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B
剖宫产大出血36例原因分析和处理

剖宫产大出血36例原因分析和处理现将我院剖宫产大出血36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产科质量。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1月在本院剖宫产术中及术后2小时出血量≥1000ml 有36例,其中2007年剖宫产303例,大出血12例(3.96%)。
2008年剖宫产307例,大出血10例(3.26%)。
2009年剖宫产330例,大出血14例(4.24%)。
产妇年龄在24~42岁之间,初产妇26例(72.22%),经产妇10例(27.78%)。
失血量估计方法:①面积法:根据手术敷料被血浸染面积估计失血量,按10cm×10cm=10ml统计;②容积法:吸引器容量瓶里的液体量减去羊水及冲洗液量,即为术中收集的失血量;③称重法:会阴垫被浸染后的重量减去未染前的重量,按1.05g相当于1ml血计算;④目测法:无法收集的失血以视力所见,大致估计。
手术指征及产后出血原因分类,见表1、2。
产后出血的处理:在剖宫产术中,一旦术中出血>500ml(目测),应立即查找原因并进行评估,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普通的医疗支持措施,包括开放充足的静脉通道,晶体液输注,通知血库预约血制品,及时与麻醉师、护理人员沟通,并通知产科专家,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静滴缩宫素20U,静滴地塞米松10~20mg,子宫按摩,子宫热敷,米索前列醇200~300μg直肠给药,欣母沛宫体注射等非浸入性方法进行抢救,经上述抢救成功20例,不成功16例。
不成功14例加用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扎)+改良式B-Lynch缝合,抢救成功;另2例因术中发生DIC,告知病情后,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依据损伤控制性手术【sup】[1]【/sup】原理,暂停手术,予腹腔加压填塞,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评估生命体征平稳,于12小时重新手术关腹;1例因急性羊水栓塞合并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讨论如何术中对失血量进行正确估计,对失血原因的正确判断,采取有效、迅速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三明治”法处理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临床止血效果研究

“三明治”法处理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临床止血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明确“三明治”法即B-Lynch 缝合术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法进行处理患者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止血效果。
方法从我院近一年就诊的产妇中随机选取60例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B-Lynch 缝合术或者宫腔填塞纱条法处理剖宫产中大出血现象为对照组,应用“三明治”法进行止血为实验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术中及术后患者出血体积,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三明治”法与单纯使用其他两种方法在止血效果等方面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三明治”法即B-Lynch 缝合术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法对剖宫产术中短时大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且易于操作,耗材价格低廉,适宜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短时大出血;B-Lynch 缝合术;宫腔纱条;近年来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剖宫产时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对缩宫素不敏感、前置胎盘种植部位等原因导致产后出血时有发生【1】。
剖宫产时胎儿分娩后几分钟内出血400ml以上或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即为产后大出血,其中短时大出血在临床上很难迅速止血,属难治性子宫出血,给产妇造成极大危害。
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子宫压迫缝合技术,如B-Lynch 缝合术等或用宫腔纱条填塞宫腔止血,在某些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时候,止血效果欠佳。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其中2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三明治”法即B-Lynch 缝合术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法进行止血;4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B-Lynch 缝合术或宫腔填塞纱条术来止血,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来诊的产妇中,选择剖宫产手术中胎儿娩出后5min内出现大出血,且出血体积达400~500mL的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0例,产妇平均年龄(29.25±2.56)岁,平均孕周(262.13±12.54)天,采用“三明治”法止血;对照组各20例,产妇平均年龄(28.33±1.67)岁,平均孕周(258.78±16.15)天,分别使用B-Lynch 缝合术或宫腔填塞纱条术止血,两组产妇在短时出血量、孕周等一般资料不具差异性(p>0.05),试验结果有效。
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用止血带止血临床应用_

