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国内旅游需求相关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Eviews5.0的CPI与旅游人数之间的关系分析 赵小远 张春

基于Eviews5.0的CPI与旅游人数之间的关系分析 赵小远 张春

基于Eviews5.0的CPI与旅游人数之间的关系分析赵小远张春发表时间:2012-03-31T09:02:10.68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上)供稿作者:赵小远张春[导读] 旅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消费,它是综合性消费,能否实现旅游消费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1】。

赵小远张春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随着旅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旅游消费也越来越高,外出旅游已经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研究影响旅游外出人数的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通过Eviews5.0软件,结合统计数据,对我国CPI的变动与旅游人数之间变动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明确了CPI的变动对我国旅游人数的影响。

关键词:Eviews5.0;CPI;旅游人数;回归分析一、引言旅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消费,它是综合性消费,能否实现旅游消费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1】。

而旅游消费是潜在旅游者生活必要支出之外的消费,其消费量受到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决定性影响。

现今的研究中,对于居民消费水平与外出旅游之间的关系分析非常少,无法明确了解生活必要支出对旅游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潜在旅游者的生活必要支出与外出旅游数量的关系,无疑对明确外出旅游量在不同消费水平下的变化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本文主要通过近几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亦即CPI的变化以及旅游人数之间关系的分析,从而明确价格变动对旅游的影响。

二、研究基础从消费层次理论来看,旅游是一种非基本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支出。

居民只有在拥有了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后,才会具有旅游的愿望和行为。

旅游愿望、支付能力和可支配时间是旅游需求实现的三个约束条件。

从宏观社会层面来看,影响旅游的决定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的兴趣,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或统计数据,对影响旅游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我国CPI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CPI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CPI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生活消费中一般物价变动状况的经济指标。

CPI对于国民经济的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CPI统计体系在国内外都得到认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CPI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问题分析我国CPI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加权方式问题在计算CPI指数时,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数法”。

这种方法实现简便,但不利于反映不同层次、区域、类型消费品价格变化的差异,导致CPI指数存在“过分平均”的问题。

2. 样本不足问题在抽样调查中,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调查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CPI抽样调查仍然存在样本不足的问题,这导致CPI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3. 调查方式问题目前我国CPI的调查方式依然偏重价格抽样调查,而忽略了市场调查和居民消费调查等,这也会使统计数据有出入,无法真正反映居民的消费市场和实际消费情况。

4. 统计数据滞后问题我国CPI指标的计算周期是一个月,但由于抽样调查时间的误差以及CPI指数的计算方法等原因,CPI的统计数据系数存在较大的滞后性,这也对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策分析针对我国CPI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1. 改进加权方式对于目前采用的“加权平均数法”,可以改进为“Laspeyres价格指数法”和“Paasche价格指数法”。

这两种方法会更好地反映出不同层次、区域、类型消费品价格变化的差异,提高CPI指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 增加样本数量应该建设更多的样点,从而增加调查样本数量,提高调查质量,保证CPI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采用多样化的调查方式应该引入市场调查和居民消费调查等方式,把采样人员的调查目光扩大到每个消费者身上,这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CPI指数更加合理。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影响因素的分析

谢谢观看
二、文献综述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CPI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仍显不 足。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CPI的影响因素可能也会发生相应变 化。因此,本次演示将重新审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因素,以便更 好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三、影响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三、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市场需 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物价水平。例如,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等服务 的消费支出,推高相关商品的价格。此外,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偏好也不同,这将对CPI产生一定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三、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因素对CP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如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会对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CPI;二是财政政策,如政府 购买、税收等会对市场主体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CPI;三是价格管制政策, 如政府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管制,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四、重点问题研究
四、重点问题研究
3、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更好地把握主要矛盾,为政策制定提 供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结论与展望
1、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收入、商 品进口和政策等因素是较为重要的;
五、结论与展望
2、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的表现和作用程度不尽相同,需要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结论与展望
3、对CPI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 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更好的宏观调控效果。

从CPI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形势

从CPI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形势

从CPI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一、CPI的概念: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CPI表示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125%-100%)=25%。

二、影响CPI的因素:1、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新增货币的发放速度。

新增货币的发放速度,决定物价变化的速度。

社会商品的总体物价水平,由货币发行量决定。

几乎所有的通货膨胀上涨现象,都是由于滥发货币导致的。

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发行的货币膨胀了,过多了。

滥发货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政府缺钱,通过发行货币获得收入。

发行货币是政府获得收入的一个来源,在非常时期,占主要位置。

CPI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

CPI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

CPI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一、CPI指数概述二、CPI指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三、CPI指数变化的原因分析四、对策建议五、案例分析【一、CPI指数概述】CPI指数是一种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即消费者物价指数。

它以一定时期内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为基准,来反映这一时期的物价水平。

CPI指数主要包括日常用品、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

它是衡量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当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是制定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CPI指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CPI指数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宏观调控、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1、货币政策影响CPI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如果CPI指数过高,表明通货膨胀风险较大,此时央行要加强管控,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吸收市场上的过剩流动性,抑制信贷膨胀和投机性资本流入,助力国内经济平稳增长。

