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两课时)_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17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2

17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2.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

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

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

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3.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

杨志棋差一招。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附板书设计:。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课下注释和语境分析法,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2.通过片段精读、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把握《水浒传》中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写作主题,激发对《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清线索,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杨志的性格发展变化及形象特征。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对情节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片段精读、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把握《水浒传》中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展示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

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2.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智取生辰纲》来领略《水浒传》写法上的妙处。

(二)了解作者1.介绍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熟读群经诸子,辞章诗歌,精通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最终写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2.讲述作者争议:《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可以认为施耐庵是最早将短篇水浒故事整理成长篇的文人,后来罗贯中进行了增补,但主体仍是施耐庵的风格。

后来又有不少作者对其进行删改,比如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他说这是他发现的旧本,“不曾增减一字”,但实际上他做了不少修改,尤其是对宋江的描写。

(三)作品知识1.介绍《水浒传》: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2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2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2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2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教学创意】《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的名篇。

其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

课文前一层次主要写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

后一层次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

作为名著中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品味,真正走进名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充分利用后人对名著的精彩品评,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筛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助读,从而达到以评促读,为名著欣赏营造氛围,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多种阅读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创设恰合的阅读情境,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效果的目的。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

2.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优化阅读情境,品评欣赏名著。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读:了解杨志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述杨志事迹。

明确: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军提辖使;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过渡:对于杨志的故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有专门的点评。

请看资料:资料助读一: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

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故事是不同的。

林冲的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的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

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

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

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

同时也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

《九年级语文 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 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探讨小说的情节设置和矛盾冲突。

3.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和情节探讨。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文本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人物形象分析
(1)再次分析杨志、吴用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深入理解人物。

3.情节探讨
(1)分析小说的情节设置,如悬念、转折等。

(2)讨论矛盾冲突在小说中的作用。

4.环境描写分析
(1)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段落。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5.角色扮演
(1)选取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6.总结归纳
总结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7.作业布置
写一篇小说的读后感,重点分析人物和情节。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智取生辰纲》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了宋江、吴用等人如何运用智慧,成功地从官府手中夺取了生辰纲,为梁山好汉的起义奠定了基础。

本章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智谋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智谋策略,培养学生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智谋策略的分析。

2. 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讲述北宋时期,官府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宋江、吴用等人为了拯救百姓,决定智取生辰纲,打破官府的封锁。

2.2 故事情节宋江、吴用等人通过一系列的计谋,成功地混入官府,将生辰纲盗取。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后,他们终于将生辰纲运回梁山,为起义奠定了基础。

2.3 人物形象2.3.1 宋江:智勇双全,领导才能出众。

2.3.2 吴用:足智多谋,善于策划。

2.3.3 生辰纲:官府的象征,压迫百姓的代表。

第三章:智谋策略分析3.1 瞒天过海宋江等人通过伪装,成功地混入官府,展现了瞒天过海的智谋。

3.2 声东击西在盗取生辰纲的过程中,宋江等人巧妙地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使官府陷入confusion。

3.3 无中生有宋江等人通过无中生有的计谋,制造了一场虚假的战争,吸引了官府的注意力。

第四章:故事启示4.1 智慧的力量《智取生辰纲》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运用智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团结协作宋江等人之能成功,离不开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4.3 为民除害故事展现了梁山好汉为民除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复习故事情节,总结智谋策略。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从故事中学到的智慧。

《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4篇)

《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4篇)

《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4篇《智取生辰纲》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智取生辰纲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智取生辰纲》篇一【设计意图】按照教材编排意图,《智取生辰纲》篇在于继续培养学生小说欣赏的能力。

小说欣赏包括方方面面,因课时有限,仅能涉及一、二。

本篇名为“智取”,“斗智”便是欣赏的关键。

“智”体现在如何麻痹对手,如何下药,这“天气”与“酒”又是“斗智”的关键。

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上所起的作用。

同时,作为课文又须承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责任,教学本篇也要讲求综合效应。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欣赏小说巧妙构思的能力。

2、抛砖引玉,激发学生阅读《水浒》全篇。

【教学重点】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1、探究讨论;2、点拨。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后,注释词语并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被劫经过(故事梗概,锻炼缩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下面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2、下列词语的正确读法与意义是:趱行怨怅虞侯怄气恁地罗唣省得逞辩气喘聒噪还言语吹嘘干系不争3、学生交流所写故事梗概。

4、老师范读自己所写的故事梗概,以求教与学交流促进。

三、思考1、本文反复描述天气炎热,请用“ ”划出来,回顾《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描写天气的作用。

本篇运用白描,写得极简约,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黄泥冈卖酒有几个过程,“酒”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四、讨论本文中“天气”的描写和”酒”在小说中的关系和作用。

17《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7《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旬阳县城关二中语文组互助导学设计模板
17《智取生辰纲》互助导学设计
设计人:刘其芳二次备课者:课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过程与方法: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
重点
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手法,环境烘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八、当堂反馈
板书
设计
二次备课
改进意见
4、为什么用如此一个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杨志到现在仍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①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②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5、你认为杨志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加以刻画的?(精明谨慎、粗暴蛮横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烘托等)
6、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检查预习
A→B→C→D师查A,抽BCD,CD答,其他组A评价。
三、合作探究
A→C B→D
四、交流展示一
CD答,AB补充或评价
五、拓展提高
师指导A;A指导B、C、D
六、交流展示二
B答,A补充评价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智取生辰纲教案 (2)

智取生辰纲教案 (2)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2.分析智取生辰纲的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2.探讨智取生辰纲的教育意义;3.分析智取生辰纲对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教师通过讲述小说《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该事件的背景、起因和经过。

介绍宋江带领智勇双全的水泊梁山好汉们,通过巧妙的计谋,成功地智取了官府的生辰纲,并利用生辰纲的可替代性,获得了对官府的制约力,为后来的水泊梁山起义打下了基础。

2. 智取生辰纲的教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智取生辰纲事件的教育意义。

通过分析事件中的策略、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智取生辰纲对个人和社会的教育作用,如培养诚信、智慧、勇气等品质。

3. 智取生辰纲对历史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智取生辰纲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讲解事件后果和影响,如激发了更多人民起义的斗志,加速了梁山泊好汉的壮大,打破了官府的威望,加速了朝廷的衰败等等,引导学生思考智取生辰纲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并分析其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智取生辰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3.分组研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深入研究和分析智取生辰纲的教育意义和历史影响;4.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其他历史事件或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和勇气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智取生辰纲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相关历史故事或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预热学生对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的理解。

2.讲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事件的思考和讨论。

3.小组讨论,学生就智取生辰纲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进行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取生辰纲》(两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
1.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水浒》,理清课文情节结构。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片断。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部分电视剧视频)
二、介绍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

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
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

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

贾因而致富。

此书后来辗转流入宫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

是人胸中定有逆谋。

不除之必贻大患。

”密令疆吏捕之。

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2.《水浒传》简介。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PPT中《水浒传》的部分,也可结合一下内容介绍。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

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

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口述故事经过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关闭媒体声音,一边看画面,一边口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四、故事情节分析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分析小说情节构思
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

(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

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

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

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

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

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性格
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最后每个问题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教师作总结。

二、矛盾冲突分析
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

明确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

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

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

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

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

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

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

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三、布置作业
展开联想,充分想像一下,如果杨志在失掉生辰纲之后没有落草为寇,而是回去交差,他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