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任务书-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附件2012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进入答辩阶段项目清单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承担单位201206001 多源水汽观测资料的融合和同化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万蓉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201206003 船舶气象资料业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毛冬艳国家气象中心201206004 FY-3大气垂直探测仪器观测系统偏差订正及其对资料同化影响研究陆其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1206006 风云卫星云微物理反演关键技术及应用刘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1206007 西北地区复杂地形下雷暴及短时强降水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赵庆云兰州中心气象台201206008 强对流天气短期概率预报技术研究谌芸国家气象中心201206010 定量降水预报的系统误差订正关键技术研究袁慧玲南京大学201206011 高分辨率区域台风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陈葆德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201206012 GRAPES全球三维变分资料同化框架的改进和业务化韩威国家气象中心201206013 GRAPES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建设戴永久北京师范大学201206014 GRAPES全球模式中Helmholtz方程高效算法研究及应用胡江林国家气象中心201206015 利用历史数据改进GRAPES模式1-5天数值预报黄建平兰州大学201206016 热带环流系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研究陈子通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201206017 气象部门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技术研究王彬田浩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06019 主要气象灾害的卫星监测评估方法研制赵长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1206021 长江三角洲区域霾天气成因和预报技术研究顾骏强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0120602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生态监测评估与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单九生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01206023 空间天气地基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及应用研究敦金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1206024 近百年全球陆地气候变化监测技术与应用任国玉国家气候中心201206025 中国近60年地面关键气候要素均一性检验与订正技术及站址变动影响研究唐国利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06026 沙漠地区历史气候变化序列重建研究于瑞德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承担单位201206027 华北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时空变化规律与影响机理研究及应用徐晓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06029 我国南方雨雪冰冻及次生灾害区划、预警和决策辅助系统研究周定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206030 卫星遥感产品在气候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李清泉郭艳君国家气候中心201206031 区域气候模式发展及在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高学杰国家气候中心201206032 多气候模式超级集合及产品的区域释用技术研究柯宗建国家气候中心201206033 第二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应用评估和关键技术研究闫宇平国家气候中心201206034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杨建玲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中心201206035 中高纬海洋异常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孙建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06036 欧亚陆面热力异常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研究陈海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06037 北半球冬季风暴轴变异及其对我国冷空气活动的影响朱伟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06038 北极涛动与我国冬季气候异常的关系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吴其冈南京大学201206039 近海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201206040 中国气候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陈峪吴焕萍国家气候中心201206042 不同温升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资源综合影响许红梅国家气候中心201206043 东北地区春玉米农业气象指标体系研究郭春明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01206044 海南冬季瓜菜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陈汇林海南省气候中心201206045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气象保障技术研究蔡荣辉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01206046 河套灌区主要农作物农业气象预评估技术研究侯琼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201206047 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技术方法研究宋迎波国家气象中心201206048 我国北方冬小麦精细化土壤墒情动态监测预报和灌溉预报技术研究毛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06049 中国北方果树霜冻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研究张晓煜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201206050 东北地区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天气预报技术研究陈艳秋沈阳中心气象台201206051 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识别和效果分析技术周毓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承担单位201206052 山区人工防雹关键技术及业务应用的研究王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201206054 北方大规模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朱蓉姜学恭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1206055 太阳能光伏资源精细化评估技术研究申彦波孙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1206056 强冷空气对渤海海冰的影响及预报技术研究刘爱霞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201206057 南海海洋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精细化技术研究曾沁广东省气象台201206058 近海面风速的遥感反演及在风能开发中的应用许遐祯江苏省气候中心201206059 气象环境变化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机理及预报评估技术研究耿福海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201206061 珠三角城市群区域复合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与预报技术范绍佳中山大学201206062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山洪监测预警技术方法研究张亚萍重庆市气象台201206063 青藏高原东侧易发山洪小流域监测预警方法研究李登文贵州省气象台201206064 低纬高原地区凝冻形成机理及防范措施研究王瑾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201206066 气象空间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研究朱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06067 气象为农服务综合信息制作与发布系统研发白静玉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1206068 公共气象服务影视产品图形图像加工及业务平台技术开发朱定真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06069 