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顿性腹外疝致肠穿孔四例诊治体会(一)

合集下载

嵌顿疝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

嵌顿疝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

嵌顿疝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嵌顿疝是指腹壁、腹膜或者肠管等腹部内的组织被压迫、卡住的疾病。

嵌顿疝多由于腹壁疝孔太小,也可能由于持续性的腹腔高压,造成腹膜脏器通过疝孔向外膨出。

嵌顿性疝气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时机,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

本文报告一例嵌顿性腹股沟疝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旨在提高医师对嵌顿性腹股沟疝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9岁,因右侧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2天入院。

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38.5 ℃,心率:88次/分,呼吸频率:18次/分,血压:120/80 mmHg。

体格检查示右下腹压痛,移动性浅表明显,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肌紧张程度IV度。

腹股沟处可见一红肿软结,医师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予以抗生素和降压治疗。

但经过3天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和发热无缓解迹象,伴有新的症状:腹股沟处红肿更加明显,疼痛加剧。

CT检查示右侧腹股沟处腹壁的一个软组织肿块,肠道囊肿增大,腹膜壁增厚,提示右侧腹股沟疝嵌顿。

拟诊为嵌顿性腹股沟疝,为避免肠道梗阻、肠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医师立即安排手术治疗。

手术操作过程为右侧腹股沟切口,发现嵌顿的疝囊内有一段结肠及周围腹膜,经过用手解开和吸取疝囊及其内的组织,疝囊成功复位,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及时恢复下腹部运动,避免静止时间过长,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症状完全缓解,第5天术后出院。

随访半年,未发现嵌顿性腹股沟疝复发等不良反应。

结论:嵌顿性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

因此,医师应该在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并加以诊治。

对于病情严重的嵌顿性疝气患者,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腹股沟区嵌顿疝治疗体会

腹股沟区嵌顿疝治疗体会

22 本组 8 . 8例无死亡病例 , 手术时间 5 0~10mi, 3 n 平均7 i, 5rn a
最 短 住 院 时 间 3d平 均 时 间 1周 。 本 组 术 后 切 口感 染 3例 , , 2例
者, 即使疝环较小 , 仍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 。 本术式具有安全 、 创伤小 、 恢复 快 、 发症少 、 发率低 等特 并 复 点 , 于老年人和/ 对 或伴有其 他合并症 无法耐受 传统 张力性 疝修 补术或麻醉者 , 可采用本术式 。疝环充填式无 张力疝修 补术是治
疗 腹 股 沟 嵌 顿 疝 的一 种 安 全 、 效 的 方 法 。 有 参 考文 献
切 口疼痛 , 尿潴 留 1 , 0例 阴囊血 肿 8例 , 口硬结 6例 。随访时 伤 间 6个月 ~ 3年 , 随访患者 7 6例 , 1 复发 。见表 2 无 例 。
表 2 术 后 并 发 症 的发 病 率 n%) (
发 了腹 膜 炎 的患 者 。
结肠 , 小肠多见完全梗阻 ,6例合并肠坏死 , l 3例合并腹膜炎。
12 治疗 方法 . 均采用持续 硬膜外麻 醉 , 有患 者手术 前均 预 所 防性应 用抗 生素 , 常规腹 股沟 疝切 口 4c 切 开皮 肤 、 取 m, 皮下 组
织及 腹 外斜 肌腱 膜 , 找 确 认 疝 囊 后 高 位 游 离 疝 囊 至 内环 口 , 寻 探 查 疝 内 容物 , 被 嵌 顿 的 小 肠 未 发 生 绞 窄 , 将 其 还 纳 腹 腔 , 理 若 则 处
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效果满 意, 现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痛明显 , 休息时间长 , 并发症多 , 疝环充填式无 张力疝修 补术 是 由

