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障碍如何分级

合集下载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残疾等级评定是指对残疾人进行评定,以确定其残疾等级和残疾程度的过程。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是指评定残疾等级的依据和标准。

我国的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残疾人分类与分级办法》和《残疾人评定标准》两部分。

下面将对这两部分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根据《残疾人分类与分级办法》,残疾人分为一至四级。

一级残疾是指全身或部分器官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但需要辅助器具或辅助设施。

二级残疾是指全身或部分器官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障碍,但能自理。

三级残疾是指全身或部分器官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障碍,需部分照料。

四级残疾是指全身或部分器官功能丧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全面照料。

其次,根据《残疾人评定标准》,对各类残疾进行了具体的评定标准。

例如,对肢体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残肢的数量和位置、残肢的功能障碍等方面;对视力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视力障碍的程度、视力受损的类型和原因等方面;对听力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听力障碍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类型和原因等方面;对言语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言语障碍的程度、言语功能受损的类型和原因等方面;对智力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智力障碍的程度、智力水平的测定和评定等方面。

在进行残疾等级评定时,评定机构会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结合《残疾人分类与分级办法》和《残疾人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评定过程中,评定人员会对残疾人进行体格检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社会适应能力评定等方面的综合评定,以确定其残疾等级和残疾程度。

残疾等级评定的结果对残疾人享受各项残疾人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残疾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福利政策和保障措施。

因此,残疾等级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残疾等级评定时,评定机构和评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残疾人分类与分级办法》和《残疾人评定标准》的规定进行评定,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同时,残疾人本人和其家属也应当积极配合评定工作,提供真实、详尽的相关信息和材料,以便评定人员做出准确的评定结果。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和类型,对残疾人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级,以便于对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残疾人残疾的分类和分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残疾人残疾的分类。

1. 按照残疾的类型进行分类。

根据残疾的类型,可以将残疾人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

视力残疾是指因眼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视力障碍,包括全盲、低视力等。

听力残疾是指因耳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听力障碍,包括全聋、重度听力障碍等。

言语残疾是指因发音器官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言语障碍,包括口吃、言语不清等。

肢体残疾是指因四肢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运动障碍,包括瘫痪、截肢等。

智力残疾是指因智力发育异常引起的智力障碍,包括轻度智力障碍、中度智力障碍等。

精神残疾是指因精神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

2. 按照残疾的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残疾的程度,可以将残疾人分为轻度残疾、中度残疾、重度残疾等。

轻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轻,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较小。

中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适中,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有一定影响。

重度残疾是指残疾程度较重,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较大。

二、残疾人残疾的分级标准。

1. 视力残疾的分级标准。

根据视力残疾的程度,可以将视力残疾分为五级,即全盲、重度低视力、中度低视力、轻度低视力、正常视力。

全盲是指双眼无法分辨光线和物体,无法进行任何视觉活动。

重度低视力是指最佳矫正视力在0.05以下,但大于0.02。

中度低视力是指最佳矫正视力在0.2以下,但大于0.05。

轻度低视力是指最佳矫正视力在0.5以下,但大于0.2。

正常视力是指最佳矫正视力在1.0以上。

2. 听力残疾的分级标准。

根据听力残疾的程度,可以将听力残疾分为四级,即全聋、重度听力障碍、中度听力障碍、轻度听力障碍。

二级肢体残疾鉴定标准

二级肢体残疾鉴定标准

二级肢体残疾鉴定标准二级肢体残疾鉴定标准一、前言肢体残疾是指人体四肢或部分四肢功能障碍、缺失或畸形等引起的身体障碍。

根据残疾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国家将其分为一至六级。

其中,二级肢体残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残疾类型,其鉴定标准对于确保残疾人享有相应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二级肢体残疾的定义二级肢体残疾是指下列情况之一:1. 两臂或两腿中任何一肢缺失,或者两臂或两腿中任何一肢截瘫并且行动不便;2. 两臂或两腿中任何一肢畸形或缩短超过10厘米,并且行动不便。