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用止血带止血临床应用作者:苟明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利用止血带止血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在临床中使用的具体情况分析,以不断完善止血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现象,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宫体大出血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在手术过程中利用止血带能够很好地对患者进行止血,其中实验组55例患者中,共52例患者成功的止血,而对照组患者中,仅有32例患者止血较为及时,两组患者的术中止血率存在显著的临床差异性。
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止血带对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对患者止血,防止出现缺血性休克现象的发生,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止血效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宫体大出血;止血带;作用效果临床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现象时常发生,如患者的止血处理不当很可能对患者造成巨大的损伤,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1。
因此为改变这一临床现象,本文就止血带在剖宫产术中对宫体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止血带止血的有效率及优越性,以便临床应用中快速有效地对大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避免患者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甚至是死亡的现象发生。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收治的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进行止血带的止血治疗以阻断患者的子宫大出血现象,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妇产科科室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收治的患者,共110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年龄最大的40岁,平均年龄为28.4岁,平均孕周为37.6周,并且19—30岁患者53例,年龄在30—40岁患者57例,首次妊娠患者26例,其余患者为2—4次不等的经产妇,其中有剖宫产史12例,18例有人流引产史。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配合改良式B-Lynch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1 2月在 我院剖 宫产 术 中发生 大 出血 患者 m 置直肠 ,检查 无 活动性 出血 点后 缝合 降至 8 / 0m g 0 5 m H ,即行 双侧 子宫动脉上 g l 4例 ,年 龄 2 7~3 7岁 ,平 均 3 2岁 ,孕 子宫切 口,术 中出血 2 0m 。术后 1h按 行支结扎及子宫 B—Ln h 扎术 ,子宫 yc 缝 0 l
分 性前置 胎 盘 4例 ,边缘 性 前 置 胎 盘 3
例 ,中 央性 前 置 胎 盘 1 ,子 宫 下 段 裂 伤 例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急行剖腹探 查见 :腹
腔 内淡 黄 色 积 液 2 0m ,子 宫 形 态 饱 满 , 0 l 如 孕 5 月 大 ,收 缩 差 ,拆 开 子 宫缝 线 后 个
周3 4 4~ o周 ,平均孕 周 3 。初 产妇 8 压子宫底见 阴道有 大 量新 鲜 血液 不 断流 出血控制后 缝合 子宫切 口,术中 出血 6 0 7周 0 例 ,经产妇 6例 。子 宫收缩乏力 5例 ,部 m ,输胶体液 5 0m ,血压渐平稳 。 l 0 l
出 ,量 4 0m ,患 者 血 压 9 / 0mm H , 0 l 0 5 g
・
338 ・ 8
・
短 篇 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著
・
子 宫动 脉 上 行 支 结扎 术 配合 改 良式 B—L nh缝 扎 术 yc 在 剖 宫产 术 中 出血 的 应 用
卢 月琴
【 摘要 】 目的 探讨剖 宫产术 中宫缩乏力性及胎盘 因素所致 出血 的止血 方法。方法 采用子宫动脉 上行 支结扎
7 产 ,枕 左 前 。于 入 院 胎 ,前置胎盘 ( 边缘性 ) ,各项血 液检查 内孕 3 周 ,孕 1 0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果 研 究组 中有 9例患 者行 双 侧子 宫动 脉 上行 支结 扎 术 , 1 例 行 单侧 子宫 动 脉 上行 支 结扎 术 , 术 中 出血量 、 输 血
例数 、 子 宫切 除例 数 及平 均 住 院天数 均 少 于观察 组 ( P < 0 . 0 5 ) 。研究组 输 血 率为 7 0 . 0 %, 切 口感 染 率为 1 0 . 0 %, 无
Z HANG Li - p i n g J I ANG Xi a o - y i n g HU ANG & n g — r u De p a r t me n t o f Gy n e c o l o g y a n d Ob s t e t r i c s ,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Na n f e n g C o u n t y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Na n f e n g 3 4 4 5 0 0 ,
h e mo s t a s i s a n d t h e n h y s t e r e c t o my i f i t wa s i n v a l i d , wh i l e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g r o u p , i f r e g u l a r h e mo s t a s i s d i d n t t a k e e f f e c t ,
一
例 行 子宫 切除 术 ; 观察 组输 血率 为 8 3 _ 3 %, 切E l 感染率为 1 6 . 7 %, 有1 例 行 子 宫 切除 ; 所有 患 者 均无 邻 近脏 器
损伤 。 结论 子宫 动 脉上 行 支结扎 术 应用 于 剖宫 产术 中止血 有 效 、 迅速 , 操作 简 单 , 无 并 发症 , 及早 应 用 可避 免 增加 输 血和 感染 的 发生 , 同 时可 以保 全子 宫 . 是 在 剖宫 产 术 中 出血 一般 治疗 方 法 无效 时 的一 项 快 速 、 有效 而 实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1例临床应用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1例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患者年龄24~33岁,平均27.5岁。
