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合集下载

大黄

大黄
、断面显锦纹、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 而微涩者为佳。 • [成分]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与根茎中含谷种葸衍生 物,主要为蒽醌类:大黄酸(rhein,C15H8O6)、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C15H10O5)、大黄素(emodin,C15H10O5)。大黄素甲醚 (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C15H10O4)及其对应的葡萄糖甙。 二蒽酮类:番泻甙(sennoside A、B、C、D)等。此外尚含鞣质、游离 没食子酸、桂皮酸及其酯类、糖类、树脂等。据文献报道大黄的主要 泻下有效成分为结合型大黄酸和番泻甙类。抑菌有效成分为大黄酸、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掌叶大黄止血有效成分为d—儿茶素及没食子 骏。 • [效用] 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 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疗疮、 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 血分热毒。治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治 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治血热有瘀出血症。
2.西宁大黄
• 原植物为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根茎呈卵形者称蛋吉,纵切成瓣者 称片吉,横切成段呈不规则圆柱形者称苏。吉。粗皮均已刮净,表面 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黄白色类菱形的网纹及呈放射状棕色的星点, 似锦缎之花纹。横切面边缘有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髓部有星点散 在。主根尾部及支根去栓皮时称水根。气清香,味苦微涩。
3.天山大黄Rheum wittrochii Lundstr
• 维吾尔名称“热万”。分布于新疆。根茎类圆柱形。长8~21cm,直 径2.5~4cm。表面棕褐色,断面黄色,有放射状棕色射线,并有同心 性环纹。气微,昧苦涩。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紫色荧光。本品含土 大黄甙或其类似物、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动物试验表明其 泻下作用很差。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学名大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大黄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使用前需注意一些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事项。

一、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泻火:大黄有良好的清热泻火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热毒。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痤疮、痈肿等。

2. 通利肠道:大黄具有很强的泻下作用,可以通利肠道,促进排便,治疗便秘。

它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湿润度,起到通便作用。

3. 活血化瘀: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淤血。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4. 解毒消肿:大黄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可以中和体内的毒素,减轻毒素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它也具有消肿作用,可以减轻因其他疾病造成的水肿。

5. 利尿通淋:大黄能刺激肾小管排钾排水,增加尿量,从而起到利尿通淋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酸潴留等症状。

6. 抑菌杀虫:大黄含有多种具有抑菌和杀虫作用的成分,可以抑制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起到治疗感染和寄生虫病的作用。

7. 抗过敏:大黄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二、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禁用:由于大黄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泻下作用,孕妇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

2. 儿童禁用: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大黄的刺激作用更为敏感,容易引起腹泻和腹痛,因此儿童禁止使用大黄。

3. 腹泻患者禁用: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加重腹泻症状,腹泻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4. 急性肠胃炎患者禁用:大黄具有刺激性和泻下作用,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急性肠胃炎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大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容易加速出血性疾病的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咳血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6.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大黄的主要成分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如果肝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大黄在体内积聚,引起毒副作用,因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又被称为黄连、大戟、芒硝等,是一种植物性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治疗多种病症。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并介绍大黄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泻下:大黄是一种滑肠止泻的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等疾病。

中医认为,痢疾的发生与湿热内蕴有关,而大黄具有清热泻下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痢疾。

2. 活血通络:大黄有疏肝解郁、理气解郁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痛经、瘀血性痔疮等疾病。

3. 消食导滞: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饮食不调等问题。

4. 通经:大黄有助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血量过多等问题。

它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经血的过多流失。

5. 抗菌作用:大黄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大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功效与作用,大黄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

例如,大黄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它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脂和血压;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可以减少肝脏损伤。

然而,虽然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大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因此,孕妇慎用大黄。

大黄可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引起流产。

2. 哺乳期妇女:大黄成分会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哺乳期的妇女也应避免使用大黄。

3. 脱水患者:大黄具有泻下的作用,容易引起脱水。

因此,脱水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4. 腹泻或者腹部不适患者: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引起腹泻。

因此,腹泻或者腹部不适的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由于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的症状,如消化道溃疡、鼻衄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

大黄

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植物界:Plantae门:Magnoliophyta大黄-中药材药用部分纲:Magnoliopsida目:Caryophyllales科:Polygonaceae属:Rheum英文名:Rhubarb中药药名: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拉丁植物名1.Rheum palmatum L.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3.Rheum officinale Baill.Radix et Rhizoma Rhei拉丁文名1.Rhizoma et Radix Rhei Palmat2.唐古特大黄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

茎无毛或有毛。

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

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3.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

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功能主治
大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大黄常见的功能主治:
1.清热泻火:大黄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毒证、喉
炎咽喉红肿等症状。

2.泻下通便:大黄有很好的通便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便秘、积食等肠
胃问题。

3.消肿散结:大黄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有助于消肿散结,对于淋
巴结肿大、痔疮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

4.利尿除湿:大黄可促进尿酸、尿素等废物的排泄,对于浮肿、水肿等
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5.抗菌消炎:大黄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尤其对于
湿热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禁忌
虽然大黄有许多功效,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
1.儿童及孕妇禁用: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可能
产生不适或副作用,因此不适宜使用。

2.大黄素过敏者禁用:个别人对大黄素过敏,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则禁止
继续使用大黄。

3.腹泻情况禁用:如果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停止使用大黄,以免
加重病情。

4.炎症性肠病患者禁用:对于已经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等患者,不宜使用大黄,以免加重病情。

5.长期大量使用禁用:大黄具有刺激性,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肠胃产生
较大的刺激,导致胃肠道不适。

以上是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使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用法和剂量,避免出现不适或过量使用的问题。

