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我校多为农村学生,教学设施相对齐全,人力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专业心理教师相对匮乏,我校只有两位专职心理教师,只有在高二年级开设心理课,由于班级众多,一个班级两周才能上一节课,也很少订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刊。师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十分淡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也是非常迫切的。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可以扩大师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围,提高心理学知识意识和能力。

有人说,人的一生决定于高中,高中决定于高二,然而高二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时期容易出现放松心态和厌学心理。近期我们对我校高二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二学生厌学率57.42%,无论是成绩优秀者还是成绩不良者,厌学心理普遍存在。可见,厌学已成为现阶段高中教育中现实而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理论依据

厌学[yàn xué]词典be weary of studying网络

Weariness; Fluorescent Adolescent; weariness of learning,厌学(暂界定)——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学业(学习)倦怠——由于学业本身的艰苦性和学生主观上的认知策略低效、意志力不足与情绪消极所产生的一种不利于学业成功和身心良性发展的学校生活状况。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是一对孪生兄弟。厌学情绪是逃学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学行为则是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人们常把逃学和厌学联系起来。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无成就感,就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老是受到批评、指责,而很少受到表扬、夸奖的话,那么他自己会对学习产生

厌烦和畏惧情绪。在这一点上,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没有感应感的原因,是学习困难而造成的,还是家长期望值过高造成的。如果是学习困难而使学生没有成就感,家长可作具体的辅导,甚至可请家教辅导,以提高学生成绩。如果是家长的过高期望值造成的厌学,就要立即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经常有成功的体验。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厌学的情绪自然就会消失。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三、实用价值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促进教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但要想改善高中学生的厌学状况,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对这种状况采取正确的对策。通过此次研究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厌学心理的巨大危害性,从而使同学们提高警惕,通过正确的方法,规避此类风险。让自己可以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目前,中学生存在多种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症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严重滞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厌学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厌学是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智力因素除外)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厌恶烦恼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他们缺乏学习欲望,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常感到无能为力,看不到目标和希望。我们发现这种厌学心理在高中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功能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学习中情绪波动较大。所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并加以解决。使他们顺利的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1.本课题以研究我校高二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生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育人之道为辅

2.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找出导致厌学心理的主要因素,运用科学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模式,提高我校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学业水平;同时调适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

本课题从学生心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角度出发,针对当前

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以下方法找出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可能因素。

(一)文献法:对于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我们借助于有关文献资料,尝试分析导致厌学心理的成因。

(二)问卷法:采用了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开放式和封闭式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访谈法:我们走访学生家长、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厌学的情况以及表现,搜集事实性资料。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厌学心理的深层次原因。该方法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扩展资料层面,加深资料分析的深度。

(四)个案分析法:对前来咨询的厌学来访者,采取跟踪调查分析的办法。寻找导致厌学的因素以及对策,通过个案分析法,可以很好的记录分析厌学心理的纵向发展变化。

(五)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使研究成果为更多的师生及家长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厌学心理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遵循保密性原则、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调查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了解我校拥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真实情况;同时分析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学关系、亲子以及师生关系对厌学心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