大城市多源气象信息集成管理与综合应用技术刘旭林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201206070 气象科技项目/成果管理评估系统2期邹立尧闫冠华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201206071 气象标准应用效益评价研究纪翠玲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201206072 面向物联网的新一代高精度自动气象站关键技术研究唐慧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06073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加密气象观测关键技术研究孙星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06074 基于光纤传感原理的自动站新技术研究张宏伟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201206075 西部地区、高山、海岛等无人站通信传输技术研究陈永涛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06076 自动气象站故障诊断、测试、维修系统研发李建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1206077 光学雨量传感器研究杨志勇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201206078 露点型温湿度传感器研制及产业化高太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承担单位201206079 中国西部长基线雷电监测网技术的研究迟文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1206080 地基自动云观测与卫星云观测集成与融合技术研究曹晓钟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1206081 全自动探空技术业务化应用研究黄江平南京大桥机器有限公司201206082 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化体系研究张晓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1206083 双线偏振技术业务化应用研究吴艳峰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201206084 风廓线雷达组网观测资料业务化应用研究吴蕾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1206085 毫米波云雷达关键技术研究葛俊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06086 高光谱卫星观测资料处理和反演关键技术研究张鹏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1206088 卫星温湿廓线资料与探空资料的融合及细网格化研究傅云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06090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观测产品加工处理平台研发杨洪平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天津气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天津气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 2 总体 设计
基 于对 管 理 需 求 和 相 关技 术 的综 合 分 析 , 系统 构 建 采 用 了 B / S模 式 。B / S模 式 相 对 C / S模 式 , 界 面丰富 , 对 用户计算机水
从信息化角度提升科技 / 科 研 项 目管 理 的 能力 和效 果 , 已
成 为 各 级科 技 管 理 部 门 的共 识 , 很 多 单 位 都 开展 了相 关 的信 息
共享 信息 , 高 效 地协 同丁 作 。一 个 单 位 实 现办 公 自动 化 的程 度 也 是衡 量 其 现 代 化 管 理 水平 的标 准 。
文 档并 录入 评 审 意 见 。 ③ 建立 统一 规 范 的项 目信 息 存 储 管 理 机
制, 支 持 在 线 管 理 和 在线 查 阅 。
和计 算 机 网络 功 能 结 合 起来 的一 种 新 型 办 公 方 式 , 属 于 信 息 化 社 会 的 产 物 。在 行 政 机 关 、 企 事业单 位工作 中 , 采用 I n t e me t /
I n t r a n e t 技术 , 基 于 工作 流 的概 念 , 以计 算 机 为 中 心 , 使 用 一 系 列 现 代化 的办 公 设 备 和 先 进 的通 信 技 术 , 广泛 、 全面 、 迅 速 地 收 集、 整理 、 加工 、 存储 和使用信息 , 使 单 位 内部 人 员 方便 快 捷 地
息, 方 便 科 研 人 员查 询使 用 。② 实 现 局 内项 目整个 流程 的 自动 化管理 , 包括 : 支 持 普 通科 研 人 员 在 线 填 报 项 目各 阶 段 信 息 及 上传文档 ; 支 持科 技 处 管 理 人 员 在 线 管 理 各 类 项 目信 息 , 向科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201506049
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异常的监测、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时兴合
青海省气候中心
201506050
北极变暖与东亚冬季气候有关的大气环流的关联
李跃凤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201506051
台风/暴雨灾害损失及服务效益评估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
李廉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06052
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方主要旱地作物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技术研究
201506027
全球和区域多模式集合的省级短期气候降尺度预测技术研究
姚益平
浙江省气候中心
201506028
mega-ENSO和北半球中高纬下垫面热力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的协同影响及预测方法研究
吴志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06029
延伸期-月尺度雾霾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潜势预测和评估技术应用研究
朱蓉、唐红玉
玉米干旱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及其监测预警技术
周莉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506057
日光温室低温和寡照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薛晓萍
山东省气候中心
201506058
风三卫星农田产品反演与作物模型多变量同化技术研究
余卫东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01506059
山岳型景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和预警服务技术
慕建利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潘志华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6053
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蔡哲
江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201506054
全球大豆长势监测与产量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钱永兰
国家气象中心
201506055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揭示mega—ENSO与东亚夏季风联系的新事实,以及mega-ENSO与北半球中高纬下垫面(包括海温、海冰、积雪与土壤湿度等)热力异常协同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新机制;基于mega-ENSO与北半球中高纬热力异常协同作用的新规律,构建东亚夏季风季节预测的新方法,改进其集合预测结果.
形成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精细化台风定量监测产品和基于FY-4的新型遥感资料的强对流监测预警产品.研究成果经过精度和适用性检验后,集成到SWAP平台,面向全国气象台站推广,为天气预报业务提供支撑。
102
风廓线雷达综合评估及在华东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研发合理有效的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算法、进行观测误差统计.发展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数值预报中的同化方法并进行资料同化影响分析。开展风廓线雷达观测网布设计及其合理性(OSSE)评估。将风廓线雷达资料应用于复杂高影响天气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2。气候领域(14项)
编号
任务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201
动态地表覆盖变化数据在气候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面向气候模式需求的地表覆盖遥感提取方法,研制基于动态地表覆盖类型概念的21世纪以来逐月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探索地表覆盖动态数据在BCC_CSM分量模式中的应用方法,评估其模式效果改进的潜力.
建立2000—2015年间逐月的250m分辨率卫星观测地表覆盖数据产品集,制作完成BCC-CSM模式预估的2016-2100年逐年的地表覆盖状况数据集,实现地表覆盖变化数据在气候模式中的动态表达,以提高模式性能.
205
全球和区域多模式集合的省级短期气候降尺度预测技术研究
研究多全球气候模式驱动下多区域气候模式的集合技术方法,研制适用于省级业务应用的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在与现有的经验统计方法结果对比分析和历史回报检验基础上,开展跨季度和年度尺度的高分辨率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试验。

