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妙悟

诗境妙悟
诗境妙悟

诗境妙悟

摘要:中国佛学与传统诗艺创作中参禅与作诗的关系,在中国文学史、美学史、宗教史上都是重要的课题。文化典籍中“学诗浑似学参禅”这一命题,在唐宋时期特别是宋时的探讨层出不穷,本文摘取部分古人诗歌创作的观点,对参禅与学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学诗浑似学参禅”的诗歌创作理论,对于今天的诗歌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诗境妙悟学诗似参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宗派之一,是中国化的佛教。参禅悟道与诗歌创作的关系研究,即禅学与诗学的关系研究,历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文化与文学、美学以及宗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学诗浑似学参禅”这一命题是宋人吴可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究竟学诗与参禅似与不似,值得探讨。

一参禅悟道与诗歌创作

唐宋之际,诗人热衷于谈禅论诗,禅对于诗人的心态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诗歌所追求的“无言之美”“忘言之境”与禅宗要达到的“如梦如幻”“虚境修思”的境界有着微妙的联系。严羽《沧浪诗话》中“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也”诗人以物我两忘的直觉,创造出既真实又虚幻,既鲜明又隐约的艺术形象,虽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的诗意: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 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出自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参考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 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 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 只有我这 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 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 山中两个场景, 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 争渡、 向江村、 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 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 清幽的景色, 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 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 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第 1 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 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 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 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 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 2 句: 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 "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 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 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 3 句: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 朦胧而迷离, 山月一出, 清光朗照, 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 树影
1/5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及答案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1、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请查阅资料或者结合你所知道实际情况分析 说明。 (1)隐逸缘由: ①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②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③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④以隐求名,期待重用。 (2)两种处世观点: 文死谏,武死战(人生价值观——积极入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价值观——消极出仕) 总结:对于该不该归隐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古人做出怎样的抉择,都没有对错,忠情于自己既定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2、说说你所知道的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人称孟襄阳。一生怀才不遇,布衣一盛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著有《孟浩然集》,名篇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等 (2)作者背后的经典故事: 3、解题:?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含有风的诗句古诗

含有风的诗句古诗 1、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关汉卿《大德歌·夏》 2、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4、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5、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6、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7、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8、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9、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10、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11、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12、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13、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14、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5、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温庭筠《过陈琳墓》 16、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虞集《听雨》 17、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18、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黄庚《临平泊舟》 19、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20、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21、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李白《赠钱征君少阳》 22、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何逊《相送》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归嵩山作 王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夜归鹿门歌》“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B 《归嵩山作》“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夜归鹿门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D 《归嵩山作》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淸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15. 比较分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和“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的手法及作用。 (6分) 阅读答案: 14、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流水”句体现“一去不返”的态度。 15、前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3分) 后者移情入景,采用拟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这样写大大增强了归隐者与大自然的和谐感,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3分)

《夜归鹿门歌》教案2013.04016

《夜归鹿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夜归鹿门歌》“清远、幽寂、素淡”的意境特点 2、体会孟浩然诗歌“淡境浓情”的特点 教学手段: 通过对诗歌画面描述性语言的多次修改,逐步明确 课前作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 课前下发资料:夜归鹿门歌的一则翻译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浩然的诗(板书)《夜归鹿门歌》(导入修改?) 一、再现画面:通过对描述文字的第一次修改,准确把握诗歌意象 范读诗歌+齐读诗歌 问题:课前我们按照“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诗歌”的要求,翻译了这首诗歌,看看存在什么问题? PPT:对照“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诗歌”的要求,修改这则描述。 山上的寺庙敲响了钟,太阳西落,渔梁的渡口十分喧闹。沿着江岸,人们走向江畔的村子,我也乘着小船回到鹿门。 鹿门的树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青烟,好像到了庞公栖隐的地方。石门以及松树下的小路长年寂静,只有我这个隐者来来去去。 小结: 词语理解:忽(好像——不知不觉) 缺少意象:争渡 意象特点不准确:开烟树,“自”(独自)(务必明确),来去 长:分外,悠长、长年 二、重现意境:通过对描述文字的第二次修改,把握诗歌清远、幽寂的意境特点 呈现第一次修改后的答案(以学生实际修改为准): 山上的寺庙敲响了钟,太阳西落,渔梁的渡口,人们争相渡船,十分喧闹。沿着江岸,人们走向江畔的村子,我也乘着小船回到鹿门。 鹿门的树在月光的照耀下好像散发着青烟,不知不觉到了庞公栖隐的地方。石门以及松树下的小路长年寂静,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去。

