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开3-1制备工艺(前处理提取纯化)

合集下载

中药前处理、提取ppt课件

中药前处理、提取ppt课件

(2)往复式切药机
• 切刀作上、下运动,药材通过刀床送出时即受到刀片的截 切。切段长度由传送带的六种给进速度调节 。
• 适应于根、茎、叶、草等长形药材的截切,不适于块状、 块茎等切制。
图11—3 往复式切药机 1. 刀片;2.刀床; 3.压辊;4.传送 带;5.变速箱; 6.皮带轮;7.曲 轴
三、药材的干燥
图11—4 卧式炒药机 1.炒药筒;2.抄板; 3.蜗轮;4.蜗杆; 5.电机
五、粉碎机
• 按产品粒度分类: • 产品粒度在数毫米以上为粗碎设备 • 数毫米至零点几毫米的为中碎设备 • 零点几毫米至数十微米为细碎设备 • 数微米以下为超细碎设备
按粉碎机构造分类: 机械式粉碎机 气流粉碎机 研磨机 低温粉碎机
(2)刀式粉碎机
• 由高速旋转的刀板与固定的齿圈的相对运动对 药物进行粉碎的机器。
• 刀板对物料主要作用以刀板边缘的剪切力和刀 板的冲击力,物料受到剪切、冲击、碰撞、磨 擦等而粉碎,故此种粉碎机特别适合于中药材 的粉碎。
• 由于中药材含大量纤维 韧性很高,一般采用多 级刀式粉碎机,方可达到所需粒度 。
• 刀式粉碎机生产能力较大,机内轴的后端多设 有风轮,物料和空气同时进人机内,最后空气 携带粉料排出。
图11—6 F—400型粉碎机
粒度由打板 与衬板的间隙 控制。
粉碎机送出 的细粉经风选 器将粗细粒分 离,粗粒重回 加料口继续粉 碎。
1.加料口;2.打板; 3.出料口 4.风轮
图11—7 TF一 700粉碎机组
中药处理、提取
中药材前处理
• 中药前处理工艺
• 中药材--挑选--洗药--切制---炮炙、烘干---粉碎---筛分--包装。 • 将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炮制等制作而制成一定规格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炮制品,即饮片。有生品和各种制品之分。

中药新药设计性实验(经皮给药系统)

中药新药设计性实验(经皮给药系统)

中药新药设计性实验(经皮给药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剂型选择的依据,了解药物经皮吸收的机理及影响因素;2、熟悉不同经皮给药剂型制备成型的一般步骤,明确制备工艺操作要点;3、熟悉不同经皮给药制剂所用基质种类及制备方法;4.掌握药物体外透皮实验的操作,熟悉数据的处理方法;5、了解各经皮给药剂型的常规检查项目和质量评价指标。

二、实验原理经皮给药制剂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治疗或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类制剂,主要有软膏剂、贴剂、巴布剂、凝胶剂、搽剂等。

经皮给药制剂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提高了治疗效果,能够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减少毒副作用。

还可以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增加患者的用药顺应性。

药物的体外透皮实验是经皮给药系统开发的必不可少的研究步骤,它可以预测药物经皮吸收的速度,研究基质、处方组成和吸收促进剂等对药物经皮速度的影响,是药物经皮制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保障。

药物透皮扩散实验是将剥离的皮肤(或人工膜)夹在水平扩散池(改进的Valia-Chien 扩散池,见图1)的两个半池中,角质层面向给药池;将药物置于给药池中,于给定的时间间隔测定皮肤另一侧接受池内的介质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经皮肤透过的动力学。

制剂的经皮通透性测定和评价,一般利用立式扩散池(改进的Franz 扩散池,见图2)进行,并依此进行处方筛选和优化。

皮肤由角质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等组成。

药物置于皮肤表面后向皮肤取内渗透,通过表皮达到真皮,由于真皮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药物能很快吸收进入体循环。

