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小作坊管理办法(讨论稿)
山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

绛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活动,传承饮食文化,方便群众生活,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山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其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固定从业人数等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许可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包括餐饮服务类和非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即时制作加工、销售食品并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场所及设施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本办法所称食品摊贩,是指无固定店铺,摆摊设点从事食品销售或者现场制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食品摊贩包括餐饮服务类和非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
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是指即时制作加工、销售食品并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场所及设施的食品摊贩。
第四条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监管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确定本乡镇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在各行政村、社区聘用食品安全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一)县食安办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如麻辣串、冷热饮品(奶茶、冷饮等)、快餐外卖服务、烧烤、小吃摊点(油条、饼子、包子、汤圆、馄饨、米皮等)];(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非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内的非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前店后坊式的非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如炸鸡块、烤鸭、凉菜、卤肉、现场制售食品行为和流动销售预包装、散装食品为主的食品经营行为等);(四)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外的非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蛋糕店、面包房、饼子铺、蒸馍铺、面条店、麻花店、卤肉店、炒货店、豆腐房等)。
山西食药监“三小”条例宣传3-禁令

“三小”条例宣传视频之三:禁令
虽然办理了许可证,食品小作坊也开起来了,可不是啥食品都可以做的。
哦?我不是食品小作坊吗?也有食品不可以做?
嗯!没错!《山西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管理条例》规定,对于食品小作坊,有些特殊食品是不可生产的!
那么到底那些食品是特殊食品呢?嗯……其实特殊就是因为这些食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很高,食品安全风险也比较大,所以食品小作坊是不具备生产条件,也是承受不起不良后果的!
这些特殊食品具体有哪些呢,此处是重点,一定要牢牢记住哦,来,睁大眼睛一起看:
《条例》明确规定,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和加工某些特殊食品,这些食品种类主要包括:
▲保健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婴幼儿配方食品,专供婴幼儿、孕产妇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乳制品。
▲国家和本省规定禁止生产的其他食品。
噔噔噔!这里要敲黑板了!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如果食品小作坊违反《条例》,违法生产经营我们前面说到的这几种特殊食品,后果会很严重的!
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会:
▲没收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加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加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千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一千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所以说,食品三小事不小,健康安全最重要!咱还是干点咱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不是什么钱都可以赚的呀。
山西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管理条例

山西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管理条例(2017年12月1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经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食品小作坊第三节食品小经营店第四节食品小摊点第三章管理与服务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方便群众生活,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的生产经营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简单,生产加工传统、特色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食品小经营店,是指有固定经营店铺,经营面积小,从业人员少,以小食杂店、小餐饮等形式或者现场制售方式经营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食品小摊点,是指无固定店铺,在划定区域摆摊设点即时制售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第四条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的食品安全工作,实行严格管理、规范引导、方便群众、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五条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应当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卫生、无毒、无害,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的食品安全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食品安全工作人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村(居)民委员会聘用食品安全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山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

山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活动,传承饮食文化,方便群众生活,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其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固定从业人数等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许可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包括餐饮服务类和非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即时制作加工、销售食品并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场所及设施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本办法所称食品摊贩,是指无固定店铺,摆摊设点从事食品销售或者现场制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食品摊贩包括餐饮服务类和非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
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是指即时制作加工、销售食品并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场所及设施的食品摊贩。
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政府食品安全协调机构按照政府确定的职责,履行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和评议考核等职能。
县(市、区)政府应当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食品安全工作人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建制村、社区聘用食品安全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一)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非餐饮服务类食品摊贩,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内的非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前店后坊式的非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四)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外的非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
小作坊管理办法分析

