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井点降水
管井降水计算方案

管井降水计算方案管井降水是指利用管井进行地下水位降低的一种地下排水方法。
在建筑工程、地铁隧道、矿山开采等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位过高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水。
管井降水作为一种常用的降水方式,通过建设井筒来改变地下水流动的通道,从而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管井降水的计算方案。
1.地下水位的调查和分析:在进行降水计算之前,首先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调查和分析。
可以通过地下水位监测井、钻孔等手段获取地下水位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地下水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降水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2.井距和井深的确定:在设计管井降水方案时,需要确定井距和井深。
井距是指管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选择合适的井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降水效果。
井深是指管井的深度,一般选择合适的井深可以确保井底拦水层的深度,从而实现有效的降水。
3.管壁渗透率的测定:管壁渗透率是指管井壁渗透水量与壁面积之比。
通过测定管壁的渗透率可以评估管井的排水能力,选择合适的管材和管径,保证管井的排水效果。
4.流量计算:根据地下水位变化调查和井距、井深的确定,可以利用水力学原理进行流量计算。
常用的流量计算方法有井阵法、井与井之间扰动的超前水头法等。
通过计算得到的流量可以用来选择合适的降水设备和设计井阵。
5.降水能力计算:降水能力是指管井降水系统能够达到的最大排水能力。
根据流量计算结果,结合管壁渗透率和井阵形式,可以计算出管井降水系统的降水能力。
通过比较降水能力和实际需求,可以确定降水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6.设计井筒和井点: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进行管井降水系统的设计。
设计时需要考虑井筒的布置和井点的选取,保证井点之间的井距和井深符合需要。
同时,还需要考虑井筒的开挖施工工艺和材料选用等因素。
7.施工和监测:在进行管井降水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井筒开挖、管道安装等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及时调整降水方案以实现预期的降水效果。
井点降水计算

(按非完整计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井深为25米,根据现场坑槽涌水程度将地下埋水位定位2.5米,井间距设为30米。
根据公式进行测算:井点深度:25M地下静水位:Hn=2.5M管井半径为:r=¢/2=0.36/2=0.18m(砼管径为¢300mm,壁厚为30mm,公式中¢=0.3+0.03+0.03=0.36m)有效深度为:H=25-2.5-2=19.5m井内降水深度:S=7.5-2.5+0.5=5.5m(1)影响半径:R=1.95S√HK (库萨金公司)R=1.95*5.5*√19.5*1.5=58m(2)单井涌水量:Q=(1.36K<(2H-S)S/lg(R/r)>)/24,Q=(1.36*1.5*<(2*19.5-5.5)*5.5lg(58/0.18)>)/24=6.25m3/h(及149.87m3/d)(3)基坑总用水量:Q=1.366KS(2H-S)/lg(l+R/r0)Q=基坑潜水涌水量(m3/d)K=含水层透水系数=1.5m/dH=有效深度=19.5m(如按完整井计算H为透水层厚度)S=降水深度=5.5mR=影响半径=58mr0=基坑换算半径=√F/π因阜阳一路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雨水管位于中心线南北两侧13.5m 污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两侧15m,井位于北侧雨水管4m处,基坑模拟宽度为42米,长度为50米。
r0=基坑换算半径=0.29*(a+b)=0.29*(42+50)=26.68mS=降水深度=5.5米Q=1.366*1.5*5.5(2*19.5-5.5)/lg(1+58/26.68)=7521.05m3/d 按100米为一个施工段,每个井点出水量为降水井数量:n=1.1Q/q;每天抽水量为150m3/d,n=752.05*2/150≈3;以100米为一个施工段,应该布置3个井点同时降水,间距为30m,抽水天数=总储存量W/每天抽水量W=mv或w=mahV=含水层体积V=基坑面积*降水深度hm含水层给水度0.15v=42*100*5.5=23100m3V=23100*0.15=3465m3抽水天数=3465/149.87*3=7.7天。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工程施工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按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及地质报告编制以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详见方案说明)二、施工准备1、材料无砂混凝土管(滤管)、滤网、2~4mm砂碎石混合料、潜水钻机、泥浆车、泥浆泵、清水泵、潜水泵等。
2、作业条件(1)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
(2)地质勘测资料齐全,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和基坑放坡系数,确定井点位置、数量和降水深度。
三、井点设置及计算本工程按建设单位要求及地质情况,采用管井井点降水,呈矩形布置。
井点沿基坑周围离边坡上缘1.5—1.0米呈矩形布置,井点深入透水层6-9米,还应比所需降水的深度深6—8米,井距采用25-30米。
四、工艺流程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碎石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五、操作要点及技术要求1.定位:根据设计的井位及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定出各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2.采用循环钻成孔,孔径一为300mm,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池。
成孔后立即清孔,并安装井管。
井管下入后,井管的滤管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的适当范围内;并在井管与孔壁间填充碎石滤料。
3.安装水泵前,用压缩空气洗井法清洗滤井,冲除尘渣,直到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
4.采用DN50水泵,及DN50塑料管将地下水排到建设单位指定的排水沟。
水泵安装后,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合格后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5.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做好详细记录。
六.质量要求1.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浅谈管井井点降水施工技术

