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20年西南大学考试题库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20年西南大学考试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7e0a47c1cfad6185fa747.png)
主观题1、名词解释:斑块内缘比正确答案是: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比。
2、名词解释:景观连接度正确答案是: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3、名词解释:斑块正确答案是:与周围环境(基质)有所不同的非线形地表区域或地块。
4、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正确答案是: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分。
5、名词解释:景观对比度正确答案是: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测度指标。
如果相邻景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6、名词解释:生态流正确答案是: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生物流动。
7、名词解释:干扰斑块正确答案是: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如森林中的农田。
8、简述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生态过程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9、简述景观异质性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异质的立地或生境条件。
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植被内源演替。
干扰:自然干扰、人类活动。
10、试述Forman理想景观总体布局模式的景观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是:(1) 包含大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栖息环境;(2) 粗粒与细粒要素(大斑块与小斑块)相结合;(3) 主要用地类型之间的边界过渡带有利于布局碎斑块,使周围的大型自然植被不显得支离破碎;(4) 在建成区和农业区,小的自然植被斑块非常重要:作为物种扩散的中续点,为边缘种或局部灭流失,等;(5) 有足够宽和一定数目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
11、试述景观与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
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
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

景观⽣态学复习题景观⽣态学复习题1,景观的⽣态学特征1.⼀个景观是由若⼲⽣态系统所组成的镶嵌体;2.各⽣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及相互影响;3.具有⼀定的⽓候和地貌特征;4.经历了⼀系列的⼲扰事件或过程。
2,景观要素的特征(1).从⽣态学的观点,景观要素也是⽣态系统(ecosystem)⽣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结构、功能和发育,可应⽤于从⼀个兔粪⼤⼩到整个地球的任何空间尺度。
在景观⽣态学中⽣态系统的概念只适⽤于景观内⽐较均质的地区。
⽣物地理群落更重要的是说明某⼀特定均质地区的⽣态学动态,所以,⽣物地理群落与某⼀景观要素中的⽣态系统是同义的。
(2)景观要素具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任何景观要素都可以看作是异质性的,其中最均质的部分称为景观骰(tessera)。
(3)景观要素的尺度(scales)即观察和研究的空间分辨⼒⽔平。
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是密切相关的。
在微观尺度上,⾃然和⼈类⼲扰可影响物种的定殖和演替;在宏观尺度上,区域⽓候变化可影响诸如物种的迁移和⽣态系统替代的过程;在全球尺度上,扳块构造、主要种群的进化及全球性植被格局的发展极为迅速。
随尺度变化的空间异质点是景观⽣态学所感兴超的,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或各个不同尺度上有明确的镶嵌体,各尺度上的异质性原因才可能搞清楚。
所以,具有异质性和成因机制的景观,可能就是⼀个清晰可辩的空间尺度⽔平。
(4)景观要素的边界(boundaries)不同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的逐渐变化,是未受⼈类活动显著影响的⾃然景观的最⼤特点。
⾃然环境在空间上的突然变化或⾃然⼲扰频繁,使⾃然景观具有突变边界。
⼈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趋于消除逐渐变化,⽽产⽣突变边界。
(5)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包括镶嵌和梯度、连接与隔断、核⼼与边缘、密度与容量等。
可以把所有的景观都视为镶嵌体,由相邻的具体的斑块构成。
3,景观⽣态学基本理论可概括为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变化三个⽅⾯。
西南大学《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8>0603]《景观生态学》第一批次 [单选题]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边缘效应B:物种-面积关系C:空间关系D:结构与过程关系参考答案:B [多选题]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等。
A:连接度B:环度C:曲度D:间断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一个景观包括()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A:空间上彼此相邻B:功能上互相有关C:发生上有一定特点D:时间上静态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基质是()的景观要素。
A:占地面积最大B:连接度最强C:干扰最小D: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组成单元或景观要素主要有()等基本类型。
A:斑块C:网络D:基质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地貌B:气候C:自然干扰D:人为干扰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景观中许多廊道,如道路、沟渠、树篱等,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
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
A:廊道B:结点D:网络参考答案:B [单选题]如果某种景观要素类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A:廊道B:斑块C:基质D:网络参考答案:C [单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是由不同()组成的镶嵌体。
A:生境B:群落C:生态系统D:生态因素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与()密切相关。
A:边缘效应B:物种-面积关系C:空间关系D:结构与过程关系参考答案:A 第二批次 [论述题]参考答案: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
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
西南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0603)《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斑块与干扰斑块2. 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3. 边缘效应4. 廊道与生态廊道5. 景观连接度6. 景观对比度7. 景观边界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10. 景观的破碎化11. 生态流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3.文化景观14. 自然景观15. 地理信息系统16. 景观生态规划17. 生态规划18. 网络与网络结点19. 景观格局20.生态系统稳定性二、简答题1.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2.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3.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4. 何谓内缘比?它有何生态学意义?5.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6.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
7. 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
8.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
9.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10.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
11.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12. 简述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13. 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14.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
15.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
16.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17. 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18. 如何评价已建成的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9. 如何评价公共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20.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21.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有什么关系?22. 简述文化与景观的关系。
23. 从水流、养分流的角度,论述沿河植被与河流的关系。
24. 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25.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三、论述题1. 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第五章29.如何理解景观的稳定性?景观亚稳定模型有何意义?①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②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③需表现景观稳定性的各个术语,仅能反映景观稳定性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对景观的稳定性做出全面评价。
意义:此模型有助于理解亚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本质,但更适合于描述物理系统,不能充分反映出具有光合作用,植物,异质性结构及反馈机制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征。
