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微课解读-鱼的呼吸 通用版

合集下载

鱼呼吸的原理

鱼呼吸的原理

鱼呼吸的原理
鱼呼吸的原理是通过鳃来进行的。

鳃是鱼类身体上的器官,通常位于鱼的腮腔内。

当鱼通过口将水吸入腮腔中时,水中所含的氧气会与鱼体内的血液发生接触,氧气会被鱼体的血红蛋白吸附。

同时,鱼体内的二氧化碳会通过血液从鳃排出,然后被鱼排泄出体外。

这个过程被称为气体交换。

在鱼类的鳃上,有很多个小细胞,这些细胞有一个非常大的表面积,使得氧气和二氧化碳更容易交换。

鱼的鳃部还有足够的血管,能够将血液带到鳃上,使其与呼吸水接触。

通过气体交换,鱼可以从水中吸取足够的氧气以满足其生理需求。

此外,鱼还需要不断水流来确保鳃的正常工作。

水流通过鳃腔时,鱼体内的血液与水中的氧气进行充分的接触和交换。

因此,鱼类通常会寻找水流较快的水域,以获得更多的氧气。

一些鱼种,如呼吸器官较发达的肺鱼,还可以通过空气呼吸以获得更多氧气。

总的来说,鱼的呼吸过程基于鳃的气体交换机制,依靠水中的氧气来满足其呼吸需求,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种特殊的呼吸机制使得鱼类能够在水中生活并获取必要的氧气。

鱼的运动与呼吸课件1

鱼的运动与呼吸课件1
鱼的运动与呼吸
下面来让我们认识 一下常见的鱼。
草鱼
鲢鱼
青鱼
鲫鱼
观察鲤鱼的鳍,并记录各类鳍的数目
鲫鱼有几种鳍?各种鳍的作用?
? 背鳍:1个 ? 尾鳍:1 个 ? 胸鳍:2个 ? 腹鳍:2个
平衡作用 像舵、控制方向 控制鱼的仰俯角度 控制鱼的仰俯角度
思考: 鱼鳃有什么作用?
?1、呼吸:这是主要功能,鳃丝表面布满 微细血管,水中容氧通过血管进入血液, 行呼吸作用。
?2、滤食: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水中的浮游生物通过鳃丝过虑,进入口腔 进行摄食。例如鲢鱼、鳙鱼是完全靠鳃来 摄食的!
?3、同时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鳃组织的 病变将造成氨氮的排泄受阻,血液中氨氮 含量升高,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 能。
侧线
你能看出鱼的线在哪里吗?
鱼的侧线的作用
?当鱼在游动里,我们在离它一定距离的地 方轻轻触一下水面,鱼会很快警觉而逃离 原处,鱼所以对水的振动反应这么快,主 要是靠鱼侧线的作用。感受到鱼耳所不能 感受的低频振动。当敌害接近时,能及时 发觉而逃离,在成群回游时,同伴的动向 也能通过侧线得到了解。侧线所以有这样 的功能,与侧线有完整的神经组织有关。
鱼鳔的作用
鱼鳔起到了保持鱼体静止时平 衡鱼体的作用。使鱼腹腔产生 足够的空间,保护其内脏器官, 避免水压过大,内脏器官受损。
现在你对鱼了解更多了吧!