8.食品生产加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9.食品小作坊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杀虫剂、 灭鼠剂等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与食品原料、添加剂和成品混放,防止 对食品污染。
4.用未经检验检疫或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用病死、 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5.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日常监督重点
健康证 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每年都要进行体检并办理个有
效人健康证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台账登记制度
小作坊对用于生产加工食品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必须实 施进货验收制度,应索证索票,建立购进与使用台账,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的,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内部环境设施
食品小作坊应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 工、包装、贮存、冷藏等专用场所,并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
产品和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
求;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必须备有专门的清洗设备进行定期清洗 、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得使用书刊纸张、报纸和其他不符合食品 安全要求的材料包装直接入口食品;
食品小作坊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杀虫剂、
灭鼠剂等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与食品原料、添加剂和成品混放,防止 对食品污染。
从业人员从事生产经营食品活动,应当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佩戴
口罩,保持个人卫生;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应当使用无毒、 清洁的售货工具。
山西食药监“三小”条例宣传2-办证

“三小”条例宣传视频之二:办证地球人都知道:不管是开一个食品小作坊,还是一个食品小经营店,或者只是一个食品小摊点,办理相关证照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就是违法经营啦。
《山西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管理条例》规定:对食品小作坊实行许可证管理,食品小经营店实行备案证管理,食品小摊点实行备案卡管理,是不是觉得很新鲜,因为新鲜又觉得有点复杂呢?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手续很简单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了。
根据《条例》的要求,食品小作坊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与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并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场所。
▲与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相关设备设施。
▲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
食品小经营店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固定的经营店铺,经营面积低于60平方米并符合其他规定。
▲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施设备,餐饮店还要具有给排水设施。
▲具有保证食品安全的制度。
食品小摊点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工具、容器、台面。
▲相应的亭、棚、车、台和存放废弃物的封闭容器等设施。
好啦,软件硬件集结完毕,接下来,抱好资料,就可以到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去申请办理许可备案了。
不过,申请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需要的资料带齐噢。
食品小作坊需要提供的资料是:▲申请书。
▲营业执照、申请人身份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复印件。
▲主要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设施和设备的清单。
▲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边位置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图。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名单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小经营店需要提供的资料是:▲营业执照、申请人身份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复印件。
▲联系方式、经营地址和经营范围等信息。
食品小摊点需要提供的资料是:▲申请人身份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复印件。
▲联系方式、居住地址和经营范围等信息。
有一个意外惊喜哦!那就是食品小经营店的备案证和食品小摊点的备案卡可以自开办之日起十五日内,拿着有关资料信息去备案即可,可以先开张哦。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小摊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小摊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小摊点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方便群众生活,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山西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管理条例》、《山西省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小摊点,是指无固定店铺,在划定区域摆摊设点即时制售食品的食品经营者。
第三条食品小摊点应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对其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保证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并承担社会责任。
食品小摊点应主动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食品小摊点应主动向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的提示提醒,履行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义务。
第四条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食品小摊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站)负责食品小摊点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食品小摊点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统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经营的食品小摊点的食品安全指导、监督和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和管理责任,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对其经营的食品小摊点原料采购配送、人员培训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第六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展销会举办者、美食节举办者等,应对入场的食品小摊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核实有关经营资质证明,统一建立经营者档案、统一查验从业人员健康信息、统一记录经营品种品牌等信息、统一发布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应及时制止违法经营行为,并报告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提出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投诉、举报食品小摊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八条食品小摊点的食品经营活动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自开办之日起十五日内,应按照当地相关规定取得食品小摊点备案卡,开展经营活动时应在明显位置张挂或者由从业人员随身携带备案卡;(二)在当地政府划定经营的区域和时段从事经营活动,鼓励食品小摊点进入集中交易市场、门店等固定场所经营;(三)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制售工具、存放容器、工作台面;具有相应的亭、棚、车、台和存放废弃物的封闭容器等设施;(四)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分开存放,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五)食品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六)使用无毒、无害、清洁的包装材料;(七)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在使用前洗净、消毒,炊具、用具在使用后洗净,保持清洁;不具备清洗消毒条件的,可使用一次性餐饮具,所有一次性餐饮具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要求,一次性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八)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符合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九)从业人员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口罩等,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事经营活动时应当佩戴或者公示有效的健康证明;(十)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对有保鲜、保温、冷藏或冷冻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按要求采取有效的保存措施;(十一)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十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十三)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安全生产小作坊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小作坊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小作坊,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加工、服装制作、家具制造、工艺品制作等行业。
第三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条本规定由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五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第六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七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八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第九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十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四)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五)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六)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安全生产责任制;(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四)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五)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六)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小作坊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认真调查处理,总结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小作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实施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应当履行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职能,建立部门间的联动机制,研究解决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成员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考核。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工作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行政村、社区聘用食品安全监督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本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日常管理职责,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有形市场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零售食品摊贩和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餐饮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如遇监管职责不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条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环保、教育、商务、公安、民族事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设区的市、县(市、区)按其规定实施监管。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规范经营和发展予以支持;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
