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寓言两则(郭婷玉)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 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 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他以后会怎 么样呢?
你受到什么启发?
我明白了:
方向错了,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补牢: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
想一想
对两次丢羊,养羊人 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 的?结果怎么样?
《亡羊补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了错事,并不要 紧,只要能及时改正,就 不算晚。
学习方法
1、读懂故事。
2、体会寓意。 3、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南辕北辙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 两根车杠。
寓言两则
株洲市曙光学校 郭婷玉
复
习
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 ,“言”: 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 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 深刻道理的文学作品。
羊圈 窟窿 叼走 劝告
盘缠 寓言 两则 街坊 后悔 硬要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寓则 狼
叼街 劝
悔
硬
读书方法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勾画生字标出 自然段序。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画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
默读课文,找出表达“亡 羊”、“补牢”的句子。
一天早晨,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羊。
亡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又发现少
了一只 羊。
结结实实。 亡羊补牢: 亡:丢失。亡羊:丢了羊。补:修 补。牢:羊圈。丢了羊就赶快把羊 圈补好。
“辙”是车轮词。 2、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 件什么事?
那个人和他的朋友进行了几次对 话?每次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目的地:楚国 往北走的理由是: 1、马跑得快 2、车夫是个好把式 3、盘缠多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掩耳盗铃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掩耳盗铃【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去偷。
有一次,它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
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
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偷,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
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
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
那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
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
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
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提示】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b.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a.能通过看动画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通读懂。
b.学会抓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寓言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b.通过对寓言特点的了解,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让寓意回归并融入到生活的实例中。
【教学准备】PPT 动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对寓言故事感兴趣吗?看图猜寓言: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
师生共同小结寓言的特点。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寓言故事王国,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设疑: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看动画片。
4、播放动画片,了解故事大意。
5、回答问题:“亡”、“牢”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亡羊补牢”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6、引入课文:那么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品读体会。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作上记号。
2.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羊圈窟窿叼走劝告街坊(1)指名读,“窟窿”,注意“窿”读轻声。
“羊圈”的“圈”的读音,“圈”是多音字。
(2)换词理解:窟窿—破洞;街坊—邻居3、指读课文,思考:“亡羊”和“补牢”分别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讲述?(“亡羊”在1—4自然段;“补牢”在第5自然段)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说课稿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说课稿读出新天地悟得新发现——《寓言两则》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
下面我将分四个板块进行说课:第一板块:紧扣特点,说教材1、《寓言两则》这篇课文是由《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则寓言组成,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本组教材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而写的。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2、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标的三个维度、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及本课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羊圈”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根据教材特点及以上的教学目标,把教学本文的重难点设为: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二板块:灵活多样,说教法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
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为辅,优化结合。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和“朗读感悟法”。
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第三板块:多元阅读,说流程基于以上一些想法,本篇课文我决定采用两课时完成。
我讲的是第一课时:具体步骤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习生字词、研读《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下面我分五个步骤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意图进行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我将播放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动画片中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从这些寓言中懂得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有关羊的语言——《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的读后感

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的读后感英文回答:After reading the stories of "南辕北辙" (Going South by Driving North) and "亡羊补牢" (Mend the Pen after the Sheep is Lost), I couldn't help but reflect on the valuable lessons they teach.In "南辕北辙", the story tells of a man who wants to go south but mistakenly drives north instead. Despite his efforts to correct his mistake, he only ends up further away from his intended destination. This story serves as a metaphor for situations where we may have good intentions but make wrong decisions or take ineffective actions. It reminds me of the saying "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We may have the right intentions, but if we don't think carefully and plan ahead, our actions may lead u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our goals.On the other hand, "亡羊补牢" tells the story of ashepherd who loses one of his sheep. Instead of giving up, he takes immediate action to mend the pen to preventfurther loss. This stor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timely action and making amends after a mistake or failure. It reminds me of the saying "better late than never." Sometimes, we may make mistakes or face setbacks, but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take corrective measures and prevent further damage.Both storie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reflection and learning from our experiences. In "南辕北辙", the man realizes his mistake and learns the importance of careful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In "亡羊补牢", the shepherd learn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proactive and taking immediate action. These stories teach us that it is crucial to reflect on our actions and learn from our mistakes in order to avoid repeating them in the future. As the saying goes,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Personally, these stories serve as a reminder to me to be mindful of my decisions and actions. They teach me theimportance of thinking critically, planning ahead, and taking timely action. They also remind me not to dwell on past mistakes but to focus on making amends and preventing further damage. These lessons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whether it is i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career choices, or even everyday decision-making.In conclusion, "南辕北辙" and "亡羊补牢" are both powerful stories that offer valuable lessons. They teach us the importance of careful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aking timely action and making amends. By reflecting on these stories, we can learn from our mistakes and strive to make better choices in the future.中文回答:读完《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这两个故事后,我不禁思考起它们所传达的宝贵教训。
