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关键技巧---嵌顿疝手法复位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样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从理论上讲,小儿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自愈的病例,但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
1.非手术疗法(1)疝带疗法:是应用疝带压迫内环和腹股沟部,进而阻止疝内容物疝出,等待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继续闭塞,以期增加疝“愈合”的机会。
据薛璇英等(1989)报告,应用该法治疗腹膜鞘突未闭、无腹股沟管处肌肉薄弱或缺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00余例,疝闭合率达70%。
此法多用于婴儿,但对较大的疝或年龄在3、4个月以上的小儿,治愈疝的可能性极小。
而且婴幼儿棉纱束带或疝带不易固定,易被尿液粪渍浸污,并可压迫或擦伤皮肤;长期使用不仅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加嵌顿疝的发生率,甚至影响睾丸血运、或导致腹股沟管局部粘连进而增加手术困难和并发症。
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或有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采用疝带治疗。
①棉纱束带法:使病儿平卧,将疝内容还纳入腹腔;取长棉纱束带对折成双头,折端放置于内环体表投影处及腹股沟管区;双头从髂嵴上方自背后绕到对侧腰部,返回到腹前部后将双头穿过折端,使形成扣环,正好压迫内环;再经过腹股沟部转向后方至臀上方腰部打结。
可在内、外环处垫以棉纱或海绵,以加强压迫、减少皮肤擦伤。
②佩戴疝带法:佩戴疝带用尼龙带制成,以具有弹性和拉力的疝盖帽防止小肠;半圆环;疝帽(四周有松紧带牵拉、具有弹性);大腿固定带。
使用时,首先回纳疝内容物入腹腔,将疝帽覆盖于腹股沟管疝内环处,固定腰围,将大腿固定带由会阴部向下绕过大腿后沿臀外缘向上,与同侧半圆环结扎固定。
疝带固定时须注意有无疝内容物疝出及松紧是否适宜。
单侧疝先固定患侧,双侧疝可先后固定两侧。
佩戴该疝带后,患儿可下地随意行动,不妨碍大小便,若有污染应及时清洗。
如佩戴不合适或有疝内容物疝出,须重新固定。
手术讲解模板: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手术步骤:
2.肠切除术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手术步骤:
将明显扩张的肠段提出于切口外,在选定切除端置两把组织钳,相对应的 肠系膜予以分离结扎。然后沿组织钳将扩张的小肠段切除(图12.8.3.2-2)。 3.肠吻合术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手术步骤:
于远端肠管对系膜缘,距断端5cm处做纵切口长3cm,以5-0肠线将近端肠 管与此切口作连续或间断全层吻合,外加浆肌层间断吻合一层(图 12.8.3.2-3A、B)。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注意事项: 注意卫生。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术后处理:
肠道灌洗液一般采用1%过氧化化氢或乙酰 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或二者等量 混合液。有人认为过氧化化氢可能因初生 态氧造成肠壁穿孔或气栓(gas embolism)。
嵌顿疝修补肠 切除术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科室:普外科 部位:腹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概述:
术中诊断为右侧嵌顿性绞窄性股疝,遂切 除该段长约5cm肠管,行端端吻合术,将 小肠还纳入腹腔,游离疝囊,并与高位结 扎后,缝合腹股沟韧带,将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缝合,以封闭股环, 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切除组 织给患者家属看后送病理,术后将患者安 全送返病房,术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适应证: 主要用于治疗嵌顿疝。
手术资料:嵌顿疝修补肠切除术
手术禁忌: 病情不稳定或生命体征不平稳、全身情况 差者。
嵌顿疝查房护理课件

05 嵌顿疝患者的心 理护理
心理评估与支持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焦虑程度以及 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提供心理支持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其诉求, 给予关心和安慰,增强治疗信心。
心理干预措施
01
02
03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纠正对疾病的错 误认知,引导其积极面对 和解决问题。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 想等放松训练,缓解紧张 情绪。
02 嵌顿疝的紧急处 理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是嵌顿疝的紧急处理措 施之一,通过手法将疝内容物回 纳到腹腔内,以解除疝块对组织
的压迫和梗阻。
手法复位通常适用于早期嵌顿、 疝块较小且无明显肠坏死的情况,
操作时应轻柔、准确,避免加重 肠管损伤。
复位成功后,应严密观察腹部体 征及肠鸣音变化,及时发现和处
理可能的肠坏死等并发症。
感谢观看
音乐疗法
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合 适的音乐进行播放,以缓 解焦虑和疼痛。
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
情绪疏导
指导家属如何正确处理自 己的情绪,避免将焦虑情 绪传递给患者。
沟通技巧
教会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 有效沟通,给予患者更多 的支持和鼓励。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 过程,共同营造良好的康 复环境。
THANKS
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等增加腹压的 活动。