因此药物在皮肤内表面的浓度很低,即符合所谓“漏槽”条件,药物的浓度接近于零。

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如果置于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保持不变,而接受介质中的药物满足漏槽条件,即接受池中的药物浓度远远小于给药池中的药物浓度。

如果以t 时刻药物通过皮肤的累积量M 对时间作图,则在达到稳态后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药物的稳态流量(稳态经皮吸收速度),为了处理问题的简单化,可以将皮肤看作简单的膜,用Fick ’s 扩散定律分析药物在皮肤内的透过行为,药物的稳态流量J 与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梯度呈正比,可以用公式1表示。

中药、天然药物工艺研究技术要求

中药、天然药物工艺研究技术要求

中药、天然药物工艺研究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来源: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1990年卫生部药政局发布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南》、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1999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2004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研究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一、中药、天然药物原料前处理技术要求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概念: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1、原料-是指处方中的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包括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2、前处理-仅指投料前原料的鉴定、检验、炮制与加工。

在前处理中强调鉴定与检验,是为了确保投料的准确。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重要性及必要性: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中药品种的鉴定及检验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炮制及加工是中药制剂有别于一般天然药物制剂的又一个重要特点炮制加工过程是否合理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及疗效的重要因素。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一)原料的鉴定与检验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为了保证投料准确,中药制剂质量均一,应对制剂的原料进行鉴定和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投料。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1、鉴定与检验的依据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鉴定与检验的依据应为法定标准(国家标准):标准如有修订,应执行修订后的标准;如所用原料无法定标准,应明确药材基源,制定其质量标准,并按此标准进行鉴定与检验。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1)中药材的法定标准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现行法定标准有《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和省、市、自治区的标准snU 陕西中药现代化网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草药汇编、收载于药典或部颁附录中只有药材来源的不能作为法定标准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药材标准收载于地方标准的,建议提供其标准复印件及检验报告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对药材进行自检时应按其质量标准进行全项检查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仿制药所用药材标准问题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2)提取物的标准 snU陕西中药现代化网附于本制剂标准后的提取物标准只能作为该制剂使用。

中药前处理提取工艺

中药前处理提取工艺

中药前处理提取工艺
中药前处理提取工艺是指在中药提取过程中,对原料药进行一系列的前处理工艺,以提高中药提取效率和纯度。

常见的中药前处理提取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杂质去除:将原料药进行筛选、洗涤、除杂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如泥土、石子、杂草等。

2. 清洗和浸泡:将原料药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物和细菌;然后进行浸泡,让药材充分浸润,为后续提取工艺做好准备。

3. 粉碎和破碎:将原料药进行粉碎和破碎,增加药材的表面积,有利于提取溶质。

4. 加工处理:对某些中药材进行炒炸、蒸制等加工处理,改变其性质和成分,有利于提取和药效的发挥。

5. 预处理:对于一些特殊的中药材,如硬壳、植物纤维含量高的材料,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破壁等,以便提取。

6. 溶剂选择:根据不同的中药成分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溶剂用于提取。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酮等。

通过中药前处理提取工艺,可以使原料药更适合进行提取,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也有利于后续的中药制剂工艺和药效发挥。

中药新药开3-1制备工艺(前处理提取纯化幻灯片

中药新药开3-1制备工艺(前处理提取纯化幻灯片
22
• 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 依据:方剂对药性要求、药材质地和特性、不同提取方法 • 净制:去除非药用杂质,“净药材〞 • 切制:鲜切、软化切〔防成分损失〕;片段丝块 • 炮炙: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 粉碎:粉碎度及依据、出粉率
23
黄芪片
牛膝段
陈皮丝
大黄块 24
中药炮制特色
•。
16
1〕药材、饮片法定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部标〕、地标、炮制标准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草药汇编、收载于药典或部颁附
录中只有药材来源的不能作为法定标准 地标药材,建议提供复印件及检验报告 药材自检时应全检 仿制药所用药材标准问题
17
2〕提取物和有效成分法定标准 仅有国家药品标准 附于制剂标准后的提取物标准只能作为该制剂使用 应做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查,因多数制备使用了有机溶剂
25
粉碎
• 确定粉碎药物
– 龟板等质地坚硬者为提取而粉碎; – 西洋参等贵重药材为直接入药粉碎成细粉; – 山药等含淀粉量多者为直接入药粉碎成细粉,兼作赋
剂型:临床适应性、质量稳定行、生产可行性