反之,当CPI指数较低时,央行可以采取适度宽松政策,降低利率,放松货币政策,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宏观调控影响CPI指数是反映宏观经济操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央行和政府可以通过调控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监测与预测,通过调整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3、社会稳定影响高通货膨胀率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导致社会信心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失衡、财富分配不平等等社会不良行为的上升,降低经济增长水平。

因此,CPI指数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CPI指数变化的原因分析】1、商品价格变化商品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原因,商品价格上涨会致使CPI指数整体上涨,商品价格下跌会使CPI指数小幅度下跌。

2、生产成本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化,如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的上涨会提高生产成本,从而导致企业报价上涨,引发价格逐渐上升。

3、政策调控变化政府的货币政策对CPI指数的变化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居民消费日益多元化。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个衡量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数。

它是了解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和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

一、CPI概述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由国家统计局发布。

它是衡量一国或一地区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的指标,是了解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和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指标。

涉及的货物价格通常被称为“篮子”,CPI是衡量篮子的平均成本。

二、CPI变动情况下面我们将以最近10年的数据为例,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一)2020年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年收窄0.7个百分点,为近九年来最低水平。

其中,居住、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较快,交通和通信、食品烟酒类、衣着价格略有下降。

(二)2010-2019年2010年到2019年的CPI变动情况如下:1. 2010年CPI同比上涨3.3%,涨幅相对较低。

2. 2011年CPI同比上涨5.4%,比上年涨幅扩大并创近三年新高。

3. 2012年CPI同比上涨2.6%,创三年新低,但涨幅反弹。

4. 2013年CPI同比上涨2.6%,同上年持平,且是近10年来同比涨幅最小的一年。

5. 2014年CPI同比上涨2.0%,降幅近半。

%以以上6. 2015年CPI同比基本持平,同比上涨1.4%,为国内市场稳定预期作出正面贡献。

7. 2016年CPI同比上涨2.0%,以低位平稳预期看待CPI走势。

8. 2017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较2016年扩大。

9. 2018年CPI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

10. 2019年CPI同比上涨2.9%,涨幅连续两年扩大,创去年以来最高。

(三)CPI变动原因CPI涨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的紧松或紧缩、通货膨胀预期、供求关系不平衡、季节性因素等。

年度对比数据总结(3篇)

年度对比数据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洞察行业趋势,本文将通过对2023年度各行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

一、宏观经济1. GDP增长202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22年有所放缓。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升,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 宏观政策202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方面,加大财政支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降低贷款利率,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

二、制造业1. 工业增加值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

从产业分类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

2. 出口情况202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同比增长6.6%,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11.6%,装备制造业出口额增长8.2%,消费品制造业出口额增长5.1%。

三、服务业1. 服务业增加值202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6.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8.1%。

2. 互联网产业2023年,我国互联网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9.8%,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15%,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增长20%。

四、农业1. 农业增加值2023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增长3.1%,林业增加值增长4.2%,畜牧业增加值增长3.8%,渔业增加值增长3.5%。

2. 农产品价格2023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

粮食价格略有上涨,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上涨2.1%、1.9%、1.8%;蔬菜、水果价格分别上涨2.6%、2.2%。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一、消费者物价指数定义及基本功能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

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变化对比、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消费者物价指数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

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

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

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

权数每两年修正一次,以使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偏好相符。

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及分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1、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在不断的上升,购买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9(上年=100),同比增长0.78%。

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8(上年=100),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2(上年=10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上年=10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9.7(上年=10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99.3(上年=10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2.3(上年=100)。

2020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国内旅游需求相关分析作者:马丽君来源:《软科学》2014年第04期摘要:系统收集有关数据,揭示CPI与国内旅游需求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①CPI与国内游客、旅游花费、人均旅游花费的环比增长率呈反相关关系,与城镇及农村国内客流量、人均花费及总花费均呈反比关系;②与城镇相比,CPI对农村客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农村游客人均花费的影响相对较大;③在CPI上升时,农村居民可能减少每次出游的花费从而保证旅游次数,城镇居民则可能减少出游次数从而保证旅游质量;④CPI对人均旅游花费的影响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客流量和旅游总花费的影响大于CPI,在CPI与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客流量和旅游总花费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关键词:CPI;旅游需求;相关分析;国内旅游中图分类号:F59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4-0006-05Abstr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CPI and domestic tourism demand is revealed from the macroscopically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I and the growth rate of domestic tourists, tourism consumption, tourism expenditure per capita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I and domestic tourists, tourism consumption, tourism expenditure per capita of urban and rural is negative correlation.The influence of CPI to rural domestic passenger traffic is lighter, thi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low level demand of rural tourist. When the CPI rises, rural residents may reduce the cost of traveling to ensure travel times,urban residents may reduce travel tim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ouring .The influence of CPI to per capita tourist spending is heavier than per capita income. Domestic passenger traffic and total tourist spending will grow even the growth rate of CPI and per capita income is the same.Key words: CPI; tourism dem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domestic tourism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国内旅游需求持续高速增长[1]。