三、二级肢体残疾鉴定标准1. 鉴定对象适用于申请普通高等教育、参加公务员招录、享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二级肢体残疾鉴定。

2. 鉴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分类与分级》;(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审核标准》。

3. 鉴定程序(1)初审:鉴定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是否符合鉴定条件;(2)现场评估:鉴定机构对申请人进行身体检查、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3)综合评定:鉴定机构根据初审和现场评估结果,综合评定申请人的残疾程度和影响范围。

4. 鉴定标准(1)缺失或截瘫肢体的行动不便程度:① 不能自如地行走,需要拄助器或者使用轮椅等辅助器具;② 行走有明显困难,不能长时间行走或者爬楼梯等;③ 行走稍有困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2)畸形或缩短肢体的行动不便程度:① 不能自如地行走,需要拄助器或者使用轮椅等辅助器具;② 行走有明显困难,不能长时间行走或者爬楼梯等;③ 行走稍有困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5. 鉴定结论根据综合评定结果,鉴定机构将申请人的残疾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以下三类:(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2)部分丧失劳动能力;(3)未丧失劳动能力。

四、总结二级肢体残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残疾类型,其鉴定标准对于确保残疾人享有相应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科学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估。

肢体残疾分级标准

肢体残疾分级标准

肢体残疾分级标准肢体残疾是指由于疾病、创伤或先天因素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对肢体残疾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了相应的分级标准。

肢体残疾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肢体功能的丧失程度来进行评定,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肢体残疾是指患者肢体功能受损,但仍能基本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类患者可能需要辅助器具或者轻度的康复训练来帮助完成某些动作,但并不影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一些轻度截肢患者通过义肢可以基本正常行走和站立,而手部轻度功能障碍的患者则可以通过简单的辅助器具完成日常的握持和操作动作。

中度肢体残疾是指患者肢体功能受损严重,已经丧失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这类患者需要较多的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来帮助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某些动作。

比如,一些中度截肢患者需要较复杂的义肢来帮助行走和站立,而手部中度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无法完成简单的握持和操作动作,需要他人的帮助。

重度肢体残疾是指患者肢体功能丧失严重,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全方位的康复训练和全面的辅助器具来帮助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类患者无法独立完成任何动作,完全依赖他人的照顾和协助。

比如,一些重度截肢患者需要全面的义肢来帮助行走和站立,而完全丧失手部功能的患者需要全面的辅助器具和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

总的来说,肢体残疾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肢体功能的丧失程度来进行评定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这一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对肢体残疾患者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和分类,为他们的康复和生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通过这一标准的实施,能够让更多的肢体残疾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重建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肢体残疾的分级原则 -回复

肢体残疾的分级原则 -回复

肢体残疾的分级原则-回复肢体残疾的分级原则主要依据个体的功能和活动能力来评估和确定。

在具体的分类系统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身体活动和功能的受损程度、可用的辅助设备和技术、个体对生活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肢体残疾的分级原则。

首先,肢体残疾的分级可以基于身体活动功能的受损程度。

这一方面主要考虑残疾者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使用肢体的能力。

常见的分级系统包括了以下几个层次:完全受限、严重受限、中度受限和轻度受限。

完全受限意味着残疾者无法使用受影响的肢体进行任何活动,严重受限表示活动受限制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功能,中度受限则指能进行某些日常活动,如洗漱、自理等,轻度受限意味着受损肢体在日常活动中仍可以正常使用。

其次,肢体残疾的分级可以考虑可以用的辅助设备和技术。

这一方面主要考虑到残疾者是否可以借助辅助设备和技术来增强肢体功能。

根据使用的设备和技术的不同,可以将肢体残疾分为以下几个级别:无辅助设备、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使用轮椅或假肢、使用电动辅助设备。

