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静物写生
韩创定水彩静物教学课件

(一)认识水彩画
近些年来,中国水彩画发展非常快,关心水彩画和画水彩画的人 越来越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青年画家及有鲜明个性的和充满创造力 的作品,同时各种有关水彩画的技法丛书也出版了许多,其中包括国 外进口的,这就给初学水彩的朋友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机会,大大开阔 了眼界。学习水彩画,首先应知道水彩画的特点,了解水彩颜色与水 彩画纸的基本性能,掌握水加色在水彩纸上的无穷变幻,在不断练习 的过程中来慢慢体会水彩画语言特征,最终实现眼、脑、手的配合一 致。 所谓水彩画就是用水来调和透明颜色所做的绘画,以明暗和色彩 对比的手法来描绘对象,讲究色彩层次、虚实和冷暖变化,注意自然 色光的真实表现。水彩画是没有厚度的平面艺术,艺术性.技巧性很 强。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使画面具有透明.湿润.流畅等特点,晶 莹透明、轻松活泼。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864年--1911年: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 几位早期传播水彩画的先躯: 李铁夫(1869--1952)广东鹤山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雕塑, 在中国水彩画史上是杰出的第一位水彩画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广为 流传,他用宣纸、水彩颜料画的《四川峨嵋》(1947年 57cm×38cm) 等作品,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融入水彩画中。在他的另一些水 彩画中,也可以看出早期受约翰· 辛格· 萨金特(J· S· Sargent)熏陶的潇 洒明丽、激情奔放的特点。 周湘(1871--1933)曾出版过《水彩画二十四孝》图册,我国最 早的西画家刘海粟、乌始光、丁悚、陈抱一等都曾在他的画馆里学习 过。 李叔同(1880一1942)原名成蹊、文涛,后名弘一法师,这位多 才多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我国当代美术的先驱,留日期间曾撰 文《水彩画法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彩画理论著述 清末民初,我国国民教育受到西欧和东洋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 的官办学堂中,采用了新的学制、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在教科 书中水彩画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静物写生写实教案

色彩静物写生写实教案教案标题:色彩静物写生写实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色彩在静物写生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色彩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静物的细节,以及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进行写生创作。
3. 学生能够通过写生练习培养观察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静物样本:选择几个具有丰富色彩和纹理的静物,如水果、花朵或餐具等。
2. 色彩材料:彩色铅笔、水彩颜料、颜料盘、画笔、调色板等。
3. 绘画工具:画纸、铅笔、橡皮擦、刷子、水容器等。
4.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以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静物写生基础知识,如构图、线条和形态等。
2. 提问学生关于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思考和讨论。
探究:3. 展示选定的静物样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静物的颜色、纹理和光影变化,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节。
4. 示范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进行色彩的运用,解释如何选择和混合颜色来表现静物的形态和质感。
5. 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静物进行简单的色彩写生练习,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表现出静物的细节和色彩变化。
实践:6.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静物进行写生创作,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7. 在学生进行写生创作时,教师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运用和绘画技巧。
8.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总结:9.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并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10.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色彩静物写生的重要知识和技巧,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运用。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静物的色彩变化,并进行写生创作。
12. 推荐学生阅读与色彩和写生相关的艺术家的作品,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绘画技巧的运用,并记录相关观察。
水彩写生 注意事项

水彩写生注意事项1. 选择题材适合水彩的题材有静物、风景、动物、人物等。
初学者宜从静物写生入手,选择简单而有代表性的物品作为练习题材。
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日常生活周遭的场景或对象进行写生。
2. 准备工具准备高质量的水彩纸或画板,要注意纸张厚度、质地和吸水性。
画笔要准备不同粗细的铂金级毛笔。
水彩颜料选择透明程度高的品牌,并备好基本色系。
还需要调色盘、水罐等。
3. 构图布局根据题材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传统的三分法构图可以让画面稳定美观。
要把握好画面的最佳视角,确定中心视点和主体位置。
4. 绘制准备先用铅笔画出轮廓线稿,注意透视关系的把握。
可以用稿纸overlay 在水彩纸上描摹线条。