方法

辅料的种类、用量、用法
10
造型工艺条件
3、包装选择 4、中试
内包装容器的材料、结构、形状、规格
标签设计
说明书拟订
制备临床实验用药及各种考核样品3~5批以上 考核、修改工艺 配套设备 初步核算成本
5、临床实验用药品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
6、生产用制备方法
性) • 如解表药不提挥发油;小试工艺直接生产,收率不稳定
4
联结中医中药之桥梁
去粗取精
增效减毒
控速控量
内服外用
5

中药前提取工艺

中药前提取工艺

中药深加工工艺3.2.1主体工艺简述我国中药生产工艺技术已从传统的作坊式加工工艺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过渡,制药技术上已经形成适宜中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先进成熟的工艺和设备。

中药的剂型也由传统的丸、散、膏、丹、汤等发展到片剂、胶囊、颗粒剂、气雾剂、注射剂等现代化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

⑤炮制:炮制可使药材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正气味、保存药效、便于粉碎等。

中药品种繁多,炮制方法也因药而异,大体可归纳为5类,即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它方法(不水不火制),其工艺有炒、炙、煅、蒸、煮、炖等,根据作用辅料不同,又有不同的炮制方法,如在炙法中有酒炙、醋炙、蜜炙、姜炙、药汁炙等。

(2)后加工阶段后加工阶段是提取出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物理过程制成不同的中成药剂型,主要包括水提、醇提、浓缩、制剂等。

(3)中成药生产过程及产污特点提取全成分,药用机理复杂;生产过程产污节点多,单个节点产污量小,产污过程主要集中在前处理阶段;药渣产生量大,有机污水浓度较高。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冲洗废水、溶剂提取工艺有机废气和废渣。

其废水中所含污染成分是粗药材洗涤工程中产生的泥沙和少量药材成分,中药材经饮片工序加工后的饮片(生药)供提取工序使用。

中药材前处理提取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见下图:图3-3 胶囊剂工艺流程产污节点图胶囊剂生产工艺选用国内外成熟的制粒工艺,设备选用一步制粒机和先进取药液经桶装运输至口服液车间,经压滤后泵入配液罐,与加入的水与淀粉等辅料减半均匀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灌封车间,经全自动灌封机灌装封口。

最后通过蒸汽灭菌、灯检、包装、入库。

该工艺在清膏压滤阶段会产生少量废渣,灯检工段会出现微量的不合格产品,包装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废弃包装材料。

3.2.1.4熊胆粉生产工艺流程该工序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见下图。

中药制剂新药制备工艺应当注意的问题

中药制剂新药制备工艺应当注意的问题

中药制剂新药制备工艺应当注意的问题06中药分析史文庭摘要从提取工艺、剂型选择、制剂成型性、和后期的验证以及资料整理等方面对中药的现代新剂型研究时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药制剂、新药、制备工艺制备工艺是中药新药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现在的所谓中药新药研究多是将中医古方改成现代剂型。

在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如何使新药发挥更大的功效、更加节约成本都对制备工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一、提取工艺研究由于中药新药一般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为了达到现代药物剂型的要求,除少数药物外都要进行提取。

提取工艺是新药制备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成品的疗效。

(1)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中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是保障制剂质量的基础,投料前原药材应经过鉴定,选取质量优良的原药材。