30.物种共存对景观稳定性有何意义?物种共存格局是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31.试将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与物理系统变化的驱动力作一比较。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非生物的、生物的和人为的因素;其中,非生物的和认为的因素在一系列尺度上均起作用,而生物因素通常只在较小的尺度上称为格局的驱动力。
物理系统变化驱动力:。
自然因素比较多吧?书上都没有。
32.为什么需要建立景观变化模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体现:充分利用和推广有限数据;模拟时、空间相同或相似的景观;理解和预测动态现象;综合不同时、空间上的信息。
33.生态学范式为什么要发生变迁?它是如何进行变迁的?为什么:。
这个范式挺重要的,估计要与时俱进所以要变迁。
如何:基于对生态学中已有范式和理论的分析和归纳,生态学中正在经历着又一次范式变迁。
这一新范式是以斑块动态理论和等级理论的高度综合为特征的,这就是等级斑块动态理论。
34.如何理解干扰?它对景观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为什么?①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时间或作用②在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破坏的同时,干扰也可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
③生态学干扰由3个方面构成:系统、事件和尺度域。
正面负面看情况,因为干扰对于景观格局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干扰导致的空间异质性,还表现在干扰导致的物理环境的变化、干扰残留物质的不同,这些因素均会对后来的景观演替和新形成景观的类型和格局产生影响。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一、1、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2、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3、景观连接度: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4、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织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5、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
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6、尺度: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
7、斑块: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9、本底: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10、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环境类型,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名称为“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11、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岛屿平衡理论”(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immigration)和灭绝(extinction)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12、复合种群: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缀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缀块之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称为复合种群13、生态流: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eco-flow),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景观生态学》复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斑块与干扰斑块:斑块是指具有相似生态环境的区域,干扰斑块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的区域。
2.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残存斑块是指原有斑块被破坏后仍然存在的小块区域,环境资源斑块是指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区域。
3.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的生态环境与内部环境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廊道与生态廊道: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狭长区域,生态廊道是指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
5.景观连接度:指不同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
6.景观对比度:指不同斑块之间的差异程度。
7.景观边界:指不同斑块之间的分界线。
8.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9.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指景观中不同生态类型的数量和比例,景观异质性指景观中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方式。
10.景观的破碎化: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和大小不合理,导致生态系统的断裂和破坏。
11.生态流:指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1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
13.文化景观:指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和创造的结果。
14.自然景观:指未被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环境。
15.地理信息系统:指将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系统。
16.景观生态规划:指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的过程。
17.生态规划:指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的过程。
18.网络与网络结点:网络是指由廊道和斑块组成的连接体系,网络结点是指连接不同廊道和斑块的关键点。
19.景观格局:指景观中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方式。
20.生态系统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二、XXX答题1.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答: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历史文化和规划设计等因素。
2.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答:景观的基本特征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空间分布方式。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景观的概念及景观要素1.概念:目前,地理学中对景观比较一致的理解是: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景观动态。
综合起来,对景观可以作如下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要素: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常见的景观斑块、廊道、基质,以及偶见的附加结构。
斑块的定义及斑块类型2.斑块的定义: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班块类型:依据成因机制可分为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进斑块1)环境资源斑块一种相当稳定且与干扰无关的斑块,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或资源的不同,斑块内的生物与周围机制有所不同(如沙漠中的绿洲、火山口处的天池、海洋中的岛屿)特点:斑块寿命较长、斑块内的物质周转率较低2)干扰斑块(主要由机制内的局部干扰引起的)自然干扰(泥石流、雪崩等)人为干扰(干扰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往往难以预料,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因此造成的后果也就不同)3)残存斑块残存斑块的成因与干扰斑块刚好相反,是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
如:火烧后留下来的小片植被、免遭蝗虫灾害的植被。
特点:具有较高的周转率,残存斑块很难保持未受干扰前的基质状况4)引进斑块当人们把生物引进某一地区时,就产生了引进斑块。
它与干扰斑块相似,小面积的干扰可产生这种斑块。
在所有情况下,新引进的物种,无论是植物、动物或人等,都对斑块产生持续而重要的影响。
(1)种植斑块一农田、人工林、高尔夫球场等,都是在基质上形成的种植斑块。
在种植斑块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速率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03)《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斑块与干扰斑块2. 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3. 边缘效应4. 廊道与生态廊道5. 景观连接度6. 景观对比度7. 景观边界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10. 景观的破碎化11. 生态流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3.文化景观14. 自然景观15. 地理信息系统16. 景观生态规划17. 生态规划18. 网络与网络结点19. 景观格局20.生态系统稳定性二、简答题1.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2.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3.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4. 何谓内缘比?它有何生态学意义?5.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6.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
7. 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
8.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
9.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10.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