气象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纯方案,67页)

气象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纯方案,67页)

目录1. 实施方案 (3)1.1. 背景介绍 (3)1.2. 工作目标 (3)1.3. 工作思路 (4)1.4. 系统架构 (5)1.5. 系统模块 (7)1.5.1. 数据存储子系统 (7)1.5.2. 服务支撑子系统 (27)1.5.3. 运维管理子系统 (33)1.6. 系统功能 (41)2.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45 2.1.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 (45)2.2. 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45)2.2.1. 利用GreenPlum解决结构化数据存储 (47)2.2.2. 利用Hbase解决半结构化数据存储 (51)2.2.3. 利用FastDFS解决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52)3. 质量(完成时间、安全、环保)保障措施及方案 (55)3.1. 质量管理内容 (55)3.1.1. 编制和评审质量计划 (55)3.1.2. 工作产品的质量检查 (55)3.1.3. 不符合项的跟踪处理 (56)3.2. 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56)3.2.1. 质量保证小组职责 (56)3.2.2. 配置管理小组职责 (57)3.2.3. 测试小组职责 (58)3.3. 质量保障措施 (59)3.3.1. 项目进度 (59)3.3.2. 需求分析 (61)3.3.3. 系统设计 (62)3.3.4. 系统实现 (63)3.3.5. 系统测试 (63)3.3.6. 系统维护 (65)3.4. 项目安全保障措施及方案 (65)3.5. 项目环保保障措施及方案 (67)1.实施方案1.1.背景介绍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气象探测设备的不断增加,观测台站上传的数据正在急剧增加,存储总量呈现几何式增长,目前气象数据每年增量达到PB+量级,已具备大数据的特征。

而且随着公众对气象服务需要的日益增长,要求天气预报向精细化、全时空和集合预报的方向发展,气象服务从传统向多元化拓展,随着气象服务方式的改变,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时效性越来越高,气象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气象信息化IT应用项目创业计划书

气象信息化IT应用项目创业计划书

气象信息化IT应用项目创业计划书一、项目描述该项目是一个气象信息化IT应用项目,旨在通过应用IT技术和气象数据,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

主要包括气象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气象信息展示和预报、气象产品开发与销售等内容。

二、市场分析目前,气象信息化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天气预报还是个人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气象信息的支持。

因此,该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不准确、预报不准确等。

三、竞争优势1. 技术优势:我们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团队,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数据和预报服务。

同时,我们将积极采用最新的IT技术,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数据优势:我们将与国内外的气象机构合作,获取到最新、最全面的气象数据,以确保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 客户服务:我们将建立一个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包括在线咨询、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四、市场定位我们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农业、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行业,以及个人用户。

通过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帮助用户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五、盈利模式主要盈利模式包括气象产品的销售、提供定制化的气象信息服务、与合作伙伴合作推广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相结合,提供更广阔的服务范围,获取更多的收益。

六、运营计划1. 建立气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 开发气象信息展示和预报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

3. 开发气象产品,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销售。

4. 与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和销售产品。

5. 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七、风险评估1. 数据可靠性风险:由于气象数据的复杂性,存在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的风险。

