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寄语: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学习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翩然、孕育”等重点词语,了解物候现象,丰富科学知识。

2.通过作探究,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会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3.揣摩语言,学习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方法。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时间:二课时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通读全文,勾画课文并写上提示语,熟记基础知识。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4.限时完成。

资料链接:一、关于本文说明的条理性:本文介绍物候学,如同一门学科的绪论一样,首先必须说明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明确了,才能说明这门学科的意义。物候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是首要的。说物候学的起源与发展,自然要说到人们观测物候的动机,这就很自然的接下去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至于物候学的其他意义,放到最后部分作补充说明。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举的例子说到物候现象的来临有迟有早,第三部分就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这一部分说明,既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

二、举例子也是本文重要的说明方法: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好几个。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事理就可以。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举了两个例子。为什么这一处举两个例子呢?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你不信吗,举例子给你听,只举一个,你还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学习过程:预习案

一、资料积累:收集农谚三条

二、走近作者:

三、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补充字词)

你找到的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翩然:

孕育:

次第:

途: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草木荣枯:

年年如是:

衰草连天:

你补充解释的有:

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3个词语连词成段)所选词语:

连词成段:

四、自主学习:(思考下面问题,理清全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我的疑惑: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课堂上解决。

五、合作探究:

1.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2)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2.课文开头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对介绍物候知识起什么作用?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分析说明方法:试找出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6.品味语言:(结合课后2题)

(一)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A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B遣词造句的角度。)

如: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②“燕子翩然归来。”“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二)品味说明语言: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③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课堂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彩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运用描写,拟人的笔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说明科学知识,是科普说明文常用的手法。

六、拓展迁移:农谚知多少竞赛

七、达标检测: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

3.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5.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6.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