第九条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第二章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十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未经备案的不得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与生产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贮存等固定场所;生产经营场所、场地环境整洁,周围无污染源,并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二)生产经营设施、设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和条件,具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废物处理设施;(三)符合保证食品安全的工艺技术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四)生产经营所使用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无毒无害,并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五)具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六)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应当根据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管理台账。
相关记录、票据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所规定的;(二)以地沟油、皮革角料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为原料加工制作的;(三)用违禁药物、危害人体健康化学物质处理的;(四)超标准、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物质生产加工的;(五)以有毒有害的动植物、死因不明的动物和致病微生物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要求的物质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六)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不宜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的;(七)省人民政府为防疫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
第十五条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应当依法取得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清真标牌。
第十六条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开办者或者食品柜台的出租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审查入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有关资质和营业执照,明确入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督促其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相关制度;(二)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档案,记录市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经营品种品牌等信息;(三)定期对入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四)设置信息公示栏,及时发布市场内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信息。
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的开办者或者食品柜台的出租者未履行前款规定义务,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七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节有形市场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第十八条在有形市场外设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经审核备案后,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方可从事生产加工活动。
有形市场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审核备案由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
第十九条设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向所在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申请书;(二)从业业主的身份证明及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三)生产加工固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材料;(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生产及卫生条件等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经批准后颁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登记证》。
第二十一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对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实施进货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建立购进和使用台帐,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有关规定的原辅材料不得使用。
第二十二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应当符合相关工艺规范的要求;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定期清洗、消毒所使用的容器、工具和设备,保持清洁;生产过程中防止生、熟食品及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交叉污染;食品包装所使用容器和材料应当清洁、安全,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第二十三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建立检验制度,不具备检验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食品检验能力的单位对产品进行检验。
经检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得销售。
第二十四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对批量销售的食品,应当建立食品销售台帐,如实记录销售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销售对象、销售日期等内容。
第三节零售食品摊贩和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第二十五条在有形市场内设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经审核备案后,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零售食品摊贩应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备案登记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零售食品摊贩和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办法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零售食品摊贩申请领取《零售食品摊贩备案登记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零售食品摊贩备案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及从业人员身体健康证明;(三)流动区域范围说明书;(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七条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申请领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登记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备案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及从业人员身体健康证明;(三)经营场所证明;(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八条零售食品摊贩和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证、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进货采购台账。
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贮存、销售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并做好相关记录。
销售散装食品、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配备防蝇、防尘等保洁措施。
第二十九条零售食品摊贩和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的不得使用;定期清洗、消毒所使用的容器、工具和设备,保持清洁;食品加工过程中防止生、熟食品及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交叉污染。
第三十条零售食品摊贩和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销售直接入口的裸装食品时,不得用手直接接触食用的食品;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食品。
第四节餐饮食品摊贩和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第三十一条设立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向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经审核备案后,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餐饮食品摊贩应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备案登记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餐饮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申请领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登记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二)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登记申请书;(三)申请人身份证明及从业人员身体健康证明;(四)生产加工固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材料;(五)与餐饮服务相适应的卫生设施、工具清单和操作流程文件;(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三条餐饮食品摊贩申请领取《餐饮食品摊贩登记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二)餐饮食品摊贩备案申请书;(三)申请人身份证明及从业人员身体健康证明;(四)生产经营范围说明书;(五)与餐饮服务相适应的卫生设施、工具清单和操作流程文件。
第三十四条从事餐饮食品摊贩和餐饮服务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所使用的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应当实施进货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建立购进和使用台帐,不符合食品安全的不得使用。
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
(二)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三)在加工过程中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