分析钝性外力致易复性腹股沟斜疝嵌顿引起迟发性肠穿孔误诊1例

分析钝性外力致易复性腹股沟斜疝嵌顿引起迟发性肠穿孔误诊1例
难产是 临床上产科中常见的问题 … 。胎头旋转法 对头位 难产能够很好的调整胎儿 位置 , 使胎儿顺利产 出。此 次我 院抽 取枕后位难产的患者 3 4例作 为研究组 采取胎 头旋 转法 与未采取 胎头旋转法治疗的 3 4例对照 组做 对比 , 观察两 组患 者的治疗 效果 , 具体 分析 如下 :
2 结果
孕妇及胎儿 同样有着 不利的影响。 目前一般采取徒手胎 头旋 转法将 异常的胎 位进行调 整, 以帮组孕妇顺产 , 降低手术生产率 。 胎头旋转法 目的是将胎位不利 的位置调 整为枕 前位 , 然后再 进行分 娩 。枕 前位 中 胎儿头部 与骨盆纵轴平行 , 有利 于胎儿顺利 下降 , 并且 以最小 的径线 通过 骨盆 , 且官颈 扩 张加快 , 使胎J L J i l i 利产 生。胎 头旋转 法操 作手 法 比较容易 掌握 , 过 程简 单且 安全有 效 。此 次我 院研究中发现 , 研 究组 3 4例患者进行胎头旋 转法后 2 9例为 枕前位顺 产 , 顺 产 率为 8 5 . 3 %, 出现 2例产后 出血 , 两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 此外 , 研究组新 生儿评分 优 于对照组。综 七所述 , 对枕 后位产妇进行胎头旋转法能有效 的调整胎 头位置 , 使胎儿顺 利 产生。
后方 , 这个位置分娩时 由于头盆 的不 对称容 易引起 产程 延长而 导致难产 。难产 对孕 妇 及新生儿都会造 成不 良后果 , 对新 生儿的成长不利 , 严重者 可威胁孕 妇及新生 儿生命健 康 。目前发 现枕后位难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 势 6。因此 , 对于枕 后位难 产的 患者在尽 快 的诊断后应该 给与积极的治疗。头位难 产是 手术生产 的指 征之一 , 但是 手术 生产对
针对研究组给予胎头旋转法 治疗。患 者采取 仰卧位 , 外 阴消毒 , 查 胎位 , 胎 儿大小 等情况。在宫 口开大 4 e m 以上 时, 将右手食指及 中指轻轻伸人 阴道 , 紧贴胎头 。食 指与 中指呈 3 0 度 角度 , 如果患者为左枕后位作逆 时针旋转 9 0 度, 如 果患者 为右枕后位 作顺 时针旋转 9 o度, 左手则在患者腹壁外 推送 儿背至脊 前方位 , 按 压胎 肩以协 助胎 头旋转 和同定。转位成功后引导胎头下 降, 将 手指抽 出。注 意观察 胎头周 围有无 隐性脐 带脱 垂 。操作期间不可用暴力 。如果 一次 操作 不成功半 小时后 再进 行第二 次操作 , 一 共不 能超过 3次 。以旋转成为枕前位从 阴道 自然分娩 为成功标 志 。对 照组 患者 3 4例未 经胎头旋转法 即进行分娩 。 1 . 3 疗效评价疗效 标准 比较两组患 者的顺产 率 、 产后 出血情况及新 生儿评分L 4 J 。 1 . 4 统计方 法 本实验所有 统计学计算 采用 S P S S 1 6 . 0统计学 软件完 成。各组 间差异 比较 采用方 差分析 X 2检验 , 以 P< 0 . 0 5 为有统计学意义 。

嵌顿性腹股沟疝35例诊断及治疗体会

嵌顿性腹股沟疝35例诊断及治疗体会

嵌顿性腹股沟疝35例诊断及治疗体会目的探讨嵌顿性腹股沟疝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2年我院收治3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35例均治愈出院,其中切口感染4例,复发3例。