之后,还应根据方剂对药材的要求,以及不同提取方法的需要,对药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

(2)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中药成分复杂、药效各异,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小复方,复方也并非药物简单相加。

因此在工艺设计前,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实际临床要求和成本要求,选择适当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方法、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

二、剂型选择根据工艺研究的结果,在保持剂型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的前提下,选择疗效更好,成本更合理的剂型,并且适当考虑成品的市场销售要求。

三、制剂成型性研究制剂成型性研究应在提取工艺技术条件稳定与半成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进行,包括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剂成型工艺研究两方面。

(1)制剂处方设计制剂处方设计是根据半成品性质、剂型特点、临床要求、给药途径等筛选适宜的辅料及确定制剂处方的过程。

应首先研究与制剂成型性、稳定性有关的原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在不同剂型中各辅料作用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有针对性地筛选辅料的种类与用量。

需注意在设计中考虑后期成型工艺的要求和成本的要求。

制剂处方量应以1000个制剂单位(片、粒、克、毫升等)计,并写出辅料名称及用量,明确制剂分剂量与使用量确定的依据。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11.02•【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37号•【施行日期】202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37号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11月2日附件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中药新药研究是一项涉及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等多学科研究的系统工程。

药学研究主要包括处方药味及其质量、剂型、生产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内容。

中药新药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特点、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及不同研究阶段的主要目的,开展针对性研究,落实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中药传承与创新,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前、申请上市许可及上市后研究各阶段需要完成的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基本要求,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对于具体产品不必拘泥于本指导原则提出的分阶段要求,应根据产品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研究内容。

二、一般原则(一)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新药药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尊重传统经验和临床实践,鼓励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创新。

(二)符合中药特点及研发规律应根据中药的特点及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充分认识中药的复杂性、新药研发的渐进性及不同阶段的主要研究目的,分阶段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体现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新药的研发质量和效率,促进中药传承和创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1
指导原则
• 中药、天然药物原料前处理技术指导原则 • 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纯化技术指导原则 • 中药、天然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中药、天然药物中试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
内容
• 重要性 • 特点、原则和程序 • 前处理 • 提取纯化 • 制剂 • 中试 • 申报资料 • 常见问题
•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部标)、地标、炮制规范 •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草药汇编、收载于药典或部
颁附录中只有药材来源的不能作为法定标准 • 地标药材,建议提供复印件及检验报告 • 药材自检时应全检 • 仿制药所用药材标准问题
17
2)提取物和有效成分法定标准 • 仅有国家药品标准 • 附于制剂标准后的提取物标准只能作为该制剂使用 • 应做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查,因多数制备使用了有机 溶剂
20
7)毒性药材应提供自检报告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28品种: 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
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 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 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洋花、雪上一枝蒿、红升 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1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前处理
12
原料的前处理
• 概念 • 必要性 • 原料的鉴定与检验 • 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13
• 概念
原料-处方中的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包括 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
前处理-仅指投料前原料的鉴定、检验、炮制与 加工。强调鉴定与检验,是为了确保投料的准确。
含竹签虫草
14
• 必要性
剂型:临床适应性、质量稳定行、生产可行性

方法

辅料的种类、用量、用法
10
造型工艺条件
3、包装选择 4、中试
内包装容器的材料、结构、形状、规格
标签设计
说明书拟订
制备临床实验用药及各种考核样品3~5批以上 考核、修改工艺 配套设备 初步核算成本
5、临床实验用药品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
6、生产用制备方法
–提取药材一般粉碎成粗粉(过10目筛) –眼用粉200目 –口服100-120目
27
• 确定粉碎方法
(1)干法粉碎 混合粉碎:含糖或胶质、粘性、油性或动物的皮、肉、骨等特殊 药料的,须采用串料、串油、蒸罐等粉碎技术。 单独粉碎:贵重细料、毒性药物、树脂、树胶类药物、质地坚硬 药物、单独提取的药物等需单独粉碎。
鉴定及检验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前 提。(大黄三基源、土大黄)
炮制及加工是中药制剂特色,保证制剂质 量及疗效。
15
• 原料的鉴定与检验
1.目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料,确保投料准确, 制剂质量均一
2.依据 应为法定标准 无法定标准,应明确药材基源,制定质标 如有修订,应执行修订后标准