齐读修改后的描述文字,这样的描述虽然已经比较准确,但总感觉少了点诗味。要有诗味,必须有意境,自由朗读《夜归鹿门歌》,体会诗歌意境。 问题:发挥想象,补充意象特点,至少选择一联进行修改,并用一个词概括画面特点。 可能会出现的修改细节: 山寺钟鸣昼已昏 (胡梦婷:远处青山上的寺庙被晚霞笼罩着,散发着紫红交错的光芒),从山上的寺庙中(孔杰:徐徐地飘来悠然而又绵长的)(厉雨婷:余音袅袅,回荡苍穹)(隐隐)钟声,(“噹,噹……”)(泮丽阳:夕阳西下,洒下最后一轮红晕)(夕阳橘红色的光芒洒落)。(诸壮添:落日余晖将天边点燃,江面上也是金光闪闪,像是镀了一层金箔)(朱敏洁:夕 阳西下,橘红的落日在云端徘徊留恋,忍不住在多看这世间几眼)(华亲:黄昏在不知不觉 ....中接替了白昼)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古老的)(繁华依旧的)渔梁渡头上(挤满了争先恐后的)争过渡的行人,(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在渡头边)(人头攒动)(曹张杰:像潮水一样涌向码头,顿时渡头人山人海)(他们神情焦急,招呼着、叫着、嚷着,喧闹不已。)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沿着水边的沙岸,人们(形色匆匆地赶往)江畔的乡村,(孔芳婷:脸上洋溢着满载而归的喜悦,不远处村户炊烟袅袅,似正迎接着归人)。(董洁:弯曲的岸与水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像一条粉红而又丝滑的带子) 余亦乘舟归鹿门 我也在(来凯萍: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轻摇舟楫)乘坐着小船(儿),回归(我的)鹿门。(邵飞翔:我呢?一叶扁舟,独立于其上。迎风,舟行,青衫舞,终归于鹿门)(田钟毓:我挥了挥衣袖,乘舟向鹿门归去)(我也踏上甲板,负手而立,悠然斗转去向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

古诗文:带“秋”字的诗句

古诗文:带“秋”字的诗句 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____陶渊明《饮酒·其四》 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____刘禹锡《秋风引》 3.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____卢照邻《曲池荷》 4.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____白居易《微雨夜行》 5.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6.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佚名《长歌行》 7.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____韦应物《闻雁》 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____王绩《野望》 9.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____杜牧《长安秋望》 1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____李峤《风》 11.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12.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____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13.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____佚名《西洲曲》 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____李绅《悯农二首》 1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____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____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7.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____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18.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____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9.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____杜甫《江汉》 20.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____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2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2.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____杜甫《天末怀李白》 23.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____李白《长干行二首》 24.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____王维《归嵩山作》 2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____虞世南《蝉》 26.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____李白《玉阶怨》 27.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____马戴《落日怅望》 28.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30.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____白居易《南浦别》 3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32.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____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33.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____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4.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____贾岛《题诗后》 35.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____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36.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____张翰《思吴江歌》 37.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____王昌龄《送狄宗亨》 3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9.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____曹雪芹《残菊》 4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____杜牧《秋夕》 41.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____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古诗赏析及翻译 《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是说,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诗句借对景色的清淡描写,烘托出孤寂的情怀,极为委婉动人。天地寥廓,诗人却孑然一身,只有一轮孤月和他相近,寂寞的境况不问可知。写景寓情,客愁自见。而所描绘之景色,如一幅秀丽的写生画。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神品”。清人张谦宜认为:“‘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译文: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译诗、诗意]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 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 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赏析]

