的长刀,发疯似地狂喊,情绪极度冲动,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他会与你同归于尽,你们还敢欺负他吗?!最近发生的石家庄大爆炸案就是一名心理长期严重扭曲的罪犯制造的悲剧。

”此时,同
学们表情严肃,心情沉重,接着我开始活跃气氛:“现在,我给大家‘讲古’,
讲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同学们一阵好笑。

“齐国有一位叫夷射的大臣,有一次,赴齐王的酒宴喝醉了,出了庭院,就倚靠在廊门。

门房前来跪着请求:“大人啊!不是还有剩酒吗?请赐在下吧!”夷射一看,门房是受过刑只剩一条腿的人,于是,夷射说道:“走开,受过刑的人,还敢向上讨酒喝!”说到这里,我故意停顿,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夷射后来怎样吗?”有同学猜测:“他也被砍去一条腿。

”我摇摇头否认:“不止,还要严重”,又有同学猜测:“他被杀掉”,“对!他被杀掉,为什么呢?!”我继续提问,同学们纷纷乱猜:“那个门房是皇帝的仔,是皇帝的爸……”,我一一否认,同学们“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之时,悬念由此形成,然后我调大家的胃口:“大家想不想晓得呀?”“想!”同学们迫不急待地答道,我这才讲出故事的下半部分:“门房退下,等到夷射离开后,他就在门廊下洒水,弄成有人在此小便过的样子。

第二天早上,齐王走过庭院的时候,看到这个景象,于是厉声问道:‘是谁居然在这里小便?!’门房答道:‘我没有看见,不过昨天夷射大夫在这里站过。

’于是齐王将夷射处以死罪。

这个故事留给后人深刻教训:被侮辱后,心生怨愤;待人无礼,引来灾祸。

”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尊重别人,保护自己”,以此作为本次发言的主题,告诫大家:“同学们,如果我们谨记这一原则,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了许多烦恼、少了许多不幸,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安宁、更加幸福,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安定、更加和谐,请大家记下这一金玉良言吧。

”同学们纷纷动手记在笔记本上、课本上,覃现陆同学连连点头称道:“我要记在心上。


经过本次教育,基本上杜绝了班上乱喊“花名”、取笑同学、欺负同学的不良现象、争吵打架事件几乎不复存在,同学之间关系更加和睦、更加团结,个人也在班级中获得空前的发展,原先自卑的同学找回了自尊、自信,冲动的
同学学会了理智、宽容,例如刘智铎同学原先倍受同学讥笑、轻视,后来竟在“贝贝牛奶实验公司”营销活动中,被同学们推荐为运输部副经理,连我也始料不及,这足以证明同学关系的根本的改善,这也促使刘智铎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热情高涨,性格变得开朗,处世更加积极。

学生之间起“花名”---
---- 心理案例分析
生化组:朴仙丽
200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