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药材、饮片法定标准
1、处方筛选
药味 药味比例 口服剂量
9
工艺路线(根据剂型、处方、药味性质、工厂技术、设备)
2、








前处理
鉴定与检验 炮制与加工
粉碎药物 粉碎程度 粉碎方法 细粉收率
提取
提取 纯化
分离 除杂 浓缩 干燥
提取药物 提取方法 提取溶媒种类、用量 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 设备 工艺条件 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收率
如醋炙入肝、入盐走肾等。 6、便于调剂和制剂,杏仁去皮 7、确保药物洁净,有利于储存保管。 8、有利于服用(矫味),醋炙或酒炙水蛭
25
粉碎
• 确定粉碎药物
– 龟板等质地坚硬者为提取而粉碎; – 西洋参等贵重药材为直接入药粉碎成细粉; –山药等含淀粉量多者为直接入药粉碎成细粉,兼作赋
形剂
26
• 确定粉碎程度
18
3)多来源中药材一般应固定品种,品种不 同而质量差异较大的药材,必须固定品种, 并提供品种选用依据。(大黄,芥子)
4)药材质量随产地不同而有较大变化时, 应固定产地。(中国和法国麻黄)
19
5)药材质量随采收期不同而明显变化时, (购买时)应注意采收期。
6)质量标准过于简单,难以满足新药要求, 应自选完善标准(多数为增加含测),作为企 业内控标准。
8)濒危物种药材应注意来源合法性、符合国家规定。
说明购货途径,不须提供发票
2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收载野生药材物 种76种,涉及中药材42种。
虎骨、豹骨、羚羊角、鹿茸、麝香、熊胆、穿山 甲、蟾酥、哈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 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川贝母、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 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 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石斛、阿魏、连翘、 羌活。虎骨、豹骨已被禁用。
3
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性
• 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环节(新药成败和水平的关键)
质标、药效、毒理、临床研究稳定样品的前提 工艺不合理,会影响新药的疗效(有效性) 工艺不稳定,会影响各项实验的结果(稳定性) 工艺不成熟,会影响新药的正式投产(适用性、经济性) 如解表药不提挥发油;小试工艺直接生产,收率不稳定
22
• 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依据:方剂对药性要求、药材质地和特性、不同提取方法 净制:去除非药用杂质,“净药材” 切制:鲜切、软化切(防成分损失);片段丝块 炮炙:国家标准或地方规范,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粉碎:粉碎度及依据、出粉率
23
黄芪片
牛膝段
陈皮丝
大黄块 24
中药炮制特色
1、降毒:乌头 2、改变或缓和药性(寒热温凉,生地/熟地) 3、增效。如延胡索醋炙,大大提高了镇痛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升降沉浮, 酒炙大黄升提) 5、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一部位的作用(药物归经)
生产工艺的繁简、产品生产成本等
7
制备工艺研究的原则
• 中医药特色原则 –保存各药的药性(与功能主治相关的成分) –实现君药的特性(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需要之剂型 –功能与主治为主线贯穿研究过程
• 时代特色原则 –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新剂型 –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现代化和综合化
8
制备工艺研究的一般程序
4
联结中医中药之桥梁
去粗取精 增效减毒 控速控量 内服外用
5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保证
中成药 生产水平
6
制备工艺研究的特点
• 系统性:处方组成、原料质量、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剂型、 辅料、制剂、中试、报批临床、报批生成、试生产、生产
• 筛选性:各环节从头至尾的筛选优化 • 全面性: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原辅料溶剂的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