鱼类组织胚胎学呼吸器官课件

鱼类组织胚胎学呼吸器官课件

呼吸
呼吸器官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并排出二氧化碳。
渗透调节
呼吸器官还具有渗透调节功能,通过离子交换和分泌物质来维持水 盐平衡和酸碱平衡,以适应不同的水环境。
免疫防御
呼吸器官还具有免疫防御功能,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和感染。
02
鱼类呼吸器官的解剖结 构
鳃的结构
01
02
03
鱼类呼吸生理机制
研究重点在于了解鱼类如何通过鳃进行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 放,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
鱼类呼吸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研究鱼类呼吸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对水生环境 的适应机制。
研究热点与展望
鱼类呼吸器官对不同环境因素的适应性研究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鱼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水域污染等环境因素,了解其呼吸器官的适 应性变化。
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即气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在鳃中,氧气通 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通过扩散作用排出体外。
鱼类的呼吸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鳃小片的数量、鳃丝的排列方式、水质等 。
呼吸调节机制
鱼类的呼吸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反射来快速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而体液调节则通过激素来调节呼吸。
02
呼吸器官是鱼类生存和繁衍的关 键器官之一,对于维持鱼类生命 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呼吸器官的种类
• 鱼类呼吸器官主要分为鳃和肺两种类型。鳃是鱼类最常见的呼 吸器官,由一系列鳃裂和鳃丝组成,用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肺是某些鱼类如泥鳅、鳗鱼等所具有的呼吸器官,用于在陆 地上进行气体交换。
鱼类呼吸器官的功能
01
02
03

鱼是如何呼吸的

鱼是如何呼吸的

鱼是如何呼吸的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它们生活在水中,与陆地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呼吸方式。

在水中,鱼类如何进行呼吸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鱼类的呼吸机制。

一、鱼类的呼吸器官与陆地上的动物不同,鱼类没有肺部来进行气体交换,它们通过鳃进行呼吸。

鱼类的鳃位于头部两侧,通常是一对弯曲的结构。

鳃覆盖着细小的鳃丝片,鳃丝片上有大量的微细血管,这些血管与鱼类的血液联系紧密。

二、水中氧气的获取鱼类生活在水中,鳃可以将水中含有的溶解氧吸入体内,而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水中。

当鱼在游泳时通过鳃张口吞水,水通过鳃丝片时,氧气便在其中被鳃丝片上的血管吸收,经过血液供给到鱼的身体各部分。

而二氧化碳则通过与氧气相反的过程排出体外。

三、鳃的结构与功能鱼类的鳃结构非常复杂,它们由鳃弓、鳃条和鳃丝片等组成。

鳃弓是一对弯曲的支架,鳃条则贴在鳃弓上,而鳃丝片则依附在鳃条上。

这种结构的存在增加了鱼的表面积,使得鱼类可以更高效地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鳃通过它们特殊的结构,能够将鱼体内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与鳃丝片上的富含氧气的水进行接触。

通过气体的扩散,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向鳃丝片上的水排出,同时水中的氧气会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与鱼体内的血液相接触,氧气会被红细胞吸附,并且通过血液循环分配到整个鱼类的身体。

四、鱼类的呼吸适应不同种类的鱼会有不同的体表呼吸器官,以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

一些耐低氧的鱼类,如泥鳅和泥鳅鱼,它们的体表会分泌一层黏液,通过这层黏液吸收氧气。

还有些鱼类,如蓝鳍金枪鱼,拥有非常发达的体表血管系统,以增加氧气的吸收效率。

除了通过鳃进行呼吸外,一些鱼类还能够在水中吸气。

例如,一些乌贼和鲨鱼等,在游泳过程中通过吸入水面的空气来补充氧气。

总结:鱼类通过鳃这样的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鳃通过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得鱼类能够从水中吸收氧气,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每一种鱼类都有其特殊的鳃结构和呼吸适应机制,以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和生活方式。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鱼类的呼吸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鱼类的呼吸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鱼类的呼吸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呼吸方式及其特点。

学习鱼类通过腮进行呼吸的原理。

掌握鱼类的呼吸方式与陆生动物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1.鱼类的呼吸方式及其特点简要介绍鱼类的呼吸特点,如呼吸器官为腮,水中含有氧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鱼需要呼吸。

2.鱼类通过腮进行呼吸的原理讲解鱼类腮的结构和功能,腮的作用是吸氧并排除二氧化碳。

演示和解释鱼类通过腮呼吸的过程,如吸水,氧气在腮中被吸收,二氧化碳被排出等。

3.鱼类的呼吸方式与陆生动物的不同对比陆生动物的呼吸方式和鱼类的呼吸方式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陆生动物为什么不需要腮进行呼吸。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外部特点。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鱼类为什么需要呼吸、如何进行呼吸。