我们将通过与专业气象机构合作,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竞争风险:当前气象信息化市场竞争激烈,我们将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品牌形象,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钱维宏
北京大学
201306033
南京青奥会场馆小区域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技术研究
慕熙昱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01306034
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兰红平
深圳市气象局
201306035
雷电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和业务应用
孟青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306036
霾预报技术研究
张恒德
国家气象中心
201306008
中国西南地区大气水物质综合观测及其反演和同化新方法
刘黎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306009
秦巴山区云降水梯度观测与应用研究
余兴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01306010
青藏高原对下游灾害天气影响效应及其预测新技术
徐祥德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306011
多源水汽观测资料的融合和同化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黄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306045
印度洋通过印尼贯穿流对ENSO及其可预报性影响的研究
穆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306046
亚洲区域气候模式发展及在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徐影
国家气候中心
201306047
BCC-CSM中海冰模式的改进及其物理过程优化研究
张录军
南京大学
201306048
王彬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2013060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生态监测评估与天气预报技术研究
单九生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01306016
空间天气地基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及应用研究
敦金平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 在灾害预警、气候变化研究、精细化农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挑战与展望:如何将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以满足不断 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是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迎来更加 广阔的发展前景。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 统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气象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的应 用场景
02
气象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的概 述
05
气象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的挑 战与展望
03
气象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的技 术实现
06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该机构负责美国的气象观测和 预报,拥有先进的卫星和地面观测系统,为美国及全球提供气象服务。
日本气象厅(JMA):该机构使用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型和卫星观测技术, 为日本及周边地区提供气象服务,包括台风、暴雨等灾害预警。
印度气象局(IMD):该机构利用多源卫星数据,为印度及周边地区提 供气象服务,包括季风降雨、干旱、洪涝等灾害预警。
特点:模块化设计,易于扩 展和维护
安全性:采用多种安全措施, 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
系统应用和发展历程
应用领域:气 象、环境、航
空等
发展趋势:智 能化、自动化、 云计算等技术
应用
历史沿革:从 人工观测到自 动化监测,再 到智能化分析
未来展望:进 一步提高预测 准确率,拓展
应用领域
03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的技术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级: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
项目任务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起止年限:20 年月至年月
中国气象局
年月
填写说明
1.本任务书甲方为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

2. 本任务书根据上报财政部的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经费来源与支出预算应与财政部批复的预算保持一致。

3.任务书签订流程:
(1)任务书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协作单位共同编写,经由项目组织单位审查后,加盖承担单位和组织单位公章。

(2)任务书经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审核后签订。

4.其他说明
(1)任务书各项填报内容页面不够可另附页;
(2)本任务书用70克A4纸双面打印,页码居中,封面不显示页码,左侧装订,请勿用各种厚纸或彩纸、塑料等制作封皮。

(3)本任务书一式5份,其中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1份,计划财务司1份,项目组织单位1份,项目承担单位1份,项目负责人1份。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信息表
一、项目立项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现有工作基础及承担单位保障条件
四、目标和任务
(①研究目标;②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③技术路线,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技术方案和创新点等。


五、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六、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包括主要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或应用指标、人才队伍建设及其他应考核的指标,须明确满足业务应用的考核指标。

各项考核指
七、项目经费来源与支出预算
注:专项经费一栏信息请根据财政部批复情况填写本表所有信息必须与项目预算书B3表保持绝对一致;
9
八、项目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此表所填参加人员应与项目预算书参加人员一致)
10
九、共同条款
1.项目各方应共同遵守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和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气发〔2012〕57号),本任务书未规定的事宜,按上述办法和规定有关条款处理。

2.甲方根据上述办法和规定,监督并组织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必要时有权进行调整。

3.乙方按上述办法和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项目组织单位应对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乙方要严格履行本任务书规定任务,并按甲方要求及时编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有关统计报表以及下年度工作计划。

5.因某种原因致使项目无法按计划执行时,乙方可要求中止任务,如乙方没有提出中止任务的要求,甲方有权及时中止任务。

视不同情况,中止任务的项目应部分或全部退还所拨经费。

6.项目执行过程中,乙方如需调整任务,应根据上述办法和规定,经由项目组织单位向甲方提出变更内容及其理由的申请报告,由甲方批准后实施。

未经甲方正式批准前,双方须按原任务书履行,否则后果自负。

7.项目完成后,乙方应根据上述办法和规定,经由项目组织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由甲方组织验收。

8.项目形成的成果按照上述办法和规定进行管理。

9.如有争议或纠纷时,按上述办法和规定处理,未及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十、项目任务书签订各方签章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甲方):
负责人(签章):(公章)
年月日
项目承担单位(乙方):
项目负责人(签章):
(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年月日
项目组织单位:
单位负责人(签章):(公章)
年月日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承诺书
项目组织单位、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已充分阅读、理解并完全接受《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任务书》和《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预算书》中的共同条款,谨作出承诺如下:
1.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的编制是在认真阅读理解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和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气发〔2012〕57号)基础上,严格按照财政部、中国气象局下达的经费批复数编制的。

2.依据签订的任务书开展项目研发工作。

3.项目经费使用严格遵循上述管理办法和规定以及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

4.保证按照序时进度完成项目预算执行,并按照财政部要求,及时登陆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预算管理系统”()填报预算执行进度。

项目组织单位、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保证履行上述承诺,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