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撰写一味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撰写综述要求格式规范,具有标题、

撰写一味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撰写综述要求格式规范,具有标题、中药在古代是一种“无毒而味苦”的药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等功效。
常用于小儿虚烦不眠、疟疾等。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降血脂、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人体机能,从而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对于中药的评价和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临床中一些棘手的问题,因为中药在长期发展中是不断地吸收外来新事物。
中药也正是由于这种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强而没有副作用,因此才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如果将它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进行科学的评价之后,往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现代研究对中药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中医药提供了很多方便。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病中发挥独特优势作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以现在对中药进行综述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常用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之一。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新药物和新发现时被人们所重视和注意上一个台阶;对于新药研究也开始出现了很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等。
可以看到当今中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现代社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是当今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来改善研究现状、发现新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来也是我们关注热点中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综述是一种非常好但是又极有难度,很多人为了寻找出一种方法并且应用到实际中去;所以我们在进行综述撰写时就应该对一些药物方面进展了如指掌但又不太了解情况等就会有问题了。
因此而撰写中医药材知识介绍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作用问题所采取下一步步骤方面可以做得哪方面很重要,或者做了哪些事与现在现状有什么不同等。
本文就对中药进行简述如下:中药材有很多品种并不能用传统方剂来治疗和防治疾病等都和人们平时接触或者服用的药物是不同的药等都存在着功效不同或不相同;中医常用中药与西医采用一些药物进行配伍使用从而产生更多不同的疗效等药物配合使用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得到证实了我们平时接触的中药有很多,如:生地黄、龙胆、龟甲、地龙、丹参、五加皮、甘草等这些药材都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药材。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第51卷第4期 辽 宁 化 工 Vol.51,No. 4 2022年4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April,2022样品前处理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唐郡遥(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摘 要: 对于药物分析来说,良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可为后续分析带来保障。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样品前处理出现了诸多新方法,如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等。
对最近几年药物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
关 键 词: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液相萃取中图分类号:TQ4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2)04-0512-03对于药物分析来说,药物样品的前处理十分重要,而且这是一个必要的环节,现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在问题。
样品前处理将被测组分从复杂样品中分离出来,制成便于测定的形式,同时,如果被测组分选定的分析方法难以检测,还需要通过样品衍生化处理为另一种适合检测的化合物。
对于固相样品,常常采取传统样品的制备方法,比如固相萃取法、液相萃取法、液液微萃取法。
本文综述介绍了近几年来多种萃取方法在药物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
1 固相萃取1.1 固相萃取(SPE)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效、方便的提取技术,可同时完成样品的集中与洗涤,且萃取速度快。
吴莹[1]等利用固相萃取方法测定腹膜透析液中1,2-己二胺含量,该方法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该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为97.8%~108.0%。
邓晓晴[2]等建立串联质谱-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测定人体血浆中抗抑郁药物含量,回收率为90.0%~97.3%。
狄鑫[3]等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萃取串联,测得水中诺氟沙星、罗红素等7种抗生素含量,加标回收率为68%~112%,可证明该回收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
周瑞铮[4]等利用固相萃取结合液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淡水鱼中残留的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
在不同浓度下,测得平均回收率为84.4%~114.6%。
中药前处理实训总结

中药前处理实训总结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药前处理过程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中药饮片的前处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实训内容1. 中药前处理方法中药前处理是指对中草药进行处理,使其适合制成中药饮片的过程。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除去杂质、蒸煮处理、晒干等。