结论适时手术治疗,避免疝内容物发生坏死。

标签:嵌顿性腹股沟疝;诊断;外科治疗疝是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一种所谓的薄弱点,这种所谓的薄弱点被称为疝。

通常来讲,疝是一种多发于患者的腹部和腹股沟内,所谓的腹股沟区是位于患者的下腹壁与大腿交叉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是非常容易患病的。

60~70年代,嵌顿疝是导致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之一,随之患者就诊意识的提高,绝大多数疝在发现早期即接受手术治疗,嵌顿疝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腹股沟疝若发生嵌顿则危害性极大,如果不在肠管发生绞窄、坏死之前将被嵌顿的肠管还纳到腹腔,则后果相当严重[1]。

我们收集通海县人民医院2006~2012年共收治腹股沟嵌顿性疝35例患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搜集的35例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实验中共35例,其中男29例,女6例,年龄1~76岁,其中1~30岁16例,30~60岁10例,60岁以上9例。

嵌顿时间10h~38h,平均20h。

左斜疝8例,右斜疝24例,股疝3例。

1.2方法对所有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腹股沟疝手术进行治疗,一般来讲,都把疝囊的周围用纱布进行保护,在把其囊切开,并且保护好,等一段时间后再将其切开,这次使用血管钳将疝囊慢慢的提起,同时切开一个小口,将囊内的渗液慢慢的导出来。

慢慢的对纳疝内容物进行轻柔,特别是对患者的肠管就行轻柔,这样肠管猜不会轻易的发生破裂。

游离疝囊与精束,必要时横断疝囊。

然后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完全止血后应彻底冲洗伤口,若患者应留置引流,在保留的远端疝囊里置入一根细潘式引流管,由切口下另外引出。

随访6~24个月[2]。

2结果本组35例嵌顿性疝中,腹股沟斜疝24例,腹股沟直疝7例。

小肠穿孔继发腹股管感染误诊为嵌顿性疝1例

小肠穿孔继发腹股管感染误诊为嵌顿性疝1例

临床医学・67・Health For Everyone 《人人健康》2016年14期嵌顿性疝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在腹股沟区腹壁存在缺损,凸向体表,但已发生嵌顿的疝[1]。

我国腹股沟疝发病率约为1‰~5‰,老年人发病率约为5%,其中约20%~30%为嵌顿疝。

嵌顿疝以腹部肿物、局部胀痛、不适为主要症状表现,若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易并发肠梗阻、穿孔,甚至可致死亡。

临床上,嵌顿性疝被误漏诊为小肠穿孔并不少见,但小肠穿孔误诊为嵌顿性疝极为少见。

2015年1月,医院收治诊断小肠穿孔继发腹股管感染误诊为嵌顿性疝1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55岁,畏寒、发热3日,在当地社区卫生机构,按照左腹股沟淋巴节炎治疗,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未获得控制,转本院治疗。

入院时,面色苍白、大汗,意识尚清楚,疼痛较剧烈,无法忍受。

患者身体瘦弱,既往无相关疾病发作病史。

查体: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左下腹最明显,左侧腹股沟区肿胀,无波动感肿物,表面皮肤红肿,有压痛,不能推动。

血常规:WBC24.5×109/L ,中性粒细胞85.2%。

行急诊腹腔穿刺。

凝血酶原时间12.4s ,活动度75.1%。

实验室检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4.8U/L ,血淀粉酶227.4U/L ,总蛋白56.7g/L ,丙氨酸基转移酶9.4U/L ,葡萄糖7.6mmol/L ,白蛋白29.4g/L ,胆碱酯酶1873U/L ,直接胆红素6.1μmol/L 。

行腹部平片检查隔下游离气体,腹部CT 检查可见腹水、气,结合考虑为嵌顿疝并发肠穿孔。

2 结果术前完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液、心电、凝血功能等。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留置导尿管。

