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古罗马侵权法律制度与现代沿革
68
共犯与身份论的重构和应用
69
我国司法判决中的宪法援引及其功能——基于已公开判决文书的实证研究
70
证券法的权力分配
71
反腐败零容忍与境外追逃
72
环境侵权中修复责任的适用研究
73
可再生能源配额与相关法律制度研究
74
个人信息与权利配置——个人信息自决权的反思和出路
75
宪法教义学反思:一个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
84
效力性”强制规范裁判之考察与检讨:以《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的实务进展为中心
85
公司法上的两权分离之反思
86
权利优先性的困境及其解决
87
指导性案例的隐性适用及其矫正
88
政府规制中的信用工具研究
89
基于“相似性”本质的行政特许界定及其应用
90
先公司合同问题研究
91
论庭前会议功能失范之成因
9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告知义务之法律适用
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入围终评作品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作品名称
1
以房抵债协议的法理分析
2
论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及其对民法的影响
3
“裁执一体化”财产保全的逻辑与改革
4
“人的尊严”义疏:理论溯源、规范实践与本土化建构
5
生态文明保障的刑法机制
6
侵权法上生存机会丧失理论的本土化构建
7
离婚案件中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司法救济——以二孩政策对抚养裁判规则的冲击为视角
93
经理雇佣合同与委任合同之分辨
94
唐律中的“余条准此”考辨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和奖励办法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和奖励办法(2017年3月27日批准通过)第一条【设奖宗旨】为了鼓励、引导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传承和发展董必武法学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促进我国青年法学人才成长机制的创新和完善,特设立“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第二条【评奖原则】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实行回避制度和专家承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塑造“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公信力。
第三条【组织单位】评奖活动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会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组织实施,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协办。
第四条【奖项设置】“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设一、二、三等奖及提名奖若干名,宁缺毋滥。
第五条【申报人范围】凡年龄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均可以申报。
作品作者数超过3人的,以课题组名义申报,第一署名人应符合年龄要求。
第六条【作品申报范围】凡在评奖年度前三年内正式出版、公开发表的专著或论文,均可参评。
作品内容应当:(1)属于中国问题;(2)理论联系实践。
专著正文不少于8万字;论文不少于8000字。
获得该年度“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的论文自动获得“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参评资格,并直接进入终评程序。
第七条【申报程序】本评奖活动采取单位推荐或者个人申报等方式。
单位推荐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可以直接推荐,其他单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或中国法学会主管研究会推荐。
个人申报的,需要相关领域两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出具推荐意见。
第八条【评审程序】设初评、终评等两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结束后及时公布评审情况、评委组成名单。
第九条【评审标准】评审标准坚持作品的原创性、学术规范性、实效性。
获奖作品应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十条【评审时间】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一条【终评委员会】终评委员会由我国具有相当法学研究水平、学术鉴赏力、学术公心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
聂精保简介

法 学政 治 学 研 究 科 从 事 访
问 研 究 ,师 从 山 口 厚 教 授
中国刑 法 学研 究会理 事 、中国 i巳罪 学 学 会理 事 ,曾 『壬北 京 市通 州 区 人民检 察院 副检 察长
(挂 职 ) .在 《法学研 究》《中国法 学》等核 心期 刊上 单 独发 文数十 篇 ,曾获 第二 届首都 十 大
掌人
聂 精 保 简 介
聂 精 , 现 任 新 西 兰 奥
V t
理 学 中 终 身 教授 ,中 国:
:{
,已 J
汉 大
湖 南 医学 院 医 学 学 士
吏 硕士 ,加 拿 大 后 大
萨 斯 大 医学 院社 会 学硕 士 和 医
学 博 、
叉
士
,美
国
1 j尼
苏
生 命 伦 学博 士 后,曾任 胡南 师
专 的  ̄ 'eekendvisen}、
法 国广 播 电 台 、德 国 的
《Al’tz Zeitung}、新 西
III
IOI H
兰的(Stuf’》、澳 大利亚
的 {BioEdge}、英 国 的
卫 报 》和 美 国 的《纽 约 时报》的关 注
冰掌 人 冰
付 立 庆 简 介
付 立 庆 ,l976年 生 于 河
杯 会 茜
志》《医
获 得 奥塔 哥 教大 学 的“ 杰 出青年 学 ”(2005)和 中 国 医
关 :超 }1 ”(2009
选 为美 国 汉
斯 汀 中 心 (Hast0i ngs Centr e)会 员 (201 ) 专 著 被 世 界 各地
伦 j 里学 、 医 孝
德高望重的董必武

德高望重的董必武作者:王树人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6年第06期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董必武,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清末秀才出身的他,曾多次改名立志:原名贤琮,字洁畲,号璧伍,又名用威。
“用威”语出《尚书·大禹谟》中“董之用威”一句;“璧伍”出自《汉书·律历志》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一句。
辛亥革命爆发后,董用威满怀救国壮志投身革命洪流,从此,他放弃原名,以“璧伍”之谐音,改名“必武”。
从清末秀才成长为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8岁考取秀才。
读书时曾接受革命团体日知会的影响,拥护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911年,他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并在武昌军政府中工作。
1914年,他在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曾会见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先生。