浅谈管井井点降水施工技术管井井点降水是井点降水的一种,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方法。
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
管井井点就是沿基坑每隔20~50m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潜水泵、离心泵)不断抽水来降低地下水位。
管井井点设备较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
管井埋设的深度和距离根据需降水面积、深度及渗透系数确定,一般间距10~50m,最大埋深可达100m。
用此法可降低地下水位5~10m,适用于土的渗透系数较大(K=20~200m/d)且地下水含量大的砂类土层中。
一、管井井点降水施作环境概况(1)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勘察院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将场地地面标高以下的岩土体工程地质层根据其成因、时代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进行划分,将成因时代相同、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土体划归为一层,共划分为6层。
其中层1杂填土为近期人工活动堆积,2层至4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新近沉积土层;5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一般沉积土;6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冲积形成的老沉积土。
各土层分布详细情况如下: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土质不均匀。
主要由粉土、黏土及碎石块近期回填而成工程性质较差。
厚度:1.00-1.40m,平均 1.20m;层底标高:24.83-25.24m,平均25.035m;层底埋深:1.00-1.40m,平均1.20m。
2层黏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土质不均匀, 混粉土,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厚度:1.30-1.70m,平均1.5m;层底标高:23.62-23.21m,平均23.42m;层底埋深:2.60-3.00m,平均2.80m。
3层黏土:黄褐色~灰褐色,土质不均匀,可塑,混砂粒,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厚度:1.40-1.90m,平均 1.65m;层底标高:21.71-22.23m,平均21.97m;层底埋深:4.30-5.20m,平均4.75m。
4层黏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可塑,土质不均匀,混砂粒,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管井井点降水法名词解释

什么叫管井井点降水
管井降水,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
管井井点设备较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较轻型井点具有更大的降水效果,可代替多组轻型井点作用,水泵设在地面,易维护。
管井埋设的深度和距离根据需降水面积、深度及渗透系数确定,一般间距10~50m,最大埋深可达100m。
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含水层厚度大于5.0 m。
一般该方法用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施工环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强度。
同时可以减少土坡土体侧向位移与沉降,稳定边坡,消除流砂,减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响,提供比较干的施工条件,还可以减少土方量、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
扩展资料:
管井降水适用条件:
1、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于5.0m;
2、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厚度可小于5.0m;
3、含水层渗透系数K宜大于1.0m/d.
4、适用于降水深度3~5m。
管井井点降水法名词解释(一)

