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成分分析
回流提取大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回流提取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提取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即蒽醌类化合物。
3. 了解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二、实验原理大黄(Rheum palmatum L.)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素、大黄酚等。
这些成分具有泻下、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
回流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提取方法,通过加热使溶剂沸腾,使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冷却后分离溶剂和药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大黄药材:20g- 乙醇:500ml- 水浴锅- 烧瓶:500ml- 冷凝管- 滤纸- 玻璃棒- 烧杯- 分液漏斗- 蒸馏水仪器:- 电子天平- 粉碎机- 薄层层析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药材预处理:- 将大黄药材剪碎,用粉碎机粉碎成粗粉。
- 粗粉过80目筛,得到大黄粉末。
2. 回流提取:- 称取大黄粉末20g,置于500ml烧瓶中。
- 加入500ml乙醇,装上冷凝管。
- 将烧瓶置于水浴锅中,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
- 提取过程中,每隔30分钟搅拌一次。
3. 过滤与浓缩:- 提取结束后,关闭水浴锅,待烧瓶冷却。
- 用滤纸过滤提取液,收集滤液。
-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锅中浓缩至约50ml。
4. 纯化:- 将浓缩后的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 静置分层,将有机层(乙醇层)分离出来。
- 将有机层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锅中蒸干,得到大黄蒽醌粗品。
5. 鉴定:- 取适量大黄蒽醌粗品,用薄层层析法进行鉴定。
- 在薄层层析板上点样,用适当的溶剂进行展开。
- 通过比较大黄蒽醌粗品的Rf值与标准品的Rf值,鉴定大黄蒽醌的存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回流提取法,成功提取了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
2. 提取率约为80%,表明回流提取法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
3. 通过薄层层析法鉴定,大黄蒽醌粗品中主要含有大黄素和大黄酚。
六、实验讨论1. 回流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大黄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掌握大黄的鉴定方法,提高中药材鉴定技能。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含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
大黄的鉴定主要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药材、大黄粉末、乙醇、氯仿、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氢氧化钠试液、硫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浓盐酸、乙酸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紫外分析仪、pH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别(1)观察大黄药材的外观: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
(2)观察大黄药材的质地:质坚实。
(3)观察大黄药材的断面: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4)观察大黄药材的气味: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2. 显微鉴别(1)制片:取大黄药材横切面组织切片,用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制成永久制片。
(2)镜检:观察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切片,自外向内观察其主要组织特征:① 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 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③ 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④ 形成层环明显。
⑤ 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⑥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⑦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3. 理化鉴别(1)酸碱度测定:用pH计测定大黄药材的酸碱度,大黄药材的pH值应在3.5~5.5之间。
(2)大黄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大黄酸的含量,大黄酸含量应不低于0.5%。
4. 色谱鉴别(1)制备大黄药材的氯仿提取物。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引言: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市场上的大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大黄鉴定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大黄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实验目的:1. 鉴定市场上常见的大黄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 分析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3. 提供有关大黄的质量控制和鉴定方法。
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从市场上购买了10种不同品牌的大黄样品。
2. 外观检查:观察大黄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3. 质量评估:使用质量评估方法,包括湿润度、含水量、灰分等指标。
4.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外观检查:所有样品的外观特征相似,呈现出黄褐色的颜色,具有典型的大黄形状和气味。
2. 质量评估:样品的湿润度、含水量和灰分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标准。
3. 化学成分分析:HPLC分析结果显示,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
其中,大黄素的含量在不同样品中存在一定差异,而大黄酚的含量相对稳定。
讨论:1. 外观特征的相似性表明市场上的大黄样品质量较为一致,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2. 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样品的湿润度、含水量和灰分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标准,进一步验证了大黄的质量良好。
