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两种止血方式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产后出血是导致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1]。
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及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情况也随之增高。
术中大出血已成为产科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往往病情危急,产妇常有生命危险,需分析原因,当机立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
多年来根据我在剖宫产术中的经验,直视下观察子宫出血的真正原因,从而总结了我们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体会,下面我们把2005年至2012年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35个病例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从2005年1月~2012年3月一共处理了35例,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在400ml以上的产妇,在35例病例中,年龄在19~41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20例,其中子宫收缩乏力16例,前置胎盘9例,胎盘早剥7例,子宫下段裂伤3例。
1.2 出血原因35例产妇除胎盘早剥7例外,其余16例最初出血都是子宫整体收缩乏力、胎盘剥离面出血,经宫体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等处理后随着宫体的收缩血窦关闭,主要表现为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下段损伤出血。
具体情况如下。
1.2.1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术中出血的首要原因,常由产妇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难产、产妇体力消耗、合并贫血和妊高症等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如巨大儿,双胎或多胎,羊水过多等。
处理方法有宫体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必要时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如仍然有活动性出血则结扎子宫动脉或行子宫切除。
在我们多年工作中发现经过宫体注射、静脉滴注宫缩素,子宫体按摩等方法促进子宫收缩后,宫体部的大部分血窦随着子宫的收缩而关闭,而最后出血的部位主要是子宫中下段。
在本人所观察到的病例中有8例单纯是子宫下段收缩乏力,5例是下段胎膜剥离面出血,3例是在取胎头时反复摩擦致下段内膜的损伤广泛渗血。
宫腔球囊填塞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宫腔球囊填塞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8-01-12T14:00:26.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作者:苏聪敏[导读] 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采用宫腔球囊填塞,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和产褥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福建省南安市中医院福建南安 362300)【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填塞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剖宫产的76例胎盘前置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处理,观察组采用宫腔球囊填塞止血处理,对比两种止血方法的实施效果。
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产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子宫切除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采用宫腔球囊填塞,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腔球囊填塞;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071-02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前置胎盘是引发产后出血的一大诱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也随之提升。
前置胎盘所引发的产后出血出血量大、速度快,若没有及时的进行止血处理,产妇很可能在短时间丧失生命[1]。
目前子宫球囊填塞已经成为了产后出血的常用治疗方法,为进一步分析其效果,本文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剖宫产的76例胎盘前置产妇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止血处理和宫腔球囊填塞的实施效果,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剖宫产的76例胎盘前置产妇,将其分为2个研究小组。
宫腔止血球囊与宫腔填纱治疗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比较

宫腔止血球囊与宫腔填纱治疗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宫腔止血球囊压迫与宫腔填纱在处理产后出血中的效果和优缺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18例,分为2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出血75例,予宫腔填塞纱布止血,称填纱组,2013年1月-2014年10月出血43例,宫腔放置球囊压迫止血,称球囊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止血成功率、填塞操作时间、填塞过程中出血量、输血率;产褥病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2组均止血成功,与填纱组比较,球囊组放置操作时间(10.5±2.6)min明显短于填纱组(25.6±5.3)min,球囊组填塞过程中的出血量(293.86±410) ml明显少于填纱组(1140±858)ml,球囊组输血率45.33%显著低于填纱组72.09%,P均<0.05,,球囊组产褥病率11.63%、住院天数6.46±1.96天,也明显少于填纱组。