这些设备和技术可以帮助残疾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理和移动。

最后,肢体残疾的分级可以考虑个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能力。

这一方面主要关注残疾者在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中的独立程度。

根据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将肢体残疾分为以下几个级别:完全依赖他人照顾和护理、需要社会支持来保证自理能力、可独立生活和工作但需要部分帮助、完全独立自理和工作。

这些级别可以帮助评估残疾者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方面的能力和需求,从而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综上所述,肢体残疾的分级原则主要以个体的功能和活动能力为基础,考虑身体活动和功能的受损程度、可用的辅助设备和技术、个体对生活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这些分级原则可以帮助评估残疾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肢体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肢体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肢体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肢体残疾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身体部位功能障碍或缺失的情况。

对于肢体残疾的评定,既要考虑残疾的具体类型和程度,也要考虑残疾对个体生活、工作和社会参与的影响。

因此,肢体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服务,也可以为社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一般来说,肢体残疾的等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肢体残疾的类型、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等。

具体来说,评定肢体残疾的等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评定肢体残疾的等级首先要考虑残疾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比如,肢体残疾可以是由于肢体缺失、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残疾对个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评定和区分。

二、影响范围,评定肢体残疾的等级还需要考虑残疾对个体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范围。

比如,残疾对个体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是需要进行综合评定的。

这可以帮助确定残疾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为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三、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评定肢体残疾的等级还需要考虑残疾对个体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程度。

比如,残疾对个体的日常生活自理、社交交往、教育就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影响是需要进行综合评定的。

这可以帮助确定残疾对个体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在评定肢体残疾的等级时,需要进行综合评定和分级。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残疾的类型、程度、影响范围和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将残疾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等级。

这样可以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服务,也可以为社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总之,肢体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服务,也可以为社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肢体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从而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参与和社会融合。

下肢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下肢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下肢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下肢残疾等级鉴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1. 一级肢体残疾: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四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2. 二级肢体残疾: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双大腿缺失;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三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一级中的情况除外);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3. 三级肢体残疾: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双小腿缺失;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二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二级中的情况除外);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4. 四级肢体残疾: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单小腿缺失;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大于或等于50mm;脊柱强(僵)直;
脊柱畸形,后凸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单手拇指全缺失;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侏儒症(身高小于或等于1300mm的成年人);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
功能轻度障碍;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相关人士以获得专业的帮助。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
根据《人体残疾程度分级法》,我们为了更准确地评定和管理
人体残疾程度,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以下人体残疾程度分级:
1. 一级残疾:功能受损,但不影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包括
但不限于:听力轻度受损、视力轻度受损、肢体轻度功能障碍等。

2. 二级残疾:功能受损,影响一定程度的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听力中度受损、视力中度受损、肢体中度功能障碍等。

3. 三级残疾:功能严重受损,丧失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需依
赖他人照料。

包括但不限于:听力重度或全聋、视力重度或全盲、
肢体重度或全功能障碍等。

4. 四级残疾:功能极度严重受损,完全丧失生活能力,需长期
全面护理。

包括但不限于:多重残疾、绝症等。

以上分级仅做参考,并不涉及具体的福利和保障措施。

具体的福利和保障措施请参照相关法规进行规定和实施。

本文档根据最新的法规制定,可能会根据社会发展和政策调整而进行修订。

请注意及时关注相关通知和公告。

参考文献:
-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法,2023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障碍如何分级
2011-02-17 09:16
对于肢体障碍(physical impairment)的定级和分类,我国在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就已作了明确的规定。

肢体障碍类别是多种多样的,在下面内容中,我们只介绍常见的类别或病例,以便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儿童,给予必要的帮助。

1.肢体障碍的概念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规定: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或参与的局限。

肢体残疾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2.肢体障碍的分级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把肢体障碍分为以下四级:肢体障碍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障碍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一级中的情况除外)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障碍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二级中的情况除外)
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障碍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
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 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单侧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8)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 30厘米的成年人)
10)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11)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