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的险恶环境下,他毅然参加孙中山重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回国,策动讨袁的军事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出狱后,继续坚持斗争。
这些都表现了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顽强的战斗精神。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他总结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对比俄中两国革命成败的经验,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独立,走孙中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走列宁的道路。
”由此,他逐步实现了由激进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重大思想转变。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0年,董必武和陈潭秋等同志共同创建武汉共产主义组织。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首届奖励委员会名单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首届奖励委员会名单(2013年5月22日经中国法学会党组批准同意)主席:陈冀平(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副主席:刘飏(中国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会长)委员:(按姓名拼音排序28人)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高铭暄(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胡建淼(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教授)胡忠(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黄进(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教授)贾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姜伟(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清林(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林中梁(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孙琬钟(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王家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振民(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徐显明(山东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应松年(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袁曙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守文(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张文显(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一级教授),原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新宝(《中国法学》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成奎(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朱孝清(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办公室主任:李仕春(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主任、《中国法学》副总编辑、教授)- 1 -。
获奖成果名称

历史与社会学院科研获奖情况统计填充料系列:所谓填充母料,是用偶联剂、分散剂和其他一些助剂将无机非金属矿物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后,再用载体树脂包覆的复合材料。
其中无机非金属粉体的种类决定填充母料的功能与作用,如使用碳酸钙的填充母料可以降低成本,使用滑石粉的填充母料有阻隔气体和保温功能等;载体树脂的种类决定填充母料与塑料的相容性,如用PE做载体的填充母料不与ABS相容等;所使用的助剂,如分散剂、偶联剂的种类决定了使用填充母料后制品的力学性能、手感等性能。
不管哪种填充母料,使用后都可以减少石油树脂的用量,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白色污染,废弃后有利于垃圾处理,属于环境友好材料的一种。
环境降解塑料:相对于常用塑料来讲,废弃后在短时期内可以被自然环境销纳分解为无害物的塑料统称可降解塑料,它是环境友好材料的一种,通常细分为光降解和生物降解两大类(也可分为掺混型降解材料和结构型降解材料两大类)。
塑料的降解即是高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任何塑料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都会降解,但降解期大不相同,通常的PE/PP降解期超过200年,才形成了人所共知的“白色污染”。
如何缩短降解期,减少白色污染;使用生物塑料,减少石油资源消耗,是降解塑料开发面临的两个问题。
绿维首先在这两方面做了开发。
680Z是以生物基塑料PLA为主,辅以其他环境友好材料及助剂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多种优点,且使用方便。
2300具有缩短PE/PP等通用塑料的降解期,减少白色污染,无毒害,无刺激,添加量少,应用面广等多方面的优点。
消泡母料:消泡母料是将具有强烈吸水性的助剂与载体树脂复合而成的功能母料,它可以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20%的水分,无毒,无刺激,稳定性好,适用于PP、PE、LDPE、HDPE等再生料,受潮料以及降解塑料的吹膜、挤出、注塑等加工生产。
它的诞生简化了原有的塑料干燥工艺,使含水塑料无需烘干就可直接使用,节约了电能,人工和时间。
其加工性能优异,塑化均匀,不出现堵网现象,制品无白点和反白现象,使用它也无须改变设备及工艺,是理想的除水干燥添加剂。
CCTV201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主要事迹及颁奖词

CCTV201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主要事迹及颁奖词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由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中央电视台主办,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具体承办。
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各部委的领导、本届年度法治人物评审委员会委员代表以及四十多家在京媒体,共同见证了这振奋人心的一幕。
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启动 25组候选人公布“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及颁奖礼”今天上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派驻满都拉口岸检察室兼希拉穆仁检察室主任潘志荣、浙江省台州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公诉一处副处长王盛等25组候选人公布。