3.讲解:简要介绍鱼类的呼吸方式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对腮的作用进行思考。

4.实验演示:进行鱼类通过腮呼吸的过程的实验演示,并解释实验过程及结果。

5.对比:通过图片或实物对比陆生动物和鱼类的呼吸方式的差异。

6.总结:总结鱼类的呼吸方式与陆生动物的不同之处。

7.拓展:鼓励学生找到更多关于鱼类呼吸方式的信息并分享。

四、教学评价以小组形式完成对鱼类呼吸方式的简要介绍并展示。

五、教学资源图片或短视频展示鱼类的外部特点。

鱼类腮的模型或图示。

实验材料:鱼缸、鱼、氧气泡。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鱼类的呼吸方式及其特点,掌握鱼类通过腮进行呼吸的原理,并能够对比鱼类的呼吸方式与陆生动物的不同。

通过实验演示和对比,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鱼类的呼吸方式。

同时,通过拓展环节,鼓励学生更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鱼类的呼吸系统课件

鱼类的呼吸系统课件

真骨鱼类的每一鳃丝具有一骨质或软骨质的鳃
条支撑。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鳃片的结构
鳃弓下有两支血管分布在鳃区,背面一支为出鳃动 脉,腹面一支为入鳃动脉。入鳃动脉发出入鳃丝动 脉,它沿每一鳃小片基部水平地分出细支形成微血 管网,此即窦状隙,窦状隙的血液再经出鳃丝动脉 汇入出鳃动脉。
幼鱼呼吸器官
有一些鱼类的幼鱼在正式的鳃 没有发达之前,出现鳃片状的 构造,称为幼鱼鳃(或外鳃)。 板鳃鱼类的胚胎具有外鳃。孵 化后外鳃即消失。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辐鳍亚纲的多鳍鱼的幼鱼亦有一对柳叶状的外 鳃。多鳍鱼类和肺鱼类(澳洲肺鱼除外)的外 鳃属表皮的突出物。泥鳅及鲑的幼鱼也有丝状 外鳃,成鱼时消失。 一般幼鱼(真骨鱼类)当鳃未生出前,可借鳍 褶、皮肤及卵黄囊上的微血管网进行呼吸。
2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鳔的机能
1.比重调节作用:鱼类在不同深度借放气或吸气来调节鱼体比 重,使它可以不费力地停留在水的各层。
2.呼吸作用:肺鱼、多鳍鱼、雀鳝及弓鳍鱼的鳔有肺的作用。 3.感觉机能:鳔能起测压计或水中传声器的作用。有些鱼的鳔
与内耳发生程度不同的联系,因而具有较灵敏的听觉和感觉 压力的能力。 4.发音作用:鳔对附近器官所产生的声音起着共鸣器的作用, 使声音扩大。
1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第二节 鱼的呼吸运动
鱼类依靠口和鳃盖的运动,使水出入鳃 部,营呼吸作用。多数硬骨鱼类都有两种呼 吸瓣。第一种是附着在上下颌的内缘,称为 口腔瓣,可以防止吸入口内的水边行倒流出 口外;第二种是附着在鳃盖后缘的鳃盖膜, 称为鳃盖瓣。可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腔。

实验鱼儿的呼吸——《鱼儿你好》教案

实验鱼儿的呼吸——《鱼儿你好》教案

鱼儿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生物,它们与我们人类一样需要呼吸来获取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鱼儿需要呼吸,却没有深入讲解鱼儿呼吸的具体过程。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实验鱼儿的呼吸过程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鱼儿呼吸的过程和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

一、鱼儿呼吸的过程鱼儿的呼吸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水中的氧气通过鱼鳃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由血液通过鱼鳃排出体外,同时,鱼鳃还能从水中摄取生命所需的天然盐分。