其中胎盘早剥致子宫卒中4例,子宫收缩乏力16例,胎盘部分植入1例。
出血量1500~3200ml,平均2500ml。
21例均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其中1例胎盘部分植入患者同时用刮匙清理宫壁,肠线“8”字缝合。
结果 11例患者均在术后7~9 d痊愈出院,无晚期产后出血及并发症产生。
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大出血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随着产科剖官产率的增高剖官产时大出血的病人有所上升。
在剖宫产手术方式逐步改进,剖宫产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但从临床观察,剖宫产时大出血呈不断上升趋势。
剖宫产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难产,挽救母婴生命最重要、最常见的产科手术。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分娩并发症,剖宫产又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探讨一种简便高效方法处理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对抢救产妇生命,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院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21例病例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7.5岁。
初产妇15例,经产妇6例,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8周。
其中胎盘早剥致子宫卒中4例,子宫收缩乏力16例,胎盘部分植入1例。
出血量1500~3200ml,平均2500ml。
6例均行子宫动脉上行支与卵巢动脉子宫支结扎,其中1例胎盘部分植入患者同时用刮匙清理宫壁,肠线“8”字缝合。
16例患者出血量均在1000 ml以上。
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经常规按摩子宫,宫体和静脉分次推注宫缩剂等处理无效,继而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结扎后缺血的子宫体呈现粉红色,迅速变硬,出血明显减少。
使用本方法产妇中,无一例子宫切除。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人流术中大出血1例

19 7 . %, b 1g , T 0 x0 LB超 : 官 腔 下段 液 暗 区 : 0LN 2 1 H l8/P 1 l 19 ; / 3 LL / ①
液 暗 区 约 3 mx 0 mmx 3 mm 大 小 , 距 离 原 切 口 处 约 6 9 m 2 3
m 子 宫下段原切 口处肌壁 血流信号 丰富 ; m, ②合并 宫腔积血 : 宫
mL病 检 : 宫 内 容 物 ) 检 血 凝 块 中可 见 变 性 坏 死 绒 毛 , 合 临 , ( 送 结
余分钟 于 21 0 2年 3月 1 日急 诊 人 院 。既 往 月 经 规 律 , 避 孕 。 4 未 L p 2 1 — l0 。 者 1 m :020一9 患 0余 mi 于 个 体 门 诊 行 人 流 术 刚 开 始 n前
腔 中 上 段 见 约 5 mx 1 mm× 8 m 大 小 弱 回 声 区 . 宫 颈 2 m 2 5 m
内 口见 约 2 n 1 0mrX 2mm大小 弱 回声 区。 院诊 断 : 人 ①人 流术中
出血 ; 剖宫产瘢痕部位 妊娠 (S ) ② CP。
人 院 后 查 血 1 H G 0 8 9M UmLB超 : 宫 增 大 (0m 3 C 1 2 5 I / , 一 子 8 mX 7 1 mmx 8m . 腔 中下 段 见 范 围 约 6 m ̄ 4m 5 m 混 7 m)官 2m 4 mx 7m 合性 回声 团 , 分 位 于 子 宫 瘢 痕处 , 混 合 性 回 声 内部 以稍 强 回 部 该 声为 主, 内夹 多 个 小 液 暗 区呈 蜂 窝 状 改 变 , 流 示 其 周 边 靠 瘢 痕 彩 处 可 见 丰 富 血 流 信 号 ,1.9 R03 。子 宫 前 壁 下 段 瘢 痕 处 肌 层 明显 变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7例)。
两组均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背带式缝合。
结果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产褥病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背带式缝合;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1]。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产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对剖宫产大出血常规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按摩子宫,宫腔填塞及子宫动脉结扎,当这些方法都失效时则只能切除子宫。
国内报道剖宫产的子宫切除率为0.45%-0.61%[2-3]。
切除子宫将造成生育能力的永久丧失,对女性的身心造成了极大伤害。
为了尽可能减少产后出血病人的子宫切除率,嵩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从2009年开始开展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避免了子宫切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28例,年龄18-39岁,孕周38-41周,初产妇8例,经产妇20例。
剖宫产指征分别为巨大儿8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前置胎盘5例,双胎4例,瘢痕子宫3例,产程停滞2例,胎儿窘迫1例。
术中出血量﹥800ml。
1.2 手术方法两组病人均取腹部横切口,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术中均常规使用缩宫素20u静滴,10u宫体注射,米索前列醇200ug 含服,按摩子宫。
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及宫腔填塞。
治疗组行背带式缝合术。
具体步骤为:将子宫托出腹腔,清除宫腔积血,行子宫压迫实验。
