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困难户调查走访记录范文
贫困户走访记录范文

贫困户走访记录范文
贫困户走访记录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地点:XX市XX镇XX村
走访人员:XXX
走访对象:王某某一家
家庭成员情况:王某某,男,50岁,家庭户口,务工收入不
稳定;李某某,女,48岁,家庭主妇;王小明,男,18岁,
高中毕业,目前在家待业;王小花,女,15岁,初中毕业,
目前在家帮忙做家务。
家庭收入情况:王某某主要通过外出务工维持家庭收入,但由于不稳定的务工机会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收入来源不稳定。
李某某没有固定收入来源。
家庭财产情况:王某某家庭没有产权房,目前住在村里的廉租房,面积大约30平方米。
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王某某的家庭生活条件较为简陋,家里仅有基本的家具,没有电视、冰箱等家电。
屋内整洁度较差,厨房和卫生间的卫生状况也不理想。
家庭困难和需求:王某某的持续经济困难使得家庭无法改善生活条件。
由于家庭成员中年纪较大的某某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需要定期服药和检查,但由于经济状况,无法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
王小明和王小花分别面临就业和教育方面的困难,缺乏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帮扶建议:根据走访情况,建议相关部门给予王某某一定的经济扶持,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帮助他稳定收入;对王某某家庭的居住环境进行整治,改善生活条件;为某某提供经济援助,保证他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为王小明提供就业培训和相关资源,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为王小花提供教育援助,确保她能够继续接受教育。
备注:这家贫困户的困难主要是经济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状态,过上更好的生活。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三篇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三篇篇一春节前夕,大汾村三送工作组对这四户家庭分别进行了一一回访。
你们比亲人更亲,比儿女更贴心工作组成员。
他们看到工作组成员来回访,个个喜笑颜开,看到他们喜乐融融,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
村民刘来娣对我们说:自从丈夫郭志汗患上精神病后就没有过上一个好年,十多年了,每到过年就为备年货愁眉苦脸,感谢你们去年临近春节为我家备足了年货和过年用的现金,这次,我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欢乐年。
村民宋先伦家、郭昌有家过的春节也比往年更加幸福、更加喜庆。
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被群众的热情包围,大家围坐在村书记家里,谈着今年的打算,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
(瑞林镇驻大汾三送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篇二今天,吃完中午饭,请了老君山镇镇长、镇中心学校校长来到我的驻村官宅村,目的是请他们帮助解决村幼儿园搬迁的资金问题,官宅村幼儿园现在的教室已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孩子们的安全,经和村干部协调,把村里新建成准备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的一幢面积约100㎡的混凝土房子调给村幼儿园,然后把现有危房修复后在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
镇长领导了解了具体情况,表示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镇长、校长他们走后。
我和村党支部黄书记、村委会和副主任走访困难户,共走访了五户。
其中一户使我印象最深刻,户主是一位名叫耗恒发的79岁傈僳族老人,儿子英年早逝,儿媳妇丢下一个女儿便和别人跑了,老伴也于去年去世了,现在只剩下耗恒发老人和孙女相依为命,孙女在远嫁洱源的姑姑的资助下在县城里读高中,耗恒发老人每月只有60元的补助和100多元的低保,村上给他申请了一套电视机和接收器,现在基本生活还能保障身体也还可以。
与耗恒发老人简单的聊了哈,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篇一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但我认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来到贫困户吴光顺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土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来的玉米,堂屋就是一间黄泥巴屋。
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
吴光顺全家三口人,老伴50多岁,儿子30多了还没有成家立业。
我们详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
他说:“这里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想要换成钱就得上坡下岭往集镇上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够折腾的,我们多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扩宽。
”经过沟通了解,我们工作队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并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会尽努力帮助你们。
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同时,我们也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随后,我们又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6点多,我们每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全都吃了个精光。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情况,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的状况绝非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够想象的,不亲临现场又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呢?在走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人心酸的故事,深山里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让我感概万千。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和情感体验,更是与贫困户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篇二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2023年走访特困供养户记录范文

2023年走访特困供养户记录范文一、目的本次走访特困供养户的目的是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信任和认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时间本次走访特困供养户的时间为2023年4月10日,上午9点至下午5点。
三、地点本次走访特困供养户的地点为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某某村。
四、参与人员本次走访特困供养户的参与人员包括:社区负责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医生等。