仰卧位。

立即行急诊开腹手术,术中见腹腔300ml 腹水,淡红色浑浊脓液,混有食物残渣,乳黄、浑浊,寻找到小肠穿孔,未见其它肝、脾、胃、胰腺等均未见异常,脓液进入腹股沟管。

腹腔镜治疗小儿嵌顿疝58例体会

腹腔镜治疗小儿嵌顿疝58例体会
1 手 术方 法 . 2
麻醉 : 全麻 + 管插 管 , 助 : 气 辅 留置 胃管 和 尿管 , 位 : 体 头低 脚 高约 l 度 。气 腹压 力 :0 5 C 2人 工气 腹压 力维持 在 1—2 mH , 儿压力 控 制在 lmm g以下 以免影 响 患儿 呼 吸 。切 I : 部 置 入 05m r— 0 1m g婴幼 O H =脐 1 .e To
ca ,
穿 刺进 入观 察镜 , 于脐 轮两 侧 lm处 分别 置 入 Toa 一并 进入 操 作钳 。并 在 腹 腔镜 直 视下 手法 并 e rc 各
复位 , 首先 观察 被嵌 顿 内容物 是何 组织 , 复位 时应 均衡 持 续均 匀用 力 , 法 复位 边 观察 , 嵌顿 是肠 管 边手 如 需观察 肠 蠕动情 况 , 是否 有肠 管充 血 , 点状 坏死 , 肠壁 淤 血及 系膜 破裂 , 穿孔 。如 嵌顿 的组 织 是 阑尾 或 肠 者大 网膜 等 , 坏死 需作 切 除术 。 性还 应该 检查 输 卵管 和 卵巢 的血运 。 有 女 单纯 系膜 破 裂 , 可行 系膜修 补 , 如果 肠管 血运 不佳 或者 呈现 暗黑 色 , 以腹 腔 镜下 系膜 局部 用 02 %普 鲁卡 因 5 1ml 闭肠 系膜 根 部 可 .5 —0 封 或者 热水 喷洒 并 观察 3mi, 果效 果 不佳 , 扩 大脐 部切 口, 坏死 的肠 管 拖 出 , 再 次观 察无 恢 复生 0 n如 则 将 并 机 的可 能 , 于体 外行 肠切 除 肠吻合 术 。 再将 吻 合 的肠管 放 入腹腔 , 引流 管一 根 , 置 然后将 患侧 内环 口行绞 索缝 合或 者 内荷包 缝合 , 果复位 时 发现肠 穿 孔 同时部 分 内容物 已污 染疝 囊 , 如 则行 疝囊 反 复 冲洗再 行 内 环 口荷 包 缝合 以减 少疝囊 感 染 的几率 , 污染严 重则 需 于腹 股沟 处取 小切 口进 入疝 囊置 皮 片 引流 。 如 最后 观察 对侧 内环 口的大小 . 无 隐 匿性 疝气 ㈦ , 有 如果 有则 行相 同方 法处 理 。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回纳后肠穿孔12例诊治体会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回纳后肠穿孔12例诊治体会

中国乡村医药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回纳后肠穿孔12例诊治体会龚晟袁晓琪李勇腹股沟嵌顿疝是小儿外科常见急症,嵌顿疝的疝环较狭窄,偶然腹压增高,大量肠管挤入疝囊,受到疝环的压迫,不易还纳,造成肠梗阻,若诊治不及时易导致嵌顿内容物缺血坏死。

本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经手法复位后出现肠穿孔,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均经手法回纳成功后出现肠穿孔,在本院行剖腹探查术。

男11例,女1例;年龄3个月至1岁;发病时间6~48小时,超过12小时4例。

出现恶心呕吐11例,予禁食、补液后仍不能缓解,伴阵发性哭闹6例;反复高热6例;发热伴阴囊红肿6例。

手法回纳后有少量排便3例,无排便9例。

嵌顿疝回纳侧下腹部压痛10例,出现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9例,四肢厥冷、反应欠佳4例。