在使用中还应咨询医师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黄虽然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是并非无所不能,使用时要谨慎。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大黄,又称芒硝、轻精黄、净黄、蓖麻皮、野大黄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众多的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定的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润燥通便:大黄具有促进肠道排泄功能,可润燥肠道,通便解毒,对于缓解便秘、排出体内废物有一定的功效。

尤其适用于肠燥便秘、两便不通的人群。

2. 解毒: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痰浊、疮疡肿毒等疾病,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

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中毒等。

3.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等病症。

尤其对于湿气重、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利尿:大黄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增加尿量,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患者。

5. 抗菌消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可用于治疗炎症、感染等疾病。

6. 降脂减肥:大黄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可以降低血脂、减肥瘦身。

适用于血脂异常、肥胖等患者。

7. 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上疳、火热烦渴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清热效果。

大黄的禁忌:1. 孕妇禁用: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忌用大黄。

2. 婴幼儿禁用: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大黄的药性过于凉寒,容易引起腹泻,因此婴幼儿不宜使用大黄。

3. 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忌用:虚寒体质、气血不足的人群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4. 脾胃虚弱者忌用:大黄具有刺激性药性,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5. 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大黄能促进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出血加重,不适合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

6. 肝功能不全患者忌用:大黄的活性成分需要在肝脏中代谢,对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药物积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包含大黄素等成分。

它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润肠通便: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肠壁运动,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2.祛湿解毒:大黄含有大量的蒽醌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解毒效果,能够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湿气。

此外,大黄还可以减少湿热和湿毒对身体的侵害。

3.活血祛瘀:大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堆积,对于一些因气滞血瘀导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4.抗菌消炎:大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消炎作用,能够抑制一些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功能主治基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它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1.导泻通便: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

它能够促进肠蠕动,增加粪便的湿度,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

此外,大黄还可以调整肠道的水分吸收能力,减少水分的吸收,进一步增加粪便的湿度,促进排便。

2.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的作用,能够通过排除体内的湿热来降低体温和消炎。

它常被用于治疗热病、湿疹等热毒病症。

3.改善便秘引起的皮肤问题: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进而引发皮肤问题,如痤疮、黯沉等。

大黄具有解毒作用,能够排除体内有害物质,改善皮肤问题。

4.缓解瘀血引起的痛症:大黄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积聚,从而缓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如痛经、血栓等疾病。

–痛经:大黄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排除,减轻痛经。

–血栓:大黄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改善湿气引起的问题:湿气容易滞留在体内,引起浮肿、腹胀以及其他不适症状。

大黄的祛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引起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黄具有润肠通便、祛湿解毒、活血祛瘀和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

基于这些作用,大黄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热毒病症、皮肤问题、瘀血引起的痛症以及湿气引起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大黄时应遵医嘱,避免滥用和误用。

中药大黄的鉴定

中药大黄的鉴定

中药大黄的鉴定
大黄(Rheum palmatu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传统中药材,通常用于治疗便秘、肝胆疾病和消化问题等。

鉴定大黄的质量和纯度对于中药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鉴定大黄的一些常见方法和要点:
1.外观特征:大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大型叶子和红褐色至
棕褐色的根茎。

鉴别大黄时,首先要检查其外观特征,包括颜
色、形状和质地。

2.切面特征:大黄的根茎切面通常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并且具有
明显的纤维组织。

切割植物材料并观察切面可以帮助鉴别真正
的大黄。

3.气味:大黄通常具有独特的气味,一种苦味和酸味的混合物。

这种气味可以用来鉴别大黄的真伪。

4.溶解性:将大黄粉末放入水中,大黄粉末应该能够在水中溶解,
形成橙红色的溶液。

这是大黄的一个鉴别特征。

5.化学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
测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如大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
鉴别大黄的质量和纯度。

6.微生物和重金属检测:大黄作为一种中药,需要进行微生物和
重金属的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纯度。

7.来源和产地:确保购买大黄时了解其产地和来源,因为不同地
区的大黄可能具有不同的品质和特性。

8.与专业药剂师咨询:如果不确定大黄的真伪或质量,最好咨询
专业药剂师或中药医师的意见。

请注意,鉴定中药材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在购买大黄或任何其他中药材时,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
【植物名称】药用大黄,南大黄,马蹄
大黄
【汉语拼音】Yao yong da huang
【英文名称】Drug Rhubarb, Medicinal
Rhubarb
【拉丁学名】Rheum officinale Baill.
【科属归类】蓼科Polygonaceae,大黄
属Rheum
【植物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
1.5-2米。

茎粗壮中空,疏被白色短毛,上
部及节处较密。

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近圆形,
直径30-50厘米,叶片5浅裂,浅裂片呈大
齿形或宽三角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
脉通常5-7条,基出,上面光滑无毛,或近
叶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淡棕色短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托叶鞘筒状,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分裂至基部。

大形圆锥花序,分枝开展,花4-10朵成簇互生;花蕾椭圆形;花被6,淡黄绿色,2轮,内外轮近等大,椭圆形,长约2-2.5毫米,边缘不甚整齐;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果枝开展,果长圆状椭圆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7-9毫米,翅果边缘不透明。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林缘或草坡。

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药材主产四川、湖北等省。

【药用部位】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

中药名: 大黄。

【采收加工】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主要成分】含游离及结合性蒽醌衍生物。

【药理作用】导泻,利胆,抗肝纤维化,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炎,止血,降血脂,抗肿瘤。

【性味功能】苦,寒。

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主治用法】用于实热便秘,积
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疽,血热
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
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
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内服: 3-30克,
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 适量,
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

孕妇慎用。

【应用举例】阳明腑实证,大便
不通,脘腹痞满: 大黄12克,厚朴24
克,枳实12克,芒硝6克。

水煎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