五、家庭基本情况本次走访的特困供养户共有5户,其中3户为独居老人,2户为残疾人家庭。
这些家庭普遍缺乏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
六、经济状况本次走访的特困供养户经济状况普遍较差,他们主要依靠政府的生活补贴和社会的救助来维持生活。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补贴和救助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七、居住条件本次走访的特困供养户居住条件较差,普遍存在住房面积小、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等问题。
其中,有些家庭的房屋还存在漏雨、漏风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八、社区环境本次走访的某某村社区环境相对较好,社区设施比较完善,包括活动中心、卫生站等。
但是,由于特困供养户缺乏社交和娱乐活动,他们的生活比较单调和乏味。
九、家庭关系本次走访的特困供养户家庭关系比较和睦,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照顾和支持。
然而,由于生活困难和经济压力,这些家庭普遍存在焦虑和压力,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十、心理状态本次走访的特困供养户心理状态普遍较差,他们普遍存在自卑、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
其中,有些老人还存在抑郁和焦虑等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十一、需求与建议通过与特困供养户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发现他们主要的需求包括: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更完善的生活设施等。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政府对特困供养户的关注和支持、提高生活补贴标准、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等。
十二、总结本次走访特困供养户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也增强了我们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决心。
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三篇

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三篇篇一今天一大早,按着昨天的计划,我再次徒步来到黄河子村四队进行走访,今天走访的是帮扶对象马俊英。
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般基层干部,投入到“同步小康”帮扶行动,能做些什么呢?来到贫困户马俊英家门口,他家的小狗就叫了起来,记不清这是走访马俊英家第十几次了,每次到村入户时,他家是必不可少的走访困难户。
马俊英现已82岁,老伴也79岁,两位老人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腰腿疼等多种老年病,而他老伴十多年来更是因身患癌症多次住院进行治疗,从而导致家中贫困,如今欠债累累,膝下虽有三个女儿,但是都在种地,日子过得都是紧紧巴巴。
过年时曾经为他家多次送去米、面、慰问金和县书协为贫困户书写的对联等扶贫物资。
淳朴的老人感动得紧紧握着我的手直说:“好闺女,感谢党和政府啊,也谢谢你啊!”进入到马大爷的屋中,有一股难言的味道,因老伴长年生病已不能自理,常常是身体也不太好的马大爷帮助她进行大小便的清理,十几年来如一日,而马大爷却从未抱怨过一声。
屋中窗户虽然低矮,但很明亮,家具虽然陈旧,但仍然很干净。
看到我来了,马大爷热情地说:“快坐啊,闺女。
”同时又有些难为情,我赶忙上前帮助老人换上衣服。
询问了上次说的家中要养小猪的情况和老太太最近的病情,在交谈过程中得知老人家中已抓回了两头小猪,院中的小菜园也已种上了各种蔬菜,老太太的病情没有进一步的恶化,在说话时老人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不时的地回头看看老伴。
回来的路上,我在思索: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在的,能直观地看到群众的困难,能真实地体会到群众的感受。
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与情感体验,更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我的内心不仅有些动容,既为老人不屈不挠的生活精神,又为他们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深而感动。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其乐观对待暂时的困境,并积极向上级反映和呼吁。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篇一今天和本局职工钟卫华走访下岑花组的杨昌其家。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大坝边上,他家背山面水,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稻田,视线极为开阔,心情豁然开朗,走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心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几声,没人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面干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十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手册和收入手册,钟卫华给他点了一根烟,我和他一个询问一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老伴也有54了。
儿女们都已成人,各自成家,自立门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
从外表看,他身体虽然精瘦,但语音洪亮,底气很足,绝不像六十多的老人,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人,身体十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行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牛。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要把这8头牛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子女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儿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趁着自己还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努力一下,不想给子女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牛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入时,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头说,现在养的牛好卖得很。
至于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入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身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老头!从他家出来,我们心情都很轻松。
杨昌其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没有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作斗争,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像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用他们的成功事例,鼓励其它贫困户在上级的帮助下发展生产。