管井井点降水法名词解释(一)
管井井点降水法名词解释
管井
管井是一种人工挖掘的井,用来采集地下水资源或者排放污水。
•示例:一座城市的供水系统中,有许多管井分布在各个地区,供应居民日常所需的水。
井点
井点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布设井的位置的点。
•示例:为了提高降水效果,工程师在城市中的井点上布置了众多的人工井点。
降水法
降水法是通过人工手段增加或调节降雨量的一种方法。
•示例:在干旱地区,常常使用云 seeding 技术来增加降水量,这是一种常见的降水法。
名词解释
1.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是地下自然形成并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
一般存在于地下岩层中,具有一定蓄水量和蓄水能力。
2.污水
污水是指含有各种废弃物、排泄物和污染物质的水。
它是生活、工业和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废水。
3.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是指通过管道、泵站等设施将水资源从水源地输送到用户处的系统。
4.工程师
工程师是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5.城市
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人口的居住地区,通常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行政管理机构。
6.云 seeding
云 seeding 是指向云层中喷洒或投放化学物质,以促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并降下的一种气象人工影响技术。
以上是对于“管井井点降水法”相关名词的解释和示例。
通过管井井点降水法,可以更好地利用地下水资源、调节降雨量,并为城市
的供水系统提供更加可靠的水源。
工程师通过云 seeding 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降水量,缓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管井井点降水

管井井点降水管井井点系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本法具有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可代替多组轻型井点作用,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等特点。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20~200m/d),降水深在5m以内,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明沟排水法易造成立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坍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降水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本工艺标准。
一、主要机具设备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图l-9)。
1.滤水井管下部滤水井管过滤部分用钢筋焊接骨架,外包孔限为1~2mm滤网,长2~3m,上部井管部分用直径200mm以上的钢管或塑料管。
2.吸水管图1-9管井井点构造1-滤水井管; 2一∮14mm钢筋焊接骨架; 3—6mm × 30mm铁环@250mm; 4—10号铁丝垫筋@25mm焊于井管骨架上,外包孔眼1~2rnm铁丝网;5一沉砂用直径50~100mm的钢管或胶皮管,插入滤水井管内,其底端应沉到管井吸水时的最低水位以下,并装逆止阀,上端装设带法兰盘的短钢管一节。
3.水泵采用BA型或B型、流量10~25m3/h离心式水泵或自吸泵。
每个井管装置一台,当水泵排水量大于单孔滤水井涌水量数倍时,可另加设集水总管,将相邻的相应数量的吸水管连成一体,共用一台水泵。
二、作业条件1.地质勘探资料具备,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渗透系数和土质分布已确定降水方案。
2.基础施工图纸齐全,以便根据基层标高确定降水深度。
3.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点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测量放线定位。
4.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并设置了排水沟。
5.井点管及设备已购置,材料已备齐,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三、施工操作工艺1.采取治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布置,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例或单侧呈直线形布置。
井中心距基坑(槽)边缘的距离,当用冲击钻时为0.5~1.5m;当用钻孔法成孔时不小于3m。
基坑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法