若加压后出血明显减少,则成功可能性大,行背带式缝合术。
下推膀胱腹膜反折,暴露子宫下段。
用1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从右侧子宫切口下缘2-3cm,子宫内侧3cm处进针,经宫腔至距切口上缘2-3cm,子宫内侧4cm出针,然经距宫角3-4cm处宫底将缝线垂直绕向子宫后壁,与前壁相应位置进针;进入宫腔横向至左侧后壁与右侧相应位置出针,出针后将缝针垂直通过宫底至子宫前壁,在左侧相应位置分别于左侧子宫切口上下缘缝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B
摘要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大出血患者21例,经常规的缩宫、止血治疗无效,不能控制出血时,应用b-lynch缝合术。
结果:19例治疗成功,有效止血,避免了子宫切除术,保留了子宫及其生理功能,2例失败,作子宫次全切除术。
21例术后恢复好,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b-lynch缝合术是抢救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极具疗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止血剖宫产术大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产科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剖宫产的出血量常多于自然分娩。
以往对难以治疗的产后出血、尤其是剖宫产术中的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通常采取子宫切除的办法来挽救患者生命,让患者失去了子宫及生育功能,手术创伤大。
能否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产后出血,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本文对妇产科2008~2011年剖宫产术中通过常规治疗无效,难以控制的产后大出血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在有效止血的同时保住了产妇的子宫及其生理功能。
大大减轻了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有利于患者从生理到心理的康复。
面对突如其来的产后出血如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出血,保留产妇子宫及及生理功能是妇产科医务人员必须面临和需要积极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
同时不断在探索中总结经验。
2008~2011年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以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21例,其中19例治疗成功,2例失败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收治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21例,年龄18~43岁,平均26.5岁,出血量1000~2600ml,平均1410ml,其中有疤痕子宫5例,g2p0孕6例,g1p1孕以上7例,双胎妊娠2例,其余g1p0孕,21例均通过按摩子宫、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葡萄糖酸钙、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缩宫、止血等治疗无效,采用治b-lynch缝合术疗,19例治疗成功,2例失败。
失败的2例宫体均较大,行b-lynch缝合术后,压迫止血效果不佳,为确切有效及时控制出血,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抢救成功。
方法:在剖宫产术中,遇到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经常规的促进子宫收缩、止血、子宫动脉结扎等处理无效时,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就原切口将子宫由腹部切口娩出,再次探查清理宫腔,检查确认出血原因,若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凝血功能疾病样渗血、胎盘植入而无明显的出血点,先试用双手压迫子宫估计b-lynch缝合术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如出血已基本控制,用剖宫产术常用的大圆针,90cm 长、1号可吸收缝合线,从距子宫切口3cm的切口左下缘、距子宫左侧缘3cm的垂直交点处进针,1号可吸收线穿过宫腔至切口左上缘3cm、距子宫左侧缘4cm的垂直交点处出针,可吸收线沿子宫左前壁拉至子宫底加压于距子宫左侧宫角3~4cm处,再从子宫底部
垂直绕至子宫后壁,与左前壁进针部位对应位置进针至宫腔,水平出针至子宫右侧后壁,将可吸收线沿子宫右后壁垂直拉至右侧子宫底部与左侧子宫底对应部位,绕至子宫右前壁,与子宫左侧的对应部位进针于子宫切口的右上缘,出针于对应部位的下缘。
子宫表面从前壁至后壁可见两条可吸收线,在子宫体的两侧,两条可吸收线在双手加压子宫的协助下牵拉收紧,掌握可吸收线的松紧度较为适当即可,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
此时,不急着关腹,检查阴道无活动性出血,减慢输液速度,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尿色、尿量,出血停止后助手加压子宫体,术者将可吸收缝线两端打结,常规缝合关闭子宫切口。
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剥离面有活动性出血时,在实施b-lynch缝合前,先在子宫腔的胎盘剥离面处作8字缝合止血。
术后随诊:21例患者中,19例治疗成功,术后子宫逐渐收缩变硬,出血停止,无并发症发生。
产褥期后门诊随诊,月经量正常,复查b超子宫复旧好,子宫体上未见异常回声,子宫边界清楚。
产后月经复潮时间3~15个月,与同期剖宫产手术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
21例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患者实施b-lynch缝合术治疗后,19例抢救治疗成功,有效止血,2例缝合后加压止血效果不佳,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成功。
其中15例分别于术中或术后给以输血及血浆治疗,输血量300~1200ml,输血量的多少和实施b-lynch
缝合术治疗时的已失血量正相关,患者术后子宫复旧好,月经量正常。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