线条要简练得当,过多细节会限制水彩表现。
5. 色彩运用水彩色彩清新透亮,应该根据题材特点合理选择色彩。
可以从色环关系入手,运用对比色或互补色来吸引视觉中心。
也可以根据光影变化来丰富色彩层次。
6. 重点突出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突出主体,使重点主体形象更为突出立体。
背景以柔和颜色为主,使之不引人注意。
7. 渲染技法水彩的渲染要丰富多变,可以利用湿媒技法,以及暴涨暴破等手法进行皴擦,增加图像的细节和质感变化。
8.控制水分水分过多会使颜色expand太多,控制好水分,使笔触色块的边缘清晰。
也可以利用控水技巧描绘细节。
9. 4953和修正在画面基本成形后,可以对色彩和细节继续修改完善,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10. 保护作品完成后的水彩作品需要夹入画册或裱糊保护,避免颜色脱落。
也可以进行扫描保留数码记录。
色彩静物教学 写生教案

色彩静物教学写生教案教案标题:色彩静物教学写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习运用不同色彩表现出静物的形态和质感。
3.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静物摆设:选择具有丰富色彩和形态的静物,如水果、花朵、瓶子等。
2. 色彩工具: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等。
3. 画纸或画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色彩静物写生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写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色彩静物写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主体:1. 解释基本色彩理论:主色、次色、冷暖色调等。
2. 演示如何观察和描绘静物的形态和质感,包括轮廓线、阴影、光影等绘画技巧。
3.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静物进行写生,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 学生开始进行写生练习,鼓励他们尽量准确地表现出静物的色彩和形态。
5. 教师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提高绘画技巧。
总结: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写生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技巧,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和绘画技巧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观察。
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色彩静物写生的实践,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实践,观察和描绘自然中的色彩静物。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学习和欣赏大师们的写生作品。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记录色彩静物,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评估方式:1. 对学生的写生作品进行评估,包括色彩表现、形态描绘和绘画技巧等方面。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延伸:1.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媒介和技法进行色彩静物写生,如油画、素描等。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写生作品,鼓励他们在艺术领域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和整洁,避免颜料和水彩颜料溅到地板或桌面。
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第三节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一、授课名称:水彩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水彩静物作画的方法步骤,并较熟练的运用水彩画的技法。
三、教学要求:熟练掌握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与写生步骤。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熟悉水彩画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
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2、水彩静物的干湿画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学时分配:10学时六、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技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进行技法表现。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坚持讲授示范,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手段:讲述、教师示范八、教学内容:水彩静物写生的训练,总的来讲其目的是培养初学者认识色彩,运用色彩和以水彩技法表现对象的能力。
因此应从总体来安排不同阶段的练习,并有所侧重地对每一个阶段提出要求,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关于掌握水彩工具,性能及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的练习。
(二)关于认识运用色彩能力的练习(三)关于静物质感的认识和表现的练习(四)关于培养对空间感的认识和表现的练习水彩静物的着色方法有两种即干画法与湿画法,前者需要由浅入深,从大面到细部全面铺开逐层叠画,要求每遍颜色的透明度很高,而后者则需一气呵成,准确果断。
最好的方法是干湿相互交替运用。
着色中具体进程原则应该是先浅后深,先湿后干,但也不能绝对。
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所画程度要恰到好处,留有补笔,调整的余地。
对比关系,色彩冷暖关系等。
对于静物受光部周围的背景一定要画够、画准,否则物体的亮面就亮不起来。
背景是作为陪衬为静物主体服务的,因此表现背景时,要认真研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防止将二者等同或割裂开来对待。
衬布作为静物的背景,往往是由水平面和垂直面组成,这两部分因前后空间的距离加之光源远近和角度的不同,就会产生变化。