潘志荣从事检察工作30多年来,一直扎根边疆草原。
他走遍全旗77个嘎查(行政村),巡访过980多个牧场点、3400多户农牧民,化解近百起矛盾纠纷;悉心倾听群众呼声,写下了万多字的《民情日记》;将专门制作的蒙汉双语“检民联系卡”发放给5000多名农牧民,并始终坚守24小时不关手机承诺,被百姓称为“贴心一叫通”;主动资助贫困牧民子女完成大学学业,自行贷款帮助牧民渡过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难关。
潘志荣办理各类案件610余件,无一错案;推动建立惠民项目资金数据库,保障了近10亿专项资金及时安全惠及各族农牧民群众。
王盛从事检察工作近16年来,经手办理各类刑事案件700余件,涉案千余人,无一错案。
其中疑难复杂、在当地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占半数以上,包括社会影响极大、案情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份、300多名被害人、跨境涉台的电信系列诈骗案等。
他严格司法、不枉不纵,近年来依法办理提请抗诉案件6件,经法院审理全部改判;依法办理作出不起诉决定案件或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7件,有效预防冤错案件的发生;累计追诉(捕)被告人12名,特别是在办理任某等19人贩卖毒品案时,成功将5名漏捕被告人追诉到案。
获奖名单: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山东大学法学院
院长助理、讲师
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提名奖
专著
司法要论
刘练军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
专著
中国近代侵权行为法研究――文本、判解及学说
蔡晓荣
福州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版
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工具之新探——以信息监管工具为分析视角
庄乾龙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博士后、讲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版
论文
“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实证研究
何 挺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院务助理、副教授
《中国法学》2012年第6期
论文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演变及我国的应对研究:以后京都进程为视角
陈贻健
中国法学杂志社
编辑、法学博士
戚建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应急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法商研究》2012年第5期
论文
行政诉讼二审审判状况研究——基于对8家法院3980份裁判文书的统计分析
朱春华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讲师
《清华法学》2013年第4期
专著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批复答复释解与应用
梁凤云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
助理审判员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6月版
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奖项
作品类型
作品名称
作者
作者单位
职称职务
出版社或发表刊物及时间
一等奖
专著
人格权总论
张 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历教育部主任、教授
中国检察出版社2014年7月版
专著
证券欺诈规制的实证研究
邢会强
1976年9月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金融服务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5月版
专著
海洋发展战略中填海造地的法律规制研究
杨 华
1979年1月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
副院长、教授
法律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专著
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
杨东亮
1983年1月
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
副主任科员
法律出版社2014年7月版
论文
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
赵 骏
1978年9月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提
名
奖
论文
结果无价值论与二元论之争的共识、误区与发展方向
1981年1月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副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版
论文
网络虚拟财产——一个习惯物权的进路
许 可
1981年2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师博士后
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专著
跨国劳动监管制度的重构
郑丽珍
1977年11月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讲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专著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研究
马 可
1977年5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方志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论文
国有股转让协议审批要求对合同效力之影响——以“史上最大股权纠纷”为例
缪因知
1981年10月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经济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中外法学》2015年第5期
专著
权利的边界——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与保护
2016年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奖
项
作品
类型
作品名称
作者
出生年月
作者单位
职称职务
出版社或发表刊物及时间
一
等
奖
专著
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
吴洪淇
1982年5月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证据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环境资源能源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
《法学研究》2015年第2期
论文
谁说的是真相——刑事诉讼中判断言词证据真实性之对策研究
何 琳
1982年11月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立案庭副庭长
法律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论文
“预防性”反恐刑事立法思考
何荣功
1976年6月
武汉大学法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著
