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液体的压强 导学案A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和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内,发现橡皮膜凸出,表明液体对容器底(填有或没有)压强,并且看到下面一个橡皮膜比上面橡皮膜凸出明显,说明。
2、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都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据报道,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致使江水的增大,故相同深度的江水对堤坝的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7.2液体压强 导学案

《7.2液体压强》导学案主备人:宋明建【学习目标】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的原因。
2.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3.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知识回顾】1、压强:。
Pa10的物理意义是。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的两个变形是:和。
3.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和。
4.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和。
【模块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A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会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
分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向的压强;另一方面液体具有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也有压强。
2、观察与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我们需要用到压强计,压强计主要由、、橡皮管三部分组成。
(2)压强计的用途: ,原理:。
(3)下图是都是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五幅图,除⑤图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①②③④⑤如图①②③所示,是将探头放在水中的不变,改变探头的。
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如图③④所示,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探头的相同,改变探头。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如图①⑤所示,控制探头的、相同,改变液体的。
结论: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
归纳完整的实验结论: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 ,②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③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④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反馈练习1】1.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1中描述正确的是()2. 将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3.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A.木桶的粗细B.木桶的轻重C.最短的一块木板D.最长的一块木板【模块二液体压强的大小】1.阅读课本33页第一段内容,思考为什么潜水员深海作业时要穿抗压潜水服?2.导学内容:某一液体(ρ)某一深度(h)处的压强(p)有多大?通过假想液体柱的办法,仿照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写出来:(参考课本33页图7-2-6)(1)步骤:在横线上填入公式①水柱体积V=,②水柱质量m=,③水柱重力G=,④水柱对底面压力F= ,⑤底面受到压强p= ;(2)公式:;(3)注意:①单位ρ用,h用,p才是Pa,②液体的压强只跟和有关,深度是指。
九年级《液体压强》导学案

九年级《液体压强》导学案九年级《液体压强》导学案九年级《液体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2.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并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3.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温故知新】1.什么是压强?2.压强的计算公式什么?3.压强的单位是什么?【新知探究】一、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师: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会产生压强,那么水杯内的水对水杯的底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师:演示实验生:观察实验后,归纳结论。
结论:液体内部________压强,并且向__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
(板书)二、液体压强的特点师:液体不同于固体,液体具有流动性,那么液体的压强是否也不同于固体压强呢?师:演示实验(教材34页)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结论。
结论:①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上,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②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_有关,并且_______________,压强越大;③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_________有关,并且________________,压强越大。
(板书)思考:我们在潜水时,会有胸闷的感觉,而且潜的越深这种感觉越明显,这是为什么呢?3、液体压强的计算自学指导:阅读教材34页“液体压强的大小”部分内容,尝试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写在下面。
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向其他组员请教,3分钟后找学生展示汇报。
(板书)例题: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坝高185m,当水库水位为175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g=10N/kg)自学指导:尝试独立完成上题,然后组内交流,2分钟后找学生展示汇报。
练习:有一个圆柱形玻璃瓶,当在瓶内装有110g水时,用刻度尺测得水深是11cm,求:距瓶底6cm处水产生的压强是多大?【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随堂练习】1.将手指渐渐伸入盛满水的玻璃杯中(手未触及杯底)。
在此过程中,水的深度_______,水对杯底的压强_____________。
《液体压强》 导学案