因此既要表现出这些细微的差别,又不能画得过实,否则对处理空间距离是不利的。
画衬布,一般多用湿画法,丝绸褶纹有时可用干画法。
考试里的静物水彩写生步骤有哪些1观察2起稿

考试里的静物水彩写生步骤有哪些
一、题材选择与静物组织
组织好一组理想的静物,是完成作品的重要前提,因此组合静物时要求画者从画面的变化、统一、构图、色彩等角度去反复比较和经营,以求得较理想的组织形式。
静物内容的组织和搭配要合乎生活常理,要使画面既有生活气息,又富于趣味性,使物象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
二、作画步骤静物写生起稿一般要求先用铅笔或炭笔入手,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起稿不仅是打轮廓,而且有构图的任务,动笔前应该在胸中酝酿成熟。
1、用色彩定形
2、着色
从亮部开始----中间色调----暗部然后从中间色调开始----向两级(明、暗部)过渡最后从暗部开始-----中间色调-----亮部从亮部画起。
3、整体观察、局部入手
4、从薄到厚、由虚到实
三、色调组织
四、空间层次水粉画与油画在表现色彩空间上的共同点就是准确、生动、逼真。
《水彩》课教案(学生)

水彩教学内容:理论部分一、水彩画历史与概念二、水彩画的表现工具及材料性能三、色彩基本知识实训部分四、色彩写生一、水彩画历史与概念(一)、彩画的概念及特征水彩画特指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陆,成熟于18、19世纪的英国,在承袭欧洲传统绘画理念、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水调和胶质透明颜料作于纸上的绘画。
水彩画就其材料本身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颜料本身具有的透明性,二是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
(二)、水彩画的沿革及历史沿革:水彩画作为独特的绘画形式其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
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是出自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之手,但成为独立画种并兴盛在英国,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被英国誉为“水彩之父”的保罗·桑德比(1730-1809),是最早把地形图转入风景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风景水彩画作品的人物。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前半期是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水彩画家:理查德·威尔逊;亚历山大·科仁斯;托马斯·格尔丁;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约翰·康斯泰布尔;约翰·赛尔·科特曼;费雷德里·刘易斯;波宁顿;安德鲁·怀斯。
二、水彩画的表现工具及材料性能(一)、水彩画的表现工具1、颜料:英国的温莎·牛顿和上海马利,适合练习及入门级别。
2、纸:一般水彩纸以150克以上为宜。
河北保定产的水彩纸、江浙一带生产的水彩纸。
3、笔:常备的圆头应有大、中、小号之分;常备的扁形笔可选择尼龙笔或棕毛板刷。
4、颜料盒:颜料盒储色格不必太深但应具备一些分格的调色区域。
使用时,注意保持储色格内颜料的湿度,使用完即以含水的泡沫海绵覆盖上,并盖紧盒盖。
5、画板画架:水彩要求画板结实不易变形且较轻便。
水彩画架最好能使画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5°一60°之间。
小学美术《色彩静物写生》教案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课上尝试引入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色彩静物写生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静物写生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观察静物、构图、勾勒和涂色。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色彩静物写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色彩静物写生》这一章节时,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观察静物时,很容易被物品的整体形状吸引,而忽略了细节和质感的表现。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静物的细微之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静物写生的基本步骤:观察、构图、勾勒、涂色。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步骤进行写生。
举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静物,学会合理安排画面构图,准确勾勒出物品轮廓,再运用色彩进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水彩静物写生
课时:84课时
授课时间:2007年10月—11月
授课班级:2005级水彩二班
教学总要求:
1、学习目的:静物写生是提高艺术感受力和联系实物进行独
立思考及表现的有效训练方式。
写生可使眼睛明亮,思维
敏捷。
在写生中可获得视觉上和精神上的真实感受与心灵
启迪,由静物外表到内涵触发主观表现欲望的诸多可能性,从形象、质感、色彩特定气氛的各种美感因素中,培养出
作者发现客观事物美感因素的敏感性和表现激情,以及科
学严谨的观察态度和分析客观对象的能力。
水彩作为一个
色彩基础训练课程,提高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表达的能力
仍是水彩静物写生最为重要的内容。
2、学习内容与要求:
静物组合与构图形式:如何配置与组合一组静物,将关系到
绘画造型和色彩在位置上的经营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对
画面构成形态的认识与判断。
完整的构图形式是形、色、
质、空间等因素按一定规律综合构成的视觉形象,其最基
本造型因素包括“点、线、面”组合演变的一切形象,所
以,要求将“点、线、面”联系到整个画面上去处理,考
虑画面空间关系、节奏,体现构图本质要求。
构思与表现:静物构思是对客观物象如何表现个人的意见和办法,包括:黑白灰的布局是否合理、画面结构的节奏的安排与主次关系、画面色彩基调与色彩对比的关系、合理运用光源体现画面效果。
在表现上,可根据画面形式特点和个人绘画风格确定相应的表现方法。
刻画与调整:刻画是指画面色块对比与和谐关系基本确定后对静物的形体、质感、空间感作深入的塑造与表现,使丰富的形与色自然地结合起来;调整则是把刻画内容放在一个全局的高度来审视,通过整体的观察与比较,尽可能将影响整体关系的细节调整到恰到好处。
刻画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从主体入手,或主观感受最强、对比最动人的方面入手,并重点刻画高光、边线、投影。