1.1 除去杂质中药杂质通常包括土壤、根茎、皮叶、块状异物等。
除去杂质的方法有人工剔除、筛选和水冲洗等。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筛选和水冲洗进行杂质的除去。
1.2 蒸煮处理蒸煮是将中草药材装入蒸锅中,加热蒸煮一段时间,主要用于软化中草药的组织,方便后续的压片和干燥。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蒸锅的使用方法和蒸煮时间的掌握。
1.3 晒干晒干是将蒸煮后的中草药材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待其自然晾干。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去除水分,还能够保持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晾晒中草药材,并掌握了晾晒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2. 中药前处理工艺中药前处理工艺是指在中药前处理过程中,对每一步骤的操作流程和要求进行规范化。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学习并掌握了以下中药前处理工艺。
2.1 杂质除去工艺•准备筛网和流水:将筛网放在流水下,确保水流通畅。
•将中草药材倒入筛网:将中草药材倒入筛网,轻轻摇晃或用水冲洗,使杂质被冲洗干净。
•挑出残留杂质:在对筛网摇晃或冲洗的过程中,观察是否有残留杂质,将其挑出。
2.2 蒸煮处理工艺•准备蒸锅:清洗蒸锅并加入适量的水。
•装入中草药材:将经过杂质除去的中草药材装入蒸锅,不要过满。
•蒸煮时间掌握:根据中草药材的特性和需求,控制好蒸煮的时间。
2.3 晒干工艺•选择晾晒场所:确保晾晒场所通风干燥,没有灰尘和异味。
•均匀摊放中草药材:将蒸煮后的中草药材均匀摊放在晾晒场所。
•控制晾晒时间:根据中草药材的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晾晒时间。
3. 中药前处理设备的使用在中药前处理过程中,有一些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中草药的炮制与制剂优化技术研究进展

中草药的炮制与制剂优化技术研究进展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草药的炮制是指通过加工处理,改变其性能和用途,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传统的中草药炮制方法包括炙、炒、煅、炒炙等,这些方法能够改变中草药的药性和药效,提高其疗效。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还开展了很多新的炮制方法,如微波炮制、超声波炮制等。
这些新的炮制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中草药的药效,还能够减少炮制时间和能源消耗,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制剂优化技术是指通过改变中草药的制剂形式和配伍比例,提高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制剂优化技术主要包括微胶囊化、纳米化、固体分散体制剂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中草药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增强中草药的稳定性和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制剂技术正在研究中,如多组分制剂、复合制剂等,这些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中草药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这些技术能够提高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增强中草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这些技术还能够促进中草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近年来,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已经在一些中草药制剂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经济效益。
然而,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如化学、药学、生物学等,需要研究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其次,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和临床验证,周期长、成本高。
此外,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研究还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如如何保持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如何提高中草药的稳定性等。
综上所述,中草药的炮制和制剂优化技术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前处理实训总结

中药前处理实训总结在中药制备过程中,中药前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中药前处理的知识和技巧,现在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前处理的要点。
首先,中药材的采收和鉴别是中药前处理的第一步。
在采收中药材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成熟度适宜的药材,避免采收过早或过晚的药材。
同时,对于一些有毒的中药材,需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在鉴别中药材时,我们需要根据药材的外形、气味、味道等特征,结合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进行准确鉴别,避免混淆使用错误的药材。
其次,中药材的清洗和晾晒也是中药前处理的重要环节。
在清洗中药材时,我们需要选择清洁卫生的水源,避免污染中药材。
同时,对于一些泥土较多的中药材,需要反复清洗,确保药材表面的杂质和土壤被清洗干净。
在晾晒中药材时,我们需要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药材的有效成分。
此外,中药材的切割和研磨也是中药前处理的关键环节。
在切割中药材时,我们需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药用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割方式和工具,保持药材的完整性和药效。
在研磨中药材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磨设备,控制研磨的时间和速度,确保药材研磨成细粉,以便后续制剂的加工和制备。
最后,中药材的包装和贮存也是中药前处理的重要环节。
在包装中药材时,我们需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包装材料,避免潮湿和霉变。
同时,对于易挥发的中药材,需要选择密封包装,避免药材的有效成分挥发损失。