在具体操作上,鱼儿呼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水中氧气的吸入:鱼儿通过口部将水吸入口腔,在水流经鱼鳃时,氧气就会被吸附到鱼鳃上。

2、氧气进入鱼体:鱼鳃上的毛细血管将氧气吸收到血液中,然后血液会从鱼鳃向身体其他部位流动,将氧气输送到需要氧气的组织和器官中。

3、二氧化碳的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鱼鳃将 CO2 释放到水中,最后排出体外。

4、鱼类其他生理重要功能支持:鱼鳃也有摄取盐分的功能,特别是海水鱼的生存更加需要这种功能。

二、实验操作在教学中,实验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更好理解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儿呼吸的过程。

1、观察鱼鳃下颌骨学生们可以先自己亲自观察一下鱼儿的鳃部。

鱼鳃通常呈现出阶梯形样子,其中有一部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下颌骨。

下颌骨是由Osteroid骨骼化的组织构成,它可以用于鱼类捕食物品时输入水中的氧气。

2、利用水体观测鱼儿的呼吸过程在实验前,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水箱或观察卡片,并将实验鱼儿准备好放入其中。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注意鱼儿尾部和头部的移动,从而观察到它们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

在观察鱼儿呼吸过程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来更好地观察它们的呼吸过程。

如果有时间,同学们甚至可以通过录影记录下这个过程,并结合录制好的视频进行进一步分析。

3、测量水中氧气的含量学生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测量水中氧气的含量。

鱼呼吸水中的氧气原理

鱼呼吸水中的氧气原理

鱼呼吸水中的氧气原理
鱼在水中呼吸的原理是利用鳃呼吸。

鳃是鱼类专用的呼吸器官,通常位于鱼的侧面,由一系列细小的片状结构组成。

鳃通过鱼的嘴巴和鳃盖之间的缝隙与水接触。

当鱼张开嘴巴,水通过鱼的鳃缝隙进入口腔,然后通过鱼的鳃盖被腭弓(鳃耙)阻拦,水就会从鳃耙的裂隙中流出,而被鳃耙阻挡的水就会被鳃片滤掉氧分子和其它有用的气体。

这些氧分子会通过鱼的鳃片壁上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通过相反的过程从鱼的血液中排出。

鱼的鳃片表面积很大,有很多微小的血管,在不断的呼吸过程中,鱼体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被氧气替代,从而通过鳃片进入鱼体。

这样,鱼体内的氧气浓度就会得到维持,同时因为水中的氧气浓度较空气低,鱼类还通过化学反应迅速将氧气吸附到血液中,使得氧气的吸收效率更高。

这个过程中,鱼不断地通过鳃片从水体中摄取氧气,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水体。

这种鱼利用鳃呼吸的机制使得它们可以在水中长时间生存和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的呼吸
一、背景说明
教科书第38页上部分是观察金鱼的呼吸的活动。

教科书建议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当学生把滴管悄悄地伸到金鱼的嘴巴前面,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腮部流出之后,就能明白原来金鱼的“喝水”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呼吸。

在实际操作中,鱼不能长时间保持同一位置,特别是鱼的上下游动和转向会造成观察困难。

而将滴管伸到鱼嘴巴前面时容易惊动鱼,鱼常会移动位置。

并且滴管不容易对红水的流速和流量进行控制,每次的吸取量也不足,需要多次吸取。

当几次实验后,水的染色较深不方便观察,但是换水不方便。

本微课,采用生活中常见材料,材料易取,制作简便,易于学生在家尝试。

能用温和的方式基本固定鱼的位置,在不伤害鱼的前提下,方便观察,加强实验的可视性。

可以在不移动鱼的情况下换水,方便重复实验且不惊扰小鱼。

在实验中,红水的调制采用食用色素,尽量减少对金鱼的伤害,这些改进也是动物单元的教学中一直提倡的观点和做法,在实验操作中渗透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策划设计
(1)内容分析
本微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鱼的呼吸”实验装置的安装制作、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挤出的红水流向,观察鱼的呼吸,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