结论:宫腔止血球囊填塞压迫止血操作更简便,治疗产后出血疗效优于宫腔填纱,是值得推广的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
关键词止血球囊;产后出血;宫腔填纱;宫缩乏力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产时或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发生产后出血,估计≥500 ml,均行产道检查,排除宫颈、阴道、会阴裂伤出血,如有予以缝合,同时再次检查胎盘胎膜完整,B超除外胎盘胎膜宫腔内残留,应用单手或双手按摩子宫,缩宫素20 IU静脉入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宫颈或宫体注射,观察子宫收缩仍差,阴道有活动出血,诊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宫腔放置球囊或止血纱布。
共118例,我院自2013年1月引进宫腔止血球囊,此后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大多使用球囊压迫止血,在此之前针对产后出血一般用宫腔填纱止血。
43例宫腔放置止血球囊,为球囊组,75例宫腔填塞纱布,为填纱组。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在剖宫产术种子宫下段出血方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参考患者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三组;其中,A组患者有38例,治疗方式为宫腔填塞纱条术;B组有43例,治疗方式为子宫动脉结扎术;C组有39例,治疗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三组患者缩宫素应用相同,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相对比A组、B组患者而言,C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方面的数据均较小,即组间差异值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此外,C组患者术后出现产褥感染、肠梗阻、肠黏连、腹痛等并发症的概率也相对较小,即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行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不会给患者子宫血流造成影响,在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宫腔填塞纱条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作为妇产科常见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不仅可以挽救难产患者与婴儿的生命,还能治疗产科常见并发症以及合并症,但一些类似于瘢痕子宫、巨大儿、前置胎盘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高危患者在行该术式时,往往会出现胎盘剥离面无法止血的情况,加之子宫下段没有较好的收缩能力,最终导致出血不止,严重的甚至会将患者子宫切除,给患者心理、生理均造成的较大的负担[1-2]。
近些年,随着我国开放二胎政策,罹患瘢痕子宫的患者基数不断扩大,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子宫下段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参考患者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三组;其中,A组患者有38例,治疗方式为宫腔填塞纱条术,年龄介于20岁-43岁,平均为(31.48±5.60)岁;孕次介于1次-6次,平均为(3.09±1.10)次;B组有43例,治疗方式为子宫动脉结扎术每年领介于20岁-45岁,平均为(30.89±5.58)岁;孕次介于1次-4次,平均为(2.96±1.16)次;C组有39例,治疗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年龄介于21岁-44岁,平均为(31.40±5.03)岁;孕次介于1次-7次,平均为(3.01±1.19)次。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7-27T13:30:56.1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作者:胡廷鹤[导读]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产后出血量。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人民医院 663500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我院2014年到2016年的产科中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32例,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1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者给予欣母沛注射方式止血,部分患者联合传统的“8”字间断缝合止血。
观察组16例,患者在缩宫素的基础上使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如年龄、分娩前血红蛋白、分娩周期、新生儿体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术中输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关键词: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子宫下段出血近年来,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方式产子的数量逐渐增多。
但是产后出血这一并发症在产妇生子中是极易出现的,若不能及时进行止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会严重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由于产后产妇的子宫出现收缩乏力,会导致子宫发生弥漫性渗血的现状。
因此,医护人员快速且有效的减少产妇术后出血的情况,对产妇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我院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妇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取得很好的效果,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可大量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也利于产妇术后康复[1]。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临床防治研究