注意观察疝气的症状,如出现疼痛、 肿块无法回纳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疝气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疝气的自我观察和护理。
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避免嵌顿疝的发生。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情况。
疝气手术流程

疝气手术流程疝气是指腹壁或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的薄弱部位脱出的病症,常见于腹股沟、脐部和瘢痕区。
疝气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方法,下面将介绍疝气手术的详细流程。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疝气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术前准备还包括术前禁食禁饮,患者需要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停止进食,以免手术时出现呕吐导致误吸。
2. 麻醉。
疝气手术通常采用全麻或局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
3. 手术切口。
根据疝气的部位和大小,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手术切口包括腹股沟切口、脐部切口和腹部横切口。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式。
4. 疝修补。
疝气手术的关键步骤是疝修补,通过将脱出的腹腔器官放回腹腔,并加强腹壁的薄弱部位,防止脏器再次脱出。
常见的疝修补方式包括开放修补和腹腔镜修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补方式。
5. 术后护理。
疝气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提重物等。
术后还需要定期复诊,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疝气复发情况。
总结。
疝气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方法,通过术前准备、麻醉、手术切口、疝修补和术后护理等步骤,可以有效地治疗疝气病症。
患者在接受疝气手术前,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疝气手术流程就是以上所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区域神经阻滞在小儿嵌顿疝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准海医药》20 0 8年 1 第 2 月 6卷 第 1期
JH a a Me . na ̄20 V 1 6 N . ui i dJ ur 08.o.2 . o 1 h a
区域神 经 阻滞 在 4 J 嵌 顿 疝 手 法 复位 中 的应 用 ,L
[ ] T a u O ah a L u . ot uu wds e a o 7 a m m M, d si i t H Cn nos o ・ a m c l K m Y, k a i l o g r・
iete p hlrnwt bo cil s ma J .p nii , d r yi ci e i rnha at [ ] JnJA t o ha n d h h bt
位 同 A组 , 均有 经验 丰富 、 2组 老年 主治 医师操 作 。 1 3 统计 学方 法 组 问 比较用 检 验 , 0 0 . P< .5为
差异 有显著 性 。
2 结 果
12 方法 A组患儿在其母亲帮助下与患侧髂前上 .
棘 内侧 1 . m 处用 5号针 头 刺 人 , —15c 向下 、 向外 方 向推 进 , 到触到髂骨 为止 , 拔针边 注局麻 药 2ml 直 边 。
声) 再持续缓慢 地 向腹 股沟走行 挤压, 使其完 全还 纳 。操作 时注意 手法 复位操 作 的时问和 次数 , 禁用 暴 力 , 法轻柔 , 以 1 手 应 5—3 n为 限 , 0mi 如不 成功 , 应及
时手术 , 复位 成功后 严 密 观 察 腹部 情 况 , 意有 无腹 注 膜 炎和肠 梗阻 表 现 , 有 此 表 现 , 如 应及 早 手 术 。B组 患儿复位 3 i 肌 注苯 巴 比妥钠 4m:k , 法复 0mn前 r g手 /
腹股沟疝嵌顿PPT课件

• 疝囊:是壁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状结构,是疝内容物 的包囊,由囊颈、囊体和囊底组成。
•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府内器官与组织,以小肠最为多 见,大网膜次之;其他如: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横结 肠膀胱等,但较少见。
3、辅助检查:疑有阴囊内积液者,应作透光试验, 透光试验阴性可与鞘膜积液鉴别。嵌顿疝或绞窄 疝时X线检查可见肠梗阻征象。
8
处理原则
1.寻找与治疗发病诱因。
2.2岁以上小儿腹股沟疝无自愈趋势者,宜行手术高位 结扎疝囊。婴儿脐疝,经长期用绷带包扎压迫复位, 多数可自愈。
3.嵌顿性或绞窄性疝,应立即手术,但如在术前用药 或麻醉后自行复位,应严密观察24h,根据病情决定 手术时间。除2岁以下小儿发病在4h内可试行手法复 位外,不应强行复位。
• 疝外被盖:是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通常由筋膜、肌层、 皮下组织和皮肤组成。
4
5
临床类型 按疝的内容物能否回纳分: 可复性疝、难复性疝 按疝的内容物有无血循环障碍可分为: 嵌顿性疝、绞窄性疝
6
其他腹外疝
• 股疝:腹内器官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 出形成的疝,称为股疝,多见于中年妇女。妊娠是 腹内压增高引起股疝的主要原因。股疝易嵌顿、绞 窄,因此,股疝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6.观察病情:注意局部症状,及时发现疝嵌顿、绞窄
及肠梗阻的表现。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时,有损伤肠
管可能,应注意观察是否存在相应症状与体征。
13
术后护理
• 1.休息与活动: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 枕,使髋关节微屈,以减小腹内压力和腹部切口
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愈合,次日可改为半卧 位,一般3-5天下床活动,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人 一般术后次日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