本微课重点是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在不伤害鱼的前提下,方便观察,加强实验的可视性,便于学生操作,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难点是突出操作的动作要领,在实践中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通过实验操作渗透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适用对象
本微课适用对象是: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家长学习
(3)类型选择
选择表现形式:微影式
采用的技术手段:DV式、录音式、软件生成式
(4)组织构思
流程图:实验装置主体制作→色素水的配置和使用→鱼的呼吸实验操作→换水操作知识点:观察鱼→产生问题:鱼鳃不停地开合是在喝水还是呼吸?→进行猜想→鱼的呼吸实验操作→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
(5)技术实现
1、将需要实物拍摄的内容用DV拍摄,根据拍摄内容一共分为几段短视频
2、利用合成软件将几段短视频合并为一段长视频
3、利用软件Corel VideoStudio 将视频截图制作成一段
片头视频4、用录音笔给视频配音5、利用合成软件,将片头、长视频与配音结合起来,制成完整有声有色的视频。

(6)制作环境
制作中需注意一下几点:1、DV拍摄注意防止抖动2、需要通过软件加入视频片头3、几段视频间的过渡要自然4、注意不同的视频间的参数差异,合成视频要选择合适的参数5、配音与视频的切合要好。

三、过程实录
1、实验装置主体制作
实验装置主体采用两个无色透明饮料瓶。

大饮料瓶宜选用1升以上,可容纳整条鱼的瓶子,并在一个侧面剪出矩形开口。

平放后装水放入鱼,作为容器,为防止左右倾倒可放两块橡皮进行支撑。

小饮料瓶可择比鱼稍大,且造型流畅的瓶子(如农夫山泉瓶),瓶颈处尽可能光滑透明,方便接下来的实验观察。

小饮料瓶去底,剪成铲子状,去掉瓶口彩色塑料圈,减少颜色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采用生活中常见材料,材料易取,制作简便,易于学生在家尝试。


接下来需要让鱼进入铲子状的小饮料瓶。

直接放下小饮料瓶或用手抓住鱼会比较困难,也会惊扰小鱼。

建议用食指轻轻按在鱼的头部,缓缓往后推,这时就可以让鱼安静地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放下小饮料瓶让鱼钻入,鱼可以在舒适的情况下,不随意移动位置。

轻轻往后推到合适位置,就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突出操作的动作要领:轻柔、缓慢,不惊动小鱼。


2、色素水的配置和使用
实验中采用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红色色素水,尽量减少对鱼的伤害。

(通过实验操作渗透
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射器连接橡胶软管,吸取足量的红水。

可通过注射器自由控制红水流出的速度和多少,方便实验控制。

因为一次吸取可供多次实验使用,只需静静等待时机,不需要因为添加红水,反复取出、放入而惊扰小鱼。

3、鱼的呼吸实验操作
将管口轻轻放在鱼嘴前,当鱼适应后,挤出红水,观察红水的流向。

(当学生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腮部流出之后,就能明白原来金鱼的“喝水”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呼吸。

突出操作的动作要领:轻柔、缓慢,不惊动小鱼。


透过透明的小饮料瓶可清晰看到红水的流动。

由于大小饮料瓶的空间限制,鱼鳍鱼尾可自由摆动,但不容易转身或上下浮动。

透明的饮料瓶也不易被鱼察觉,不会产生束缚感。

鱼可以在舒适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位置。

4、换水操作
可以在不移动鱼的情况下换水,方便重复实验且不惊扰小鱼。

在瓶口下方放一个接水容器,打开后方瓶盖使水缓缓流出,同时在前端加入清水。

换完水后旋紧瓶盖,并轻轻推动小饮料瓶将鱼调整到合适位置即可继续实验。

5、结尾
大家可以在家里尝试这个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