腹部X线立位片:出现膈下游离气体4例,不全性肠梗阻表现5例,未见异常3例。

2 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均立即行胃肠减压,急诊剖腹探查,根据嵌顿疝发生的位置,分别取麦氏点或反麦氏点横切口,进腹探查。

见末段回肠穿孔11例,盲肠穿孔1例,穿孔直径0.3~1.2cm,部分肠壁浆肌层撕裂。

盲肠穿孔患儿拟行造瘘术,术中通知家属,但遭到拒绝,要求行一期修补术,故12例均行一期肠穿孔修补术。

术中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盆腔和疝囊,直至冲洗液干净、清亮,然后于腹股沟内环口处,将腹膜内荷包缝合,关闭内环口。

对4例腹腔内污染较严重患儿,放置腹腔引流管进行引流。

术后予广谱抗生作者单位:315012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通信作者:龚晟,Email:gongsheng0209@ 素抗感染、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步拔出胃肠减压管,恢复正常饮食。

3 结果患儿术后住院时间7~14天,均恢复良好出院,随访1~6个月。

1例于术后1个月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伴排气排便减少,腹部X线立位片提示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入院后予胃肠减压、解痉、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5天后治愈出院,未再次手术。

腹股沟嵌顿疝腹膜前间隙I期修补临床体会

腹股沟嵌顿疝腹膜前间隙I期修补临床体会
严格止血 。
既往观点认为 , 腹股 沟疝无 张力 修补 为清洁手 术 , 嵌顿
疝特别是行肠切除 吻合患 者 , 面污 染重 ,I 修补 会增加 创 期 补片感染风 险, 直接导致 修补失 败 , 故多选 择 Ⅱ期无 张力修 补 J 。嵌顿疝 I 期修补 复发率 、 染率 高于择期 手术 患者 , 感
上属急腹症范畴 , 临床诊 断并不 困难 , 但易 于绞 窄而发 生肠 坏死 J 。因此在 手术 过程 中 , 常规疝 囊游离 修补 外 , 需 除 更
要的是判断嵌顿 内容物性质及有无坏死 , 往往 同时需 要作肠 切除肠吻合术 。从这个角度而言 , 疝修 补术更像是 一个附加
司生产 的善释 D 0补片 。气管插管全麻 4例 , 1 持续硬膜 外麻 醉 8例 。取略高于常规疝 切 口( 内环 口上方 的斜切 口) 长约 4— m, 6 c 上端 可向上延 长 , 开腹外 斜肌腱 膜 , 近联合 肌 切 在
肠切 除导致 手术 区污染 , 原因是感染可能导致修 补失败 。嵌
顿疝并不在 “ 避免” 不宜 ” 和“ 之列 , 绞窄疝也 只是 “ 有严 重感 染 ” “ 切 除 手 术 区污 染 ” , 网 膜 坏 死 、 壁 局 灶 坏 死 和 肠 者 而 肠 和肠断坏死 引起 的局部感染悬殊很大 。 随着医疗卫 生条件 的改善 和居 民健康 素养的提高 , 腹股 沟 区 和 阴囊 出现 蜂 窝 织 炎 表 现 的严 重 感 染 已 经 非 常 罕 见 ; 逻 辑 推理判 断 , 感染同样可以影响伤 口愈合 , 致伤 口不愈 、 导 伤 口裂开等 , 又有多少医师会因此放弃 Ⅱ类或 Ⅲ类剖 腹切 口的
报 告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组 1 . 本 2例 , l 男 0例 , 2例 ; 龄 5 女 年 7— 8 6岁 , 平均 7 岁 ; 1 嵌顿时间 6~ 4h 其 中斜疝嵌顿 1 , 8 ; 0例 股 疝 2例 ; 右侧 9例 , 侧 3例 ; 左 嵌顿 内容 物为小肠 8例 , 远端 回 肠伴 回盲部 2例 , 网膜 2例。合并小肠 部 分坏 死 4例 , 大 大 网膜坏死 2例 , 并小肠破 裂 2例 , 中 1 合 其 例嵌 顿疝伴 腹部 挤压伤 , 1例为传 统疝修 补复发 者 ; 伴发慢 性支气 管炎 、 4例 肺气肿 、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 冠心病史 2例 , 前列 腺增生病史 5例 , 糖尿病史 1例 , 弥漫性腹膜 炎伴感染性 休克 2例 ; 中 术 行肠切 除、 吻合 8例 , 肠 其他 4例 仅行 肠还 纳术 , 患者 均 行 I 期膜前 间隙修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顿性腹外疝致肠穿孔四例诊治体会(一)
【关键词】嵌顿性腹外疝;肠穿孔;误诊
嵌顿性腹外疝诊断一般较易,而嵌顿后强行挤捏疝块复位可致肠壁损伤、肠穿孔,因局部肿块消失,腹部体征明显,诊断原发病常会发生困难。