《外科学》腹外疝--课件

ppt课件
46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ppt课件
47
第4节
其他腹外疝
ppt课件
48
一、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
ppt课件
49
概念
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临床上比较常见, 占腹外疝的第三位。 主要病因是腹壁切口感染、缝合技术、缝合材料、腹内压增高和全身性因素。 最常发生于腹直肌切口, 并以下腹部切口多见;其次为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起到了多重修补的作用, 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层次
分布。
ppt课件
36
•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 1.经腹膜前法(TAPA) • 2.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 3.经腹腔内法(IPOM) • 4.单纯疝环缝合法
ppt课件
37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手法复位
(1)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 局部压痛不明 显, 也无腹部压痛
ppt课件
双侧腹股沟直疝
14
腹股沟管解剖
内口: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外口: 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 的一个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外 环或皮下环)。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 腹横筋膜。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次发生的疝
手术处理的疝外, 疝的类型与初次手
还有另外的疝。 术时相同或不同,
但解剖部位不同。
ppt课件
41
第3节
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腹股沟疝修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传统开放手术修补:通过在腹股沟区域进行切口,将腹股沟疝囊复位,并用缝线将腹股沟肌肉修补。
这种方法是传统的修补方式,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2. 腹腔镜手术修补:通过在腹部进行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其他外科工具,修补腹股沟疝。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的优点。
3. 不张力修补(tension-free repair):在腹股沟区域放置一块特殊的网状支架(mesh),以加固腹股沟区域,避免因肌肉张力引起的疝复发。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4. 对复杂腹股沟疝的修补:对于复杂或难治的腹股沟疝,可能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和更复杂的修补方式,如修补可能涉及到附睾或输精管的腹股沟疝。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
手术前需要进行评估和必要的准备工作,手术后还需要注意伤口护理和术后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外科手术关键技巧---嵌顿疝手法复位
[总结版]
首先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衷心的感谢外科之路老师,是他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方便自己学习也给大家提供个共享的机会,这是我整理外科之路老师的帖子。
1、必须确定无肠管坏死!(时间、压痛、肠鸣音、阴囊红肿----)
2、体位:足高屈髋位。
3、手法1:先探查肿块质地,如果质地均匀,囊性感,可试行复位。
左手食指及拇指置于外环口上方,向下推,不需太大力量,只要能够阻挡疝囊向外环上方突出即可。
右手环形张开,压在疝囊的内、外、上、下方,持续缓慢用力便可成功。
原理:
保持疝囊外口呈漏斗状,防止皱褶粘膜阻塞肠腔。
将复位分成两步,第一步---还纳肠内容物。
第二步---空虚肠管自行还纳!
手法1.1
手法1大约可以解决70%以上的嵌顿疝,如果无效,可使用方法1.1。
保持手形不变,左右手指配合将嵌顿肠管向下牵拉,然后手法1 。
原理:将肠管向下牵拉!!!使肠管嵌顿水肿部向下离开外环口,
肠腔重新开放。
注意:并非越向上肠管越粗,只是系膜稍有增加。
但是只有梗阻上方的肠管才是柔软通畅的。
回不去,出来没问题了吧!!
如果仍然不能成功,让我们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
一、用两指探查疝内容物,如果肠壁变厚变硬,说明充血水肿严重。
如果可以扪及饼样肿块,应该是系膜水肿。
只有柔软、变形能力正常的组织才能通过狭小的外环,而此时疝内组织变形能力已经非常有限,应该选择手术。
二、肿块巨大且张力很高
除了说明外环口较大外,还有肠腔内气体液体较多,或者水肿严重,或者已经有大量渗血渗液,不易区别,复位风险较大,需要手术。
三、肿块大但张力不高
此时阻碍还纳的原因主要是疝出肠管较长且成袢,手术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术中还纳也有困难,经常需要扩大疝囊颈。
但是手术困难不一定手法复位也困难,让我们再次想一想外环口的情况,除了后壁比较平整外,其他都是台阶状,可不可以利用后壁----翻转复位!抬高臀部,左手置于疝囊前部向阴囊方向推,右手置于疝囊后部,利用食指将靠近外环口的后方的肠管压扁,还纳局段肠管内容物,利用重力渐渐还纳,有点像换枕头皮。
注意不要整体上推,这样疝囊和肠管同时上移,但是疝囊是不会回去的。
四、疝囊不大张力不高,就是回不去。
如果仔细探查你会发现,肿块随挤压可以变形,肠管较软,使不上劲。
此时应该是粘稠的肠内容物造成的。
应该算是一种难复性疝,
外环口并不紧。
但是糊状物力量不易传导,常规挤压很难奏效。
可以采用分段还纳法。
用手指将疝囊近外环处分断出一小部分,然后慢慢将其中内容物挤入腹腔,然后再挤一点-----
五、只剩一点点,张力高,回不去!肠腔内水、气排尽后,残留少量固体,像钩子一样挂在外环口上。
此时,只要用拇指直接向后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