【天津市河东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天津市河东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轧.(yà)咋.(zhà)舌攀缘.(yuán)根深蒂.(dì)固 B.劲.(jìn)旅睛.(jīn g)纶告罄.(qìn g)佳.(jiā)言懿行 C.消弭.(mǐ)褒.(bāo)扬阑.(lán)珊稗.(bài)官野史 D.驽.(nú)钝昵.(nì)称强.(qiǎn g)颜阴谋鬼.(g uǐ)计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将道德自律深深地______于人心之中,而非借助于外在的制度。中国人自古以来无不______地传承着自己的“道统”。______世界哪里都不理想,人也可以有理想,依然可以在道德践履中生发出精神的快乐。 A.积淀身体力行即使 B.沉淀身体力行虽然 C.积淀事必躬亲虽然 D.沉淀事必躬亲即使 3.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荷兰教师喜仁龙在瑞典国家博物馆发现了许多中国绘画作品,使他后来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B.《孔子世家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谱系最完整的族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已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C.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首次引入的人工智能答题机器人“汪仔”,是由搜狐历时9个月,投资约4000多万元打造而成的。 D.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已经取得的票房佳绩,不能盲目乐观。春节档一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忽然飙高的票房或与“票补”有关。 4.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下列从早到晚的时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平旦、日中、隅中 B.鸡鸣、食时、黄昏、日昳 C.日昳、食时、夜半、人定 D.鸡鸣、日中、黄昏、人定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孔子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重建。他把家庭的模式,扩大到整个社会结构。本来,研究社会结构是政治家的事情,一般老百姓不会关心,也缺少思考的资源。没想到孔子创造了一个可亲可爱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把人人都能体验的家庭生活方式当做一个象征体,推而广之,使宏观政治问题变成了家庭问题的放大,使一般民众也具备了思考的基点。后来孟子也用了这个思维模式,推己及人,推小及大,借由普通民众能够感受到的境遇,来设想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在一般中国人看来,家庭的血缘伦理是自然的,难以动摇的,不能在父子、兄弟的尊卑关系之间有任何苟且。由此扩大,政治也渐渐变

带春字的古诗大全.

带春字的古诗大全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金门答苏秀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6、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小雨》 7、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8、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9、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10、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12、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清明二首》 13、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5、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16、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 17、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1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1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2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21、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春日》 22、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2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2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27、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2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9、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 30、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宋·苏轼《春宵》 3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3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 3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3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36、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3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8、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落日忆山中》 39、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送祁昂滴巴中》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关检测: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检测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阅读题(4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 袁济喜 ①人生境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长存的人文话题。谈到“境界”一词,我们生活中常说某人思想道德高尚,就称赞他境界高;有时也指人在某件事物上的处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人生境界是文学境界的前提,没有人生境界就写不好诗词。我以为,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②在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中国人自古至今,较多地从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人格现象。中国古代虽没有人格这个名词,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所谓“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这里所说的“格”也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③从孔子到思孟学派的《中庸》《大学》,推崇的是内心的真诚无伪,慎独养心,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最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面派。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就是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与坚定意志能力,达到了与天地并流,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易传》上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种坚毅厚重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④没有心灵火光的照亮,就达不到人格境界的高尚。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对于世俗利益解脱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道德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了解与知道,第二种是喜好,第三种才是乐以为之。这分明说的是三种道德境界的依次攀登升华。 ⑤对人生境界,古人常用“胸次”“胸怀”“怀抱”来形容之,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历练,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次超然。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气度,肯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指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 ⑥魏晋六朝是一个追求“雅人深致”的时代,所谓“雅人深致”,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门第血统。而这些最直接的显示便是一个人的品味和趣味,也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同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被阮籍骂作“俗物”,就是因为他为人斤斤计较。汉魏以来,围绕着人生的意义主题,各种哲学纷纷出现。中国古代的人生境界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 ⑦中国古代的人生观,虽然存在着儒道两家的对立,但是这两派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儒家与道家都将人格境界奠定在天人合一的意识上,主张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构人格,而不是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建设人格,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儒家“与天地参”的道德境界,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也可以相通,孔子晚年也希望自己能在“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美境中获得解脱,他的“浴乎沂,风乎舞雩”与庄子的“逍遥游”实质上是相同的人生境界。儒道两家人格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因此,谈到中国人的人生境界,便不得不谈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人生境界论。唐宋时期的禅宗思想,是中国人生境界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⑧中国古代士大夫这种调和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在北宋苏轼的身上看得很清楚。苏轼早年也有着忠君之心。从他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儒者济世的信念与政治态度。如果说儒家的人生境界论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精神,道家与玄学主张超离现实,苏轼则游离于二者之间,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他认为对生活之乐既要关注,又不可沉溺其中;对生活完全不感兴趣则人生索然寡味,对生活一味沉迷则亦玩物丧志,不足为乐。因而苏东坡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漂流的心态。正因为对生活的终极意义的无法确定,对人生目标的迷茫,所以苏轼认为生活的意义只能在不断的进程中来确定,这一点