在贮存中药材时,我们需要选择干燥、阴凉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保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综上所述,中药前处理是中药制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通过实训,我对中药前处理的要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技巧,为中药制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药药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中药药物分析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中药药物的需求逐渐增加,中药药物分析研究也逐渐成为热门领域。
中药药物分析的研究进展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提取与纯化技术、质量分析方法、有效成分的鉴定与定量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综述中药药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一、提取与纯化技术中药药物的复杂性决定了提取与纯化技术的重要性。
传统的提取技术包括水煎法、浸提法和蒸馏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提取效率低、纯化程度不高的缺点。
近年来,以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为代表的新型提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波提取利用超声波在中药样品中产生的物理效应,加速药物成分的释放和扩散,提高了提取效果。
微波辅助提取则利用微波的热效应,提高了中药药材的温度,促使药物成分迅速溶解。
纯化技术方面,中药药物的活性成分通常与其他成分混杂在一起,因而需要分离纯化。
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凝胶层析、高速离心、溶剂结晶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分离效率低、操作复杂的问题。
近年来,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过滤色谱为代表的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RP-HPLC在中药药物纯化中,由于其提供的高效率和灵活性,成为了首选的技术。
凝胶过滤色谱则能够通过分子大小筛选,实现对中药药物的分离纯化。
二、质量分析方法中药药物的质量分析是保证中药药物质量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质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分离不彻底、分析时间长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兴的质量分析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中药药物的分析。
其中,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为代表的技术成为中药药物质量分析的主流。
GC-MS和LC-MS能够实现对中药药物化学成分的准确鉴定和定量。
三、有效成分的鉴定与定量中药药物的有效成分是其药效的基础,因此对有效成分的鉴定和定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鉴定方法包括色谱-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对于成分种类复杂的中药药物鉴定效果有限。
中药活性成分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活性成分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07T02:10:52.29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19期作者:赵光明[导读] 随着“绿色化学”潮流的掀起,开发并建立简便、绿色、赵光明哈尔滨儿童制药厂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摘要:随着“绿色化学”潮流的掀起,开发并建立简便、绿色、对操作工作者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成为了分析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中药以其“标本兼治”的独特功效,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药使用热潮。
为满足市场需求,中药提取物已被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等多个领域。
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应用的基础,为中药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其中样品前处理过程是活性成分定量及定性分析的关键环节。
样品前处理过程可对目标活性成分进行浓缩,富集,减少其他物质或杂质等带来的影响,依照不同活性成分特有的性质,选取适当前处理方法才能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样品前处理;方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宝库。
当今世界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寻找天然药物的呼声日渐高涨,而中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接受天然药物,这给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因此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掌握其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特点,用可靠的科学数据来评价和监控中药的内在质量,保证中药用药安全和有效,改善中药科技含量过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因此,样品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已引起了广大分析工作者的关注,各种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当代分析化学的重要课题与发展方向之一。
一、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意义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
中药前处理

|
10
浓缩干燥技术
一是使药液快速流 过加热面进行蒸发。 如降膜式蒸发器、 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薄膜蒸发
二是使药液剧烈地沸 腾,产生大量泡沫, 以泡沫的内外表面为 蒸发面而进行蒸发。 如升膜式蒸发器。
|
11
带式干燥
超微粉碎技术
超微粉碎常有干法粉碎和湿法 粉碎之分。 根据粉碎过程中产生粉碎力
的原理不同,干法粉碎有气流式、
高频振动式、旋转球(棒)磨式、 锤击式和自磨式等几种形式。
超微粉碎技术 湿法粉碎主要是用胶体磨和均质 机粉碎,湿法粉碎是将原料悬浮于载 体液流(常用水)中进行粉碎。此法 可克服粉尘飞扬问题,并可采用淘析、 沉降或离心分离等水力分级方法分离
地保留粉体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利于制成所需的高质量产品。
(2)粒径细、分布均匀。由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其在