分析 , 了解 产后 出血 率 、 因 , 析 其 高 危 因 素 , 讨 剖 宫产 病 分 探 术产后 出血的防治措施 ,为以后 指导 临床更好地降低孕产 妇病率及死亡率提供依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 般 资 料 . 1
次人 流 史 , 中前 置 胎 盘 占胎 盘 因 素 的 5 %以 上 , 置 胎 其 0 前 盘 在 剖 宫 产 术 产后 出血 原 因 中显 得 越来 越 突 出 。本 文 剖宫 产 术 叶切 口撕 裂 致产 后 出血 5例 ,其 中 2例 是 瘫 痕 子 宫合 t 并 前 置 胎 盘 , 例 是 持 续 性 枕 横 位 , 是 持 续 性 枕 后 位 行 1 2例 剖宫产术 , 中切 口延裂导致产后 出血 , 术 分析其常见原 因: ①临产时间长 , 子宫下段变脆变 薄 ; ②子宫下段 狭窄 , 弹性
一
缩宫素宫体及 静脉用药 ,口服或直肠用米索前列醇及宫腔 填 塞 纱 条 、 摩 子 宫 、 包 缝 合 法 等 。 同时 行 按 摩 子 宫及 缝 按 背 扎 出血 部 位 , 规 治疗 无 效 时 采 取 特 殊 治 疗 方法 , 据剖 宫 常 根 产 术 产后 出血 原 因选 择 宫 腔纱 条 填 塞 止 血 ,子 宫 动脉 结 扎 术 及 B Ln h缝 合 术 , 时 单 一 止 血 方 式 无 效 时 , 采 用 — yc 有 可 联 合 止血 方 法 , 以上 止 血 方式 都 无 效 并 合 并凝 血功 能 障 碍 时尽 早 行 子 宫 切 除 术 以挽 救 产 妇 生 命 。
宫切除术 , 1 无 例产妇死亡。结论 : 一旦发生大 出血 , 要沉着冷静 , 分析原 因, 当机立 断 , 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 方法正确 , 是
减 少 出血 量 、 低 孕 产 妇死 亡 率 的关 键 降
剖宫产子宫切口两种缝合方法在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比较

停药治疗 后 ,3 个月 经周期后均复查 1 次均为 阴性 。以后提醒患者
可半年复查1 次。
3讨
论
真菌性 外阴 阴道 炎反复发作的主要诱 因是宿主 的免 疫功能异常 , 复发性外 阴阴道炎念珠菌宿 主,在免疫方面有一 种速发型过敏反 应 , 患者对 自身的酵母 菌过敏 也即宿主从T l h 细胞 介导的正 常预防性反 应 转变为 T 2 h 反应 。治疗 时 ,应着重去 除可疑病 因 ,停用 广谱抗菌药 物 及糖皮质激素等 ,积极治疗原 发病 。 伊 曲康唑是一 种合成的广谱抗 真菌药 ,为三 氮唑衍生物 ,可 抑制 真菌细 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麦角 留醇 的合成 ,从而发挥抗菌效 应 ,E服 l
3 ・临床研究 ・ 8 8
仁诺 )胶囊20 ,每 日1 0mg 次,共7 ,每 晚用5 d %碳酸 氢钠注射 液 ,加 注射 用水 等量稀 释后冲洗 阴道2 3 ,1mi液体 自然流 出后再放 入  ̄次 5 n 保妇 康栓 1 枚于 阴道 穹隆 ,如 病情重者 可 日2 次上药 ,缓解后改 为 日1 次 ,共上 药7 ,月经期停用。有外阴炎者 ,外涂达克宁霜 ,配偶用5 d % 碳 酸氢钠注射2 m ,加 注射用水2mL 0L 0 装入一 次避孕套 内,浸泡外生 殖 器1mi,再用达 克宁霜外涂 , 日1 ,重者 日 次改善后 改为 日 5 n 次 2 一
次 ,共7。 d l I 3疗效评价
D c mb r 0 V 1 , o3 圆衄 e e e 1 , o. N .6 2 1 9
吸收 良好 。饭后 服用吸收较好 ,在 阴道组织 中浓度 高 ,对真菌性 阴道 炎的治疗有 效率达 10 0%,临床治愈率达 8%,真菌治 愈率 达7. 6 65 %, 且用药方法简单 ,疗程短 ,疗效显著 ,易于接受 。 保妇 康栓主要成分 为莪术油 ( O 含2 多种化学成 分)和冰片等 ,具 有广 谱抗 病原微 生物 ,抗 炎作用 ,如 白色念 珠菌 、光 滑含珠 菌 、病 毒 、支原 体和滴虫等 ;促进 炎症等损伤组织 的更新修复 ;促进 机体免 疫反 应 :增加末梢血 白细胞 数 ,增强吞噬 细胞的吞噬能力 ;可改变老 年女性及 糖尿病患者 阴道 细胞学发生 ,不含 激素 ,却有类雌激 素样作 用 ,用药 1 周后 ,使 患者 阴道 细胞从 以底层 细胞 为主转 变为 以中层 细 胞为 主,并出现不同程 度表层 及角化细胞。 在消 除诱 因控制原发病 的同时 ,采用 了联合 集中治疗7 的方法 , d 增 加了机体的免疫力 ,选用 了治疗真 菌的 “ 精兵强将 ” ,改变 了局部 环 境 ,使 阴道p H>5 ,男性生殖器 也呈碱 性环境 ,夫妇双方 同时全 . 0 身 、局部治疗 ,取得 了满意 的效果 ,追踪观察 ,未发 现再复发病例 。 但 因临床观察病 例数量较少 ,观察 时间较短 ,远 期疗 效还有待进一 步
凝血酶在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药物研究Every one is well 《人人健康》·151·2015年21期前言随着社会对于孕妇的关注越来越重视,不光是孕妇的产前护理以及孕妇的生活健康,并且在现代医学的手术中,对于孕妇以及新生儿的重视也越来越高,如何更进一步加强孕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要切实的做好生产手术中的每一步。
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处理胎盘剥离面出血是一个非常关键问题。
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治的4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中胎盘脱离且存在活动性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出血量最小250ml ,最大2000ml ,平均出血量为1350ml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例存在流产史,9例引产史,2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平均年龄(28.74±2.11)岁,孕周(35.6±3.6)周。
对照组7例流产史,5例引产史,3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平均年龄(28.12±2.42)岁,孕周(34.8±3.1)周。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一般方法1.2.1 手术方法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产妇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年龄、孕产次、孕周、刮宫史、胎盘附着部位等。
手术前首先准备和手术切口的选择,两组患者手术前为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采用B 超确定胎盘位置,且手术前做好急救准备,对于出血量多且伴有贫血者,应该给予输血、扩容等措施处理,且患者治疗时应该根据胎盘位置选择宫体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避免胎盘。
1.2.2 止血治疗试验组采用凝血酶的明胶海棉,随后加上热盐水垫压迫止血,方法如下:胎儿娩出后注射15U 宫缩素,并不断按摩子宫,对于胎盘异常且存在活动性出血者,应该采用3mg 肾上腺素稀释万分之一并将其喷洒在初学部位,然后将含有凝血酶(200单位用生理盐水溶解)的明胶海棉放在胎盘剥离面,加入盐水垫进行10min 压迫止血,观察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