3.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这两种成分对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 大黄素的含量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域、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5. 进一步研究大黄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大黄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结论:通过对市场上的大黄样品进行鉴定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黄样品的外观特征相似,质量较为一致,符合质量标准。
2. 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具有重要药理作用。
3. 大黄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根及根茎类中药理化鉴定大黄(一)

根及根茎类中药理化鉴定大黄(一)大黄,是根及根茎类中常见的一种药材。
它的名字源于其根茎呈黄色。
在传统中医药中,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清热泻火、泻下通便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大黄在药理化学鉴定方面的研究。
一、化学成分大黄的主要成分有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重钙、大黄素等。
其中,大黄素是大黄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
大黄素具有润肠通便、抑制炎症、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二、药理作用1.通便润肠:大黄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物的排泄,达到通便润肠的作用。
2.抑制炎症:大黄素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抗菌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4.抗氧化作用:大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助于减少氧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
三、药理鉴定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成分分析方法。
在分析大黄时,可以通过HPLC技术对大黄素等成分进行分离和测定。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可以对大黄酸、大黄酚等成分进行分离和测定。
这种方法优点是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并且可以使用多种检测方法。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利用大黄中含有的成分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进行测定,以此得到大黄的光谱图像。
通过对其光谱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以上是大黄的药理作用和药理鉴定方法的简要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虽然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作用,但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用法,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中药大黄的成分检测方法研究

中药大黄的成分检测方法研究中药大黄不仅仅是中药材同时也可作为食材,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药品的纯度在对其进行检测时可利用现代科技技术。
本次研究的目的则是分析中药大黄的几种检测方法。
标签:中药;大黄;检测方法;成分在中药中大黄是常见且常用的一种药材,应用范围较广,大黄具有斜热通肠、凉血解毒、祛瘀等功效[1]。
大黄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分布在四川、甘肅等地区,然而大黄的种类比较多,但是能用的却比较少。
1 HPLC检测法流动相为甲醇-1.0%冰醋酸,在430 nm下进行检测,在图谱中有23个共有峰,针对12个来自不同产地及不同时间段收集样本来说其相似度>90%,在检测中药大黄成分时具有专属性指纹图谱的优势。
利用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对来源不同掌叶大黄监理指纹图谱,采用没有经过图层的石英毛细管柱,以SDS、正丁醇、硼砂溶液与正辛烷作为缓冲液,再添加由乙腈组成的O/W型微乳体系,将分离电压及检测波长分别设置为18 kV及280 nm。
在检测完成之后通过聚类分析及相似度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将研究的掌叶大黄分为道地药材、一般药材及次品[2]。
在确定大黄指纹图谱共有的模式之后,利用HPLC法对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水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再根据灰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止血谱效的关系进行分析。
大黄经炮制后鞣质类成分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对大黄止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当以流动相为乙腈-水-1%冰醋酸时,在254 nm之下可有效的反应出了大黄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因此可确定大黄指纹图谱最佳进样量时61.35 ug。
2 薄层扫描色谱法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薄层色谱扫描方法对大黄中所含大黄素进行测定,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提取物纯净的优势,可以直接分析点样。
使用薄层层析方法分离大黄中游离型及结合型蒽醌类,然后再利用薄层扫描的方法对其含量进行测测定。
在硅胶G层上使用正己烷-乙酸乙酷-甲酸对生大黄、熟大黄及配方颗粒中的大黄素进行测定,同时使用双波长薄层扫描仪进行测定。
大黄成分分析

一、大黄的化学成分1. 蒽类1.1 蒽醌类含总蒽醌1.14%~5.19%,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两类.游离型:包括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型:有大黄酸—8—О-β-葡萄糖苷(rhein-8-О-β—glucoside)、大黄酸苷A(rheinoside A)、大黄酸苷B(rheinoside B)、大黄酸苷C (rheinoside C)、大黄酸苷D(rheinoside D)、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等1。
2 双蒽酮类游离型:有大黄二蒽酮A、B、C(rheidiin A,B,C)和掌叶二蒽酮A、B、C(palmidin A,B,C)。
结合型:有番泻苷(sennoside)A、B、C、D、E、F等,系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2苯丁酮苷类有莲花掌苷(lindleyin)、异莲花掌苷(isolindleyin)、苯丁酮葡萄糖苷(phenylbutanone glusoside)。
3二苯乙烯苷类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3,4,3′,5′-tetra-hydroxystilbene-3-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6″—没食子酰)—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6″-galloyl)—glucoside]等。
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