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4例嵌顿性腹外疝致肠穿孔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4例患者中,女1例,男3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2岁。

4例患者均有可复性腹外疝史,最短7年,最长20余年。

女性1例为左侧斜疝,男性3例均为右侧斜疝。

4例患者中2例因腹外疝嵌顿住我院普外科治疗,另外2例为院外误诊后病情加重转入我院普外科治疗。

2.诊治方法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例1为女40岁,因左侧腹股沟疝嵌顿12小时入院,伴腹痛、恶心、呕吐,入院诊断为左侧嵌顿疝,即予手法复位,补液抗感染对症治疗,15小时后病人出现腹痛加重、腹胀、发热,查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透见膈下少许游离气体,考虑嵌顿之肠管穿孔,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约15cm处肠壁破损穿孔约1cm×1cm,予肠修补,术后10天痊愈出院。

例2,男50岁,因右侧嵌顿疝1天入院,行疝松解时,见肠管已绞榨缺血,尚有蠕动,还纳肠管后予补液抗炎治疗,术后36小时病患出现腹痛、腹胀、发热,
体温39.5℃,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穿抽出血性液体,考虑绞榨之肠管坏死穿孔,即予剖腹探查,术中见回肠末段坏死穿孔约2cm×2cm,手术切除坏死段肠管,肠吻合,术后15天治愈出院。

院外误诊2例。

例3,男54岁,有右腹股沟疝史9年,因右侧腹股沟红肿、疼痛、发热12天在当地卫生院以右侧腹股沟脓肿切开引流,发现引流物有粪汁,以肠瘘转入我院。

体检见消瘦,右下腹压痛、轻度肌紧张,右腹股沟中点上方约3cm×3cm瘘口,有粪便流出,入院诊断为嵌顿性斜疝并肠坏死肠瘘,经抗炎、支持治疗1周后剖腹探查,见距回盲部约12cm处有一约4cm长之肠袢粘于右内环处,周围被大网膜粘连包裹,切除该段肠管及腹股沟瘘管,行肠吻合及瘘口修补,25天后治愈出院。

例4,男65岁,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天,在当地卫生院以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于第二天腹痛加剧、高热、血压下降急转我院。

查体:一般情况差,血压82/50mmHg,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穿抽出血性脓液,腹透可见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

追问病史,3年前因阑尾炎手术治疗,有20多年右侧疝史,腹痛前曾自行挤捏右腹股沟肿块而消失,入院诊断:肠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予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回肠末段穿孔约2cm×1cm,修补穿孔,术后20天治愈出院。

3.结果
4例患者中1例因强行挤捏还纳嵌顿性较长之肠管致肠破裂穿孔;1例因盲目将嵌顿性绞榨失活之肠管还纳后致肠坏死穿孔;另外2例因询
问病史不详,检查不全面,院外误诊。

4例均经手术后治愈后出院,平均住院18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