《液体压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包括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3、学会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液体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计算。
2、难点(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知识链接1、压力的定义、方向和作用效果。
2、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一些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生活现象,如潜水员在不同深度需要穿不同的潜水服、大坝的上窄下宽等,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二)液体压强的存在1、实验感知(1)将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观察塑料袋的形状变化,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2)将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蒙上橡皮膜,然后将玻璃管插入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体会液体压强的存在。
2、分析思考通过以上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产生压强?(三)液体压强的特点1、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
实验步骤:(1)将 U 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为 5cm 处,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将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增加到 10cm 处,再次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3)将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增加到 15cm 处,重复上述操作。
实验现象:随着金属盒在水中深度的增加,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步骤:(1)将 U 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录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将水换成盐水,再次记录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现象:在同一深度,盐水产生的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大于水产生的高度差。
液体的压强 导学案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利用公式计算。
●预习案:复习及预习展示1、压力的作用效果用 来表示,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
2、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是:液体受到 作用并且具有 性。
3、液体压强的特点是:(1)液体对 和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2)在同一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同一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 有关。
●探究案: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介绍压强计:①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U 形管压强计_.②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高度差③使用方法:无力作用薄膜时,U 形管两液面高度差为0;用手压薄膜时,U 形管两液面会产生高度差;对薄膜的压强越大,U 形管两液面高度差越大。
(2)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猜想A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猜想B 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猜想C 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实验步骤: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各图所示的操作:探头(扎有橡皮膜)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甲 乙 丙①比较代号为A.B.C 三个图,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猜想A 正确; ②比较代号为B.D.E.的三个图,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猜想B 正确; ③比较代号为E.F 的两个图,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猜想C 正确. 针对训练一:1、图中, _______小孔处喷出水的距离最远,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第2节液体的压强G习目标〜1. 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能说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能说出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够利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3. 能描述出连通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一、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是压强计。
3. 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a.无力作用在薄膜上时,U形管两边水面没有(选填“有” 或“没有”)高度差;用手压薄膜的力越大,U形管两边水面高度差越上J。
b.液体对薄膜的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水面高度差越大。
所以可以根据U 形管两边的水面高度差的大小可以看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做二^法。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选填“都有”或“都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如图所示,选取水中一高度为力、横截面积为S的水柱,其上表面与水面相平。
计算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深度为力的水(水的密度用Q表示)产生的压强。
5. 推导步骤:(请用上述字母表示出下面各物理量并计算相应的结果)0水柱的体积!/二Sh :②水柱的质量m二pSh;③水柱的重力G二pShg,水柱对底面压力F 二pShg;④底面受到水的压强p= pgh o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6.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二pgh。
7. 注慧⑦单位:q的单位用kg/m3,/i的单位用m ,p的单位才是Pa ;②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8.2012年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如图所示)在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7000 m水深大关,“蛟龙”号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所受水的压强将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海水的密度为1.03x103 kg/m3,“蛟龙”号潜水器在深7000 m处所受海水的压强为7.21 QO? Pa o (ghON/kg)四、连通器9.如图所示,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其各容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是液体不流动和同种液体。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有压强。
2.认识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上各方向压强的关系。
3.认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学习过程】 一、讨论思考阅读课本32页的“想想议议”,思考两个“为什么?”。
学习完这节内容后,我们看看谁回答这两个问题最成功。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1、讨论:手托书本时会感到书本对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本受 力的作用。
同固体一样,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吗?结合课本32页图7.2—2甲和我们的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底 (“有”或“无”)压强,原因是液体受2、由上图b 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 (“有”或“无”)压强 。
原因是液体具有 性【总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 且具有 性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1)思考: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2)认识压强计:压强计是测量 的仪器,所测压强的方向与橡皮膜的方向 ,压强的大小由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 看出。
(3)由上面甲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甲和乙结论 比较乙.丙丁结论 ,比较丁和戊结论___________ 由此可知液体的压强只跟 和______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液体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朝向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4、阅读课本33页图7.2—4,为什么潜水的深度不同,需要的装备不同?5、你现在能回答“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了吗?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1、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 和 都有关系,那么液体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怎样计算呢?2、由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液体压强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知道连通器原理及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理解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重点)。
3.会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重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物理学上,把叫做压强。
用符号表示。
2.压强公式:,式中p的单位是:,简称:,压力F单位是:;受力面积S单位是:。
二、目标定向手上带上一次性塑料袋,放入水中,有何感觉?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2.液体的压强(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凸起或凹陷),表明水对产生了压强也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向(凸起或凹陷),说明了水对容器的产生了压强。
(3)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作用,对容器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也有压强。
3.仪器操作须知(1)压强计构造:。
(2)压强计使用方法:没有力作用在薄膜时,U形管液面差为;用手压薄膜力越大,U形管液面差。
对薄膜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
四、合作探究1.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2)根据教材完成实验探究。
①把探头放进盛水的烧杯中,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时,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同②增大探头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③换用不同的液体(如盐水),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A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记住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熟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
2、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了解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3、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的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学习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连通器
【学习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中深度h的确定和连通器特点的推导
【学习过程】
一、讨论思考
阅读课本79页的“想想议议”,思考两个“为什么?”。
学习完这节内容后,我们看看谁回答这两个问题最成功。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1、讨论:手托书本时会感到书本对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本受力的作用。
同固体一样,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吗?
结合课本32页图7.2—2甲和我们的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底(“有”或“无”)压强
2、通过利用矿泉水瓶进行的学生实验的感受,结合“课本32页图7.2—2乙”,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有”或“无”)压强。
思考:和固体相比,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呢?
通过观察扎孔的矿泉水瓶中的水会流出,我们知道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的原因是液体具有性
【总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且具有性。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1)思考: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2)认识压强计:压强计是测量的仪器,所测压强的方向与橡皮膜的方向,压强的大小由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看出。
(3)学生小组实验:A将压强计的探头伸入水中,并朝向不同方向分别做几次,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或“无”)压强。
B保持探头中心在水中同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相等”或“不相等”),说明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或“不相等”)。
C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或“减小”)。
D将探头分别放在酒精、水、盐水的相同深度处,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相等”或“不相等”),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朝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
4、阅读课本33页图7.2—4,为什么潜水的深度不同,需要的装备不同?
5、你现在能回答“讨论思考”中的问题了吗?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
1、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和都有关系,那么液体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怎样计算呢?
2、由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如图,我们来推导高为h,横截面积为s,密度为ρ的液柱对容器底的压强。
【总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帕斯卡(Pa)
ρ——密度——()()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h——深度——()()
3、讨论课本34页的“想想议议”
4、自学课本35页的例题,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5、讨论课本35页的“想想议议”
6、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满水,其中C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10cm,试求ABC三点处水的压强分别是多大?
三、连通器
1、形状: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器。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的。
3、推导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液体
不流动时
液片静止:F左=F右
ρgh左=ρgh右
h左 h右
4、阅读课本36页“想想议议”,了解连通器的应用:
水壶,锅炉水位计、自来水管与水塔、船闸。
5、阅读课本36页“科学世界”,了解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达标自查】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有: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此公式说明液体的压强与和有关,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
4、完成课本3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和第2题
5、一烧杯中盛满了水,现将一块石子放入水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A不
变B 变大C 变小D 无法确定
6、潜到海面下40m 的潜水员,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大?(取g =10N/Kg )
【能力提高】
7、一油罐中装有4m 深的煤油,在距底部0.5m 处发现有一个半径为2cm 的圆形漏油孔,求:
(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多大?
(2)要想堵住漏油孔,至少需要在罐壁小孔处施加多大的力?(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取g =10N/Kg )
8、如图所示,
和
p1[图中(a)],F2和p2[图中(b)],则F1与F2、p1与p2F1=F2 , p1=p2 B.F1>F2 , p1>C.F1=F2 , p1<p2 D. F1>
【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