原料上外力的分布是很均匀的。分级系统的设置,既严格限 制了大颗粒,又避免了过碎,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超细粉, 同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微粉的比表面积,使吸附性、溶解性 等亦相应地增大。
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
|
12
沸腾干燥
工作原理:沸腾干燥又名流化干燥, 原理是利用从流化床底部吹入的热气 流使颗粒吹起悬浮,流化翻滚如“沸 腾状”,物料的跳动大大增加了蒸发 面,热气流在悬浮的颗粒间通过,在 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带走水分,达到 干燥目的。若采用减压沸腾干燥,干 燥效率更高。 特点:沸腾干燥效率高,速度快,干 燥均匀,产量大,适于大规模生产, 主要用于片剂、颗粒剂制备过程中的 制粒干燥,现也有报道用于丸剂的干 燥。
浸提技术
传统方法: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漉法 回流提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综述**摘要中药前处理技术的现代化研究, 是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提高中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方法。
本文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现代工艺和技术在中药材粉碎、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前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概况。
关键词:中药材; 前处理技术; 现代工艺和技术中药制剂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其所用的原料为药材, 且通常为复方制剂。
在进行制剂过程之前, 必须要对各种药材进行前处理, 以满足现代制剂技术的要求。
因此, 既要体现中医药理论指导的自身特色, 保留中药传统制剂合理的本质, 又要完全符合中药制剂现代化的质量标准, 利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中药材的粉碎、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前处理工艺研究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本资料就近年来现代工艺和技术在中药材前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1 超细粉碎技术利用超细粉碎技术对原生药材进行细胞级粉碎, 能将原生药材粉碎成中位粒径5~ 10μm 以下的超细粉体, 细胞破壁率≥95%, 使细胞内的活性成分等直接暴露出来,直接通过溶解、胶溶或洗脱过程即可溶出; 对于无细胞结构的药材、矿物类药材和某些难溶性中药, 经超细粉碎处理, 物料粒径减小, 比表面积增大, 吸附分散性和溶解速率增加, 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
在进行超细粉碎的过程中, 利用研磨混炼机可解决不能均质的问题, 使药效充分发挥, 但是, 对一些有刺激性的中药来说, 增加细度虽可以增加吸收, 但刺激性也增强, 特别是含毒性药材的制剂粉碎后怎样调整用量, 也需重新研究[1] 。
2 提取技术2. 1 微波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前处理过程置于微波场, 利用微波场的特性和优点来强化有效成分浸出。
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微波有很强的穿透性、高加热效率和破碎植物细胞壁的能力, 加快了有效物质的溶出, 使许多难溶物质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得到较好的溶解,提高了提取效率,缩短了提取时间。
微波的快速高温处理可以将细胞内某些酶灭活,防止提取时有效成分破坏。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和水提法提取甘草黄酮, 并用均匀设计考察及优化微波萃取甘草黄酮的实验条件, 发现用微波萃取法得到的甘草黄酮的含量( 24. 6 mg/g ) 明显优于水提法( 11. 4 mg/g) [2]。
2. 2 超声波提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使用的是一种频率范围在15~ 60 kHz 的高频机械波。
利用超声波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运动速度, 提高溶剂穿透力的特点,大大缩短中药材的提取时间, 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出数量,这种提取技术,操作简便, 药物浸出时间短, 无需加热, 在固体中药材的提取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方差分析, 优选出超声波提取苦参碱类成分的最佳工艺, 与传统水煎煮法比较,超声波提取苦参碱类成份省时、成本低、提取率高, 苦参碱提取率由0. 213%提高到了0. 472%[ 3] 。
2.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 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再通过减压的方法将其分离。
与传统的化学溶剂法相比, 超临界流体萃取易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控制萃取能力,没有溶剂残留,不污染环境, 省时,廉价,生产效率高, 能选择性提取,。
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厚朴, 可完全避免提取过程中湿、热等引起的物理化学变化。
采用SCF-CO2 技术萃取防风、羌活、小茴香, 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 萃取时间短, 出油率高。
由于SCF-CO2 萃取温度很低, 避免了常规提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分解、沉淀等各种变化, 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各组分的原有特性, 因此所得到的产物具有颜色自然, 香气纯正等特点[4] 。
2. 4 酶反应技术该技术选用适当的酶, 通过酶反应将植物组织分解而达到提取纯化的目的。
利用酶的生物催化活性和专一性, 选用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等水解酶, 可将植物组织分解, 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 或将非需成分或原料药中干扰提取的杂质分解除去, 提高制剂的纯度和澄清度; 另外, 结合应用结构重组工具酶对中分子物质进行结构控制, 还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近年来, 中药制剂中酶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由于大部分中药材的细胞壁都由纤维素构成, 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 用纤维素酶可以破坏B-D- 葡萄糖链,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将纤维素酶用于穿心莲的提取, 可提高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和提取量[5] 。
2. 5 双水相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是指物质在两种水溶性聚合物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