11.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12. 简述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13. 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14.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
15.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
16.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17. 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18. 如何评价已建成的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9. 如何评价公共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20.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21.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有什么关系?22. 简述文化与景观的关系。
23. 从水流、养分流的角度,论述沿河植被与河流的关系。
24. 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25.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三、论述题1. 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2.以城市林地为例,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在规划城市林地景观时,该如何处理3.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
4. 土壤侵蚀量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在园林规划与建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5. 试述农村景观建设中沿河植被在影响河流水质方面的作用?6. 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作用。
7. 以河流沿岸植被带为例,谈谈你对生态过渡带(ecotone)特点的认识。
8. 试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0603 )《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斑块与干扰斑块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干扰斑块是由于在一个基质内发生局部干扰而形成的一种斑块类型。
2. 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是由于它周围的土地受到广泛干扰而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如城郊所包围的小片林地、火烧后留下的小片林地。
如果斑块的产生是缘于环境的异质性,如森林中的沼泽、农田中的低洼湿地,那么它们属于环境资源斑块。
3.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
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4. 廊道与生态廊道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如道路及道路林带、河流及河岸林带等。
由水体、植被等生态性结构成分构成的廊道。
5. 景观连接度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6. 景观对比度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
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7. 景观边界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
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是是景观的两个重要属性。
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10. 景观的破碎化景观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或现象,广义上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等包括5种景观变化过程。
11. 生态流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
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或由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包括服务、功能、产品三个方面。
13.文化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等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称为文化景观。
如城市景观、农业景观。
自然景观的稳定成分-土壤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
如果园,农田。
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
如城市景观。
14. 自然景观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
15.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
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
16. 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7. 生态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18. 网络与网络结点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
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
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
19. 景观格局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20.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二、简答题1.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地貌和气候条件;干扰因素。
2.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分配;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一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
3.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答案要点: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
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
4. 何谓内缘比?它有何生态学意义?答案要点: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
内缘比表示了内部生境与边缘生境的相对比率,也表示了边缘物种与内部物种所适应的相对空间大小,表明了斑块的边缘效应影响的相对范围。
5.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答案要点: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程度。
6.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
答案要点:通道或廊道作用,过滤或屏障作用,源的功能,汇的作用,生境的作用。
7. 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
答案要点: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8.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
答案要点:狭义上: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
广义上:破碎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
9.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参考答案: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面积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寻常的地物;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
10.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
答案要点: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景观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基本相同。
11.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
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
12. 简述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
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
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13. 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答案要点: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14.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
答案要点:因子叠加法:先根据规划目的选择各因素(或因素分级),并以同样比例尺用不同颜色表示在图上,成为单因素图层(overlays)。
然后把单因素图层用叠加技术进行叠加,就可得到各级综合图。
由单因素图层叠加产生的各级综合图逐步揭示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景观单元类型。
数学组合法的特点是:把景观特性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各种适宜性等级改为数量值,并赋予因素不同的权重。
重计算机在规划中的运用,着眼于整体系统化和局部自动化。
15.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
答案要点: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
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也称网络连接度。
环度是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
间断是指连续分布的廊道出现的空隙或裂口。
16.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答案要点:(1) 提醒人们重视产生这些服务功能的自然资本存量;(2) 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4) 为选择比较不同的园林规划方案或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17. 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答案要点:叠加分析实际上是将几个数据图层进行叠加,产生新的数据图层的操作过程,新的数据图层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图层所具有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