《古代散文欣赏》名句翻译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翻译练习 1、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 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4、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15、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6、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 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7、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8、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19、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0、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2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 夜游,良有以也。 2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2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文学常识练习题 1.选出正确的选项() A.《湘夫人》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天问》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B.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北宋爱国诗人。风格豪迈,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日记体游记。 C.歌行体,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歌”“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体名。《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燕歌行》都是乐府诗。 D.鲍照,“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此诗和《湘夫人》《拟行路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均为古体诗。 2.选出错误的选项()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长恨歌》是其代表作。 B.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花间词人的鼻祖,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善于描写手法,独辟蹊径,语言华丽。 D.乐府——两汉时指音乐机关;到了魏晋六朝,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涉江采芙蓉》《湘夫人》《国殇》都是乐府诗。 3.选出正确的选项() A.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诗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旅夜书怀》《蜀相》《登岳阳楼》等律诗都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B.李贺深受屈原、李商隐以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诗题材驰骋想象,具有极度浪漫主义的色彩。《李凭箜篌引》是其代表作。 C.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元朝古文家,唐宋派代表作家。《项脊轩志》抒写对三代女性的深情,是其代表作。 D.刘基,字伯温。通经世之学,尤精天文及兵法,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创立基业,封诚意伯,谥文成。他的书室名“苦斋”。 4.选出错误的选项() A.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出色的田园诗人。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 第7课《夜归鹿门歌》含答案

第7课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1.体味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本诗通过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人生抉择——隐居清静之地。在阅读时应注意作者是如何将俗人与隐士作对比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 【诗海拾贝】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赏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第三句“野旷天低树”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写江中的近景: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在家乡隐居,过着闭门苦读、灌园艺圃、救患释纷的生活,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又归隐。曾做过张九龄的短期幕僚。他是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诗人。因其生活经历简单,故其诗歌内容较集中,主要描写漫游旅程中所见的自然景物和他的隐逸生活,表现一种悠闲自得和洁身自好的情趣。但他不甘心隐沦却不得不终身隐沦的生活现实,又使他的作品不能一味冲淡平和,而在山水描写中常隐含游子飘泊、身世落拓之感,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愤愤不平。 二、背景简介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鹿门山在汉江东岸、沔水南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地在鹿门山辟一处住所,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的别墅。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渡.头( ) ②栖. 隐( ) ③岩扉.( ) ④寂寥. ( ) 2.辨形组词。 ①????? 喧( )暄( ) ②????? 庞( )宠( ) ③????? 寥( )廖( ) ④? ???? 径( )刭(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中华好诗词节目含有“风、月、酒、花、雨、雪、春、秋”等字的古诗词