称取大黄细粉,每份109,分别加水60和50mL, 超声提取两次,每次分别处理5、10、20、30、 40、5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再用少量水洗 涤药渣,调整总药液量为100ml.得到蒽醌类总 物质。
有效成分的分离
1大孔树脂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 3纸色谱法 4柱层析法 5薄层色谱法 6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7梯度萃取分离
有效成分的提取
1连续回流法 2渗漉法: 3亚临界水提取法 4超临界CO2提取 5超声提取 6醇调PH值法 7醇提法 8pH值溶液进行萃取 9明胶沉淀法 10溶剂提取法 11碱提酸沉法 12微波萃取法 13闪式提取
超声萃取作用
超声萃取作用机理主要是超声力学产生的空化效应。 空化效应存在于萃取液中的微气泡。微气泡在声场作 用下振动,声压达到一定值时,气泡迅速增长,然后突然 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激波,造成很大压力,将植物组 织中细胞破裂,以利于溶剂浸透到植物细胞内部,使细胞 中的有效成分溶于溶剂中。超声提取法所用时间短,对 蒽类成分没有破坏作用。研究了超声频率和超声提取 时间对大黄蒽醌。指出在频率为20 kHz的超声提取的 提出率最高,且同一频率的超声,随着时间的增加提出率 有一最高值。
大黄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
概述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 燥根及根茎。主要产地是甘肃青海等地。具有通里攻下清热 解毒,活血通瘀等多种功能。大黄中化学成分复杂"有蒽苷, 芪苷,鞣苷等。其中蒽苷为最主要成分。大黄中羟基蒽醌衍 生物总量约为5%分为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包括大黄酸大黄 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及其苷等。其中游离蒽醌较 少"呈酸性"可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结合蒽醌可溶于 热水"也可溶于甲醇及乙醇中。大黄是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 对其研究报道较多"传统提取工艺一般采用水提或乙醇提取 后"直接干燥成干膏而得。传统工艺虽然保留了大黄药材中 的大部分有效成分"但出膏率较高"在解决中药粗黑的问题上 存在局限性。因此"采用现代工艺和技术对大黄有效成分进 行提取及纯化将成为大黄制剂的重点目标。近年各种方法在 中药的提取分离富集方面广泛运用"不断受到药学研究者的 重点关注。对于大黄有效成分的富集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大黄的微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黄的基本性状和显微特征。
2. 掌握大黄的微量升华实验方法。
3. 鉴别大黄粉末的真伪和质量。
二、实验原理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实验是中药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大黄粉末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升华物,可以鉴定大黄的真伪和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大黄粉末(购自药店或药材市场)2. 乙醚3. 碱液4. 氯化钠5. 硫酸6. 乙醇7. 稀甘油8. 水合氯醛试液9. 1%碘化钾溶液仪器:1. 生物显微镜2. 酒精灯3. 载玻片4. 盖玻片5. 吸水纸6. 火柴7. 擦镜纸8. 微量升华装置四、实验步骤1. 大黄粉末性状鉴定:- 取少量大黄粉末置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稀甘油,混合均匀。
-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粉末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大黄粉末显微鉴定:- 取大黄粉末少量,加入适量水合氯醛试液,制成制片。
-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间隙等。
3.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置于微量升华装置的样品台上,加热至样品开始升华。
- 观察升华物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与标准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结果进行对比。
4. 大黄粉末碱液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碱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大黄粉末氯化钠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氯化钠,观察颜色变化。
6. 大黄粉末硫酸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硫酸,观察颜色变化。
7. 大黄粉末乙醇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乙醇,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大黄粉末性状鉴定:- 大黄粉末呈棕黄色,粉末细腻,具有特有的香气。
2. 大黄粉末显微鉴定:- 细胞壁呈薄壁性,细胞核明显,细胞间隙较大。
3.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实验:- 升华物呈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与标准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结果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黄的化学成分
1. 蒽类
1.1 蒽醌类
含总蒽醌1.14%~5.19%,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两类。
游离型:包括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型:有大黄酸-8-О-β-葡萄糖苷(rhein-8-О-β-glucoside)、大黄酸苷A(rheinoside A)、大黄酸苷B(rheinoside B)、大黄酸苷C(rheinoside C)、大黄酸苷D(rheinoside D)、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等
1.2 双蒽酮类
游离型:有大黄二蒽酮A、B、C(rheidiin A,B,C)和掌叶二蒽酮A、B、C(palmidin A,B,C)。
结合型:有番泻苷(sennoside)A、B、C、D、E、F等,系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2苯丁酮苷类
有莲花掌苷(lindleyin)、异莲花掌苷(isolindleyin)、苯丁酮葡萄糖苷(phenylbutanone glusoside)。
3二苯乙烯苷类
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3,4,3′,5′-tetra-hydroxystilbene-3-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6″-没食子酰)-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6″-galloyl)-glucoside]等。
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
4其他
尚含鞣质5%~10%,包括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及大黄四聚素(tetrarin),此外,还有挥发油、脂肪酸、植物固醇等。
二、大黄的活性成分
1 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游离及结合的蒽醌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