(2)抓住画面对比基调的对比关系先丰富对象的色彩层次后在处理素描关系。
注意亮部、中间色的对比关系和色块构成效果。
调整的内容包括:(1)画面结构的虚实处理如点、线、面和色彩的冷暖,强弱等。
(2)局部色彩与整体色调的协调以及用笔对形体的理解。
写生色彩的观察、理解与表现:写生色彩主要指从写生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色彩关系,要求敏锐、准确地反映对象整体而鲜明的色彩关系和局部的色彩变化,依据具体的环境和条件分析研究对象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避免死盯局部而
忽略整体关系。
媒介特性与技能表现:不同的工具材料决定其表现技法及
作画程序,也产生相应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感受,研究水彩
画的技能表现与特色,必定先对工具、材料特性进行分析
与实践。
3、学习重点:
(1)构图与空间处理:绘画本质上是表现的,构图与空间
处理作为情感与绘画内容的承载形式和艺术手段,在写生
中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它凝聚了作者全部的心力和智慧,
体现作者在画面的线条、色彩造型及其构成关系上的一种
协调、整合和布局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造型组合中
还应将色彩因素加进去,只有色彩本身特有的构成方式与
构图的造型因素相结合,才能完整的体现构图的美感和魅
力
(2)丰富色彩感觉,提高色彩表现的能力:首先要坚持在
写生过程中,要坚持整体观察的原则通过对光和色彩造型
的分析,掌握色彩内在的构成因素和变化规律。
其次注意
从研究客观的色彩规律上升到主观概括、归纳和表现色彩。
再有要大胆借鉴油画在色彩表现方面的成就,加深对色彩
原理和规律性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力度。
4、学习难点:
(1)写生色彩与构成表现:学习静物写生除了研究写生色
彩的问题,还要向装饰的、抽象的色彩理论学习,目的是
增强写生效果的整体性和对比力度,使写生色彩同装饰构
成表现有机融合起来。
写生时注意色块构成与色调关系的
总体调整的训练。
(2)色彩的调和和色调中的黑白灰关系:正确理解“色彩中的黑白灰和黑白灰中的色彩”,
5、学习方法手段:
(1)多媒体课件演示。
评析师生优秀静物作品和中外优秀
静物作品。
(2)面授形式。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实际能
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引
导和启发学生对静物写生的热情与表现性思维。
(3)课堂
示范。
示范的目的不是纯技法的演示,更不是以个人的绘
画经验取代全面的色彩素质教学。
示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
生深入的认识色彩写生的规律性表现技能和整体把握画面
的全过程。
(3)边画边教。
教师边画边教,言传身教,完
整的呈现画作从观察到思维,从研究客观色彩规律到主观
概括表现的全过程,这样课堂讲评与直观教学就能很好地
结合起来。
6、作业安排与要求:
第一周:依据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这周的静物尽可能简单些,主要是水果、瓶罐、衬布的单
组合构图。
画面色彩对比与色块的明度层次要明确,以便
学生正确掌握画面大的色彩对比关系。
要求学生对构图、
造型、色彩有较好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素描造型与色彩表现上的联系与区别。
强调培养观察与比较的重要性,熟悉水彩工具的性能与特点。
第二周:布置静物的难度适度提高,重点引导学生对写生色彩客观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和想象能力上。
摆设内容有:水果、蔬菜、家用器具,衬布等,色彩的搭配层次较为复杂,空间的组织及静物构成上更加丰富多样。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从构图规则、写生色彩的规律性、水彩技法的运用及写生要点等方面作集体的讲解和示范。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白光与色彩关系的问题,理解光源色造成的色相层次及冷暖变化。
逐步提高眼睛整体感受色彩、分析水彩的能力。
第三周:通过两周的训练,学生对光与色彩的基本规律以及色彩的造型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工具的性能也已基本掌握。
这一招静物摆设内容:玻璃器皿、不锈钢用品、衬布等,在画面色块的组合上要求单纯统一些,质量感、空间感的对比效果加强,为加深光与色彩、光与造型的认识,这一周还要摆设逆光的静物练习。
本周静物细节较为琐碎且反光强,练习中可逐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归纳和光感、质量感和形体感的塑造能力。
第四——五周:本周采用的物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皆为复杂些,静物摆设强调生活情景的气息,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
和各类乐器等。
作业要求学生能熟练、轻松的运用水彩技
法,对物象作深入的刻画和表现,能从整体上认识和调整
画面色块构成和色调形成的关系,画面艺术表现因素得到
重视和体现。
第六——七周:这一周摆设的是室内一角的作业,场面大,空间层次和整体组织与处理难道增大。
作为最后完成的一
张作业,它是前几周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提高,要求构图完
成,有个人独特的视觉审美追求。
后记:写生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画面的主次关系与整体观念
主次关系的产生是一个主观存在的过程,它依照作者的构思和画面内容,通过构图、线条、色彩的合理安排与
营造体现出来,目的是强化内容和细节。
主次关系的关键和难度是保持画面的整体感,即在表现主次关系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感是主次
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保证和最终目标,缺乏整体把握能
力,作品必然绘失去内在的凝聚力和完整性。
2、表现形式的统一
采用何种技艺手段和形式语言去完成静物写生创作,每个学生在自然物象面前要有自己的发现和独到的选择,它必然反映出个人对静物表现的审美态度和主观构思的艺术追求。
关注画面表现手段和形式因素实际上是内容与表现形式的
问题。
在形式的和谐与创造中,一方面表现了画面和主题内容,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注入形式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感情。
3、画面技艺特点和风格追求
技艺特点和风格内涵是表里如一的整体,技法的处理源于每个人感受的差异和自身学养气质的不同,风格作为表现形态,是通过特有的技艺在外部表现中显现自身的内在特质和内涵。
萨金特辉壮丽的作品离不开他潇洒、坦率、流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