通过对两种聚合物的种类、结构、分子量、浓度的选择和目的产物的电荷、大小形状以及不同体系的比较分析, 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操作时间短、分离步骤少、活性损失小、条件温和, 且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的问题等优点, 易于放大和连续操作, 尤其适用于酶、核酸、生长激素等各种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
黄芩苷是黄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有效成分, 用PEG6000-K2HPO4-水的双水相系统进行分配实验, 可得到黄芩苷和黄芩素的纯品[ 6] 。
3 分离技术3. 1 色谱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是两种新的色谱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 在临界点条件下对物质进行萃取。
对中药中易挥发组分或生理活性物质的获取损失极少, 易获得高质量产品。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HSCCC) 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无载体液液分配色谱技术, 它利用螺旋管的方向性与高速运动相结合,使两种溶剂在螺旋管中实现高效地接触、混合分配和传递, 从而达到将样品中各组分进行连续有效分离的目的。
该技术分离效率高, 产品纯度高, 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制备量大和溶剂消耗少,尤其适用于分离制备。
不仅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也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还可用于中药粗提物中各组分的分离或进一步精制。
应用该技术纯化牛膝多糖[7]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以化学成分间分子量差异为基础, 利用物理筛分原理, 通过膜孔对物质进行选择性的截留, 使溶剂与低分子物质通过, 高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使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在原生物体系环境下实现物质分离, 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富积产物或滤除杂质效率高;无需加热浓缩, 有效成分不被破坏, 能耗小;有效膜面积大, 滤速快。
特别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等液体制剂。
此外, 膜分离技术还有滤除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及脱色等作用[8] 。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9] : ( 1) 采用超滤技术和微滤技术解决中药液体制剂的澄清问题, 特别是解决注射剂的澄明度、无菌无热源问题; ( 2) 纯化中药提取物, 以得到有效成分; ( 3) 采用超滤技术、纳滤技术和反渗透技术浓缩中药有效成分。
3. 3 高速离心技术高速离心技术是利用离心设备, 通过离心机的高速运转, 使药液中杂质在离心加速度的作用下沉淀并除去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率高、有效成分收率完全、澄清度高等特点, 特别适用于胶体溶液或含絮状物混悬液的分离澄清。
采用高速离心机制备归脾口服液的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离心速度可改善口服液的质量, 离心速度越高其外观质量越好, 成品室温下放置产生的沉淀也越少[10] 。
沉降式离心机可解决醇沉及浸膏难滤问题,同时亦能明显改善分离液的澄明度, 使产品的外观质量得到保证, 与水醇法相比, 避免了沉淀时带走有效成分而保证药物的应有效果[11] 。
比较高速离心法和水醇法制备清热解毒口服液, 结果高速离心法( 16 000 r/min) 指标含量明显高于水醇法[12] 。
3. 4 絮凝分离技术絮凝分离技术又称吸附澄清技术, 是指应用絮凝剂以电中和及吸附方式, 沉淀中药提取液或浓缩液中带负电的亲水胶体粒子或混悬颗粒, 通过滤过以达到分离、纯化目的的一项新技术。
这种新型分离技术在保留有效成分、降低生产成本, 缩短生产周期上有较大优势。
玉屏风口服液使用101 果汁澄清剂澄清后, 经与醇沉法比较, 氨基酸、多糖、黄芪甲苷、总固体含量等指标均以澄清法为优[13]。
3. 5 分子蒸馏技术分子蒸馏, 又称短程蒸馏, 是一种在高真空度下进行连续蒸馏的分离操作新技术。
在中药的提取分离中, 主要用于对高沸点、黏度大、热敏性高的天然有效成分的分离, 另外还可用于微量标准品的制备以及新药研究过程中单体成分的纯化, 如运用分子蒸馏提高银杏中银杏内酯B 的分离效果[14]。
3. 6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的有机高聚物作为吸附剂, 利用大孔树脂对多糖、生物碱、黄酮、水溶性酸性化合物等具有的不同吸附特性, 通过改变洗脱条件, 从中药复方煎液中有选择地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去除无效成分的一种分离精制新工艺。
该技术具有高度富集药效成分、减小杂质和产品的吸潮性、有效去除重金属、安全性较好, 再生简单等优点, 生产过程可达到GMP要求。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出的川芎总提取物中, 川芎嗪和阿魏酸含量约为25% ~ 29%, 收率为0. 6%[15] 。
4 浓缩干燥技术4. 1 喷雾干燥技术喷雾干燥能直接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干燥成粉状或颗粒状制品, 它是通过雾化器将泥浆状物料或料液喷成雾滴, 在与热气流的接触过程中, 水分迅速气化,从而获得干粉或颗粒的干燥技术。
该方法的特点是物料的受热表面积大, 传热传质迅速, 雾滴湿度大致等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故干燥的产品质量好, 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喷嘴形状、喷射压力、雾化类型和液体性质等都直接影响干燥效果、干燥颗粒的粒径及粒度分布[16] 。
4. 2 冷冻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是将被干燥物料预先冻结成固体, 在低温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质, 将水分直接升华除去的干燥方法。
冷冻干燥具有含水量低、外形美观、避免高热处理过程, 成品疏松、呈海绵状, 易于溶解等特点, 尤其适用于热极不稳定物料的干燥。
4. 3 微波干燥与灭菌技术主要基于微波的生物效应, 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在微波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引起强烈的极性振荡, 导致细胞膜结构破裂或细胞分子间氢键松弛, 使细胞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以至细胞死亡。
由于微波干燥与微波灭菌具有诸多优点, 尤其是对热敏性药物的干燥灭菌可在低温下操作,其在中药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如中药原材料的干燥、防霉、灭菌; 植物浸提物的干燥;中成药的烘干灭菌; 注射和静脉滴注用的中药针剂的灭菌; 口服液制剂低温灭菌; 胶囊快速低温灭菌等。
应用于中药制剂的浓缩干燥新技术还有薄膜蒸发技术、远红外干燥、电离辐射干燥、真空干燥等。
这些新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缩短干燥时间, 提高产品质量, 而且拓宽了干燥物料的范围, 使一些原来无法进行干燥的流体物料、热敏性物料、湿粒性物料的干燥也能达到GMP 标准和现代化生产的要求。