建筑基坑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法1前言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
当遇到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出现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当遇到有此种情况出现,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管井井点排水作为人工井点降水方法中的一种,因其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降水量大等特点已成为地下水位丰富的建筑基坑降水的常用方法。
掌握该方法在项目上的应用,不仅可使公司相关技术人员掌握建筑基坑降水排水上的一门常用的施工方法,而且也可丰富钻前工程上的降排水的施工途径.2特点管井井点又称大口径井点。
它具有排水量大,抽水效果好,施工井点少,各井点相互独立,设备简单;而且,井点降水可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工程费用较低等特点,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中被经常采用的降水方式.3适用范围管井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法适宜于在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1。
0~200m/d范围内的,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
因其单眼井排水量大、可由浅到深进行动态降水,该方法可适用各种水文地质条件,可降低的水位深度达3~5m.4工艺原理和设计概述管井井点作为井点排水方法的一种,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开挖基坑的四周、或一侧、两侧埋设一定数量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或直接与抽水设备连接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基坑底0。
5~1。
0m以下。
4。
1工艺原理管井井点降水的工艺原理是用水泵将土中水分排除后,利用土体中动水压力的减小或消除,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可放坡,可减少土方开挖量;另外,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向下,井点降水法的实施可增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土层更加密实;因此,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可使施工人员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
不但可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而且即使在粉细、粉土地层开挖基坑,也可防止流沙现象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井井点降水
管井井点系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本法具有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可代替多组轻型井点作用,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等特点。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20〜200m /d),降水深在5m以内,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明沟排水法易造成立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坍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降水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本工艺标准。
一、主要机具设备
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
水机械等组成(图I —9)。
1•滤水井管
下部滤水井管过滤部分用
钢筋焊接骨架,外包孔限为1 ~
2mm滤网,长2〜3m,上部井管部
分用直径200mm以上的钢管或塑料
管。
2•吸水管
用直径50〜100mm的钢管或胶皮管,插入滤水井管内,其底端应沉
图1-9管井井点构造
1—滤水井管;2 一爭14mmt冈筋焊接骨架;3 —6mm X 30mm铁环@ 250mm 4 —10号铁丝垫筋@ 25mm焊于井管骨架上,外包孔眼1~ 2rnm铁丝网;5 一沉砂管可编辑修一-木塞;7 一吸水管;8 一/ 100~
到管井吸水时的最低水位以下,并装逆止阀,上端装设带法兰盘的短钢管一节。
3.水泵
采用BA 型或B 型、流量10〜25m3/h 离心式水泵或自吸泵。
每个井管装置一台,当水泵排水量大于单孔滤水井涌水量数倍时,可另加设集水总管,将相邻的相应数量的吸水管连成一体,共用一台水泵。
二、作业条件
1 .地质勘探资料具备,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渗透系数和土质分布已确定降水方案。
2.基础施工图纸齐全,以便根据基层标高确定降水深度。
3.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点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测量放线定位。
4.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并设置了排水沟。
5.井点管及设备已购置,材料已备齐,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
三、施工操作工艺
1 .采取治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布置,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例或单侧呈直
线形布置。
井中心距基坑(槽)边缘的距离,当用冲击钻时为0.5〜1.5m ;当用钻孔
法成孔时不小于3m。
管井埋设的深度,一般为8〜15m,间距10〜15m ,
降水深3〜5m
2.管并理设可采用泥浆护壁冲击钻成孔或泥浆护壁钻孔方法成孔。
钻孔孔径比管外径大200mm 。
钻孔底部应比滤水井管深200mm 以上。
井管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泥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的畅通,然后下管。
滤水井管应置于孔中心,下端用圆木堵塞管口,井管与孔壁之间用3〜15mm 砾石填充作过滤层,地面以下0.5m 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3.水泵的设置标高应根据降水深度和选用水泵最大真空吸水高度而定,一
般为 5 〜7m ,当吸程不够时,可将水泵设在基坑内。
4.管并使用时,应经试抽水,检查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等现象,如情况异常,应检修好后方可转入正常使用。
抽水过程中,应经常对抽水设备的电动机、传动机械、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5.井管使用完毕,可用人字桅杆上的钢丝绳、倒链借助绞磨或卷场机将井管徐徐拔出,将滤水井管洗去泥砂后储存备用,所留孔洞用砂砾填实,上部50cm 深用粘性土填充夯实。
四、质且标准
1.井点管埋设位置、间距、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应小于井深的
/100。
2.井点埋设井底沉渣厚度应小于80mm ,使用应无严重淤塞,没有出水不畅或
死井等情况。
3.最低降水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成品保护1.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
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
2.井点管理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3.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4.冬期施工,井点联结总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30cm 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
六、安全措施1.冲、钻孔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或钻具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2.已成孔尚未下井点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安全事故。
3.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严格接地、接零和安漏电保
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七、施工注意事项
1.安装并点管要垂直,并保持在孔中心,放到底后,在管四周分层均匀填砂砾或碎石滤层,并使密实,最上500mm 用粘土填压密实。
井管要高出地面200mm ,以防雨水、泥砂流入井管内。
2.洗井是管并沉设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其作用是清除井内泥砂和防止过滤层淤
塞,使井的出水量达到正常要求,洗井后井底泥渣厚度应控制在小于80mm 3.管并降水时,应对称、同步地进行,使水位差控制在0.5m 以内。
4.管并供电系统宜采用双电路,避免中途停电或发生故障时造成水淹基坑、破坏基土。
5.当管并采用离心式水泵降水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改用潜水泵在井管内进行降水。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