人教三年级语下册(测控)09 寓言两则

1.这篇短文源于一个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__渔翁__得利。 2.如果赵国出兵攻打了燕国,那么__赵国__ 和__燕国__就成了苏代故事中的鹬蚌,而 __秦国__则成了渔翁。 3.苏代为赵惠文王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其目 的是__劝赵王不要出兵攻打燕国__。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3.树上结(jiē jié)满了果 例:(石)+(更)→硬(坚硬) (口)+(刁)→叼(叼走) (舟)+(皿)→盘(方向盘) 四、我会辨字组词。 (穴)+(屈)→窟(石窟) (又)+(力)→劝(劝说) (忄)+(每)→悔(后悔)
五、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丢羊人把羊圈修结实了。(改为“被”字句) __羊圈被丢羊人修结实了。__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寓言两则
词语解释
【亡羊补牢】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 圈,还不算晚。亡,丢失。牢,关 牲口的圈。 【窟窿】洞、孔。 【街坊】邻居。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 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盘缠】指旅途费用。
近义词 赶快——赶紧 后悔——懊悔 劝告——劝说 奇怪——奇异 反义词 接受——拒绝 劝告——怂恿
八、挑战课外阅读。 鹬(yù)蚌(bànɡ)相争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 说赵惠文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 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 鹬飞来叼住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翁走过来,把它们俩 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 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 就要成为那个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 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 出兵攻打燕国。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改为陈述句) __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__ 3.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用关联词合并 为一句话) __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羊被狼叼走了。__
寓言两则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练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wáng yáng bǔ lào kū long jiē fang quàn gào nán yuán běi zhé tí xǐng chē f ū()()()()()()()pán chan hòu huì jìng yào bǎ shì yáng juàn yù yán diāo zǒu gōng yù()()()()()()()()二、多音字组词))))))))寓()狼()叼()悔()坊()偶()狠()叨()诲()仿()四、照样子写词语结结实实南.辕北.辙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亡:①逃跑②丢失③死去的④死亡⑤灭亡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很有教育意义。
()2.这场大火伤亡.惨重。
()3.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
()4.亡.国之恨()焦:①火烧成的颜色②焦炭③心急、着急1.这场大雨下个不停,他心里很焦急。
()2.这么好的一件东西烧焦了。
()牢:①监狱②养牲口的圈③坚固、经久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很有教育意义。
()2. 尽管洪水汹涌而至,但牢.固的大坝经受住了考验。
()3.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通知。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劝告→()街坊→()赶快→()盘缠→()后悔→()发现→()南辕北辙→()七、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亡羊补牢”告诉我们2.“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八、按要求改句子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该为陈述句)2.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写一个类似的句子)九、你还收集到哪些寓言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窦桂梅亡羊补牢说课稿[五篇材料]
![窦桂梅亡羊补牢说课稿[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ce7ba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3.png)
窦桂梅亡羊补牢说课稿[五篇材料]第一篇:窦桂梅亡羊补牢说课稿窦桂梅亡羊补牢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窦桂梅亡羊补牢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窦桂梅亡羊补牢说课稿1【教材理解】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题为“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本组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
《寓言两则》包括两个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本课时主要学习《亡羊补牢》。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立足教材的特点及新大纲的精神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说学习目标】1、认读4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5、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懂得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做错了事就及时改正。
【教学方法】1、以读代讲法。
这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为富个性特征,意义深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加深理解。
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谋道学校_三_年级__语文_学科执笔:审核:
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
课题:9.《寓言两则》课型: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检查读书。
1)、认识生字、词语。
2)、自由读课文,都准字音。
3)、开火车读课文。
2、解课题,引出内容。
请生查字典了解“辕”和“辙”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பைடு நூலகம்了一件什么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朋友提醒他几次,他是怎么回答的?
▇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看看哪些字容易出错?
窟窿:上下结构
2、生描红,临写。
3、教师指导便展示好作品,表扬进步生。
3、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
圈破羊丢
亡羊补牢不听劝告,再次丢羊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修补羊圈,没有再丢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激趣导入: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却偏要往北走,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3、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再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2自然段读出街坊善意劝说的语气。
3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着急、泄气的心情。
5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4、练习讲述故事。(通过版书)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总结: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意见,改正错误就不怕晚。所以有句话常说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
讲解好把式:驾车技术非常好的车夫。
3)、第三次劝说时说了什么?
讲解“盘缠”的意思。学生自行理解,教师补充。(出门带的钱)
带的钱多就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不能,方向不对。
3、那结果如何呢?读最后一个段落。
“硬要”是什么意思呢?文中哪里可以感知?
执迷不悟,很固执。
■拓展升华:
1、如果看到了这个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学习这则寓言你懂的了什么?
行动和目的相反是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的。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备注
(教师复备)
在上本课前先讲解寓言这种体裁。
寓言里的故事是虚构的,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或者讽刺某种人。
1)、请生读朋友第一次提醒他是的话和他的回答。从朋友的提醒中你知道了什么?(他向反方向走。)
2)、那个人第二次提醒说了什么?指名读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这位句话是什么句?(反问)
能换一种说法吗?
马跑的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对比这两句话,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的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2、补全“亡羊补牢”(题目):在“亡羊补牢”中“亡”和“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1)初读课文,读流利,读正确。认读生字。
2)思考“亡”和“牢”的意思,并在原文中找依据。
2、检查自学效果,流利的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和“牢”的意思。(疏通全文)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讲解什么是寓言。
■自主学习:
理解课题,引导读书
1、板书“亡”和“牢”
说说你知道的关于这两个字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