腐败犯罪境外追赃研究
林雪标
1977年10月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
研究室副主任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版
论文
互联网交易平台专利侵权“通知与移除”规则检讨与反思——兼评《专利法修改草案(送审稿)》第63条第2款和近期案例
刘润涛
1981年8月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博士研究生
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论文
从诉之效力位阶看民事案件受理制度
杨会新
1978年9月
国家检察官学院
科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3期
论文
论滞纳税款加收款项之附带给付属性
叶 姗
1977年7月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学》2014年第10期
论文
论债权让与中债权移转的依据
尹 飞
1977年1月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陈 璇
1982年5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中外法学》2016年第3期
专著
侵权责任法(第二版)
程 啸
1976年4月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律出版社2015年9月版
论文
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
董 坤
1982年5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副研究员
《法学研究》2015年第6期
论文
设定与限制:论民事上诉审中的撤诉
林剑锋
1977年1月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人事处副处长、副教授
《中外法学》2015年第3期
专著
外观设计法律保护模式研究
马云鹏
1985年8月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法官助理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1月版
论文
财产权宪法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本位立法
聂 鑫
1978年4月
清华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中国法学》2016年第3期
论文
提高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论反思
霍海红
1979年12月
吉林大学法学院
诉讼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论文
刑法立法阻却事由的理论界定与制度前景
姜 涛
1976年10月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
论文
农村土地流转的合宪性分析
张万洪
1976年6月
武汉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Edward Elgar 2014年版
三
等
奖
论文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
陈海嵩
1982年5月
中南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学研究》2014年第3期
论文
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开放立法研究
陈尚龙
1988年12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专著
国际诱拐儿童民事问题研究——《海牙公约》解释、实施与适用
杜焕芳
论文
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
段文波
1979年10月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
论文
互联网视角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动向实证研究
付 磊
1984年10月
国家检察官学院
讲师
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论文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再论
巩 固
1980年2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二
等
奖
论文
论虚假诉讼:兼评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实践
任 重
1985年4月
清华大学法学院
助理教授
《中国法学》2014年第6期
专著
药品行政法专论
宋华琳
1977年5月
南开大学法学院
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专著
经济刑法解释原理的建构及其适用
王海桥
专著
编纂民法典的合宪性思考
王 竹
1981年8月
四川大学法学院
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
论文
对Robots协议的法律分析
王德夫
1984年12月
武汉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专著
身份犯论——基于犯罪形态视野的考察
吴飞飞
1981年8月
1976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律出版社2014年5月版
论文
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
付立庆
1976年10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
论文
论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的实质合理性
黄 硕
1980年11月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
研究室主任科员
《政法论丛》2014年第3期
李忠夏
1979年6月
山东大学法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中国法学》2015年第4期
论文
反面的构成事实错误之辨伪
梁云宝
1982年12月
东南大学法学院
讲师
《中国法学》2014年第5期
论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何监督依法行政?——以执法检查为对象的考察
林 彦
1977年5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副院长、教授
《法学家》2015年第2期
齐晓丹
1980年11月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民一庭副庭长、高级法官
法律出版社2015年5月版
论文
网络内容管理义务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
涂龙科
1978年6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法学评论》2016年第3期
论文
“直诉”源流通说辨正
王 捷
1979年1月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法学研究Fra bibliotek2015年第6期
院长、教授
《法学家》2015年第4期
论文
区域财政协同治理如何于法有据:以京津翼为例
于文豪
1985年8月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法学家》2015年第1期
论文
中国宪法实施的双轨制
翟国强
1979年3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宪法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