同时,对他们在资金等各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扶持。
鼓励这部分人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示范户、带头人,支持他们带领乡亲抱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后记:许多年后回头看,中国的扶贫攻坚绝对算得上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件!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人类与贫困作战的艰苦战役。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日期:2021年6月10日
地点:XX村贫困户家庭
走访贫困户家庭时,我看到他们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屋内状况较差。
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和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还在上小学,其他两个孩子已经辍学。
家庭主要靠父亲外出打工为生,但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他的收入非常有限。
母亲则在家务劳动中支持家庭,但收入微薄。
这个家庭生活条件差,日常生活缺乏基本生活用品。
缺少食品和饮用水,儿童的营养状况也不容乐观。
教育方面,由于经济原因,孩子们无法继续上学。
他们的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根据此次走访记录,我们将进一步评估该贫困户的需求,并争取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提供粮食和水资源,以及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
同时,我们还将为家庭成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主脱贫。
走访慰问困难户调研记录

走访慰问困难户调研记录本次走访慰问困难户调研共访问了5户困难户家庭,其中两户是独居老人,其余三户为低保户家庭。
第一户困难户家庭是张大爷家,张大爷今年已经八十岁了,身体虚弱,且行动不便。
他家属于低保户,他的女儿早已出嫁,儿子外出打工,少有时间回家探望他。
我们在他家看到了清一色的旧家具和陈旧的日用品。
在了解到张大爷家的生活状况后,我们通过多方联系,协助张大爷享受了政府相关养老服务和救助政策,并捐赠了生活必需品和文娱用品,让他感到温暖和关爱。
第二户困难户家庭是刘大妈家,她也是一位独居老人,身体虚弱,双目失明。
她的孩子们虽然常常会回家探望她,但无法亲自照顾她的饮食和生活起居。
我们发现刘大妈的家中缺乏手电筒,影响了她日常生活的方便性。
我们赠送了她一些生活用品,如手电筒、扶手椅等,并协助她申请社会救助和志愿者照顾服务,让她尽可能地享受到了关爱照顾和安全舒适的生活。
第三户和第四户家庭均是低保户家庭,家境清苦。
这两户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面。
我们了解到这些家庭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孩子们常常只能靠爷爷奶奶看管。
在与这两户家庭的沟通中,我们多方联系了相关部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为家庭捐赠了一定数量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并介绍了志愿者资源,维护和促进当地困难家庭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
第五户困难户家庭是张小姐家,她是一位单身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
由于缺乏足够的经济基础,她常常无法为儿子提供足够的衣食住行和教育资源。
在了解到她的生活困境后,我们运用不同的社会资源,从政府、企业和志愿者迅速组织起行动,协助了张小姐的人际交往和就业,为家庭捐赠了一定数量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并介绍了教育资源,帮助孩子合理获得优质教育,增强自信,成就梦想。
此次走访慰问困难户调研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当地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也更感到了关爱和帮助的重要性。
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企业和志愿者参与,一起营造关爱社会,共同让困难家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实现他们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和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困难户调查走访记录范文
篇一:走访慰问困难户调研记录
时间:2011.04.28
地点:困难户许同文家中
走访人:王春喜
走访内容;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带着慰问品,走访了困难户许同文家。
当走到他的家门口时,许同文的老伴正将刚刚洗涤好的衣服拿到外面晾晒,看到村干部的到来,老人热情迎到家中。
老屋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屋里黑漆漆的,里面堆的都是捡回来的垃圾,非常乱,家里生活水平很差,唯一可以看到现代生活气息的是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在与许同文的交谈中,王春喜了解到许同文身患脑血栓,常年卧床,无稳定的收入,孩子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许同文在没患脑血栓时,还能靠通过种地、放羊的收入维系家用尚有结余;
1
身患脑血栓后,失去劳动能力后,家庭收入几乎断绝,大小事情都干不了啦~家里有一个小孙子在上小学,许同文自己也常年服药,整个家庭经济收入少,开销却不小,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据,村里看到他的情况,主动为他办理了低保。
依靠政府每月的低保金维持生活。
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老人心态还感到十分满足,他说:“自己已经快到八十岁的人了,现在的生活比起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国家给我有低保,逢年过节社区、政府有慰问,没有把我们忘记。
听村里邻居讲,两个人虽然很贫穷但是从来都脚踏实地的生活,不欠任何人钱。
针对许同文的情况,王春喜嘱咐村里的干部要对村里这种特别困难的户要对关注,自己掏出200元钱塞到许同文手中。
通过这次走访贫困户工作,我深深地感觉到,对
这些贫困家庭的帮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关怀机制,持续地对其进行帮助。
贫困户陷入贫困不是他们自己刻意造成的,处于困境的人,心灵极为脆弱,能得到社会的及时帮助和关怀,是让陷入贫困中的人们看到曙光、重塑生活信心的有效手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要根据贫困居民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贫困户切实地得到帮助,使整个村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2
时间:2011.06.18
地点:许同文家中
走访人:王春喜
走访内容:
王春喜带着粮油等生活用品来到许同文家中,与之前的情况相比情况有了改善,虽然还是老房子,但是跟第一次来的时候相比整洁了许多,许同文老人的精神也好了很多。
经济条件虽然没有很大的改观,针对许同文身体情况,村里安排人员每天都帮许同文挑水,村里的中医,送来免费中药,给他调理身体,王春喜看到这种情况考虑得更为长远,生活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仅能帮助一时,帮助许同文家里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家的困难,许同文有脑血栓后遗症,长期卧床,不能下地劳动,许同文的老伴年龄也大了,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帮他们家上一个适合自身条件的项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家里的问题。