带有雪字的古诗词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补充: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品味诗歌意境。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融合的。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习过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大家还能背诵吗?(学生齐背),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意象:鸡黍田家绿树青山轩晒场菜园酒桑麻意境: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画,淳朴诚挚的情谊。情感: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为一片,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爱。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夜归鹿门歌》,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朗读背诵(老师范背,学生自由读,集体读,请同学试背)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知人论事 给大家一张’孟浩然名片” 姓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诗人 简历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老,晚年隐居汉江东岸鹿门山中 成就作品集《孟浩然集》 风格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特点。 评价隐逸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诗风语言清淡,意境清远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孟浩然40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意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的创业,所以题目“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 三、鉴赏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一)诗题解读: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 (二)初知意象下面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看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汇总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一、导入 1.复习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策略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感受特定诗歌作品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2.古典诗歌欣赏的第二层境界,中国古典诗歌欣赏策略之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和品位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置身诗境 (一)何为“置身诗境”? 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想象的世界中,从而得到审美享受。 1. 概念理解: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例: 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抽学生读古诗卡片,展示选句的全诗面貌,帮助进入例句联想。) ·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今宵酒向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柳永《雨霖铃》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北宋苏轼《江城子》 ·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以“梧桐”为例: (动图示范过程)讲授法讲授法

解析: 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怀想。“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晏殊《清平乐》)平淡幽细的描绘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柳永《玉蝴蝶》中有“梧叶飘黄,谴情伤”之句,渲染出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把梧桐与秋联系得最好,秋的味,秋的落寞以及无穷的艺术美尽情显现。 傍晚时分,落叶飘零,希冀飘零,心绪零落,最易想念未归之人,所以诗人常将梧桐和秋雨、秋声联系起来表达哀情。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引用已较为成熟。“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酸恻动人的意象婉转地描述了杨玉环死后唐太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景中有情,情景浑涵,合成一片,不露痕迹。以梧桐表闺怨的集大成者应是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象不断叠加,意境逐步沉郁,写景议论自然交融。梧桐秋雨滴落,声声催人断肠。以秋声来衬托寂寞,更能突现心境孤独。“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只是一滴雨露,不知多少离愁,声声叶叶,离愁到明也难以释怀。 梧桐雨除表怨情外,还在怀友人,述矢志,叙飘零中时有闪现。姜

夜归鹿门歌答案

夜归鹿门歌同步练习 1.答案:D 解析:A.“缉”读jī,“辑”读jí,“葺”读qì,“揖”读yī; B.“揣”读chuǎi,“端”读duān,“湍”读tuān,“惴”读zhuì; C.“绮”读qǐ,“犄”读jī,“倚”读yǐ,“掎”读jǐ; D.“啜”读chu?,“掇”读duo,“辍”读chu?,“惙”读chu?。 2.答案:B 解析:A.驱—趋;C.缪—谬;D.燥—躁。3.答案:D 解析:D.“历历在目”指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多用于画面、情境,用于“话”不妥。 4.答案:A 解析:B.去掉“的检验工作”; C.“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 D.“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指“近十天来的报纸,还是看的时间是十天”,不明确。 5.答案: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黄昏江景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

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6.答案:“忽”迅速,突然;不觉中来到庞公栖隐的地方;写出了诗人微妙的感受,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7.答案:作者以孤雁自喻,借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登岳阳楼同步练习1.答案:B 解析:A.“落”读luō;C.“与”读yǔ; D.“剽”读piāo。 2.答案:C 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答案:A 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4.答案:C 解析:A句成分残缺。B句偷换主语。D 句式杂糅。 5.答案:作者凭栏远眺,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涕泪纵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

含有风的诗句古诗

含有风的诗句古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含有风的诗句古诗,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关汉卿《大德歌·夏》 2、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4、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5、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6、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7、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8、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9、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10、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11、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12、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13、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14、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5、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温庭筠《过陈琳墓》 16、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虞集《听雨》 17、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18、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黄庚《临平泊舟》 19、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20、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21、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李白《赠钱征君少阳》 22、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何逊《相送》 23、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24、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25、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地陬。——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26、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洪升《雪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