依据国家旅游局的有关统计资料,从1982年到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口从1.1亿人次增长到21亿人次,28年增长了18.1倍,年均增长率11.1%;国内旅游收入从50亿元增长到12580亿元,增长了250.6倍,年均增长率为21.8%。

以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国内旅游大国[2]。

旅游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后,一种提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以观赏美景资源、寻求愉悦体验为特征的活动 [3]。

可支配收入是制约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可支配收入或经济水平开展。

国外,Geoffrey Crouch、Sevgin Akls和Teresa Garin Munoz的研究表明可支配收入、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4~6];Ramesh Durbarry 、Greenidge等人利用收入等因素和相关模型对旅游需求进行了预测[7,8]。

国内,周文丽、滕丽、张建辉、雷平、翁钢民、牛亚菲等人对国内旅游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影响国内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9~14];孙根年等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对数直线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需求进行了预测等[15~1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宏观上讲,CPI升高将变相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旅游需求。

然而,有关CPI与旅游需求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

本文系统收集1985~2009年有关数据,在宏观层面上揭示CPI与国内旅游需求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国内旅游健康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1985年来我国国内旅游需求与CPI相关分析旅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外出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包括有效需求、潜在需求和延缓需求。

本文中的国内旅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外出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国内旅游产品的有效需求量。

出游人数或客流量、旅游花费是能较直观反映旅游需求的两个指标,国内外有关旅游需求的研究多以这两个指标开展,故本文选取客流量、旅游花费、人均旅游花费三个指标,系统收集客流量、旅游花费、人均旅游花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及CPI数据,构建相关模型,分析旅游需求与CPI的关系。

根据数据资料的完整程度,在分析国内客流量、国内旅游花费与CPI关系时,采用1985~2009年数据,在分析国内人均旅游花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国内旅游需求与CPI的关系时,采用的是1994~2009年的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

1.11985年来我国国内客流量与CPI相关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品价格也在逐年上升。

依照CPI大于105%为高通货膨胀,103%4结果与讨论CPI是影响游客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往往被掩盖而不被人们所感知。

本文在系统收集1985~2009年有关数据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上揭示CPI与国内旅游需求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①CPI与国内游客、旅游花费、人均旅游花费的环比增长率呈反相关关系,CPI与城镇及农村国内客流量、人均花费及总花费均呈反比关系;②与城镇相比,CPI对农村客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可能与农村游客旅游需求层次低、消费结构简单等因素有关;CPI对农村游客人均花费的影响相对较大,这与农村游客人均收入低、对价格变化敏感等因素有关,从而说明CPI对高收入群体旅游需求的影响较小,对中低层收入群体旅游需求的影响较大;③在CPI上升时,农村居民可能减少每次出游的花费从而保证旅游次数,城镇居民则可能减少出游次数从而保证旅游质量;④CPI对人均旅游花费的影响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客流量和旅游总花费的影响大于CPI,在CPI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客流量和旅游总花费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从而往往使CPI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被经济的高速增长所掩盖。

由此为国内旅游健康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孙根年.大国优势与中国旅游业的高速持续增长[J].旅游学刊,2008,23(4):29-34.[2]刘德谦.“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趋势与预测(上) [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3): 72-76.[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50.[4]Groffrey Crouch. Effect of Income and Price on International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2,19: 643-664.[5]Sevgin Akls. A Compact Econometricmodel of Tourism Demand for Turkey[ J]. Tourism Management, 1998, 19(1):99-102.[6]Teresa Garin Muoz. German Demand for Tourismin Spain[J].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12-22.[7]Ramesh Durbarry, M Thea Sinclair. Marketshares Analysis: The Case of French Tourism Deman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4):927-941.[8]Kevin Greenidge. Forecasting Tourism Demand an STM Approach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 28(1): 98-112.[9]周文丽,李世平.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5):33-38.[10]滕丽,王铮,蔡砥.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差异分析[J].旅游学刊,2004,19(4):9-13.[11]张建辉,毕燕,张颖.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空间差异及变化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2):29-35.[12]雷平,施祖麟.我国国内旅游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文地理,2009,(1):102-105.[13]翁钢民,徐晓娜,尚雪梅.我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07,(4):31-35.[14]牛亚菲.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学报,1996,51(1): 80-87.[15]孙根年,薛佳.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需求预测[J]. 城市问题,2009,(1):68-72.[16]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2): 97-103[17]郑海燕,保继刚.广东省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的地区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3): 70-74[18]张凌云,房蕊.日本出国旅游需求与人均GDP关系实证研究——兼议对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启示[J].旅游科学,2011,25(3):24-34.(责任编辑:王楠)收稿日期:2013-04-27作者简介:何林(1958- ),男,湖南浏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刘惠(1989- ),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