王春喜又详细了解了一下许同文家里的情况,承诺一定会帮他找一个合适的项目。
通过走访,实地了解他们的情况,有一个问题引起我的思考,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贫困家庭如何找到致富之路脱离贫困;这类人群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的是职业
技能和致富门道,这类家庭是一人得病,全家不安,储蓄耗尽,生产停滞。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1加强职业技
3
术培训和小额贷款支持,让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2政府应该重点提高这类人群的救助力度,有针对性地提高住院费、医药费、门诊费的报销比例,不让患有重大疾病的家庭一下掉到贫困圈内。
许同文的情况,什么项目适合他呢,首先重体力方面的不行,老两口都不能从事重体力方面的劳动,养鸡,养鸭等项目不合适,那就只能从家庭手工编制方面找,农村的草绳编织项目十分普遍,投入少,见效快,并且不没有大的体力活动,适合农村的老年人。
时间:2011.07.28
地点:许同文家中
走访人:王春喜
走访内容:今天王春喜联系草编能手和草编销售大户许明利来到许同文家里,手把手叫许同文的老伴草编工艺,
篇二:走访贫困户情况调查报告
走访贫困户情况调查报告
XXX村村书记助理 XXX
在上级领导和村内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5个月,5个月以来我对我村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也接触了村内80%村民,特别是对村内的困难户进行了挨户走访,以下是我走访的现实情况、贫困分析和几点建议:
一、走访两户困难户的现实情况。
4
在欢喜庄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先走访了欢喜庄村的低保户高艳玲。
高艳玲,女,45岁,其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高中。
每年的收入就靠几亩稻地,每年还要为她上大学和高中的的孩子交纳大笔学习费用(每年8000余元),使本已十分拮据的家庭,生活更是难以为继。
离开高艳玲家后,我们又到了低保户马宝凤的家中,这个三口之家主要以务农维持生计。
马宝凤,女,59岁,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
两个孩子都已出嫁到外地,身边无人照顾,在其家里我们看到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屋子特别小。
二、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我同本镇的同志进行走访困难户所见的现实情况分析,我认为,首先病、残是导致我区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
虽然我区农民享受到了“新农村”等医疗保健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区农民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
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其次,贫困户家庭仍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
5
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
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
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三、目前困难户家庭存在的几大问题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有患重病病人的困难家庭的治疗如何进一步保障;
4、智力障碍、残疾困难户的生活如何改善。
四、我区帮扶困难户、低保户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几点建议。
宝坻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及市委的有关要求,在近几年把我区农村的惠民政策、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从农业税费的减免,到“新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为贫困家庭新建住房,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我区部分困难户的家庭住房、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等实际生活困难。
但是扶贫帮困是一项细致的、艰苦的、长远的工作,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
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困难户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6
1、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
借助“新农村” 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区卫生部门的支持。
2、日常生活用品的捐助。
动员全区各个阶层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帮扶困难户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春节前,我将再次组织和发动全局同志到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春联等节日用品,让他们温暖过冬,高兴过年。
3、建立动态帮扶档案,进一步完善我区社会保障制度。
每逢重大节日和换季时,我将组织全局为帮扶的贫困对象进行捐款,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4、借助文化下乡对困难户家庭给予救助。
发挥本局优势,不定期组织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深入到乡村特别是帮扶对象中间,开展文化下乡,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让其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5、为困难户提供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改善困难户家庭就业状况。
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户没有经济来源的问题,就要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优惠政策,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使他们逐步脱离贫困。
6、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拓展经营渠道,提高困难户农业产品的经营效益。
五、走访困难户体会
7
通过这次走访困难户工作,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这些困难家庭的帮助要具有经常性、制度性。
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保障机制,决不能一阵风刮过,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困难群体真真切切地得到帮助,使全区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健康、美满地生活。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的扶
贫帮困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不断拓宽扶贫帮困的渠道,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我区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篇三:XX镇XXX村贫困户走访记录表
XX镇XXX村贫困户走访记录表
注:此表需存档,务必如实填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